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Vinces 于 2009-6-24 22:24 编辑
刚开始见到这个征文,觉得和自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卡带,那么遥远的东西了。CD,随处可见,又能有什么故事。后来本人被巨奖诱惑,又见此活动响应寥寥,作为同僚怎可坐视不管。于是我挖掘我脑海最深处的记忆,写下这些文字。
图片就算了,对不起,没有~
文/Vinces
1
在我很小很小很小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台笨笨的呆呆的傻傻的卡带机。怎么去描述呢,两边两个大炮,中间叠了几层的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最上面一层可以放入卡带。就是那么一个巨型的家伙。那时候家里的卡带都是些舞曲什么的,经常能看见类似“中四”,“慢四”(有可能不准确,时间太久了)等字眼。那一般是很舒缓的音乐,配着国标舞。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父母跳舞,那这些音乐卡带又是干什么的呢?
2
大概在我五六岁事,我接触到了真正的歌曲卡带。有意思的是,这些歌现在偶尔在耳旁奏响时,还是能跟着哼几句。比如《舞女泪》、《天竺少女》、《粉红色的回忆》......现在能记起名字的,也就这三个了。小时候看西游记,唐僧被某个美女喜欢的时候,放的就是《天竺少女》,那时小小的自己就很喜欢坐在“大家伙”前面,一遍一遍倒带来听。那句经典的“沙利哦沙利哦”,哪怕现在想起,脑海里还是会响起那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女声。《粉红色的回忆》就更值得说了,前段时间掀起听老歌复古潮时,这首歌还大红了一把。“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尽管当时的年少让我不够理解那是什么秘密,甚至歌词也懵懵懂懂不知所云,只知道发音(道理就像现在一些同胞听英语歌一样),还是会跟着哼唱几句。那时候的自己,真的是单纯啊。
3
后来有种产业叫“地摊”。
我亲手买入的第一盒卡带就是在那里买的。
那就是——
一盒大杂烩儿歌!
那时候我只是一个小盆友,何来深度。虽然现在也没什么深度。
说好听点,我人生的处女卡带是一盒幼龄系精选。
4
后来上小学了,学校门口文具店就有买卡带的。清一色盗版。五块钱一盒吧大概。然后我就经常光顾“淘带”。虽然现在懒得要命懒得出门淘碟,但至少从小就开始了对音乐的良好追求,忽然觉得自己和音乐系上了。那时候不知道几个明星,知道刘德华,知道郭富城,知道黎明,知道张学友。但真正听的较多的还是刘天王。那时侯也不知道他哪一张哪一张专辑,反正带上都是混在一起的,说的时髦点,就是精选集。实质上就是粗制滥造混在一起的小盗版。里面的画纸上的印刷质量也是很差的,有很多色点,但对那时年幼的我,已经能满足了。回家之后就放进“老大哥”的嘴里,享受音质并不怎么好的音乐。
5
九十年代接近末期知道的MJ。
但似乎真的已经忘了他是怎么闯进我的生活的。从此不能自拔。
入手他的第一张专辑,是Dangerous。这是CD,我跑偏了,回归正题。
6
入手MJ的CD前老大哥就退休了。曾经堆在箱子里的卡带拿出来已经受潮了,基本上都不能播出来。偶尔能播的,声音像蚊子哼哼,那些曾经美妙的女声,现在诡异得仿佛鬼魅。我也就没有再听。那些卡带,我记得我把它们都抽了出来,很长很长。从窗户丢出去,自己抓着一头,能缠在树枝上,电线上,也成了我一时的乐趣。那些黑色的带子,成了一个年代的代表,一个年代的欢乐。
7
老大哥曾经被放在地下室,后来几经搬家辗转,就不知何处了。
但曾经我拨动着它的旋钮,享受曾经觉得很高贵现在看起来似乎一文不值的欢乐,那些,都会铭记的。
即使偶尔会忘掉,尘封在记忆的年岁里,但总有机会能拿出来晒晒的。
比如这个活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