|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2 07: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velymj 于 2009-9-12 09:40 编辑
题外话: 送给大家一个视频, 小迈克表演The Supremes的经典曲目“Zip-A-Dee-Doo-Dah"的珍贵视频
他们在Daisy俱乐部演出的时候曾经唱过这首歌。非常好听,也收录在了1969年发行的Diana Ross presents the Jackson 5专辑里面。
===========================================================
1.11 创作第一支热卖单曲 - I want you back
上个世纪70年代早期,对音乐界主流势力-摩城唱片公司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那时,虽然公司仍然推出顶级的流行、节奏布鲁士音乐,一些最大牌的明星已经开始对摩城这种流水作业生产热卖专辑的方式颇有微辞。
七十年代的美国正在经历着一场社会和政治的巨变。这无可避免的波及到了流行音乐行业。为了紧追时代步伐,很多唱片公司最终遣散了他们的创作和制作人员,开始签约那些多产的作家兼歌手或者那些自写自唱的乐队。贝瑞戈迪却并不惧怕这种风潮。他从来不鼓励自己的艺人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因为据说他不希望这些音乐人在音乐发行方面来分一杯羹。这种分享成果的要求是不可避免的下一步。他更喜欢拥有一批自己的写手和制作人,所有的这些人都和他自己的发行公司Jobete签约。最后,赚到的钱大多留在了摩城的保险柜里。
然而,一些摩城的艺人迫切渴望更多的艺术创作自由。例如,Stevie Wonder还有Marvin Gaye都觉得他们已经成熟,并不再适合由写手和制作人为歌手选歌的这种摩城音乐之路。他们最后一定是意识到了象Smokey Robinson 或者Norman Whitfield这样的制作人和写手,他们不需要在四十场巡回演出中或者公众亮相时挥汗如雨,精疲力尽,他们仅仅从歌曲创作版税中就可以赚到大笔的钞票。 Wonder和Gaye现在在要求贝瑞给他们一个机会通过创作并且公开发行这些歌曲来表达自己。
事实上,音乐已不是贝瑞戈迪把摩城从底特律搬到洛杉矶的首要考虑。贝瑞把在密歇根州扎根20余年枝繁叶茂的摩城连根拔起搬迁到洛杉矶的原因,和大多数世界各地过于乐观的高中毕业生以及离家出走的美人们大批涌入天使之城的原因一样:银幕。贝瑞想要涉足电影界。他的得意门徒戴安娜罗丝就是入场券。在这次西行搬迁中,贝瑞还是和以前一样有条不紊。他利用这个机会清理门户:被认为是累赘的歌手会被留在底特律,而他需要的员工们会继续留任,当然也要他们愿意搬到洛杉矶才可以。
当贝瑞戈迪看到The Jackson 5在底特律试音的录影带的时候,他意识到这些年轻人来的正是时候。这个组合不仅仅会把摩城音乐领向一个新纪元,他们还会通过演唱摩城自己的员工创作的热卖单曲来做到这一点。这些孩子不想要自己写歌,也不想自己制作。他们只想要成为明星。对贝瑞来说,这种感觉一定是似曾相识的。不久之前他多么渴望Stevie和Marvin只关心唱歌而不在意唱片发行方面。现在签下这么一个非常依赖公司的组合绝对会让摩城的音乐运作方式至少继续持续几年。(甚至贝瑞戈迪都没有预料到,他签下杰克逊五人组将会给他的发行公司Jobete带来怎样的繁荣景象)
1969年,摩城西海岸分部由一名公司的顶级写手兼制作人掌控。作为摩城一个创作团队 Clan的智囊团的一部分,Deke Richards经手了一些非常棒的歌曲(比如The Supremes’的love child)他和贝瑞是亲密的朋友。Deke甚至有一条和贝瑞通话的电话专线,贝瑞会整个早上都给他打电话讨论各种计划。
作为摩城西海岸分部的创意总监,Deke的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搜寻有前途的新的词曲作者和艺术家们来为摩城增添新鲜血液。那年,两名年纪轻轻很有天赋的写手Freddie Perren和Fonce Mizell被引荐给了他。他认为这两个人都具有惊人的能力,他迫不及待的将他们带入了摩城家庭。
接下来的三个月里,Deke Richards, Friddie Perren和Fonce Mizell合作写了一首歌“I want to be free”,这首歌本来是为Gladys Knight和The Pips所作。整个团队和一批有天赋的音乐人扎进摩城录音室制作“I want to be free”的配乐音轨。这份配乐被Perren深情地回顾作“摩城史上最伟大的乐器盛宴。”
同时,贝瑞邀请Deke观看了杰克逊五人组在Daisy俱乐部的那次演出。那给Deke留下了深刻印象。
Deke从摩城的小道消息听说当前鲍比泰勒正在底特律为这些孩子们录制一些歌曲(译者的题外话: 这里英文里有个俚语 through the grapevine,从葡萄藤上听到的,代指小道消息,很有点意思)。虽然泰勒制作了一些不错的歌曲,可是每个人都知道在那一大堆曲子里面没有一首大获成功。当Deke把“I want to Be Free”的音轨放给给贝瑞听的时候,他非常喜欢,并且想到这也许非常适合杰克逊家男孩。“让Frankie Lymon试试这首歌。”他告诉Deke说:“然后我们看看怎么样。”(译者:Frankie Lymon (September 30, 1942 – February 27, 1968) 是非裔美国人,摇滚和节奏布鲁士歌手,是纽约早期摇滚乐团The Teenagers的主唱。这个组合包括5个男孩,都是十几岁。在这里贝瑞应该是用Frankie Lymon来代指杰克逊五人组)
Deke回忆说:“贝瑞听了一会儿伴奏,提了一些很不错的建议。他开始逐渐兴奋起来了。我想要贝瑞参加进来。这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想法。”
Deke决定把Fonce Mizell, Freddie Perren,他自己和戈迪的这个小分队叫做“The Corporation(合作)”,这个名字也强调了民主的前提,在工作中不会有过分夸大的自我表现,人人平等。他回忆道:“在基本的乐器音轨录制完成以后,就到了孩子们演唱和录音的时候了。男孩子们来到了贝瑞的房子,那时我们和他们和乐融融的讨论这首曲子。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孩子们在这首歌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他们非常努力。最后它被重新命名作‘I want you back’”
“杰克逊五人组绝对不缺乏工作的激情。”Deke说,“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你不仅仅得是音乐制作人,还得兼职发音教练和英文老师。教给他们单词发音是件十分费脑筋的事情。我们的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纠正,一遍一遍的纠正,这非常辛苦。”
“迈克除了发音之外的其他问题就是他处理音节和单词的方式。就象其他小孩一样,他唱歌时经常直接把单词扔掉。他会把某个音节含混过去,而不是一字一句的唱。他会想到跳舞或者其他什么而不专心的唱出歌词。我不得不告诉他:‘我需要那些音节,迈克,每一个音节。’”
“虽然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歌手,可是在语音语调方面,他很糟糕。我们给了他很大压力。因为无论何时,当你发觉这么小的孩子能唱成那样,感觉就是:‘Yeah, 他太棒了,我想让他变得更加出色。’ 我觉得他犹如一块天然璞玉,如此出色,那么如果我们对他进行仔细雕琢,他绝对会大放异彩。”
“我记得Deke Richards是我启蒙导师之一。”迈克回忆说:“上帝啊,我们在‘I want you back’这首歌上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他对我们都很有耐心。我觉得我一定是录了那首歌有20多遍。我从来不知道录歌这么费劲。我还记得有一次在麦克风前睡着了。我一直不知道这首歌到底能不能录完。每每在我觉得我们录完的时候,我们都得倒回去从头再来。”
“I want you back”的最后录音到凌晨两点才结束。“这首歌是截至到那时为止摩城历史上最昂贵的一支单曲。”Deke Richards补充说,“大约花费了一万美元。在那时候一支摩城歌曲的制作费用大约为两千美元。我们一直在对音乐进行修剪润色直到最后一刻。事实上,原来的歌曲只是用吉他开场。可是在最后一分钟,我想要在开头加上钢琴滑奏。我叫Freddie和Fonce进录音室用他们的手指滑过钢琴,来最终搞定这首曲子。”
1969年10月2日,在“I want you back”最后的混音结束后,贝瑞问Deke组合的名字应该以何种方式出现在专辑封面上 “Jackson Five?”还是“Jackson Five featuring Michael Jackson”。Deke说他觉得用数字5,“The Jackson 5”简简单单非常合适,贝瑞点头同意。他们完全没有咨询约瑟夫杰克逊的意见。想象一下如果Deke建议说“Jackson Five featuring Michael Jackson”,比较好的话,将会给杰克逊家庭内部带来怎样的紧张局势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