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卡带·我的CD·我的故事] 文:shijin2002
引子:
一日,看到某位网友翻出他以前整箱整柜的卡带,CD,拿出来和同是音乐迷的我们共享之,共怀念之,实在感觉快哉。小虎队、邓丽君、HOT......曾经多么如雷贯耳的名字,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名字。观后,我不免怀念起家里那一堆堆卡带和CD,它们是音乐,它们是感情,它们更是我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
第一章 · 初识Michael Jackson
那是我欢乐的童年时光,陪伴我的,除了足球,就是MICHAEL JACKSON。
大概小学4年级吧,朋友在一家小型音乐超市买了一张盗版的《MICHAEL JACKSON‘98历史演唱会吉隆坡站》,当然,那时候我们对正版盗版是没有任何概念可言的,有得看有得听就很爽了。在我家低音炮的烘托下,我初识了MJ,初迷了MJ。续而就发生了很多MJ迷都发生过的事:日复一日的走街串巷,试图寻找MJ的卡带和碟;戴上外公的昵帽,天天面对着镜子比划,痴痴地幻想着自己便是风魔世界的MJ。
5年级的那个春节,我终于发现了一家音像店有卖MJ正版卡带。团年饭上,我一个劲的嚷嚷大人们快给压岁钱,得到钱后,第一件事便是跑去音像店,买下了图上那套《History》。后来的事可想而知了:家长给买的步步高复读机变成了我的第一个私人PLAYER;走路从正着走变成了Moonwalking;看到女同学总是大呼:hey,girl...hee..hee..
第二章 · 周杰伦和他的范特西
后来,我上初中了,可能这让人在许许多多方面发生了些变化。少年的顽劣与藐视一切显露无遗。所以罚站成了家常便饭。但过后,疯还是那么疯,还得意的每曰其名:少年不识愁滋味。
这个时候一个叫周杰伦的同学带着他那天马行空的《范特西》来到了我们面前,进入了我们每个人的Walkman。那个年代,听《范特西》是潮流,听《范特西》是大形势,听《范特西》是必须。诡异的《忍者》成了大家比拼RAP速度的范本歌曲,《双截棍》则是所有肌肉男同学耍武术的背景曲目,而《威廉古堡》是第一排奇奇怪怪成绩却优异得吓人的鸭子同学的心头大爱。
那时候的我们总是很贪玩的,也很乐意把许许多多的科目分门别类一下,让有的名为主科;其他的则美曰其名为:副科。这样分的好处显而易见,当上副科的时候,我们总是有理由不听课。而这种时候,我总爱和我前排一位女同学轻声合唱《范特西》里面的歌。“说不上为什么,我变得很主动,若爱上一个人,什么都会值得去做.....”、“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一切又重演。”歌声中,她那美丽的马尾辫随着节奏一上一下的甩动着,时偶的一个酒窝会让你觉得很甜很甜。那时老想就这样一直快乐的唱着歌走下去该多好......
第三章 · 迟来的谢霆锋,《早知》的结局
这时情况有了点变化。在高中的前期,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一道道试题和一首首千古绝唱,而是那位迟到的谢霆锋和最后那无言的结局。
按照道理来说,谢霆锋风暴应该是比周杰伦风暴来得更早的。而那时的我,对谢霆锋似乎只会嗤之以鼻,见到很多花痴女孩迷恋着他的样貌,我更对他无好感而言。
后来,我是怎样欣赏他的,我有些记不清了。或许是他那场风风火火的姐弟恋,或许是他敢爱敢恨的做人态度。总之,我对他产生了兴趣。
那年,后排的女生知道谢霆锋出了新专集《Listen Up》,没有问过我,直接买来送给了我。她,同样是一个做事风风火火的人,一个锋芒必露的人。我上课趴在桌子上,不听课,听新歌。她却悄悄下载《Listen Up》里很多歌的手机铃声给我听。我们聊很多话题,听很多歌,拥有很多故事。她说她为了我第一次哭,她说她因为我的独特作风而感动。
一个假期后,她莫名的退学了,没有事先让我知道。当报名那天,她打电话过来跟我说,她不会回学校了,她退学了。我傻了,我不明白她是怎么想的。我简单问了几句,最后带笑说了一句:祝你一切都好,便挂了电话。随之而来的,是长久的面对这个无言的结局。
电话里最后她告诉了我一首谢霆锋的歌---《早知》,说里面的歌词很像我们。而我告诉她,我没有听过。可是在第二天,我在音像店里,收齐了所有谢霆锋的卡带。
第四章 · 爱的告白,永恒的《Burn》
高三了,我没有选择文化高考,而是选择艺术高考。又一个新的环境.我自认是个蛮适应环境的人。站在这又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上,我开始只是报着一种来吹吹风的想法,而后来,却有了一种微风扑面的感觉。相信这种感觉会延续下去......
在美术培训的那段日子里,我们的身心倍受煎熬。不过又想到这是自己选择的,便也就没有什么更多的怨言了。而这时国内外多元化的音乐便成了我的精神依靠。
“石晋,你要出去吃饭吗?那帮我带些电池回来吧,我的MP3没电了。”午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女同学叫住了我。“你听谁的啊?”“USHER。”
这次的电池事件,我记住了Usher,记住了她。
她多数时间比较安静,不爱多说话,很低调。而我却从她喜欢的歌知道,她内心并不是心若止水,她有很多想法,她有独特的品味。
我天生尖锐,同样她也见解独到,我们总是坷坷碰碰,却也因为有同样的感动,远远的相处了3年。而一次激烈的观点冲突最终成了导火线,心碎,心痛......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惟有那张大热的《爱的告白》,和那首永恒的《Burn》。
第五章 · 意外之外的《Thiller 25TH》
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我差不多已经彻底告别了卡带和CD,在网上到处下载着,听着各式各样的音乐,把自己的心整天挂着,无所事事着。
《Thiller》,这张让MJ左右了世界的经典在这个时候很和时宜的推出了纪念的《Thiller 25TH》,配合着持续了一年的强大宣传攻势,《Thiller 25TH》抢滩了全球各地。而让我感觉很郁闷的是,这个“全球”并没有包括我们强大的960万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在国内,我无法第一时间买到《Thiller 25TH》。
“意外之外”不是我的提法,是她的。很和谐,很准确。
一切似乎看上去都是[意外],而最后更是发生了[意外之外]的事。
我们在一所学校,却是通过网络认识。我们笑着说这算不算老土的网恋。她很好,一切都很好。而这张她意外之外送的《Thiller 25TH》更是让我们彻底打断了隔阂。我们整晚聊天,我们整晚看电影。我傻呼呼的跟她讲我的未来规划,她跟我讲神经希希的“趴趴J”。
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意外。除了最后的结果是那么不意外。
听烂了的《Thiller》,崭新的《Thiller 25TH》。 每当熟悉的《Billie Jean》响起,我依然会为之振奋。而遗憾的是,心里的波澜每次都会以伤感的《The lady in my life》结束......
---------------------------------------------------
后记:
曾几何时,我以为文字是一种好东西,可以让心中的某种情感得以释放,但是现在,我很茫然。关于我的卡带,我的CD,我的故事,当我真正用文字来表达时,我发现它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原来内心的情感实在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也许最后换来若有所失,而这一段故事却牵引着我去回眸,并,继续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