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5-21 09: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狗屁红楼梦海选我是断不看的。先不说本身就已不看SB电视好多年,单就这个只知道炒作出怪露丑的世道,就已经让我给这个“海选”打了负十万分。
从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至今已有20年,即便一切硬件设施都已超越了不少又怎样?我一向信奉“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虔诚严谨之心作为前提,什么都是白搭。当年王扶林和副台长打算拍摄红楼时,遭到一些红楼学者的反对,称“红楼竟然有人敢动?红楼可是一个标点符号都动不得的”,并对副台长说“你这一辈子工作政治上都没啥问题,不要在红楼上晚节不保”。最终二人虽战战兢兢,但还是坚定最初的想法把这个大担子扛下来了;现在的那些个所谓大导演大制片大电影人呢?就怕你不骂,你骂就对了,你骂我就有影响有票房了。我不需要有多历史考证有多终于原著,我只要炒作,只要出位,到时候请两个角儿,露两把奶子,最后大赚一票遗臭万年我就成功了。
当年从选角开始,王扶林及一干老电影艺术家就倾注了极大的专注,力求每个角色完全忠于原著描述。随后为了使红楼一干演员融入角色,形神兼备,摄制组让他们吃住一起2年,期间学习红楼知识,琴棋书画和形体舞蹈。而之后的拍摄时间则长达3年,其中多位红楼资深学者协助指导,力求从细节直到全局上都达到完美。百度红楼梦吧一位叫叶康翡翠的朋友评87版红楼梦的服饰评得极为专业细致,让我学了不少,而从中也可以体会出当年的摄制组是如此的敬业及追求细节。其中人物的一个发簪一个环佩都是反复权衡后的结果。哈,现在的人呢?可能做到吗?让他们历时4-5年去拍一部电视剧?4-5个月已经是极限了吧?红楼又如何?三国又如何?水浒又如何?对他们来说这不是文学瑰宝,不过是炒作史上还未被开垦的一块处女地而已。
刚才也是巧,写到一半,隔壁妈妈喊正在海选林黛玉,叫我过去看。一横心一跺脚就这么冲过去了。如果接下来的几年里能让我呕吐的除了妊振反映还能有其他的话,那就是这个最后一轮的黛玉海选了(反正妈妈说是最后一轮)。里面相对最有感觉的一个貌似也不配给87版的晴雯提鞋,结果得灯数最多的还是其中最最最丑的一个。台下的评委漠然地打着分数(其中有白痴英达和邓婕),不知道是已经被刺激到麻木了,还是有内幕反正例行公事地随便打打就行了。
昨天把《红楼20年再聚首》又看了一遍,(当然是以屏蔽朱军为前提的),眼眶红了好几回。对我来说,小学五年开始看红楼原著,反复把玩回味,初中两年因获得一本红楼诗词赏析而开始仔细研究其中的诗词从而依次分析和了解书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内心命运走向,除了唏嘘曹公的文采(很明显高鄂的续别的不说在诗词上根本不能望向其背)外不做他想。87版的红楼梦除了结局修改在某些部分不太尽我意外,其余均可说是圆我美梦。20年后才知个中曲折始末,看着剧中人20年后的音容笑貌,想着当年的他们和自己,想着20年的弹指一挥,不由得唏嘘感叹。
昨天网上偶然看到一篇叫暗地妖娆写的“动什么,别动《红楼梦》”,实在是大为同意。再拍红楼梦,只会更凸显出87版的出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