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16|回复: 20

为什么海涅的诗有三千多首被谱成了歌曲?

[复制链接]

170

主题

1531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137
QQ
发表于 2010-4-3 07: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paris.mary 于 2010-4-3 07:15 编辑

----西方文学与文化之二十三



爱好音乐的朋友几乎没有不喜欢《罗雷莱》、《乘着歌声的翅膀》这两首歌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由来。

就像席勒的《欢乐颂》因被贝多芬谱成歌曲而更著名那样,世界上许多诗人的作品也因被谱成歌曲而更为广泛流传。海涅的作品就是一个例子。海涅的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中学时代就学过他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他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也为我们熟知。

亨利希·海涅(1797-1856)是19世纪德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同时他也是文艺批评家和政论家。海涅出生在莱茵河畔的一个贫寒的犹太人家庭。青少年时期,他的生活很坎坷。1819年他进入大学学习法律,1825年取得法学博士学位。海涅所生活的19世纪初期,正是浪漫主义文学风行欧洲的时期;他虽然也受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跟德国浪漫主义的其他作家的风格并不一样,因为,德国浪漫主义者一般都很保守。而海涅主张,德国的文艺女神应该是“一个自由的、不矫揉造作的、真正德国的女孩子,不应该是苍白的尼姑和夸耀门阀的骑士小姐”。

海涅一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1816-1830),这一时期主要是抒情诗作,1827年出版的《歌集》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和民歌风格。第二阶段是(1830-1848),这一时期他写了一些有名的政治抒情诗,如《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恩格斯将前者翻译成英文,并称海涅是“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第三阶段(1848-1856),这是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作品不多,但1851年出版的《罗曼采罗》影响很大。

海涅的诗被谱成歌曲的主要是那些具有民歌风格、浪漫倾向的抒情诗。他的诗有3000多首被谱成歌曲,在德国和世界各地传唱。那么,为什么海涅的诗有这么多被谱成歌曲呢?这是因为海涅的诗表现了热爱自由、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抒情性极强,并且又像民歌那样朴素自然、清新明快、短小精悍、易于颂唱,加之他的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优美深邃,令人美不胜收。这尤其表现在他的早期的诗作中。比如他的有名的作品《星星们高挂空中》(1822):



星星们高挂空中,

千万年一动不动,

彼此在遥遥相望,

满怀着爱的伤痛。



它们说着一种语言,

美丽悦耳,含义无穷,

世界上的语言学家,

谁也没法将它听懂。



可我学过这种语言,

并且牢记在心中,

供我学习的语法

就是我爱人的面容。



海涅的一些政治抒情诗现在可能很少有人去读,但他的那些优美的具有浪漫风格的小抒情诗,如《罗雷莱》、《乘着歌声的翅膀》等,人们至今还爱读爱听爱唱。  (义 海)



罗雷莱(译者:钱春绮)

不知是什么道理,
我是这样的忧愁。
一段古老的神话,
老萦系在我的心头。

莱茵河静静的流着,
暮色昏暗微风清凉。
在傍晚的斜阳里,
山峰闪烁着霞光。

一位绝色的女郎,
神奇的坐在山顶上。
她梳着金黄的秀发,
金首饰发出金光。

她一面用金梳子梳头,
一面送出了歌声。
那调子非常奇妙,
而且非常感人。

坐在小船里的船夫,
勾引起无数的忧伤。
他不看前面的暗礁,
他只向着高处仰望。

我想,那小船和船夫,
结局都在波中葬身。
这是罗雷莱女妖,
用她的歌声造成。

The Lorelei by Heinrich Heine
Translated by Aaron Kramer

I cannot explain the sadness
That's fallen on my breast.
An old, old fable haunts me,
And will not let me rest.

The air grows cool in the twilight,
And softly the Rhine flows on;
The peak of a mountain sparkles
Beneath the setting sun.

More lovely than a vision,
A girl sits high up there;
Her golden jewelry glistens,
She combs her golden hair.

With a comb of gold she combs it,
And sings an evensong;
The wonderful melody reaches
A boat, as it sails along.

The boatman hears, with an anguish
More wild than was ever known;
He's blind to the rocks around him;
His eyes are for her alone.

--At last the waves devoured
The boat, and the boatman's cry;
And this did with her singing,
The golden Lorelei.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MJJCN

x
Dr.hea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531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1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07: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ris.mary 于 2010-4-3 07:32 编辑

乘着歌声的翅膀
艺术歌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艺术歌曲,创作于1834年。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完成了他作品第36号的六首歌曲, 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他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 曲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这美丽动人的情景。

乘着歌声的翅膀-- 海涅 (德)
   乘着歌声的翅膀
  心爱着的人
  我带你飞翔
  向着恒河的原野
  那里有最美的地方。
  一座红花盛开的花园
  笼罩着寂静的月光
  莲花在那儿等待
  它们亲密的姑娘。
  紫罗兰轻笑调情
  抬头向星星仰望
  玫瑰花把芬芳的童话
  偷偷地在耳边谈讲。
  跳过来暗地里倾听
  是善良聪颖的羚羊
  在远的地方喧闹着
  圣洁的河水的波浪。
  我们要在那里躺下
  在那棕榈树的下边
  吸饮着爱情和寂静
  沉入幸福的梦幻。
  海涅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大约写于1822年,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印度恒河原野的迷人景色,仿佛可以闻到紫罗兰、玫瑰、白莲花的芳香;看到清澈的水波、碧绿的棕榈,月光下的花园,还有那善良的羚羊,心爱的人……这一切都融入歌声里、梦幻中,把人们带到了恬静、纯净,充满诗意的东方。迷人的异国情调就象一层轻柔的淡雾,飘逸在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神奇的世界里,而且全诗的色调透着一股秀气,象是怕着色太浓而破坏了这和谐里透着的温馨和甜蜜的气氛。诗人故意用淡淡的近乎“水彩”的笔墨,把这个恬静的天地描绘出来。这种素雅、宁静的意境里透着的憧憬的甜蜜,流溢着诗人满腔的衷情, 而将莲花、紫罗兰拟人化,又给这首诗增添了不少灵气。浪漫主义诗人经常追求的大自然的灵化,可以说在这里以完美的形式得到了体现。这种绮丽、淡雅而又清新活泼的意境是海涅的诗,尤其是爱情诗的主要特色。
诗人简介
  歌德之后德国最重要的诗人。他的早期创作主要是抒情诗《歌集》,作曲家们为海涅的诗谱写了三千多首曲子,而为歌德的诗只谱写了一千七百首。到一八八七年为止,用海涅的诗谱成的独唱歌曲即达二千五百首之多。由此可见,海涅的诗歌是何等脍炙人口,雅俗共赏。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又译亨利希·海涅,1797-1856)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

1819至1823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他听过浪漫主义作家奥古斯特·威廉·施勒格尔和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讲课。海涅早在20岁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早期诗作:《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多以个人遭遇和爱情苦恼为主题,反映了封建专制下个性所受到的压抑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苦恼。


抒情插曲

    (1822-1823)

   我把叹息和苦痛,
   灌输在这本书中,
   你要是把它打开,
   就露出我的隐衷。

     二

   从我的眼泪里
   迸发出许多花朵,
   而我的叹息
   变成了夜莺之歌。

   爱人呵,如果你爱我,
   我将把花儿全部奉献,
   而且在你的窗前
   将响起夜莺的歌声。

      六

   把你的脸贴住我的脸,
   让泪眼留在一起!
   把你的心贴住我的心,
   让爱火烧在一起!

   等我们盈盈的泪珠,
   滴入这熊熊的火里,
   等我双臂抱紧了你--
   我情愿殉情而死!

      八

   太空中的星辰,
   几千年来毫无更动,
   它们彼此面面相觑,
   怀着爱情的悲痛。

   它们说着一种语言,
   十分丰富而美丽,
   可是任何语言学家,
   对这种语言都茫无所知。

   我倒曾把它钻研,
   而且铭记不忘;
   我所依据的文法
   就是我爱人的面庞。

      22

   我曾很久地占有你的心房,
   你已完全把它淡忘,
   你那甜蜜、虚伪而狭隘的心,
   比它更甜蜜而虚伪的真是难寻。

   你把那爱情和烦恼遗忘,
   它们曾一同折磨过我的心房。
   我不知道,爱比苦是否更深?
   我只知道,这二者都深得骇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MJJCN

x
Dr.hea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531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1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07: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35

   有一棵松树孤单单
   在北国荒山上面。
   它进入睡乡;冰和雪
   给它裹上了白毯。

   它梦见一棵棕榈,
   长在遥远的东方,
   孤单单默然哀伤,
   在灼热的岩壁上。

      40

   亲爱的美丽的情人,
   我总是不能忘记:
   我曾一度占有过你,
   你的心和你的身子。

   你那娇柔而年轻的身子,
   我还想将它占有;
   那颗心尽可掩埋,
   我有自己的心已经足够。

   我要将我的心切开,
   拿一半吹进你的躯体,
   我要抱紧了你,
   我们的身心要合为一体。

      42

   无数旧时的幻影
   从坟墓里升起,
   好像我在你的身旁
   曾经度过的一些日子。

   白天我像做梦一样,
   跑遍了大街小巷;
   人们奇怪地看我,
   我是沉默而忧伤。

   夜晚的情调更佳,
   街道上空空无人;
   只有我和我身影,
   默默地逍遥闲行。

   我漫步走过溪桥,
   脚步传出了回音;
   月儿从云端透露,
   用殷勤的眼光致敬。

   我在你家门前立停,
   凝视着天空,
   凝视着你的窗户--
   我的心儿悲痛。

   我知道你常探出窗外
   向着下面窥视,
   看我立在月光之下,
   宛如一根柱子。

      54

   在你的面颊上
   是炎炎的夏天;
   在你的心儿里,
   是冰冷的冬天。

   我最爱的人儿!
   这些都要改变。
   你脸上将是冬天,
   你心里将是夏天。

      55

   两人互相分离,
   总要握手惜别,
   开始哭泣流泪,
   然后不住叹息。

   我们没有哭泣,
   没有唉声叹气!
   直到分别以后,
   才流泪而叹息。

      61

   我在梦中哭了一阵,
   我梦见,你躺在墓里。
   我醒来,面孔上
   泪珠儿还流个不止。

   我在梦中哭了一阵,
   我梦见,你把我丢弃。
   我醒来,哀哀地,
   我还大哭了多时。

   我在梦中哭了一阵,
   我梦见,你没有变心。
   我醒来,泪珠儿
   还像潮涌似地飞迸。

      62

   我每夜在梦中和你相见,
   看见你对我情意绵绵,
   我不由得放声大哭,
   跪倒在你的脚边。

   你凄然地向我凝眸,
   轻摇着你金发的头;
   像珍珠一样的泪珠
   从你的眼中缓缓下流。

   你悄悄地对我轻语,
   并且授给我一束柏枝。
   我醒来,不见柏枝,
   你的轻语我也忘记。

      68

   爱人啊,自从你的眼光
   不再向我炯炯洞照,
   阴郁而浓密的黑暗,
   总围绕在我的周遭。

   那美丽的爱情之星,
   已消灭了灿烂的光华,
   深渊在我的足下开口--
   太古之夜啊,请把我吞下!

还乡曲

    (1823-1824)

     一

   在我极端阴暗的生活里,
   曾闪烁过一个美丽的清姿;
   而今这清姿已经消失,
   我眼前尽是茫茫的黑夜。

   孩子们处在黑暗之中,
   常要觉得惴惴不安,
   他们总是高声唱歌,
   以便把那恐怖驱散。

   我这发狂的孩子,
   如今在黑暗之中唱歌;
   这歌儿虽不悦耳,
   却驱散了我的忧愁。

      34

   你那百合花似的手指,
   我怎能再吻它一次,
   把它放在我的心上,
   让我悄悄地哭死!

   你那紫罗兰的明眸,
   日夜在我面前浮起,
   这可爱的碧色之谜,
   我弄不懂它的意义。

      36

   他们俩互相悦慕,
   却不愿互吐真情;
   他们露着敌意的样子,
   情愿为爱情牺牲性命。

   最后他们彼此分离,
   只在梦中偶尔遇到;
   他们早已死去多时,
   自己还茫不知道。

      46

   在我最近的歌里,
   要是还脱离不了
   那往日的凄凉音调,
   请你不要心焦!

   稍待,我这悲歌哀音
   就要成为人间绝响,
   从我康复的心中
   要涌出新春的歌唱。

      49

   心,我的心,不要悲哀,
   你要忍受命运的安排,
   严冬劫掠去的一切,
   新春会给你还来。

   你还是那样绰绰有余!
   世界还是那样美丽多彩!
   我的心,只要你情之所钟,
   你都可以尽量去爱!

      64

   我要把我一切的苦痛
   惯入一句单独的话语,
   我把它交给了轻风,
   让轻风载它而去。

   在满藏苦痛的话语,
   被轻风带到你的身旁;
   不论何时何地,
   总在你的耳边喧嚷。

   等到你夜来安寝,
   刚要闭上你的眼睛,
   我的话语就要跟随你
   直入深深的梦境。

      99

   死亡是严寒的黑夜,
   生命是闷热的白天。
   天黑了,我进入梦乡,
   白天使我很疲惫。

   一棵树长到我坟墓上面,
   年轻的夜莺在枝头歌唱;
   它歌唱纯洁的爱情,
   在梦中我也听得见。

少年的烦恼

    (1817-1821)

    梦影曲选篇
       一

   我从前梦见过热烈的爱情,
   梦见美丽的鬈发、桃金娘和木犀草,
   梦见甜蜜的嘴唇和辛酸的话语,
   梦见忧郁之歌的忧郁的曲调。

   这些旧梦早已残破而无影无踪,
   连我那最可爱的梦影也已消逝!
   留下的只有我从前在那轻柔的小调里,
   热情奔放地写下的小诗。

   孤独的短歌呀,你还留着!现在也去吧,
   为我寻访那消逝已久的梦影,
   你若遇到了它,请你替我问好--
   我要把我的幽思送给那个幻影。

      小曲选
       二

   在亲切的夜之怀抱里
   我寂寞地倾诉我的忧伤;
   我要逃避快乐的人们,
   畏怯地躲开欢笑的地方。

   我的眼泪寂寞地长流,
   静静地流着,流个不停;
   可是任何眼泪都不能
   熄灭我心中的相思热情。

   我从前是个快乐的少年,
   我做过许多可爱的游戏,
   这生命的赏赐使我欢欣,
   我从不知道苦痛的滋味。

   因为这世界只是一座花园,
   里面各种花儿灿烂茂盛,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看守百花,
   看守蔷薇、紫罗兰和迎春。

   我曾像梦幻一样快乐地
   在绿野里看溪水流动;
   现在我再来临流自顾,
   却出现一个苍白的面容。

   自从我看见了她,
   我变成了憔悴的人;
   我觉得隐隐的悲痛,
   我的变化真奇异万分。

   我在心底里很久地
   拥抱着安静和平的天使;
   她却忧心颤栗地飞去,
   飞回她星辰的故里。

   黑夜包围了我的眼睛,
   黑影怒冲冲地向我逼紧;
   在我的胸中隐隐地传出
   一种奇怪陌生的声音。

   新奇的苦痛,新奇的烦恼
   狂怒地往上直冒,
   一种新奇的烈火,
   在我的五脏里燃烧。

   可是我愿这心中的火焰,
   无休止地燃烧不熄,
   让我苦痛地死去--
   恋爱啊,瞧!这都是你的伟业!

       五

   早晨我起身问道:
   今天爱人可来?
   晚上我偃卧自叹:
   今天她又没来。

   夜里我睁着眼失眠,
   抱着无限忧伤;
   昼间我恍如半寐,
   梦沉沉地彷徨。

       八

   爱人啊,把你的手按住我的心胸;--
   啊,你可听到,这小房里的跳动?
   里面住着一个木匠,阴险无赖,
   他在为我制造一口棺材。

   不分昼夜,总在那儿弄斧挥锤;
   它已吵得我许久不能入睡。
   啊,木匠师傅,请你快点,
   好让我马上能够安眠!

      15

   在星辰照耀的上空,
   那儿一定有
   下界没有的欢喜;
   在死神冰凉的怀里,
   人生才可以得到温暖,
   黑夜才会透出晨曦。

      17

   如果年轻的心儿碎了,
   星儿就要因此发笑,
   它们在遥远的碧空中
   发笑而且说道:

   “可怜的人类,
   全心全意相爱,
   因此而惹起烦恼,
   甚至至死不改。

   “对于下界的人类
   具有毁灭性的爱情,
   我们从来没有感到;
   因此我们得以长生。”
时事诗

    (1839-1856)

    6 秘密

   我们不叹息,眼泪已干,
   我们常微笑,甚至笑出声来!
   任何眼色,任何表情,
   决不把秘密泄漏出来。

   它怀着沉默的痛苦
   躲在我们热烈的灵魂深处:
   即使它在粗鲁的心中喧嚷,
   嘴总是痉挛地紧紧闭住。

   你去问摇篮里的婴儿,
   你去问坟墓里的死尸,
   也许他们会向你公布
   我经常对你保守的秘密。

    11 人生航行

   一片欢笑和歌唱!
   太阳的光辉闪烁摇晃。
   波浪颠簸着快乐的轻舟。
   我和知友们坐在舱中,情思悠悠。

   小船遭难,撞碎得无踪无影,
   我的友人们又谁都不善泅泳,
   他们在祖国的海中化作波臣;
   暴风把我飘掷到塞纳河滨。

   我和一些新的朋友,
   登上一只新的客舟;
   异国的风波将我东飘西荡——
   故国迢迢!我心忧伤!

   又是一片歌唱和欢笑——
   船板破碎,狂风怒号——
   天上没有一颗星辰照耀——
   我心忧伤!故国迢迢!
Dr.hea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主题

7632

帖子

9万

积分

圣殿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616

特别贡献奖

发表于 2010-4-3 07: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paris.mary


    谢楼主分享,话说真没认真看过海涅的诗,收藏慢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13

帖子

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3838
发表于 2010-4-3 08: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早 话说很少在这个时间读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513

帖子

1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06
发表于 2010-4-3 08: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贴!!!
收藏!!!
L O V E    M I C H A E L
Love Music
Love Movie
L O V E    L I F 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2644

帖子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3071
QQ
发表于 2010-4-3 08: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补充一下与楼主和亲们共勉
最初的文学上的成功

纽约的罗蕾莱喷泉(海涅纪念碑)海涅1821年就已经在柏林出版了第一批诗歌。接着,在1823年出版了一些悲剧,包括一部抒情插曲。1824年出版了39首诗歌的合集,其中有海涅在德国最脍炙人口的作品《罗蕾莱》。同年,在哈尔茨山旅行期间,他到魏玛拜访了他极为敬仰的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两年前,他就把第一部诗集题词寄给过这位枢密顾问。但这次访问令海涅相当失望,因为他自己——与他的禀性相反——表现得既拘谨又笨拙,而歌德只是礼貌、带有距离地接待了他。

1826年海涅出版了他的哈茨山旅行见闻。同年他开始了和汉堡的霍夫曼和坎普出版社的生意关系。尤利乌斯·坎普应该一直是海涅的出版商,直到海涅去世。1827年10月,他出版了诗集《歌集》,这部作品奠定了海涅的声誉,它直到现在仍受到喜爱。这些和以后的一些诗歌——它们被多次配上曲调,如在舒曼的歌曲集《诗人之爱》中——的浪漫的、常带有民歌风情的风格,不仅仅打动了当时读者的心。那些诗歌,如《美丽的五月》,《一个少年爱一个少女》,拨动着海涅同时代人和二十一世纪读者的心弦。

但是海涅很快超越了浪漫主义风格。他用讽刺性的手段破坏它,也将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特征运用于有政治内容的诗歌。他把自己称为一个“逃跑的浪漫主义者”。

1827年,1828年,海涅到英国和意大利旅行时才第一次见到大海。他在后来的发表于1826到1831年间的游记中描述了他的印象。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北海集》、《卢卡浴场》和《思想·勒格朗集》,后一本书表达了对拿破仑和法国大革命的成就的拥护。在此期间,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天才。从19世纪30年代起,海涅的名声开始在德国和欧洲传开。


巴黎岁月
海涅因为他的政治观点而越来越多地受到攻击,尤其是在普鲁士,而他对德意志的书报检查制度也感到厌恶,所以,海因利希·海涅1831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爆发之后去了巴黎。他在这里开始了生活与创作的第二个阶段。终其一生,海涅都思念着德意志。但他只能再见祖国两次了。最后,巴黎成了海涅的流亡地,因为他的作品——还有他以后所有的作品——1833年在普鲁士被禁;1835年,根据法兰克福联邦议会的决议,在所有德意志联邦的成员国被禁。那些“青年德国”组织的诗人的命运也是如此。联邦议会的决议中写道,这个组织的成员的目的在于“用各个阶层都能接受的文学形式肆无忌惮地攻击基督教,贬低目前的社会状况,破坏所有的纪律与道德。”

但是,1832年,海涅就通过为歌德和席勒的出版商约翰·腓特烈·科塔的奥斯堡汇报写巴黎通讯找到了新的收入来源。海涅这段时间的报刊专栏文章于1833年以《法国的状况》的书名出版。

这一年,疾病的初步症状——麻痹、头疼、视力减退——显现了出来,这种病让他在生命的最后八年被禁锢在了床榻上。

但他首先享受着巴黎的生活。他遇见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和法国、德意志文化生活中的大人物,如:赫克托·柏辽兹,路得维希·波纳,弗雷德里克·肖邦,乔治·桑,大仲马和亚历山大·冯·洪堡。

这个世界级的大都市在随后的几年里给了海涅以灵感。他写出了大量的杂文、政论文章、论战文章、专题文章、诗歌和散文。在《法国的状况》一类的作品中,他努力把法国的情况介绍给德国人,把德国的情况介绍给法国人。

海涅比多数人更早地意识到了德意志民族主义的破坏性特征,它与法国的民族主义不同,没有跟民主和人民主权意识结合在一起。

他在那些年里的重要作品有《论浪漫派》(1836),《论路德维希·多纳》(1840)以及小说片断《巴哈拉赫的拉比》(1840)。1841年,他和他1834年认识的鞋类售货员欧仁妮·克莱仙蒂亚·米拉结了婚。他爱玛蒂尔德——他对她的昵称——的原因之一很特殊:她不懂德语,甚至在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清楚她的丈夫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诗人。

1843年,海涅写下了《夜思》一诗,它开头的句子经常被人引用:

当我在夜里想到德国,
我便不能安睡。

在诗中,让海涅不能安睡的,是德国的政治状况,更是他对他独居德国的老母的担忧。为了再次见到母亲并把妻子介绍给她,海涅于1843年和1844年最后两次来到德国。那时他结识了卡尔·马克思和斐迪南·拉萨勒。后来海涅参与了马克思的《前进报》和《德法年鉴》的工作。

40年代中期,海涅写下了伟大的叙事诗《阿塔·特罗尔》和由他的第二次德国之行激发产生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海涅与马克思主义

19世纪40年代中期,海涅的思想明显变得激进了。他属于第一批认识到正在开始的工业革命的结果和在作品中思考刚诞生的工人阶级的困苦的作家。他1844年6月的诗《西里西亚织工》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脱胎于那个月在西里西亚的彼德斯瓦尔道和朗恩比劳两镇发生的织工起义。

这首也以《织工之歌》的名字而闻名的诗7月在由卡尔·马克思出版的《前进报》上发表,又被印刷5万份在起义地区作为传单分发。普鲁士内政部长阿宁姆在给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国王的报告中将这首作品描述成:“针对臣民中穷人的,充斥着煽动性语言和罪恶的表达的讲话”。普鲁士王国的最高法院颁布了对这首诗的禁令。1846年,在普鲁士,一个胆敢在公共场合朗诵它的人会被判入狱。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是在1844年八月在巴黎认识海涅的——把“织工之歌”翻译成了英语,并于同年12月在《新道德世界报》上发表。

尽管海涅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关系友好,但他却始终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认识到,正在形成的工人阶级的要求是完全合理的,也支持这些要求;但他同时意识到,共产主义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和激进将会摧毁他所热爱和赞赏的欧洲文化中的很多东西。

失败的革命

作为坚定的民主主义者,海涅欢迎1848年发生在整个欧洲的革命,尤其是德国的四月革命。但很快,随着革命的发展,他就失望地不再关心它。因为支持共和制—民主制国家形式的人一开始就是少数。在法兰克福国家议会对建立一个王权世袭的民族君主国家的尝试中,他只看到企图复兴1806年崩溃的神圣罗马帝国的无用的、浪漫的政治幻梦。

在革命的第二股浪潮,即1849年春夏的有力的民主革命被镇压之后,海涅心灰意冷地写下了《在1849年十月》一诗。

床褥坟墓
1848年2月,巴黎爆发革命的同一个月,海涅的身体垮了。他的从1845年明显加剧的神经痛将他永远地固定在了病床上。海涅本人相信,他得的是梅毒,但他被详细记录下的病程说明他得的是多发性硬化症。在几乎瘫痪的情况下,他在自己命名的“床褥坟墓”中度过了八年,直到去世。

在此之前,海涅对宗教已经有了一种更温和的评价,在1815年的遗嘱中赞成对人格化神的信仰,但他却没有再接近一个教堂或犹太教。

海涅精神上的创造力在他痛苦的卧床岁月中并没有减弱。由于他已经无法自己书写,他就向秘书口授诗歌和文章。这样,在1851年10月,他出版了诗集《罗曼采罗》,1854年出版了他的政治遗言《卢苔齐娅》。

尽管病痛缠身,海涅却没有失去幽默与激情。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来自布拉格的女崇拜者艾尔瑟·克里尼兹——他温柔地将她称为“美容斑”——的多次拜访减轻了他的痛苦。他叫她他的“被爱慕的荷花”,但这种爱慕由于他的衰弱的身体只发生在精神层面。


巴黎蒙马特墓地的海涅半身像1856年2月17日,海涅离开了世界。三天后,他被葬在蒙马特的墓地。27年后,根据诗人的愿望,玛蒂尔德也在这里找到了永久的居所。在1901年树立的海涅的墓碑上装饰着丹麦雕塑家路易斯·哈瑟里斯制作的大理石海涅半身像和这位诗人的诗《哪里?》

年表
1797 12月13日生于杜塞尔多夫
1807-1814 杜塞尔多夫中学,未毕业;此后在商科学校学习
1815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银行学徒
1816 在叔叔所罗门·海涅的位于汉堡的银行实习
1817 首次发表作品
1819-1825 在波恩、哥廷根、柏林学习法律
1821 柏林,首部诗集
1822 犹太人文化与经济协会成员;波兹南(波兰中西部城市)旅行
1824 哈尔茨山旅行;拜访歌德
1825 在海里根城接受新教-路德教洗礼,改名为海因里希·海涅;在哥廷根获得刑法、民法博士学位
1826 《 游记》的第一部分出版
1827 《歌集》出版;英国 旅行;迁居慕尼黑
1828 意大利旅行;父亲去世
1831 移居巴黎
1832 为奥格斯堡汇报撰写巴黎通讯;开始神经痛
1833 海涅的作品在普鲁士被禁
1834 遇见欧仁妮·克莱仙蒂亚·米拉(被称为玛蒂尔德)
1835 海涅和青年德国组织的作品在德意志联邦被禁
1837 瘫痪症状愈加严重
1843 汉堡旅行;结识卡尔·马克思,参与《前进报》的工作
1844 又一次汉堡旅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1845 叔叔所罗门·海涅去世;资助停止;病情加剧
1848 卧床不起(床褥墓穴)
1851 《浮士德博士》在普鲁士和奥地利被禁
1854 在世时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三卷本多文体文集,包括《卢苔齐娅》的两部分
1856 2月17日卒于巴黎
人生为棋
我愿为卒
行动虽慢
可谁曾见我后退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2644

帖子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3071
QQ
发表于 2010-4-3 08: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
根据以书籍形式出版的年份

1821 《诗集》
1823 《悲剧—抒情插曲》(包括:William Ratcliff,Almansor,抒情插曲)
1824 《39首诗集》
1826 《游记,第一卷》(包括:哈尔茨山游记,还乡集,北海集第一部分和诗歌)
1827 《歌集》,《游记,第二卷》(包括:北海集第二、三部分,思想·勒格朗集,柏林来信)
1830 《游记,第三卷》(包括:慕尼黑到热那亚旅行记,卢卡浴场)
1831 《Einleitung zu Kahldorf über den Adel》,《游记,第四卷》(包括:卢卡城,英国片断)
1832 《法国的状况》
1834 《沙龙,第一卷》(包括:论法国的画家,Aus den Memioren des Herrn von Schnabelewopski,诗歌)
1835 《沙龙,第二卷》(包括:论德意志的宗教和哲学的历史,新春诗集)
1836 《论浪漫派》
1837 《论告密者》,《介绍〈堂·吉诃德〉》,《沙龙,第三卷》(包括:Florentinische Nächte,Elementargeister)
1838 《Der Schwabenspiegel》
1839 《莎士比亚笔下的少女与女人》,《Schriftstellernöten》
1840 《论路德维希·多纳,一篇专题文章》,《沙龙,第四卷》(包括:巴哈拉赫的拉比,论法国的舞台,诗歌)
1844 《新诗集》(包括: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1847 《阿塔·特罗尔——一个仲夏夜的梦》
1851 《罗曼采罗》,《浮士德博士》
1854 《多文体文集》,三卷本(包括:自白,流亡中的神,迪安娜女神,路德维希·马库斯,1853和1854年的诗,卢苔齐娅第一、二部分)
1869(遗作) 《最后的诗》,《思想集》
中文译本
《海涅全集》十二卷,(德)海因里希·海涅/著,胡其鼎/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ISBN 7-5434-4984-6
文献
《海因里希·海涅传》,(德)福里茨·约·拉达茨/著,胡其鼎/译,东方出版社,2001,ISBN 7-5060-1355-X

海涅诗歌创作历程

19世纪上半期,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基本完成,但德国仍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全国分裂为许多邦国。这种分裂状态严重障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德国所面临的仍然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海涅的创作,猛烈地抨击了反动的封建制度,歌颂了民主革命,有些作品还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他的作品在德国人民为祖国解放和统一而进行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海涅出生在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①。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1819至1823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他听过浪漫主义作家奥古斯特&S226;威廉&S226;施莱格尔和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讲课。海涅早在20岁的时候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早期待作:《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多以个人遭遇与爱情苦恼为主题,反映了封建专制下个性所受到的压抑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我跟一些人一样,在德国感到同样的痛苦;说出那些最坏的苦痛,也就说出我的痛苦。”(《每逢我在清晨》)这些诗句中所抒发的个人感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些诗作于1827年收集出版时,题名为《诗歌集》。它们表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愿情纯朴真挚,民歌色彩浓郁,受到广大读音欢迎。其中不少诗歌被作曲家谱上乐曲,在德国广为流传,是德国抒情诗中的上乘之作。
从1824年至1828年间,海涅游历了祖国的许多地方,并到英国、意大利等国旅行。由于他广泛接触社会,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写了四部散文旅行札记。在第一部《哈尔茨山游记》(1826)里,海涅以幽默活泼的笔调描绘了20年代令人窒息的德国现状,讽刺嘲笑了封建的反动统治者、陈腐的大学、庸俗的市侩、反动的民族主义者、消极的浪漫主义者;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绘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又以深厚的同情,描述了山区矿工的劳动与生活。在第二部《观念——勒&S226;格朗特文集》(1826)里,海涅描绘了法国军队进入故乡的情景,刻画了拿破仑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法国革命的向往和对德国封建统治的憎恶。在第三部《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璐珈浴场》(1830)等意大利游记里,描绘了意大利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揭露了贵族天主教的反动性,同时对贵族作家脱离现实的倾向进行了批判。在第四部《英国断片》(1831)中,作家描绘了豪富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生活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大资产阶级的贪婪与掠夺。这四部札记的主要倾向是抨击德国的封建反动统治,期望德国能爆发一场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四部旅行札记的创作表明,海涅在思想上已成长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海涅已从青年时代对个人遭遇与感情的描写,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探讨,走向现实主义道路。
1830年8月初,海涅在黑尔哥兰听到法国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消息,兴奋地写道:“……我是革命的儿子,……递给我琴,我唱一首战歌,……语言像是燃烧的星辰从高处射下,它们烧毁宫殿,照明茅舍……。”他充满革命激情,还写了著名的革命的《颂歌》。这次革命极大地鼓舞了海涅的革命精神,坚定了海涅的革命信念。
海涅的革命倾向,受到国内封建统治阶级愈来愈烈的迫害。怀着对法国革命的向往,他于1831年5月移居巴黎。在巴黎,他结交了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乔治&S226;桑以及流亡到巴黎的波兰音乐家肖邦,接触到欧洲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和圣西门的弟子来往,使他接受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法国的现实打破了他对七月革命的幻想,使他看到了资产阶级的欺骗性,认清了七月王朝的阶级实质。从移居巴黎一直到40年代初,海涅致力于研究法、德两国的社会政治与文学,写了大量的政治与文学论文,这些论文带有前所未有的战斗激情和革命锋芒。他为德国报纸写的评述法国政治与文学斗争的政论文章,后来辑成《法国情况》(1832)专集。同时他还为法国报纸撰文介绍德国的政治与文学情况。在《论浪漫派》(1833)一文里,海涅从浪漫派文学、政治、宗教三者的关系中,剖析了德国浪漫派的反动本质,指出蒙昧主义是反动阶级进行统治的武器和支柱,主张文学与现实密切结合,热情地歌颂歌德与莱辛。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海涅的文学观点。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1833—1834)一文中,他对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分析批判,同时也非常锐敏地觉察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革命意义:“我们先完成我们的哲学,然后完成我们的革命。……革命力量是通过这些学说发展起来的。”海涅的这种历史洞察力受到恩格斯的高度赞扬:“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但是不论政府或自由派都没有看到的东西,至少有一个人在1833年已经看到了,这个人就是亨利希&S226;海涅。”①
40年代初期,德国同整个欧洲一样进入了1848年的革命酝酿时期,国内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特别是德国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公开地尖锐化了。1844年爆发了西里西亚和波希米亚的纺织工人起义,德国广大的工人阶级已经被穷困、压迫、失业以及这次起义所惊醒,开始争取阶级解放的斗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创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无产阶级在思想上、组织上反对现存制度的斗争准备了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先后办了《莱茵报》、《德法年鉴》积极传播革命思想,支持欧洲的革命运动。这种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特别是工人阶级的斗争,给海涅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内容与特色。1843年12月,海涅在巴黎认识了马克思,同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马克思的影响下,海涅的思想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引起创作思想与创作方法的显著变化,使他的创作在40年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就在这一时期,海涅写出了他一生最成熟的作品——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时代的诗》的大部分。《时代的诗》中有几首含有社会主义思想,因此恩格斯称赞道:“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亨利希&S226;海涅也参加了我们的队伍。”①
在短诗《等着吧》(1844)中,诗人向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统治提出了大胆的挑战,预言它们的必然灭亡:
暴风雨将要在那一天,
甚至把一些檞树吹倒,
一些教堂的高塔要倒塌,
一些宫殿也将要动摇!
人生为棋
我愿为卒
行动虽慢
可谁曾见我后退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2644

帖子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3071
QQ
发表于 2010-4-3 08: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1844)是为声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而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是德国早期工人运动史上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海涅在诗中没有单纯吟咏工人的苦难,而是表现工人阶级对统治者与剥削者的强烈的阶级仇恨和不可遏止的愤怒。诗中的工人形象是自觉进行斗争的战士,是旧世界的掘墓人,他们将三重的诅咒织进了埋葬德意志的尸布,表现了工人阶级埋葬旧世界的巨大决心:
梭子在飞,织机在响,
我们织布,日夜匆忙——
老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
我们织进三重的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
织工们投向上帝、国王和祖国的三重诅咒,正是德国统治当局要人们拥戴的东西。三重诅咒,标志着海涅同德意志反动统治阶级及其思想伦理体系的彻底决裂,以及对这些罪恶势力的讨伐。全诗语言朴素简洁,节奏铿锵有力。由于侍人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因而全诗洋溢着鼓舞人们去埋葬旧世界的巨大思想力量。恩格斯给了这首侍以很高的评价:“这首歌的德文原文是我所知道的最有力的诗歌之一”①,并亲自将它译成英文。
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无耻叛卖而失败了。这使海涅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理想破灭,加以病情恶化,瘫痪在床,从此他脱离了现实的革命斗争,陷入了深沉的苦闷。这时期的抒情诗集《罗曼采罗》(1851)就反映了他在革命失败后的不知所向的彷徨心境,并且“回到宗教思想与情感里来了”。但他的革命精神并未被完全摧毁:“我的心摧毁了,武器没有摧毁,我倒下了,并没有失败。”在他晚年的诗作中,依然保持了对封建反动势力和资产阶级的讽刺与谴责。在《1649—1793—????》(1855)一诗中,海涅深刻讽刺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以及资产阶级对贵族、对皇帝根深蒂固的卑躬屈节的奴性。英、法资产阶级分别于1649年和1793年处死了他们的国王,而德国不知什么时候才会爆发革命,处死他们的国王?由于德国人的“情深”,就是将来将国王送上断头台时,也一定是按国王的礼仪毕恭毕敬。诗人对德国资产阶级的讽刺是何等辛辣!
海涅晚年思想上的矛盾与怀疑突出地表现在他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与理解上。1854年他在《卢兹提亚》法文版序言中,一方面表达了他坚信未来属于共产主义,同时又说出了他对共产主义的疑惧,担心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会毁灭掉自己的诗歌。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对未来的共产主义表示赞同,这是难能可贵的。
海涅思想上的矛盾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正如列宁在纪念赫尔岑时所说,“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革命性已在消亡(在欧洲),而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尚未成熟这样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的产物和反映”①。同时,也反映了海涅本身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1856年2月27日,海涅逝世。
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844),是1843年10月海涅在法国流亡12年之后第一次返回德国的产物。相隔12年多,海涅回到日夜眷念的祖国,但出现在诗人面前的祖国,依然是四分五裂、停滞不前,封建反动统治依然如故,进步的社会运动惨遭镇压。对此,海涅极为愤懑。在长诗中,海涅利用梦境、幻想、童话与传说,对德国的封建反动制度进行揭露、讽刺与鞭挞,指出它腐朽、没落、灭亡的必然趋势。德国的现存制度是那样的腐朽与落后,而德国的反动政府还企图用假象、伪善与诡辩来掩盖自己的腐朽,将德国的封建制度长期保存下去,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童话般的幻想。既是幻想,就必然要破灭,德国的现存制度是注定要灭亡的。这就是长诗题目的寓意所在。诗人又用一切生机都已死灭的萧条的冬天来象征德国社会的昏睡与停滞,所以在“童话”之前冠以“冬天的”形容语。
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一篇诗体游记,共27章。海涅通过叙述他在祖国土地上的一次旅行,反映了德国的现实。第一章开始写诗人经过12年流亡生活回到祖国时的激动心情,但诗人听到的依然是反动浪漫主义绝望的曲调。

《莱茵报》

与之相对立,诗人唱出了一支宣传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的歌”。从第二章开始,诗人就对德国的封建反动统治,特别是对普鲁士的政府、军队、天主教会、德国的自由主义派别和庸俗的资产阶级市侩等进行攻击。长诗的结尾与第一章相呼应,表达了诗人的信念:“伪善的老一代在消逝”,“新一代正在生长”。长诗结构严谨。
长诗抨击了德国的、特别是普鲁士的封建统治,抒发了诗人对它的刻骨仇恨。普鲁士与沙皇俄国结成“神圣同盟”镇压革命,摧残进步势力,复辟封建制度。普鲁士反动统治者在国内实行专制主义,控制和操纵德意志联邦议会及其他各邦,是德意志联邦实际上的统治者。海涅对它充满了深刻的敌意。长诗无情地揶揄了普鲁士的书报检查制度,在戏谑性的描写里暴露了普鲁士豢养的军队、宪兵的愚昧与顽固,并尖锐地揭露出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科隆大教堂是禁锢人民精神的牢狱。尤其引起诗人痛恨的是普鲁士国徽上的鹰,它是反动普鲁士的象征。诗人发誓这只鸟一旦落入他的手中,他就揪去它的羽毛,切断它的利爪。诗人号召受到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莱茵人民对准它进行射击,并希望人民起来用暴力推翻普鲁士的反动统治。
长诗通过封建帝王的幽灵——红胡子大帝的传说,抨击了弥漫于德国社会的反动倒退的逆流,批判了德国的自由主义派别。红胡子大帝的传说在德国广为流传,封建反动统治者用它来美化君主制,流露出他们妄想通过普鲁士王朝战争来统一德国的反动企图。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完全把他们统一德国的幻想寄托在普鲁士君主身上,因此红胡子大帝就成了他们梦想中的皇帝。他们企图以“中古的妄想与现代的骗局”的混合物来欺骗人民。小资产阶级激进派也梦想德国人民可以通过一个君主来得到统一和解放。在长诗中,海涅通过梦中与红胡子大帝的对话以及对它周围环境的描写,以极其尖锐的讽刺形式,戳破了这个浪漫主义梦幻性的传说,使它露出了君主复辟的反动内容。诗人还对自由主义者所宣扬的民族主义、浪漫主义。国粹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唱出了皇帝早已过时,“没有你我们也将要解救自己”这样光彩夺目的诗句。
长诗通过汉堡守护女神的形象讽刺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中庸以及对封建势力的妥协。长诗中汉堡守护女神汉莫尼亚的形象,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特点。汉堡是个自由城,资本主义发达,但资产阶级并没有进行革命的勇气与毅力。“德国的资产者知道,德国只不过是一个粪堆。但是他们处在这个粪堆中却很舒服,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粪,周围的粪使他们感到很温暖。”①汉莫尼亚美化德国的过去,对于它的逝去表示惋惜:美丽的诗正在消逝,人们再也享受不到沉思的寂静和牧歌的幽情。她并向诗人夸耀现在“我们正在进步”,书报检查也不再严格,儿孙们吃得饱、喝得够。由于资产阶级和封建反动势力的妥协与合流,那么德国的将来,必是三十六个“粪坑”的继续存在,散发着令人窒息的臭气。这正是德国资产阶级所希望的。与之针锋相对,海涅指出:“不能用玫瑰油和麝香”来治疗德国的“重病沉疴”,表明要用革命手段变革社会的态度。长诗抒发了诗人盼望德国革命早日到来的迫切心情和做一个革命者的坚定信念。
诗人回到祖国,听到的依然是消极浪漫主义用来欺骗人民的“断念歌”与“催眠曲”,与之相对立,诗人唱出了一支新的歌,更好的歌,号召人民不要再等待什么“天国的幸福”,而要在地上建立起天国:“我们要在地上幸福生活,我们再也不要挨饿。”诗人热烈期望欧洲革命的到来。对祖国与欧洲未来革命的向往,使诗人产生了强大的力量。在第六、七章里诗人通过“黑衣乔装的伴侣”深刻表达了思想必须见诸行动,以及通过暴力推翻封建反动统治的革命思想。第十二章中,诗人回击了资产阶级激进派对他的诬蔑,表明了自己忠于革命的立场:“我永远是一只狼,我有狼的牙齿和狼的心”,“我是一只狼,我也将要永远嗥叫,跟着狼群——。”在最后一章中,诗人表达了旧时代正在消逝,而新时代正在生长的信念。
这部诗体游记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在描写德国的现实时,时时飞腾到幻想的境界、又不时地回到现实生活的描绘中来。现实与幻想相交织,构成了长诗十分独特的风格。在长诗里,诗人写了那么多的梦境与幻想,但这些梦境和幻想却是植根于现实基础上的;从梦境与幻想中可以看到德国的现实与诗人的思想。由于描绘的是幻境,诗人就可以写得更大胆、更无顾忌。在幻想中,诗人可以说出在描绘社会现实时所不便说的话。幻想是诗人思想与愿望的体现。但也有不少幻想是由于诗人对事物缺乏明确、具体与科学的认识,因此只能借助于朦胧的浪漫蒂克幻想来表现。
在长诗中,诗人对德国社会黑暗丑恶的现象和各种代表人物,如关税同盟、关税制度、骑士制度、普鲁士的反动统治者、军队,“死人、王者、圣贤”,教会、宗教、僧侣,容克贵族、御用文人、民族主义者、国粹主义者、市侩等等,进行了尖锐、辛辣、广泛而又深刻的讽刺。它的锋芒达到了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战斗威力。虽然都是讽刺,然而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表现了不同的风格。但不论是幽默的也好,挖苦嘲弄的也好,暴露的也好,轻蔑的也好,目的是一个:把某一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腐朽反动的本质揭露出来,并加以摧毁。由于讽刺的运用,大大加强了长诗鞭挞、批判封建反动制度的力量,增强了长诗的战斗作用。总之,作品中巨大的讽刺力量来源于对封建专制制度深刻的憎恨。
长诗既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强烈的仇恨与憎恶,又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但是海涅始终没有突破资产阶级民主派世界观的局限。在长诗中,他所歌唱的没有剥削的新社会是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他虽然提出了“我们也将要解救自己”的思想,却缺乏具体的历史的内容,对未来新时代的信念也是朦胧不清的。同时,由于诗人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在长诗中,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形象,看不到诗人对人民群众力量的认识与反映。不论是对腐朽的君主制度的强烈憎恨,对自由派资产阶级的无情嘲笑与鞭挞,还是对宗教僧侣虚伪反动面目的深刻揭露,诗人都是以个人身分出现的,我们看到的是诗人与整个社会的对立与冲突。因此诗人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常常感到力量不足,成功无望,“我战斗,并不希望胜利。”这种思想必然给长诗某些部分染上阴沉的色调。长诗由于对旧制度深刻的揭露与辛辣的讽刺,因而洋溢着批判的战斗的精神,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但由于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而缺乏震撼人心、鼓舞人们去斗争的雄伟气势和艺术力量。

今天,海涅以他的全部诗歌作品在德国的文学界、学术界和新闻界被尊为伟大的德国诗人。他的故乡杜塞尔多夫大学自1988年起冠以他的名字。阅读海涅诗歌作品可登陆如下链接:

   http://www.bookfree.com.cn/shige/gw%2Dhn/

   (少年的烦恼、抒情插曲、怀乡曲等等)

   http://www.hongen..com/edu/shfz/ywxz/sn030403.htm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海涅诗选
人生为棋
我愿为卒
行动虽慢
可谁曾见我后退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2644

帖子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3071
QQ
发表于 2010-4-3 08: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亨利希·海涅《从我的眼泪里》
http://www.tudou.com/v/rRuAUSH4GUM
人生为棋
我愿为卒
行动虽慢
可谁曾见我后退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2644

帖子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3071
QQ
发表于 2010-4-3 08: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亨利希·海涅的《星星们高挂空中》真的不可思议能在1822年有如此好的作品。佩服!
人生为棋
我愿为卒
行动虽慢
可谁曾见我后退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74

帖子

1万

积分

王者传奇

只爱Caesar的cleopatra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966
发表于 2010-4-3 09: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本海涅的诗 但是一整本里我觉得只有那么10来首好的 但是这里的我书里好象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大家亲切的称呼我老谭。。原名Tempo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8593
QQ
发表于 2010-4-3 09: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美的诗~~
优雅的音乐配曲更是锦上添花
爱之深切则痛之不语。I don't want nobody else to hod you,Unle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531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1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10: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雨人


    Thank you .
Dr.hea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2644

帖子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3071
QQ
发表于 2010-4-3 10: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客气。共同学习~
人生为棋
我愿为卒
行动虽慢
可谁曾见我后退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11-8 18: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