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ElizabethJenny 于 2009-12-16 10:18 编辑
《this is it》一上就看完两遍,情绪失控。最近仍在持续中。
我推崇天才,所以我喜欢MJ,推崇MJ。他长我爸几岁,他其实不属于我的时代。(好像我很倾向于喜欢不属于我的时代的东西。)
我六岁每一次看他的MV(remember the time),他就成为了早慧的我第一个喜欢的男人,但那种喜欢只是一种很朦胧的浅淡的情愫。然而,早慧的他六岁已经成名了。我开眼看他的时候,已经是他的后巅峰时代(尽管喜欢他的我很不喜欢这么说他)。后来就长大了,我看了ghost,,black or white,jam(构成我当时的top 4),表姐交了男朋友——狂热的MJ迷,他学MJ跳舞,学得很癫狂。表姐神秘地告诉我,MJ其实是黑人,漂白了皮肤,改变了种族。这种神秘而扭曲的故事反而加深了我的痴迷。我开始追溯他的早期作品,跟表姐的男朋友交流,至今记得那位哥哥说我早熟。最迷他的时期是六年级到初三,其实是他的无作为时期,我只是一直往前认识他,回溯到我出生之前好多年。我的童年,充满了对世事艰辛的体验,也充满了他的歌声和舞步。可是无论多么艰难和早慧,我总是有童年的,我可以调皮可以犯错可以肆无忌惮地笑或哭。
MJ却没有童年。有人说,童星几岁成名,他/她的人生就永远停留在几岁。他的人生从六岁起就曝光在世人面前,从六岁起就跟金钱、名利打交道,从六岁起就被严厉的父亲和冷酷的媒体操控。所以,MJ的neverland和各种忘年之交小朋友,都是他对童年的追索。他一生都在追索,却没有一个人有能力偿付。他对孩子的爱是纯洁的,我真心相信他不会伤害小朋友。
他是天才,如果你听过他8岁时候的歌,你无法相信那是一个孩子带给你的震撼。因此,MJ不能太埋怨他的暴力父亲。没有父亲的严厉,也许MJ就是现代版的美国仲永。我并不觉得打的方式好,可是好似京剧,要成角儿,就没法少吃苦少挨打。我喜欢他,最主要的就是喜欢他的天才,和他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的努力。其他的一切,我不在乎,或者说在乎得不那么多。
多少人批判他整容,但我理解他的自卑,特别是对鼻子的情结。我的妈妈有一只小巧、挺拔、锐利的鼻子。从小我就生活在她的抱怨中,因为我长了一只蒜头鼻,她总是不无遗憾地说:“你的鼻子怎么这么丑这么大啊,还有两个长期对着人的大鼻孔,生个女儿怎么没哪一点像我。”那种浅浅的持续的抱怨一直深刻地困扰着我。我觉得没能继承妈妈的完美鼻子是我的原罪,一出生我就犯了错。别人盯着我看,我会很紧张,想把鼻子藏起来。时至今日,我隆鼻的欲望仍然无比强烈。时至今日,我看人第一眼还是看鼻子,一个有着玲珑俏鼻的姑娘总能让我嫉妒。普通的我被妈妈温柔地抱怨过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终生暴露在聚光灯下、脸总是被特写放大、并且因为鼻子被暴力父亲咒骂的他。我理解他,换我有足够的钱和曝光率,我会毫不犹豫地先给自己弄一只完美的鼻子。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整形专家和法医学家摸拟的MJ不整容的四十岁容颜。反正我第一眼就笃信,如果他顶着那张脸在台上摇曳身姿、月球漫步,我是很难如现在这般爱他了。至少是对我这种很控色相的人,那张脸少了气质少了特质少了太多的吸引力。这是一个大众传媒操纵一切的时代,脸,是无法代替的名片,不一定要好看,至少长相得称了你的气场。
说到传媒,当然要承认:除却音乐天赋、舞蹈创意以及强大的舞台控制力,MJ更是一个传媒神话。没有图像和声音的纪录传播技术,MJ就不曾存在。传媒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我看95年的访谈,被问起娈童案时,他的眼神充满了惊恐、无助,那分明是一个孩子的畏惧眼神,他接着又分明用一种孩子似的幼稚举动去争辩了。其实,无论他说什么,媒体都能把事情做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总之,依我对媒体的简单了解和浅薄触碰,事实就是——传媒语言不过是作者用图像、声音加文字说服观众信服其个人观点的手段,一开始就充满了目的性。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无外乎空手套白狼,就好像我现在写字来说服你们相信我。就算记者无法达到目的,编辑会毫不犹豫地帮助记者靠近最初的目的。所以最终生产出的作品与作者自己的理解无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看得悲观,所以最终放弃了浸会传理学院的AD,继续法律这条路。好歹法律的本质特征有一个理想化的正义诉求,传媒却没有。我不想评价传媒的该当性,只是想说MJ的个人悲剧。
在那次访谈中,Michael的较真无疑又成了把柄。猫王女儿Lisa和他共同抗拒着媒体的追问。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媒体的。果然,终于问出了“你们做爱吗”。Lisa暴躁地喊着“yes!yes! I said yes. ”。Michael眼神里的尴尬更像是哀求。无论他们的婚姻是不是一场危机公关,在那个瞬间,我相信他们真的惺惺相惜。否则《you are not alone》也无法感动世界这多年。
在舞台上那么强大自信的一个人,面对媒体却那么脆弱那么需要被保护。终于还是忍不住心疼了。曾经把他塑造成神话的大众传媒自此跟他反目成仇,开始冷酷地撕扯他的自尊。被万千信徒追捧的他不过是一场传媒阴谋的牺牲品。他知道,可是他没有办法,他必须依靠传媒,否则他的存在就没有了意义。如果不能被分享,这所谓天赋又算得了什么?他只能赤身裸体地羞耻地站在灯光下被观望、被量度。他就是那么热爱又痛恨着传媒,他必须耻辱地选择与传媒站在一起。传媒就像一个冷酷却鬼魅的姑娘,让人身陷其中、恐惧万分,又欲罢不能。传媒就像一个刺青在他的脸上,他终生都贴着传媒的标签。对于这一点,张国荣的《我》也许唱得比我说得明白。
我希望与Lisa的爱情不是一场传媒假象,人生被经纪公司和背后的投资方经营已经足够可悲,如果连婚姻都是一场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没有一个真正的爱人,何其悲怆。他一生都在追寻爱,一生都是缺如;一生都在寻求爱的意义,一生都是盲目。想到这场婚姻如果是情景剧,想到张国荣边舞边唱的歌词“万人爱,为何还怕伤害?”,我就难免泣不成声。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人生能量是守恒的,得到了这些就要失去那些,选择了此样就要放弃彼样。所以人能够把一个方面做到极致,已经是奇迹。天才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必然面临一定的缺如。如牛顿孤苦,霍金残疾,贝多芬失聪,顾成疯癫,徐志摩早逝,李白有一群智障的儿子……并且多数的天才,都有着极其低下的生活智慧。他们不懂基本的所谓正常的生活方式和常识,不信你可以去调查佐证。
MJ也不例外,他终生像个孩子一样亲近动物,亲近小朋友,用坦诚到怪异的方式跟小孩做朋友,最终落下话柄。
做为平凡人,公众和舆论是不是应该对天才公平一点。不要一面享受他们带来的精神财富,一面要求他们尊从平凡人的生活指标。这是无耻的。
我不是天才,但是我可以领悟这种理论得益于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他首先发现了在写作上的一点点小小才能,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并贯穿整个高中时期。以致高中是我写作热情最旺盛的时期,那时候我写的字虽然稚拙,但就创造力才说显然远远超过现在。我经常无法控制自己写字的欲望——我在课堂上写、在课堂下写,半夜灵光一显爬起床又写,还一写到天亮——那绝对不是一个高中生正常的生活状态。但我的老师让我相信我的独特,更纵容着我的不妥。他叫我去办公室,说:“要考试了,你要尽量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化,冷静地投入到学习中。”我点头,他就叹气:“唉,不过你不情绪化也许就写不出这么好的文字了。”
于是,我肯定:人的缺陷和优势有一种微妙的因果循环,缺在这里也许就离奇地长在了那里。我一个平凡人尚且如此,何况是MJ。艺术是需要情感的。不疯魔的艺术家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MJ所谓的怪异人生也许正是他疯魔的艺术人生的因或者果。微妙地平衡着他的人生能量。
MJ的好还来自他的人格。艺术观点如此强烈鲜明的他,日常生活中却是一个那么羞涩谦卑的人。他的音乐主题从来都没有限于情爱,他是有大爱的人。他对社会、世界的关注都是真切的。一个搞创作的人,没有真情实感,绝对无法写出那样的歌和词。我无意吹捧他,他有着他的诸多不完美,只是我的情感迫使我对此讳莫如深。
MJ的离世,一直是我心中的萦绕不断的悲伤。且不说伦敦演唱会的永远搁置是一场多大的损失,就是那样的离世,那样毫无根据的离世,足以让我忧伤……他没有走在颠峰的风头,也没有走在低谷的深渊,却走在了要东山再起的路上,壮志示酬,算不算是一种悲凉?那么辉煌的人生却有一个那么潦草的收尾,生活是一场多么可笑的儿戏啊?也许,仅仅是也许,没有过度劳作,没有过量服药,甚至有一个人陪伴,他就不会走,至少不会走得那么凄凉。然而,一切都只是也许。他确是离开了。昨天看了一篇深情的缅怀文字,细数了自己与MJ音乐和舞蹈的一次次碰撞,忏悔自己近十年对MJ的疏陌,末尾用加粗字体写着,“我确是相信,MJ未死。”
但真实的状况是,面对媒体一次次的恶意诋毁,哪一个热爱MJ的人不想转身逃遁呢?反正05年的娈童案,我是除了最后宣告无罪,自始至终没有看过媒体的各种空妄评判。我那么刻意远离他的新闻,却在06年的成都街头,跟初中时一起在课堂上画漫画搞笑老师的狗狗看MJ的模仿者跳舞看了一个钟头,兴奋异常地拍照。然而,就在他走出阴影,要从头来过的时候,生命无情地终结了他的进程。我是不是应该选择相信,他故意选择了这样的道别?完美从来不是公众想要的,只有缺憾才让人津津乐道。反正我不希望是谋杀,否则,连他离开这个让他深深爱过的世界都是媒体的策划和经营,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苦逼了?
传奇人物都会死得非比寻常。所以我不断地开解自己只有离奇的死亡才配得上他华丽的生存。可是,连我自己都难免听得心痛。
还是要公平地对待天才。天才就是要面对这样的缺憾的。他们得到了上天的恩赐,终究是无法获得尘世的幸福。只能浓烈或惨淡地隐去人生的笔墨。就像麦克阿瑟说“老兵不死”一样,“巨星”也不死,他们只是离开舞台,唤醒人们对他辉煌人生的记忆。
MJ终于是这样被人们惦记起来了。这纪念以生命为代价。可是,我们这些与他在一个时代交汇过的人都渐渐从地球上消失了呢?是不是百年后还有一个小孩会看他的MV听他的歌,认真地模仿他的moonwalk。
或许,我应该停止悲伤。MJ太独特,上下五千年,没有第二个。比起普通平凡的芸芸众生,他留下了诸多证据声势宏大地佐证着他曾惊艳在来到这个世界上,绵延走红四十年。这,也就足够了。
死者为大。也许我们都应该静默双唇,留得一丝清幽。
MJ走了。
于我而言,世间再无神话。
希望他在天堂做回一个六岁孩童,平凡而无邪地慢慢长大。希望他在天堂有一个平凡的爱人和一个简单的家,渐渐追偿了尘世的幸福。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