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zhaoll2

一个被大家严重错误认识的问题,,在这里必须改正!!!!!!!!!!!<通通进来>

 关闭 [复制链接]
飘渺岛主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19 15: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信息, 在之前的回帖里不是讨论的很清楚了吗? 真棒是一个折中的翻译, 不能说覆盖所有, 但足以覆盖一部分
飘渺岛主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19 15: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真蚌!              读到这个标题,一般人都会觉得大概是笔者写错了,因为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你真棒!”但是如果认真追究下去,问问看“真棒”是什么意思,那么能答得上来的人恐怕没有。难道说一个人长得像根棍子?显然不是。既然不是,又为何形容人为棒呢?这话说起来就长了。 古人以丰满为美,说白了是以胖为美,不似今天到处是瘦身广告,以苗条为时髦。所以《诗经·郑风》说:“子之丰兮”,意思就是“你真丰满耶”(毛传:“丰,丰满也。”)。这句夸奖与“你真好看呵”是等值的,因为时尚如此。所以称男人好看,曰“美丰仪”。称女人好看还制造有一个专门的字叫?,见于汉代《方言》一书。《方言》云:“娥、?,好也。 ……或曰?。”所以今天讲你真棒,只是借音而已,你真棒实际上就是“你真丰”,你真丰满,你真大块头,你真胖。在古人这是夸,在今人却要着急了。 今人以瘦为美,许多模特儿在T形台上已经骨瘦如柴了。但古人却以瘦为病态,你看瘦字不是从病吗?古人既以丰为赞美语,引申开来,称赞你很行,你很能干,也同样说你真丰(音bang)。问题是,丰与从丰的字后来大多声母都改成轻唇音,韵母也有变动,例如“丰”就改读为feng。但字的读音虽改,口语里称赞人真bang的音没变。口头上讲没问题,要写出来就犯难了,只好借用同音的字“棒”。 久而久之,大家就以为“你真棒”的“棒”字是正写了。在官话中,从丰的字只有个别读音未改,如蚌字。所以说“你真蚌”比说“你真棒”离事实还近一些。为什么蚌从丰,也有道理,哪一个蚌不丰满呢?至于在方言里,从丰的字还有一些保留着古老的读音,如厦门话中蜜蜂的蜂即读为pang。 周振鹤
也说“丰”与“棒”——“棒”源再议 1 从姚德怀先生处读到了周振鹤先生发表在香港《明报》(2001年11月30日D9版语文)上的“城市新语”短文《你真蚌!》。文章的大意是:现在的形容词“棒”是来自古之“丰”字。“棒”只是假借来表示的。原文要言是:“古人以丰满为美,说白了是以胖为美”。“所以《诗经·郑风》说:‘子之丰兮’意思就是‘你真丰满耶’。……这句夸奖与‘你真好看呵’是等值的,……所以称男人好看,曰‘美丰仪’。称女人好看还制造有一个专门的字叫‘女丰’”。“所以今天讲你真棒,只是借音而已,你真棒实际上就是‘你真丰’,你真丰满,你真大块头,你真胖。”“古人既以丰为赞美语,引申开来,称赞你很行,你很能干,也同样说你真丰(音 bang)。”现在由于语音变化,丰字“就改读为 feng。但……口语里称赞人真 bang 的音没变。口头上讲没问题,要写出来就犯难了,只好借用同音的字‘棒’。……在官话中,从丰的字只有个别读音未改,如“蚌”字。所以说‘你真蚌’比说‘你真棒’离事实还近一些。为什么蚌从丰,也有道理,那一种蚌不丰满呢?”(引者按:以上几个拼音在原文里都没有声调符号)文章虽短,内涵却大,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很有启发。 首先,必须对周文作一些小小的更正:大概是简化字转排成繁体字的关系,周文中所有应该写成四画的“丰”(按小篆隶定的写法应该是五画,上部是山字形),都被误植成繁体“丰”了。这指的是《诗经·郑风·丰》的“子之丰矣”,原来是四画的“丰”,被误会成繁体字的“丰”,还有所引毛传中的“丰,丰满也”,其中第一个字也误会成“丰”了。此外还包括《方言》“娥……好也。……或曰‘女丰’。”最后一字也误为‘女丰’了。因为所有的旧本或繁体字本的《诗经》、《毛传》和《方言》,在这些地方都明确无误地使用四画的“丰”。这大概是排版和校对人员的疏忽,或许也是作者没有注明所致,当然更是简化字同音归幷精简法所导致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误会,如果按照这个误会去证明,那说服力就要大大降低,因为“丰”和“丰”差别很大,“丰”是象形(传统说)或会意 (朱骏声说) 之字,幷非从“丰”得声。二者不但意义不同,而且古音也有很大区别1。 其次,笔者估计这只是作者一篇较长文章的通俗性摘要,原作应该还有许多考证和论述。因此要就此短文评论是困难的,也是对作者不公平的。然而,我们没有得到作者更详细的文字材料,只能据此客串讨论。当然本文的讨论幷不局限于周文的范围,希望有更多的涉及。 2 周文的意思很清楚:强壮义“棒”是借用的字,本来应该是四画的“丰”。根据该文的思路,笔者也查考了一番,发现支持这个推测的论据似乎还有一些。可以补充如下: 1. 四画的“丰”(敷容切)在中古是轻唇“敷”母字。据许多学者的构拟,有的作“p‘(j)”,送气清音,平声,如董同龢、高本汉、周法高;有的作“pf‘(j)”,也是送气清音,如王力。轻唇和重唇是相通的,可以转化的。 2. 如果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蚌、奉、邦”和“蜂”的右旁,都是从“丰”得声,与“丰”在声音上早有联系。而“棒”从“奉”得声,因此与四画“丰”是间接相通的。 3. “棒”在《玉篇》(公元543年成书)中还作“木丰”,由从“奉”成为从“丰”,而“蚌”也有一异体作“蜯”,见《玉篇》和《韩非子·五蠹》。这样“棒”与“蚌”也有了某种关系。 4. 从训诂学上看,“丰”、“棒”既然语音相通,意义上也有几分相似,以“丰”声训结实、强壮义的“棒”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至于这种办法有理有力到什么程度则另当别论。 3 然而,考量再三,觉得这两个字的关系幷不简单,还很有问题,须要再考订。这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周文中所涉及的关系问题,另一方面是就这二字本身的关系问题。这里先讨论周文中涉及的方面,在这方面还有一些疑问不能解决,谨列于后,以请教方家: 顺着周文四方面的认识,即一是“棒”是借用的字,本该是四画的“丰”,二是这二字的字义是相通的,三是这两个字由于历时演变而导致读音不同,四是说“棒”来自“丰”,还不如说来自“蚌”离事实更近些,本文也来查考一番。 1. 作为丰满解释的“丰”既然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语词,既然是由这个“丰”字的音义发展出结实、强壮的义和 bang4 的音,而“棒”只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被借用,那么这个音义就一定会在两千年的历史的汉文典籍中有所表现,不管是借用哪个字或新创哪个字。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发现历史典籍中有这样的音义表现。唯一接近的表现是去声的“胖”(原字为“月丰”)和阴平的“膀”(原作胮),但可惜的是它们还没有发展为结实、强壮义,也没有发展为浊声母。从另一角度看,如果是借用,那这样的借用究竟开始于何时?为什么在历史典籍中没有任何反映?这让人十分怀疑历史上就开始借用之说。 2. 从语言的共时分布来看,“棒”的这个结实、强壮义是很重要的,应该是个常用的词,应该在现代各个方言中有广泛的反映。可是今天方言里,我们几乎只在大北京地区发现这个作为结实、强壮义的“棒”,显得十分孤立。另有两处北方方言点也有此类似义项,但其来源很可疑2。而被认为继承古代汉语词汇最多的闽粤地区以及其它方言区却均无此对应的音义表现,令人十分纳闷。只有那个“胖”才有比较广泛的分布。方言的分布其实也表现了一定的历时过程,由此可以反证历史上是否存在这样的音义存在,方言中的这种表现至少不能提供历史上早已存在如此音义表现的证明。这是一个孤零零的语言事实,因此之故,有些学者也才会产生“棒”是否来自法语或满语的怀疑3。与此可比较的是,现在许多方言在表达北京话“棒”时,倒是多半采用“壮”字。从这方面看,方言似乎也并不支持“棒”来自“丰”(或“丰”)的论点。这就不禁使人对古代开始由“丰”发展为 bang4 的历史进程这个假说产生极大的怀疑。 3. 单纯从语音上看,feng1 发展为 bang4,幷非完全不可能,但可能性极小。理由是:现代的不送气清声母+鼻韵母+去声,在古代只能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古就是相同的音韵类型,二是从中古时浊塞音声母+鼻韵母+去声演变而来,三也是从中古的浊塞音声母和鼻韵母而来,但声调是上声。而“丰”在中古还是送气的清塞擦音或清塞音,上古则可能是送气的清塞音,不读浊音,而且又是平声,好象不大可能发展为现代的 bang4,至少其几率非常之低。至于“蚌”,“丰”与“蚌”在上古和中古都不同音。上古“丰”为 p‘jung/p’jung/p’jeung(以上分别为董同龢/高本汉/周法高三人的构拟,其中有底线的字母表示为方便计算机处理而作了等值替换。下同),“蚌”为 b‘ung/ b’ung/brewng;中古“丰”为 p’jwong/p’iuong(高本汉/周法高拟音。下同);“蚌”为 b’àng/bong。“蚌”也是到了中古才与“棒”同音。 4. 以意义相通来解释是传统训诂学通常所使用的方法,但幷非必须如此、必定成功的方法,而且这必须建立在历史文献的左证(例如互文)和语音通变几率比较高的基础之上。现在的“丰”和“棒”在这两个方面都不合格,因此,这样的解释是不充分的,几乎还只停留在多种猜想推测之一的阶段,不能令人信服。 最后,周文前面说“棒”来自“丰”,最后又认为“说‘你真蚌’比说‘你真棒’离事实还近一些”,这等于是承认“你真蚌”(而不是“你真丰”)或“蚌”更像是原来的来源。话已快结束,却突然替换了个课题,前后不一致,究竟以哪个作为结论?让人感到,似乎作者自己还有些犹豫:刚说过的话,怎么拐了个弯又收了回去?半途而返,似乎自乱其论。令人困惑。即使就“蚌”而言,也需要提出历史典籍的和共时方言的材料。就现在所见,“蚌”在北京地区是个不大常见的东西,我们也没有发现北京地区,甚至其它地方的民间语言习俗中有“蚌”与结实、强壮义甚至肥胖义、丰满义存在什么联系的迹象。因此,说“棒”由“蚌”来,也显得非常牵强。 4 就“丰”和“棒”二字本身的关系来说,也是颇让人扑朔迷离的。现就下列诸点讨论之: 1. “棒”在《说文解字》中不见,只有“木咅”。“木咅”说文释为“木兑”,意思也就是“杖”。五代宋初(917-992)的徐铉注了个“步项切”。这实际上是后来的,即中古时的读音4。上古的读音其实应该如声旁所示,应该是阴声韵或入声韵,幷非鼻韵母。据考证(下面的注音同第三节所注),其一为平声读成近似于 b‘wêg,另一为 b‘jwěg(董同龢构拟)/bwёgh 和 bjwёgh(周法高构拟),另读上声和平声为 p’ёg 和 b’iёg(高本汉构拟)/p’ёgh 和 bёgh(周法高构拟)5。又据考证,“木咅”是正字,“棒”是俗字,另一写法“木丰”也是俗字,而且都是汉以后中古的写法6。“木咅”上古本是阴或入一系,是后来语音变了,发生阴阳或阳入对转(如成都话读“某”为类似 mong),而读成中古的步项切(幷母讲韵上声),才与“蚌”同音的。因此不得不改换谐声偏旁,写成了“棒”。当然也存在产生新词而因为义同把新词(音)栽套在“木咅”上的可能,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宁愿相信典籍的记载,即相信语音对转说。因为古人在这方面是比较实事求是,比较慎重的,如果确实是二词新旧替代,一般会另造新字,不会随便借用谐声偏旁很不相同的旧瓶(“木咅”)。 《广韵》中“棒”(以及“蚌”)为并母讲韵上声字,开口二等,属于江摄。从古音发展到今音,浊音平声应变为清送气阳平,浊音上声则变为清不送气去声。从音理上看,现在的去声应该来自中古的浊音上声,不大可能从清音平声的“丰”字演变而来。如果是浊音平声的“丰”(以及“丰”),则声母将变成送气音的清声母,声调则变为升调的阳平,而且“丰”(以及“丰”)在上古和中古都有j介音,而中古时与“棒”同音的“蚌”却没有这个j介音7。此就“棒”音而言,不大像是直接从“丰”或“丰”而来。而且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声调不能对应,上古和中古时“丰”均为平声,而中古与“棒”同音的“蚌”,在上古为上声。因此,周文只得承认“你真蚌”更像是原来的来源。8 2. “棒”是中古出现的字,其谐声偏旁与上古无关。即使是上古已经有“棒”字,那也与“丰”字无关。《说文解字》认为“奉”从“丰”,那是个大误会。“奉”在甲金文中均是会意字,像双手捧着树类物之状,上面中间的部分幷不是“丰”。小篆才讹变为今天那种好象“丰”的形状9。“木丰”字是从了“丰”,但那是中古时的另一俗写。正字“木咅”则更与“丰”毫无关涉。 3. 从字义上看,“丰”在古代有丰满之义10,那是对“胖”的一种文雅褒扬的说法,仅仅在色彩上有差异,核心意义则是一致的,与“棒”的结实之义有相当大的距离。从前和现在的人都不会把结实健壮之人称作“丰满”或“胖”吧。此二者在字义核心上有不可忽视的区别,这种区别正是主张“棒”来源于“丰”的不利之点。说到与丰满义“丰”最可能关系者,或者“丰”的直接继承者倒很可能就是“胖”。“胖”字本作“月丰”,滂母字,后鼻韵母,后与读前鼻韵母之“胖”相混而被取代。无论从字音(与“丰”的敷母字相通,都是唇音送气清声母字)、还是字义、字形“胖”都比“棒”更来得贴近“丰”。11 5 话又要说回来,经过历史上许多学者的努力,现在我们对古代谐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有了很多了解,即声旁常常(只是常常,幷非全部)也具有表义作用。因为词义的发展造成词的分化(甚至词音也有了某些变异),也就造成字的分化,因此才有需要在原来的字上增添或改换一个形旁,从而形成一个新字。这是一种声旁含义的字族系列。但另一种是,在先确定的形旁上寻找一个表音比较确切的声旁,从而形成另一个以形旁为纲的字族系列。目前来说,我们对“丰”、“蚌”、“棒”的关系还无法确定到底属于何种系列,如果是前者,则“棒”与“丰”有同源关系,如果是后者,则无同源关系。训诂学虽然有很多突出的成果,但至今还没能发展为一种比较严密的科学,一般都限于现象变化的可能性归纳,而不是必然性规律,常常带有偶然的特点甚至臆测的缺陷,恐怕历时的分分合合这也是其原因之一。 另外,我们从更广义的角度看,某个民族对语音本身也具有特殊的感受或认定,所谓入声常常表达悲切压抑之情,而洪亮之声常常具有阳刚之义。“丰”、“棒”都属“东”“讲”之韵(通摄和江摄),上古可能比较接近,又同是唇音,以现代“-ong/ -eng, -ang”之声来看,隶属其下的似乎都有大、强、向上之义,现在的“丰”、“丰”、“胖”、“蚌”“庞”、“棒”的意义似乎都与此唇音此韵母有关。 因此,“棒”即使与“丰”有关系,那也可能是另一层次的关系,即民族文化(语言心理文化)和认知习惯上的关系,而不是直接来源的关系。笔者曾就此问题作过初步论述。12 从文献资料、方言材料、语音演变音理、文字的历史演变、字义相关以及各方面的平面比较来看,我们依然认为结实、健壮义的“棒”是来源于名词棍棒义的“棒”更为顺当,而后再发展为强、好等义。至于这第一步如何跨出,即怎么从名词发展为形容词则又可能见仁见智了。笔者认为有三种可能: 一种是先由北京话“棒”+表状态后缀“实/势”,使名词性“棒”形容词化,语义转为强壮、结实;然后再后缀脱落,在保留前一意义的同时,逐渐发展出“强、高超”和“好”两种词义。现在北京话中的这一后缀仍然是个活跃份子,例如“皮实、厚实、肥实、瓷/磁实、匀实、欢实、密实、严实、虎势”。而后缀脱落的过程也在现实口语中口语观察到,例如从“瓷/磁实”脱落为“瓷/磁”,词义基本不变。查“棒实”一词,今天已经有北京、东北、辽宁、中原四种北方方言使用。由其中一两种方言首开“棒”的使用是极其合理的。 另一种可能是从其它方言中的坚硬义(形容词)而来,现在有的方言中,如东北话材料中有“棒(棒)硬”的说法,表示非常硬,还有“把棒得溜鼓的奶头塞在孩子嘴里”的说法,表示“涨”(以上见《简明东北方言词典》;“棒硬”还见于《汉语大词典》)。这简直就是从名词迈向形容词的第一步。然后再经过某个过程出现于北京方言。如果东北的材料确凿,那么和满族联系起来,有可能是八旗入关带来。(参见注2) 还有一种可能是部分北方话中先将名词“棒”比喻于阳具勃起的性状,发展为形容词,而后再由此演变为一般的“健壮”,最后则衍生出“特别好或精彩”之义。然而由于性方面的词语及其运用在传统思想的制约下,很少被认真采集,因此这还仅仅是个假说而已。 相较之下,第一种可能性似乎更大些。当然,这三处还有可能是各自产生幷无直接联系的,但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再查考。(参见注3中的拙文) 最后,我想补充一个有趣的旁证,上海话在说一个人结实健壮时可以使用两个近义词:“壮”和“结棍”,后者更接近于形容词“棒”的味道,而其中的“棍”(如果确实为该音节的本字)似乎正好与名词“棒”相类,在此处这个“棍”也恰好是从名词的行列进入了形容词构词的行列。 1.“丰”:中古属钟韵,中国学者构拟的上古音韵腹为 u,日本《字通》构拟为 phiong;“丰”:中古属东韵,中国学者构拟的上古音韵腹为 o 或 ё,日本《字通》构拟为 phiuёm(有底线的字母是笔者所改之相对应字母,因为计算机字库无原字母形式)。 2. 笔者查了30多部方言词典,其中所有的北京话方言词典(共五部)中均收“棒”的此义,所有泛地区性的方言词典也都标明“棒”的该义项见于北方方言,甚至干脆指出是北京官话的。只有两个例外:一是《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许皓光等,辽宁人民出版社)说有此“身体粗壮结实”之义,幷以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中的“棒硬”为例,幷不是以作为词的“棒”来释义;而这个“棒硬”在天津方言中也存在。另一是《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等,中华书局),说中原官话也有“好”之义,举出豫剧的“太棒了”作例,这比东北方言进了一步,但来历颇可疑。另外,《现代汉语词典》收“棒”的该义项,在1973年初版试用本(系1965年版型)还注明口语,但以后的正式版即取消注明口语。这说明“棒”的此义一直是口语现象(该词典的意思就是指北京方言现象),直到50年代以后才有变化。 3. 例如:高名凯先生曾一度认为来自法语;《中国民间方言词典》(段开琏编,南海出版社)解释为来自满语和“巴克什”。以上二说,均已有文章指出其误,后者的“巴克什”实际上是“把式/把势”的源词。参见史有为《说“棒”及其它》,载《词库建设通讯》总12期(1997年5月),香港。 4. 据古人考证,大徐徐铉系据孙缅《唐韵》给《说文解字》加注反切,与汉人读音不符。 5. 以上均据周法高主编《汉字古今音汇》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4。 6. 周法高主编《古今汉字音汇》中无“棒”和“木丰”,只有“木咅”。《广韵》木咅:步项切,又缚谋切。《集韵》:“木咅,…亦从奉。《正字通》:棒,俗木咅字。”《说文解字》段注:“木咅,棒,正俗字”晋·崔豹《古今注·舆服》:汉朝执金吾,金吾亦棒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内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各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十余枚”《广韵声系》注:“步项切,杖也,打也(棒,木咅,幷讲开二)魏志云曹操为北部尉门左右县五色木咅各十枚。” 7. 参见注5以及相对应的正文。 8. 日本的汉字音读音可以给这些不同提供一些线索。但是日本的汉字读音纷杂多源,对此常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根据诸桥辙次《大汉和辞典》、白川静《字通》镰田正、米山寅太郎《新版汉语林》等书,整理如下: 吴音(早) 汉音(晚) 今读 惯用音 “丰” (四画原义) bu fuu hou/hou/fu/fuu/bu bou “丰”(替代丰字) ―― hou ―― “丰” fuu hou hou/fuu/fu bu/hou/bu “棒” bou/ 旧读 bau hou/ 旧读 hau bou/bau ―― “蚌” bou/ 旧读 bau hou/ 旧读 hau hou/fu/byau bau 汉音是隋、唐时传入之长安音,吴音则是在此之前传入之音,但都属于中古系统,除时代有先后外,所自地域也不同。从以上这些读音看来,“棒”和“丰”、“丰”在中古就不大像是同一个东西。“棒”和“蚌”在中古是同音,但今读的不同也显示有一段时期可能幷不相同。中古如此,那上古就更难说是同音了。 9. 据马海江《新说文解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长春。 10. 四画“丰”字,原来的字义是“丰茸、美好”。《说文》释作“草盛”之义,字形“从生,上下达也”。甲骨文也象丰茸之形。此义与“棒”之结实健壮之义相去更远。 11.“月丰”在广韵中释为“胀臭貌”,与“丰”字义有联系,但又不同。而现在的“胖”字从“半”得声,是“半”的晚起异体,本来应该读成 ban4 或 pan2(所谓“心广体胖”也)的。沈兼士主编的《广韵声系》(中华书局,1985)中,“半”字下幷无韵母读 -ang 的“胖”字。现在的读 pang4 的“胖”似乎是由“丰”与“半”形近而混同(可能先由手写),最后才完全替代,这倒也许是一种借用。 12. 参见史有为《再续〈汉语文化语音学虚实谈〉》,载《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4期,北京。

334

主题

7876

帖子

17万

积分

圣殿骑士

轰僧哥哥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3086

终生成就奖MJJCN之星格莱米翻唱奖热心助人奖特别贡献奖活动卓越奖

QQ
发表于 2006-4-19 16: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kGenie 于 2006-4-19 15:48 发表
呵呵,最好别激怒Keen 看,这多可怕! :D:D

12

主题

71

帖子

26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61
QQ
发表于 2006-4-19 16: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去问问MJ不就知道了

在这里吵好爽呀?
超级成功者!!!

240

主题

2795

帖子

6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微笑み悪魔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459
QQ
发表于 2006-4-19 16: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都看不出“丰”和“丰”有什么区别-___-|||

42

主题

1197

帖子

5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大师

积分
57489
发表于 2006-4-19 19: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我又发现了一个!! 呵呵!!

9

主题

93

帖子

38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38
发表于 2006-4-19 19: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7

那Jam又怎么讲,字典里的东西不一定的

328

主题

3109

帖子

16万

积分

圣族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2162

终生成就奖普里策新闻奖特别贡献奖

发表于 2006-4-19 19: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bad1 ( P ) Pronunciation Key (bd) adj. worse, (w鹯s) worst (w鹯st) Not achieving an adequate standard; poor: a bad concert. Evil; sinful. Vulgar or obscene: bad language. Informal. Disobedient or naughty: bad children. Disagreeable, unpleasant, or disturbing: a bad piece of news. Unfavorable: bad reviews for the play. Not fresh; rotten or spoiled: bad meat. Injurious in effect; detrimental: bad habits. Not working properly; defective: a bad telephone connection. Full of or exhibiting faults or errors: bad grammar. Having no validity; void: passed bad checks. Being so far behind in repayment as to be considered a loss: bad loans. Severe; intense: a bad cold. Being in poor health or in pain: I feel bad today. Being in poor condition; diseased: bad lungs. Sorry; regretful: She feels bad about how she treated you. bad·der, bad·dest Slang. Very good; great. 最后一行~俚语~字典里是由这个意思的~ http://dictionary.reference.com/search?q=bad

111

主题

738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09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19 20: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BAD是一个全球性的专集 怎么会以美国俚语为标准呢?
MJ视频在线:http://www.mjchina.lingd.net/

111

主题

738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09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19 21: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BAD MV的服装 背景 很多因素确定了BAD的意思
MJ视频在线:http://www.mjchina.lingd.net/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6-4-19 21: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真棒”是比较准确的,MJ绝对用的是美国俚语,他的歌词里大多都隐藏了另一层意思,我们不能按照常规来解释。而且要知道他是美国人,自然会用地道的美语来写歌,而且他写歌时都是凭着他的灵感,灵感来了,马上就写下来,总不可能再写歌的时候还想着中国人是否能听懂吧! 其实我不需要太较真,大概意思能懂就可以,就算过了英语八极,也不可能真正明白歌词的含义,毕竟我们没有在美国生活过,无法真正了解美国人的生活文化, 听歌是一种感觉,感悟,有时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328

主题

3109

帖子

16万

积分

圣族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2162

终生成就奖普里策新闻奖特别贡献奖

发表于 2006-4-19 21: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咬文嚼字就没意思了~~~ 语言是活的~人更是活的~~~

80

主题

913

帖子

3万

积分

至尊天神

疯人院花园主管

Rank: 8Rank: 8

积分
31317
QQ
发表于 2006-4-19 22: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很多年前就已经是这么翻了 说什么都白搭 中国引进的Bad大大的写着真棒 Bad 你总不能真摆上DIAO吧?有些不文雅

2

主题

171

帖子

1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216
发表于 2006-4-19 22: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de 于 2006-4-19 15:00 发表 天呐......好多哀~~~
同-V-签名PP阿 GIZA的小夏

30

主题

3029

帖子

14万

积分

圣殿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4938
QQ
发表于 2006-4-20 08: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你们有些人对新人不够友好,把自己摆的过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7-19 00: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