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看报告:《2012》你真的想么?
大连懒汉阿亮(dlymt.cn knliang)
后天导演更甚之作,几个月前的“加州毁灭”片花让影迷大感刺激,对这片期待很高。现在看来,当时的片花还远远没有影片刺激,毕竟那时候还没做完特效啊。
对于玛雅文明存在上千年的预言,你真的敢想么?如果敢想,那么可以进影院看看这个,如果不敢,那还是算了吧。
在影片上映前,大家都在担心涉及中国段落会不会不让进口或者有大量删减,进口不进口早就过时事情了,因影片中庸非政治性的表现了中国等国家段落,没看过美国原版应该是全面保留了,请看片长数据
本片大陆公映版片长约157分,与以前imdb所报片长一致,但与imdb目前更新的时间158有点出入,具体出在那里目前还不清楚,个人怀疑158是欧洲版片长时间,因为欧洲版比美国原版早上映多天的话,一般都要比美国版多一些内容。
大陆公映胶片版前面有未来两个月部分贺岁大片预告片,张艺谋小沈阳《三枪》预告片正式在影院上映。
大陆公映数字版前面的贴片广告忽略不计。
《2012》:不是末日,是新生
文/公元1874
要拍一部灾难题材的电影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只要特效到位,能够唬住观众就可以了。不过电脑特效也玩了这么多年,稍微有点观影经验的人已经能够对诸如外星进攻、火山爆发、龙卷风、地震海啸、气候反常等等各种银幕上层出不穷的灾难具有高度免疫力了,所以当很能玩转灾难片的罗兰·艾默里奇在《史前一万年》失败之后宣称要回归灾难题材的时候,我便很好奇,他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事实上,《2012》是一部灾难片的终极模式。在过去,主角总是能够化险为夷,例如《独立日》冷不丁的找到强大的外星军团的死穴,《后天》《世界大战》里反常的气候和火星人不战而退,而今年有两部电影到最后都是没得玩,主角根本拯救不了,先是尼古拉斯凯奇的《先知》,后是这部《2012》。《先知》是个批着科幻、灾难外衣的宗教电影,而宗教对于凡尘俗世向来是不屑的,所以在《先知》里,地球在火热的太阳面前摧枯拉朽般化为灰烬;但在《2012》里,罗兰·艾默里奇依旧用着他惯常的人文视角,在绝望之处给予人类希望。
翻看罗兰·艾默里奇的履历,可以看出他拍科幻灾难题材的心态变化。最初是对来自地球以外未知力量的恐惧,如《宇宙奇兵》;《独立日》是地球文明开始正面与外星力量作战,开始直面恐惧;再到《哥斯拉》,摧毁地球文明的已经不再是外星生物,而是变成了核污染--地球文明自己作的孽;再到《后天》,关于温室效应的话题更像一出未来寓言,因为全球变暖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四部作品跨度十年,十年里,罗兰·艾默里奇从你死我活的敌我作战变成人类自我的救赎。
在《2012》里,这种自我救赎被无限的放大,这部电影不像《后天》或者《地球停转之日》,只是警告一下大家,略施小小的惩戒,而是完全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甚至比预计时间还要提前到来的把地球文明整个全端了。
故事围绕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条是切瓦特·埃加福特扮演的科学家,他和朋友一起发现了地球毁灭的征兆,随后上报政府高层,而后政府高层开始秘密建造诺亚方舟,保护地球文明;另一条是约翰·库萨克扮演不得志的小说家,以一个平凡人的视角来经历这场浩劫。
在这两条故事线里,又以约翰·库萨克为重,故事虽然还是好莱坞商业电影一贯的套路,主角总能在最危难的时刻化险为夷,起承转合流畅无比,但其实也可以换个思路想想,就好比你作为上帝在观察在浩劫里的人类,而总有一些幸运儿能够过关斩将杀到最后,这部电影所展现的,就是那个幸运儿的故事。
比起《独立日》《后天》里的万众团结一心,《2012》在描述人类方面刻画得较为复杂,尤其是对于诺亚方舟如何挑选船员一点进行了大量笔墨描述。全球67亿人,而方舟只有不到10艘,一艘只能装载1万人。那么,如何在67亿里选出这几万人呢?切瓦特·埃加福特扮演的科学家主张以全民投票的方式来选择,这样对大家都公平;而政府却要刻意隐瞒末日降临的消息,并且以10亿欧元一张船票的价格来出售生存的机会。那么这种行为究竟应不应该?影片里爆发的一大争议正在于此。罗兰·艾默里奇又以他在《后天》里已经崭露头角的人文思考开始向观众发问,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相对于其他同类题材的电影,《2012》的视角要更加宏伟,并不完全把镜头对准欧美各国,印度、南美、日本等地都有一定的戏份,而影片的重头戏更是放在了中国西藏。难能可贵的是罗兰·艾默里奇不像其他好莱坞制作一样,如果提到西藏就喜欢有事没事的往老和尚和人权问题上扯,影片至始至终在西藏的情节都与当下政治无关,对老喇嘛的寥寥几笔刻画也显出了智者的大悟,甚至主角一行人的生命也全都是被藏民所拯救,电影里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善良的,只是当主角半路杀出来拦车要求带他们一程,而小喇嘛停车的时候,我无不恶趣味的想到,还好不是在上海的闵行区。
在人物刻画上,还是罗兰·艾默里奇一贯的款式,对于主角的家庭、平静的一天突遭剧变、在灾难里感情的升华,基本都按照着套路进行,有意思的是对于约翰·库萨克、约翰·库萨克的前妻与前妻的男朋友的几场戏,着墨不多,但把这种微妙的关系处理得相当有水平。此外群戏里还有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会被观众留意到,例如那位重量级的前拳击手富豪、两个自私自利最后改变个性的双胞胎小胖子、不和的父子与那个迟到的电话、和人民共同进退的美国总统与意大利总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在视觉特效方面,影片着力展现的是洛杉矶毁灭、黄石公园火山喷发和喜马拉雅山的洪水。相信只要是看过罗兰·艾默里奇之前作品的人,应该都不会对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感到质疑。洛杉矶全城毁灭是整部电影最精彩的灾难戏,相信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会成为影迷津津乐道的段落。
值得注意的还有影片不少细节,例如看到外观粗犷的大飞机,主角说“俄罗斯造的”;新闻发布会里加州州长发表声明说“加州很安全,我以前当动作演员那会……”的时候主角说“别信这个演员的话,他只是在做戏”;主角一行进入位于西藏的诺亚方舟建设基地,主角说:“幸好是在中国修建,不然在其他地方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对于时事有着诸多调侃,明白那个味道的观众自然会心一笑。
虽然这次罗兰·艾默里奇把地球整个都淹了,但是不是末日。在影片的最后,公元纪年取消,新纪年0001年1月27日,诺亚方舟里的人们开始登上尚存的土地,将文明延续下去。《2012》,并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人类文明的新生。品性不怎么样的小孩也开始懂得谦卑礼让,而7岁还在尿床的小女孩也学会了独立自主,无心感情的主角也开始懂得与家人紧紧拥抱。仅存的人类没有了争斗,没有了隔阂,团结起来建设着新的世界。因此,相较于《先知》宗教味过浓的结局,《2012》这种充满普世价值的世界观与思考方式,相信能够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