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72|回复: 22

电影《Maurice》(墨利斯的情人/情难禁)——美好时光美好的人,以及关于“爱”的感想

[复制链接]

83

主题

5267

帖子

1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不求甚解班头

Rank: 8Rank: 8

积分
19926
发表于 2009-1-29 19: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文名: Maurice 中文名: 墨利斯的情人/情难禁 导 演: (詹姆斯·艾佛利 James Ivory ) 主 演: (詹姆斯·威尔比 James Wilby) (休·格兰特/晓·格兰特 Hugh Grant) (鲁佩特·格拉维斯 Rupert Graves) (德诺姆·埃利奥特 Denholm Elliott) (西蒙·卡洛 Simon Callow) (比利·怀特劳 Billie Whitelaw) 上 映: 1987年12月09日 美国 地 区: 英国 对 白: 英语 IMDb评分7.5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olby 时 长: 140 类 型: 剧情 爱情 内容简介: 导演詹姆斯.伊沃里因拍摄EM福特斯特的作品《窗外有蓝天》大获成功而再下一城,起用英国小生三人组:詹姆斯.威尔比、休.格兰特、鲁珀特.格雷夫斯主演了这个三角关系的TXL故事。在二十年前这类题材还算新鲜时引起了相当的轰动,詹姆斯.威尔比和休.格兰特因此片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而影片也获得了第四十四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银狮奖(1987) 剧情描述墨利斯透过同学认识了气质高雅的克里夫,在克里夫的引导下,墨利斯认同了自己的同志性取向,并与克里夫陷入了爱河。但二人在男性#爱情的观点上也存在分歧:克里夫推崇的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墨利斯则是精神与肉体二者都想要。迫于当时社会现实、身份、名誉等的压力,克里夫退缩了,与一位贵族小姐结了婚。婚后,墨利斯时常造访克里夫的庄园,克里夫的园丁亚立克因不忍墨利斯忧伤,常陪他打猎消遣,并建立起“友谊”。不久,亚立克要移居他乡,墨利斯的感情再次受到冲击。但最终,墨利斯冲破阶级的束缚,选择不惜放弃一切,与亚立克在一起。本片以华丽而浪漫的笔触来呈现英国社会的一段禁%忌情缘,俊男的组合与优美的景色互相辉映。 我的评论: 我不是TXL者,我也并不赞成TXL,当然我也并不反对TXL——如果一切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发生的。 不过我还是要说,对于男TXL者,倘若非要打扮得男不男,女不女的,浓妆艳抹并且带个文胸、穿条裙子,来个长筒丝袜之类的,我还真接受不了。喜欢男人就喜欢男人呗,何必非要把自己整得像女人呢?! 然则,对于《Maurice》中前半部分,克里夫和莫瑞斯青春时飞扬的恋情,那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我确是非常感叹唏嘘。多么美好的时光,多么美好的情感,多么美好的人儿呀...... 当然,吸引我重复观看这部影片的,还有三位男主角,尤其是休格兰特所扮演的克里夫的迷人气质。 过于深邃的评论,我就不说了,反正对于西方文学和思想,我也不知道什么,不如省点力气,引用几篇我认为很不错的评论吧。 我自己的细微感触第一段:
当莫瑞斯推开门,克莱夫坐在地上,坐在满地的乐谱中寻找柴可夫斯基的《第三运动》,神情专注却又不显得严肃,反而散发出随意不拘的潇洒、闲适,以及纯真。那一刻,仿佛春日里阳光明媚,孩童们在柔软的草地上欢快的嬉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我相信,莫瑞斯或者就是在那一刻对克莱夫一见钟情——虽然,当时他自己可能尚未意识到。 克莱夫抱着直垒到下巴的一大摞乐谱,自宿舍中走出来,走入夜色中。莫瑞斯主动帮他拿一部分乐谱。克莱夫的神态和语气也是非常可爱,礼貌的拒绝,但是并不刻板的坚持,让人觉得优雅有礼,并且不由自主的想要亲近他。 非常重要的一点:自始至终,克莱夫追求的都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在他与莫瑞斯的交往中,绝少有身体的接触,即使偶尔有例如抚摸之类的,也基本是莫瑞斯主动的。他拒绝接吻。他认为那样的身体接触会毁了他们俩。他只认同精神,不认同情^欲。 当卫斯理因为同^性恋而失去爵位、名誉、财产......此事对克莱夫的触动应当非常大(至少电影中是这样的),以至于病倒。那一刻,克莱夫显得如此的脆弱,就像一个美丽的瓷器。看他倒在地上不由自主的痛哭,那是一种古典的病态的美,吸引人之至,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保护他安慰他。不过,那之后,他不再需要谁保护,他变了,放弃了,屈服了。他放弃了与莫瑞斯的“友情”,他结婚了,按照当时上流社会的道德要求生活起来。自此之后,克莱夫不再可爱,不再青春洋溢,不再迷人。 当然,这些只是电影中看到的,原著小说中如何,我还不知道,要看过后才能评述。
第二篇感想,有点长,也可能有点惹人烦,几番思量,还是贴出来吧:
看完《Maurice》已经有些日子了,但是我的心却不能平静。关于我对影片的喜爱,对Clive的喜爱,还是不要再说了,反正无论我怎么说,也只是语无伦次。我只想冷静的说说对于“爱”的看法。 没看这部影片之前,对于同^性^恋,我虽然认为那是个人的私事,其他人没必要也没权利去干涉,并且也没有歧视,但是我确确实实的认为,那也是不应当提倡的。反正大家各过各的生活就好了。仔细想来,我骨子里还是认为同^性^恋不太妥,尤其是如果同^性^恋成为主流,那么就大大的不妥。那是因为我认为异性恋才是理所当然的主流,我还是认为异性恋要比同^性^恋好一点。因为从人的生理结构来说,不就是应该异性恋么?从人类的繁衍来说,不就是应该异性恋么? 现在再想想,彼时我是把“爱”和“性”捆绑对待的,所以才有如上的观点。 可是看完影片,再了解一下古希腊哲人们的爱情观,便有了不同的看法了。 如果我们把“爱”和“性”分开来看,将会怎么样呢?古希腊哲人们,尤其是柏拉图理想中高尚的爱情不就是没有和“性”捆绑的么!如果“爱”仅仅是“爱”,“爱”是彼此精神、思想、知识、修养等等美的交流和吸引,那么又何必区分同性和异性?如果“爱”是这样的,那么同性之间的“爱”将是毫无障碍的。 按照柏拉图的观点,理想的爱情,应当是有所克制的,否则便流于情^欲的下等爱情了(当然,柏拉图并不是完全反对性,他把爱和情^欲是分别看待的)。对于这一点,我基本赞同。高尚的纯洁的“爱”原本就与“性”无关。“性”是人与动物都具有的,而“爱”才几乎是人类专享的。我不太能理解,为何有那么多人把“性”看得那么神圣!他们不过是把“性”和“爱”捆绑了,“性”沾了“爱”的光,便也变得神圣了。可是如果剥去“爱”的外衣,那么性也就只是性而已。我相信这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性”是在没有爱的情况下发生的,即便没有爱,很多人也还是要性的。那么我就可以认为,性和爱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样的,也有很多很多的爱,是和性无关的,是没有性的,即使没有性,爱情也照样产生。大多数爱情在产生的刹那,根本就没有性。所以我认为,爱和性也是无关的。 只是偏偏世上有很多人,想要为自己或者别人的“欲望”披一件光鲜高贵的华袍,希望爱和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并且还要在高尚纯洁的名义下进行,于是,“爱情是灵与肉的统一”之类的观点诞生了。可是,谁说爱就一定要有性了!爱就是爱,性就是性,将爱与性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那样符合现代的伦理道德,这我也赞成,但,请不要强硬的把性捆绑在爱上,仿佛没有性,爱就不是爱了,仿佛只要有爱,就一定要有性似的。 好,分析完爱与性,我可以来说说自己对于clive和maurice之间的爱情的看法了。 Clive认同的就是一古希腊哲人、柏拉图的爱情观。所以,他和maurice之间的爱情,也就是有所克制的。他理想中的爱情,只是精神层面的,情^欲与他,是需要克制的。在Clive那里,你感受到的,确实几乎只有爱,偶尔失控的情^欲,也不过是拥抱一下而已。 可是对于Maurice而言,就不是这样了。Maurice对于爱的看法,与Clive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在Maurice那里,爱是“爱”+“性”,虽然在clive面前,他也尽量的克制隐忍他的情^欲,但是,那并非他的本意。那只是因为他爱clive,所以他顺从clive的选择。然则在他的心中,却是有着难以忍受的痛苦的。不能与所爱的人肌肤相亲,对Maurice而言,是痛苦的折磨。 由于二人对于“爱”的认知上的分歧,即使没有卫斯理事件,即使clive不选择结婚,二人分手也是迟早的事。如果Clive继续坚持柏拉图式的爱情,那么Maurice早晚有一天会受不了而分手。 Clive决定结婚,固然有社会现实压力的因素,但其本身对于爱情的观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从来也没有抗拒过女人,在他眼里,爱就是爱,应当没有性别之分吧。虽然我不赞成他那么决然结婚的做法,也尤其讨厌他婚后蓄的胡子发型等等那些符合一个标准的贵族绅士的做派,但是对于他的选择,我是非常能理解的。我们多少人,不都是会这样选择么!那么我们又何必对clive那么苛责。对于clive来说,理智告诉他,结婚是最明智的选择——他不是向来是理智的么!柏拉图的爱情不也向来就是理智的么! 我对clive结婚并不太介意,我只是厌恶他婚后的标准贵族的庸俗做派和装扮,以及对Maurice的刻意疏远,疏远得有点过分了。 而Maurice呢,毫无疑问,他爱clive,他的爱热情似火,如果没有clive的理性和坚持,他的爱一定会象喷发的岩浆失去控制,最后的结果,必定惨不忍睹,他们两个必定会被那炽热的爱毁灭。当然了,如果恋爱的对象换作了Scudder,Maurice其实就冷静得多了。试想一下,若是未分手前的Clive约他船屋见面,那么,就算知道船屋里有100个警察在等着,估计Maurice也会义无反顾毫不犹豫的赴约。 Maurice的热情和坚持被诸多人赞扬,但是我其实并不认同那种不顾一切,把爱情奉做至高无上的圣灵的做法。人生的意义原本就很多,人生的责任也有很多,人生的追求也有很多,只认“爱情”这一样,未免有点不负责任。 也有很多人赞扬Maurice和Scudder之间超越等级的爱情。对此,我也有不同的看法。 Maurice对Scudder,到底有多少是“爱”的成分,有多少是“性”的成分,恐怕很不好说。多年的压抑,一朝爆发,自然是其乐无穷。然则情^欲的满足可以让这二人的关系维持多久,实在是难说得很。Scudder为Maurice而放弃与家人一道去往阿根廷,他所作的牺牲,令Maurice感动,这感动,能维持他们之间的关系多久,那也是难说得很。Maurice选择与Scudder一起,因为他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Scudder一人。无论Scudder是贵族还是平民,反正这都是一段暗夜中的恋情,所以,Scudder平民还是贵族,对Maurice而言,并无太大区别。 对于Scudder,亦有人赞美他的勇敢。可是在我看来,他之所以勇敢,是因为他本就一无所有,所以也就无所惧。反正是没有什么可失去,反正对于他那个阶层的人,那也不会是什么丢脸到没法活的事。倘若他是象Clive一样的地位,谁敢说,他还会这样“勇敢”?他爱Maurice吗?有多爱?这都不好说,很不好说。 其实Maurice最后向Clive宣告他与Scudder坠入了爱河,他与Scudder分享了一切,分享了Clive所不愿意分享的那一切,我分明见到Maurice是在同Clive赌气,是故意跑去气Clive,向Clive炫耀。 你不愿意与我做的,别人与我做了 你不爱我了,我爱别人去 呵呵,就是赌气。 或许Maurice也决心忘掉clive,但是我相信,他与Clive之间那段美好的恋情,将永远珍藏在他心底,是他最宝贵的珍宝。
Maurice MV, Bewitched Clive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wMjM2NDQ=.html (貌似贴视频又有点问题,所以直接放个链接吧) [flash]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IwMjM2NDQ=/v.swf [/flash] [ 本帖最后由 sunzuzu 于 2009-2-6 10:3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5267

帖子

1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不求甚解班头

Rank: 8Rank: 8

积分
199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9: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1、里程碑式的同志电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0405701008egn.html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初,那时候还存在着等级制度,那时候像以后的两个世纪那样,与及其上的几千个世纪一样,人类缺乏人性,迫害着异类。 人类一向迫害异类,古希腊时期的陶片驱逐法;古罗马人的放逐法令;中世纪的疯人船;狮心王查理时代的法外人,玛丽女王时代的宗教迫害。。。。。。 异类,意味着被剥夺一切,有时候,甚至也包括生存权利。 所以,当里斯利亲吻了同性的同时,失去了他的爵位,他的财产,他的一切,他被逮到了法院,判了刑,关进监狱。当初,人们也是如此对待王尔德的,这位俊美与才能皆如同太阳神的男子,因此被送进了监狱,服了好几年的苦役。 Clive这个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上流社会的子弟,开始恐惧,他曾经蔑视、但他越发难于割舍的身份地位,当然也包括生存的权益。他选择了娶妻,建立家庭,走上了一条光彩照人的道路,他将成为社会的要员,而不是被人践踏在脚下的那一位——剑桥的同学里斯利显然充当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他是个懦夫,却又是位真正的典型。 只有maurice,这个始终爱着当年在剑桥三一学院遇到Clive的英俊男子,在遭受背叛后,在压抑与崩溃的边沿挣扎着。这个被抛弃者,孤独的面临着两条道路,一条是里斯利的,一条是Clive的。 他去治疗,治疗师催眠,暗示,长发的讨人喜欢,他却说他喜欢短发的,然后流出绝望的泪水。 最后治疗师放弃了,他说,英国人一向泯绝人性,而像他们这样的人最好去死,或是离开英国,去一个没有迫害的国度。 然而,当时的世界上,并没有这样的地方。 小时候,maurice的小学教师跟maurice讲解两性关系的时候,他说:男人与女人的生育是神圣的,子宫是孕育生命的地方,是上帝施展神迹的地方。而你的身体是你的神殿,你不能玷污它。 当maurice最后一次见背弃他的Clive时,maurice说,他是个活生生的人,他就得屈服于他那低等的情感。 最后,Clive迷惑地问他:你将往何处去? maurice只在地上留下了一小堆的月见草的花瓣儿,作为他曾在这儿待过的唯一痕迹。 自此,他再也没有在Clive面前出现过,他永远的消失了。当Clive进入晚年的时候,他看到了蓝屋发出微光,羊齿丛摇曳着。maurice在剑桥校园里朝他招起手,然后他微笑着,转过身,远远离去。。。。。。Clive终究还是有悔意的吧。 Scudder,这个下等阶级出身的年轻人,穿着丑陋的衣服,不安于他的身份。他的女主人,Clive的母亲总是记不住他的名字,在上流社会的庄园里,他只是个仆人的符号。 maurice这个衣着鲜亮、一头金黄头发服贴的梳在脑后的英俊绅士,在Clive的庄园里游荡,仿佛鬼魂一般。他作为Clive婚礼后众多留下小住的客人之一,却有着难于言语的痛苦。 雨夜里,他拉开了窗户,将头伸出窗淋着雨,那动作疯狂而怪异,他只是在绝望与痛苦压抑中无声的咆哮。 雨夜,Scudder拧断了一只野兔的脖子,将那张年轻无比的脸望向maurice的窗户,雨水打湿了他清秀的脸庞。 曾经,在剑桥大学里,年轻的maurice爬上Clive的学生宿舍的窗户,亲了一下Clive,对Clive表白,然后又爬了回去。 而有一夜,Scudder攀登上木梯进入maurice房间的窗户,将正在做着与一位女子握着婚誓的手沉船入湖梦魇的maurice惊醒,安抚了他那几乎痛苦到无法喘息的灵魂。 曾经,maurice的小学教师对年幼的maurice说:十年之后,要邀请maurice与他的妻子去做客,当时,年幼的maurice天真的应诺了。 而当年老记忆又差的小学教师,在大英博物馆遇到争执的maurice与Scudder的时候,这两个年轻的男子一起转过了头,仿佛站在教堂的证婚牧师面前般地站在了一起,看着这个糟老头自己喃喃自语。 此时,片头那段缠绵悱恻的音乐响起,似乎年幼的maurice还与他的小学教师站在海边,小学教师正在跟他说那些话。 但他不会有妻子,也不可能孕育什么后代,他甚至玷污了神殿。。。。。。 故事的最后,maurice为要跟随家人去外国挣钱的Scudder送别,他那辆汽车挤进挤满穷人的码头显得那么突兀,Scudder的父亲甚至以为maurice是要来搜查他们行李的人。 同时来送别的牧师,却是觉察了出来,可maurice并不在乎这些,他只是惊喜的发现Scudder并没有前来。 他回到了Clive的庄园,见了Clive最后一面,然后他前往了庄园的船屋。 Scudder屈倦着身子睡在温暖的炉火边,他听到maurice的脚步声,他回过了头,微微一笑。 Scudder说:你收到了我的信了。然而maurice并没有收到,只是温和地笑着。 Scudder说:见不到你,我会很痛苦。 导演詹姆斯.伊沃里( James Ivory)说:这是作者福斯特本人的一种诉求,这或许是唯一一部有着好结局的同类型作品。确实,这篇小说的结局,美好得如同童话。 福斯特说:他本来打算写,终有一天,有人看到了荒野绿林中的两位伐木工人,以交代这两人的去向。但他那仅有的几位私人读者反对了。 福斯特是企求着一片绿林的,即使是法外人呆的绿林,但能像罗宾汉那样的自在与快活。 maurice最终抛弃了他的身份地位,家人朋友、一无所有的与一位下等阶层的子弟一起消失于人群。他的抉择,是如此的叛经离道,如此的令人感喟。 福斯特本身就是个GAY,《maurice》可以算是他的自传体小说,只是他并没有成为了那位最终得到忠贞爱情,抛弃其余,消失掉的maurice。福斯特死后,《maurice》才得以出版,他生前,稿子迫于压力一直不曾面世。唯几位读过《maurice》原稿的人中,其中有一位是萧乾,只是萧乾完全不能认同这样的情感。前些年,他的妻子文若洁将《maurice》翻译成中文版《莫瑞斯》,第一次在大陆出版了。 我当初读完小说《莫瑞斯》的时候,感触并不是那么深,因为原先就在网上看到了大部分,而且因为作者那深邃的学识给吸引到了宗教信仰与古希腊精神方面的探讨去了。福斯特首先是位学者,然后才是位小说家。 而看电影的时候,感触就极其深刻,甚至有种被震撼的感觉。导演詹姆斯.伊沃里深得这部作品的精髓,甚至还修改了里斯利的部分,使得整部作品更有说服力,更为完整。 这部电影里除了得益以原剧本的优秀外,电影的叙述手法是纯熟的,影片始终弥漫着十九世纪末那个略带华丽贵族气息的氛围。画面干净、优美,犹如明信片般的无可挑剔。背景音乐更是经典,让人记忆深刻。无论是从剧本的经典与深度,还是影片本身的出色而言,这都是部里程碑式的同志电影。 如上,我觉得这部电影最突出的地方,在于完整的保留了原著的精髓,《maurice》原小说里,有不少学术上的牵连与引用,而电影里保留了下来。虽然对观众而言,可能有点深涩,但却也发人深思,引人入胜。比如,电影中,Clive知道maurice读过柏拉图的《会饮篇》,便试探maurice。因为古希腊人是认同这种男同志间的感情的,而且是推崇,这也正是发现自己性向非同常人的Clive的精神寄托。《会饮篇》里有一篇“菲多篇”探讨的是少年与青年的友情,而古希腊的男子间的友情含义,却是包含有爱情的。 另外,当maurice与Clive拿着柴诃夫斯基的乐稿,愉悦的在弹唱机里弹唱这段曲子,极其的愉悦与优美,而那一幕两人开始亲昵,他们的情感在乐曲里升华。柴诃夫斯基是个GAY,他的音乐本身也有他本人那种柔美的气质在里边,这是他的标志。 这些学术性的东西在电影里得到引用与提示,其实也是在为他们这一族群所遭遇到的残忍压迫的一种抗挣,一种权利的获得。 福斯特死于1970年,他死的时候,同志权利的争取运动正在进行。电影《maurice》拍于1987年,同性取向已能为一部分人所认同,但其实歧视至今仍在。

83

主题

5267

帖子

1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不求甚解班头

Rank: 8Rank: 8

积分
199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9: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2、http://www.douban.com/review/1057217/   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读福斯特的书。他的文笔个人看得是很神怡的,也会挖掘出福斯特那英国人的一点点含蓄讽刺,不多不少,正好使读者看得舒服。他的很多作品名字都喜采用诗人的句子,文人气息也相当浓重。然James Ivory,他的改编每次都相当尊重Foster原著,只是削弱了一些角色的多重性。或许是出于电影篇幅的限制,一些复杂的性格并不能完整地展现,使得电影相对原著更加单薄,也更加容易取悦观者。本身Foster作品往往都是上层社会的故事,又喜团圆结局,这两点很容易被一些尖刻的伦敦文学评论家抓到把柄,对他作品的深度进行质疑。如今一经电影化,把原著的气质和故事完整保留,只是不能成为太经典的东西,顶多是赏心悦目而已。   然就是那份取悦,让它成为我看得最舒服的同志电影了。   我觉得可能存在的最大误读在于Clive这个人物身上。或许Foster本身讨厌这个人物,但不至于要毁掉这个人物身上所有的品质。Foster虽直言他并不喜欢Clive,在文末Maurice对他的一番间接讽刺即体现出了这一点,但相比电影中的那个Clive,原著的那一个还稍微讨人爱些。电影削化了他因追求希腊那种古典精神和柏拉图主义的反思,而把它直接作为一个Clive拒绝Maurice的借口之一,又把他顾虑社会影响和前途而放弃这段恋情的概念给扩大化了,使得角色更容易阅读,却让他轻易成为一个自私小人,省略了他结婚的另一个因素:他本身对Maurice也的的确确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而片中Grant须起了胡子这显得更加道貌岸然,那种优越家庭的音调和Wildy的沉郁相比也更显得令人厌恶了。   原著隐晦(这也是Foster行文的特点之一,私以为是他比较明显的优点)地体现出他对待两个情人的感觉。对于Clive,更多是停留在精神上,而Scudder则更能满足他的肉体欲望。在电影中,他们两人的爱情显得更加真诚了,或许也得益于Graves的表演。他的英俊使人眼前一亮,他的质朴和执着显得可爱,在Clive的角色反衬下和剧情的运作下(他出来得恰到好处)成为一个非常招人喜欢的角色。同Clive,原作的描写要更加细腻和饱满一些,然在Scudder和Maurice相会的几场戏里,都有很协调的同志的默契感,尤其在Scudder一些出于平民的没有陈府的口气,倒是和绅士味十足的Maurice相得益彰。   再谈Maurice,Wildy绝对是我见过的最有英国绅士味道的演员。他虽然相貌不是太出众,身形倒是很符合一个西装革履的绅士贵族。再加上他的保守固执和敏感,以及彬彬有礼的行为,都颇有英伦感觉。而他那一举一动,都非常符合影片需要的气质,不愧是外交官家庭出来的。Maurice身上的隐痛和矜持很让我欣赏。作者以他的角度来叙述整个故事,因此Maurice的个性并无上面两人那么突出,然毕竟是围绕他展开的故事,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对泛化的角色,也容易拿去比较的角色。最终他和Scudder打破社会阶级限制,在船库相拥之时,他们也终于冲破了社会的层层阻隔和本身内心的纠葛和矛盾。   故事在这里算给Maurice的爱情划了个句号。想说Foster很聪明地把矛盾都推给了未来他不用去描绘的东西当中。也是这样一个句号,忽略Maurice对两次爱情的思考,反倒是片末Clive不禁望着窗外忆起旧日时光,怅然若失起来。   整个故事相当成熟,Maurice从最初和Clive的轻涩情愫,到后来的他被抛弃而陷入疯狂之时遇到侍人Scudder并相爱,最终突破等级界限和所爱之人相聚相依或许相伴终老,在当时的社会,有这样的结尾依旧是超前而难得的。而无论是小说原作还是电影,古典雅致的英伦风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剑桥风光抑或乡间景色清丽平和,这都给故事增色不少。   说了许多,其实是把角色的矛盾性尽量压缩后的看法。许多人看完全片后依然眷顾开头那年轻时飞扬的恋情,可私以为,无论是对于读者(尤其是同志读者)抑或是Foster本人,都会更加为片末的美好结局而宽慰,若不是这样一个完满的结局,再美好的青春只会成为苦痛的回忆。

83

主题

5267

帖子

1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不求甚解班头

Rank: 8Rank: 8

积分
199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9: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眼中的 小说和电影 http://www.douban.com/review/1350446/   小说中克莱夫是个"very small man ",一个整洁的亲爱的"小人儿",长着一张非常美好的脸.头脑相当不一般,形容他的词老是"虚弱"的,在小说中病过好多次,有一次流行感冒把墨都传染了.墨是强壮的,高大的,形容他的词老是"蛮力"的,充满精力的,因为他出于的公校是注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头脑教育的.他在克面前一直很害怕,怕自己根不上克莱夫的想法而被他抛弃----因为他听别人说:"你能让杜恩高兴一天杜恩就会和你好一天,否则他就会扔掉你".所以当杜恩不说话的时候,墨就很担心.最后有一次他实在累了,绝望的对杜恩说---瑞斯里那些人很适合你.瑞斯里的头脑相当了得.   他能够被克莱夫训练成迅速放弃宗教并默认柏拉图的人,真的很不容易.他放弃宗教反而觉得自己是一种胜利,因为克来夫为此很注意他,而他坚持宗教不过是吸引克莱夫的注意,表示他不是一无是处.   其实他不知道,克莱夫非常喜欢他,尤其当他为了闲聊而随便打发走了相交5年的老朋友惠普曼后.克莱夫也非常喜欢让这个高大的,金发的,英俊的同学率着玩,和他胡闹.所以刚开始他觉得墨头脑低级,后来墨听不懂他的话他也不再在意了.   第一次两人有机会长谈是墨首次拜访克莱夫,在书房,两人都知道要开始一段重要的谈话,却都舍不得立刻开始.墨问克"你最先喜欢我的什么呢?"克莱夫说"真的想知道?."克带着一半淘气,一半热情和极度的爱恋说:"你的美"   而墨立刻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象你这样美的,我喜欢你的声音,和你做的一切,从你穿着的衣服,到你坐着的屋子----我崇拜你!"   而墨每次听克莱夫长篇大论时,都觉得是"迷人的废话".克莱夫要去希腊前夜他们有次长谈,墨说:"我根本不在意你的演说,我也从不在意你的思想","克莱夫问:"那你到底在意我什么?"墨每次被这样问时都十分幸福,却不回答.他爱的是克这个人本身.这次谈话他就敏感到克莱夫的变化,他问:"你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累了吗?还是对我厌倦了?我可能应该这样想"   而克莱菔离开墨,表面上并没有直接的强烈的原因.社会的压力肯定是有的,克莱菔24岁的年纪总不会再象学生时代一样离经叛道无所顾及,重要的可能是他厌倦了.尤其一场大病后,他的精力消失怠尽后更加容易厌倦-----小说中他总是累了,倦了."爱情只能维持3年"之说有一定的道理,3年后就剩下了亲情和友情.   而克在小说中真的很爱安,一切以她为中心,最后他听莫的抱怨时,一直想办法要挽救墨,同时感到被墨的话冒犯而有点生气.墨就此消失,再也没有人见过他.小说中写:直到克莱夫接近晚年时,想起墨,才突然又有些动心.   原著是他最后去找克莱夫,他说了很多,充满了抱怨和指责.他说我知道你有些喜欢我,可是我不能把我的一生都靠在一点喜欢上,靠在你从安和你的政治中分给我的5分钟上,你把你的一生挂在了安上,你不在意和她的关系是否柏拉图.我曾经是你的,可以这样一直到死,只要你肯陪我,可是我现在是别人的了.这为什么会使你震惊?为什么你不停止震惊,转向你自己的幸福呢?   克莱夫说:"是谁教你象这样说话的?"   墨里斯:"你.如果有什么人的话"   而那个仆人斯库得,和女人搞过,也确实语气里带着威胁,还带着无赖的气息---说他哥哥发现了,要找墨算账,从他给墨写的非常蹩脚的下等人味道极浓的信里,真的无法给你精神愉悦.即使墨和工人阶层接触过,比较容易突破等级界限,也很难说清这是什么爱情.他一边警告仆人如果想敲诈就花钱把他送进监狱,一边把手放在斯库得的脖子后面---当天就又发生了关系,然后以他历来的莽撞立刻决定离开中产阶级的生活,和这个斯库得一起生活.不需要什么解释了.   哈哈,我的英文水平这样的可怜,可是这里只能找到英文版,我一周内看完了它,因为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爱恋."夜晚很美,他展开手心,里面是夜光下的花瓣,他离去了,克到生命终点时都无法确切肯定他是哪一刻离去的.只剩下樱草花和厥草起伏着^^^^^^^结尾美丽但不实在   再谈电影,觉得还是电影好些.威尔比把墨里斯演绎得更加温情文雅.当他知道斯库得没有离开后,墨在车里的镜头非常精彩.有些惊喜,有对斯库得果断行为的赞赏---这是他在克莱菔身上永远看不到的坚定的品质.还有怎么处理的烦心----因为他势必下决心离开克莱菔了.   电影中他最后去找克莱菔,他目不转睛的看着克莱菔---你们注意到了吗?他回到克莱菔家,而克莱菔在车里准备离开和他说了几句话的镜头---他也是目不转睛的看着克莱菔的.他得到了确定,于是他彻底放弃。   但他最后拥抱斯库得的镜头就已经表明一切.斯库得的肩头上,他的眼神回到了过去,隐约着无可奈何的痛楚.当斯库得说"一切都结束了,我们永远不分开",他闭上了眼睛---我觉得他不是感动,而是难过----他期待了那么久的、这么坚定的话,不是出自那个人的口!   下面的镜头是克莱夫的落寞,正好与他相回应,完成了导演“社会压力”的电影主题。   还有他们的胡子.一方面给你时间纵深的感觉,一方面表达他们的步调不再相同----他们永远不会再回到剑桥年代,都那样美好可爱.先是墨象一个心满意足稳坐在自己人生饭桌旁的家伙,充满俗气,而克是那样的美,然后是克留了小胡子,古板得让人开始讨厌,而墨突然开始惊艳,而且比过去美得成熟温和-----他们永远不是同一节拍了.

83

主题

5267

帖子

1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不求甚解班头

Rank: 8Rank: 8

积分
199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20: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4、关于原著小说的一篇文章: 《莫瑞斯》中的TXL主题与文化阐释 文/骆文琳: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摘 要:本文从莫瑞斯与他的两个情人的TXL关系入手,从性别身份的角度,探讨作品蕴藏的TXL文化的意义以及作者对此的思想观念。作者在小说中试图摒弃以克莱夫为代表的上层阶级知识分子的阴柔成分,推崇以莫瑞斯为代表的TXL者所具有的男性气概,主张建立一种自由的超越阶级的、性^爱合一的理想的同^性之爱。 关键词:福斯特 男性气质 TXL 性别身份   福斯特在现代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一直同乔伊斯、劳伦斯和伍尔芙一起被称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但国内很少有学者关注他的TXL作品及其生前发表的五部小说中隐含的TXL内容,或从性别身份的角度去研究。本文从性别身份的角度,通过对TXL欲望和性&关系的考察,揭示作家的TXL思想及其文化内涵。 一、 克莱夫——莫瑞斯:古典的、柔弱的、柏拉图式的同%性$爱 小说前两部分以莫瑞斯和情人克莱夫的关系为主,在克莱夫的引导下莫瑞斯认同了自己的性倾向。后两部分以莫瑞斯和阿列克的情感为主线。克莱夫和阿列克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TXL情:前者代表纯精神之爱,后者代表肉^欲之爱。 小说开始时,教务主任杜希先生对莫瑞斯进行性知识讲解,并向他灌输异^性^恋才是正常婚姻定位的观念,揭示了维多利亚时期人们对性的普遍态度和对异^性^恋婚姻机制的认定。学校的性启蒙教育不但没有给有TXL倾向的莫瑞斯提供任何帮助,反而让他陷入无法辨别自我身份的黑暗之中,他唯一能做的是等待。在充满自由气息的剑桥大学,TXL同样被认为是不光彩的。社会、学校、家庭都希望莫瑞斯去做一个体面的中产阶级人士,走父亲一样的道路。出于对这些期盼的反感和对自己TXL倾向的恐惧,莫瑞斯内心充满了悲哀。 莫瑞斯的TXL倾向被象征地隐含在他的两个梦里。莫瑞斯的梦以及他在梦中的身心感受,体现了这名英国公学少年青春萌动期的困惑,同时也暗示了莫瑞斯成年生活中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情^欲的满足这对矛盾。 莫瑞斯虽然意识到自己的TXL倾向,渴望得到同^性^爱,但他既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有这方面的角色可模仿,因此他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爱。来自中上层阶级的剑桥学生克莱夫为莫瑞斯架起了一座通往男性之爱的桥。与莫瑞斯不同,来自乡绅阶层的克莱夫对自己的TXL倾向有相当清醒的认识。克莱夫建议莫瑞斯读柏拉图的《会饮篇》,从学术的角度引导莫瑞斯,又大胆地表达自己对TXL的看法。克莱夫的表白成为莫瑞斯正式认同自己男性性别身份的契机。经过内心的挣扎和自我反省,对同^性^爱的渴望使他终于下决心认同自己的性身份。 克莱夫使莫瑞斯认识了本我,把那囚禁在“监狱”里的灵魂解救出来,因此莫瑞斯对克莱夫爱慕不已,把他看成自己唯一的偶像,对他的任何要求都唯命是从。在莫瑞斯和克莱夫关系的发展进程中,一直是克莱夫引导着莫瑞斯,或者说他的精神在教育莫瑞斯的肉体。莫瑞斯虽然接受了TXL性身份,但他并没有完全“走出壁柜”。一方面是他对克莱夫感情的升温,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压抑身体的欲望,而且还要顾忌中产阶级的道德规范。克莱夫崇拜的是柏拉图,他相信更高层次的爱应该建立在对肉体接触的抑制上。当他们对《会饮篇》进行辩论时,克莱夫对自己的TXL情作了一番辩解,他坚信这种更高层次的爱应该是一种充满激情而有节制的爱。因此和克莱夫在一起时,莫瑞斯竭力压抑自己的情^欲。由于克莱夫自始至终都坚持把他们的关系建立在对肉体接触的抑制上,所以在作者看来,性与爱的割裂,灵与肉的分离,注定了他们恋情的不完美直至最后分道扬镳。从一开始福斯特就对这种恋爱持怀疑态度。当描写莫瑞斯站在通往克莱夫房间的一座桥上时,作者写道:“遗憾的是那不是真正的桥,只是庭院设计师为了效果起见,把它架设在一片洼地上而已。”他们不仅克制自己的肉体欲望,而且也把TXL看作是对中产阶级道德规范的背叛而惧怕惩罚,为了地位和仕途不受影响,他们在性方面一直处于隐秘状态。对性的不同认识和感受使两人无法实现心与心的沟通。莫瑞斯遇到了强大的社会势力,教育、司法、医学及教会结成了一张巨网,在不同的层面上运作,加上克莱夫的决意离开,拧灭了他在莫瑞斯心中点燃的那盏明灯,再次将莫瑞斯抛入无尽的黑暗之中。莫瑞斯不得不暂时向居主流的异^性^恋屈服,过起了尽职尽责却又单调乏味的生活。他没有可信仰的上帝,没有心心相印的情人。他克制自己的情^欲,无法面对自我的处境。 二、 莫瑞斯——阿列克:肉^欲的、阳刚的、超越阶级的同^性^爱 作者把莫瑞斯塑造成集情^欲和理想于一体的男TXL形象,试图改变时人普遍存在的男TXL者“女性化”的印象。他渴望的同^性之爱既包含精神也包含肉体。福斯特在小说中特别描写了莫瑞斯身上的阳刚之美,如大量的体育锻炼,动作敏捷,面部的那一簇小胡子,面部优美的线条。通过莫瑞斯对自我身体的凝视以及对少男身体的凝视,作者进一步强调莫瑞斯的男性气质以及强烈的TXL情^欲。当凝视浑身一丝不挂的少年迪基·巴里时,莫瑞斯感受到强烈的性冲动,但他放弃了实现情^欲的机会。 福斯特认为来自中下层阶级的阿列克是在米尔索普诞生的,是他“腰眼下面那个部位的触觉”。他既是“森林中未开化者之子”,代表了“大地生活”,是那“更重大的东西”,也是情^欲的化身。福斯特引导他一步步地上场,花朵、森林、雨水、经过蹲在钢琴旁的仆人、不肯接受小费、搬手提箱者、从小船里舀出雨水、出没于灌木丛中。在阿列克的引诱下,陷入精神和肉体双重危机而无力自拔的莫瑞斯与之发生了性^关系,但阶级意识使他后悔自己委身了一个社会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他试图通过逃避以及求助医学来使自己回归“正常”。就在他启程到伦敦见催眠术师时,阿列克身上散发出的男性之美又一次打动了他的心。阿列克的男性身体魅力,对情^欲的渴望促使莫瑞斯不得不再一次正视自己内心的欲望,精神和肉体的分裂所迸发出的情^欲征服了精神的纯洁。莫瑞斯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所需,当发现阿列克为了自己放弃了去阿根廷的机会时,他更加确信阿列克就是那个可以为彼此做出牺牲的“朋友”。 克莱夫的移情加速了莫瑞斯坠入地狱的过程。但他在地狱里变得坚强了,从而完成了最后这次不顾一切的攀登。从14岁到24岁,莫瑞斯一步步地解构了社会强加在他身上的性别身份,最终获得了心灵的和精神的成长,完成了从阿波罗到狄俄尼索斯,从混乱到清醒,从无知到真实,从梦幻到现实,从理智走向心灵,从内在的昏暗走向“内在的光”,从舒适走向狂喜的旅程。 三、 福斯特——《莫瑞斯》:TXL主题及文化背景 从19世纪末开始,大英帝国的殖民扩张带来了外表的鼎盛,但内部却充满了文化焦虑。在中产阶级看来,男TXL以及当时的唯美风潮,都是对维多利亚时期强调的绅士威猛阳刚形象的背离,因此统统被称为颓废。王尔德1895年受审,不但使TXL一词进入公众视野,也使TXL恐惧症高涨。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许多作家选择了隐藏自己的TXL身份。福斯特也不例外。他生前只有少数朋友知道他是TXL。到了20世纪60年代,他母亲以及绝大多数近亲均已去世,社会对性问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1957年《沃尔芬登报告》发表,主张将成年人在相互同意条件下发生的同^性性行为合法化;1969年英国取消了对TXL的刑事处罚。但考虑到自己的声誉,福斯特仍然坚持把这本在1914年完成的以TXL为题材的小说安排在自己故后即1971年发表。 英美主流文化早已把男TXL者格式化地贬低为一群阴阳怪气的、男生女相的娘娘腔,是“女人的灵魂被包裹在男性身体上”。福斯特对此在小说中做出了回应。例如对里斯利那种矫揉造作、嗲声嗲气的形象的厌恶,而笔下的莫瑞斯却充满了强烈的吸引力,是男人和女人共同渴望的对象。作者同时也一再强调莫瑞斯的平庸,而不是与众不同。福斯特通过小说试图改变人们对TXL的偏见,颠覆和动摇这种被模式化了的TXL者的形象。 小说中莫瑞斯冲破了TXL恐惧症和阶级隔阂,与阿列克结合并自愿放逐到大自然的绿林中,有人认为这是乌托邦式的结尾,而这样的结尾实际上是卡彭特和他的情人乔治·梅里尔生活的真实写照。卡彭特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的社会改革家、诗人以及公开的TXL者,他肯定同^性^爱情既包括肉^欲的吸引,又蕴涵着灵魂的融合,还倡导TXL者将成为创造新文化和新型社会关系的先锋。1891年,卡彭特从印度回来后,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位名叫乔治·梅里尔的年轻人。梅里尔出身于谢菲尔德的贫民区,不谙书理。这份单纯强烈吸引着卡彭特,使两位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男子走到了一起,熊熊爱火燃烧至各自生命的终点。两人合居在米尔索普村的农庄里,那里在当时成为英国进步知识分子的麦加。福斯特于1913年前来造访时,梅里尔不经意地拍了一下他的臀部。“心灵的感受与体格的兴奋一样强烈,而我后部那一小块地方的感觉似乎未经思维就进入了我的脑子。当时发生的一切一定是受到了卡彭特瑜伽般的神秘所配合,我也就在那一刻感觉了表达的冲动。”这份冲动促使福斯特写下了半自传体的TXL小说《莫瑞斯》。福斯特谈到卡彭特对自己有着深远的影响,“我把他看作是掌握一把能解决一切困难的钥匙的人,我就像接近救世主一般去跟他打交道。”据福斯特的传记作家菲·尼·费尔班克介绍,卡彭特曾对福斯特身上过多的智性感到反感,“他使福斯特为自己的自负和坐立不安感到羞愧……福斯特从来没有在其他人身上感觉到如此大的威力。” 福斯特幼年丧父,他的童年和少年都生活在女人圈里。福斯特曾经宣称直到三十岁自己才了解男女关系。在米尔索普村结束了自己多年来被TXL倾向所困扰的境地。福斯特曾表达了希望去爱一个社会底层的强壮男人,被他爱着甚至被他伤害的愿望。1917年福斯特大胆地爱上了一名埃及电车售票员穆罕默德·阿里,在获得了情^欲的完美实现之后,他写信给一位友人说道:“这不是幸福,而是一种冒犯阶段,而我却第一次感觉自己成长了。” 卡彭特在《发育不良的人》一文中指出那些上层阶级的英国人,他们的学识几乎就停止在公学时期,他们永远是一群学童,用学校的那一套制度来管理社会。克莱夫就是这类“发育不良的人”的典型,他从未学会过对本阶级的价值观提出丝毫的疑问。克莱夫虽然回归了主流认可的异性婚姻,然而他们彼此间没有情感的沟通,有的只是不平等和相互的忽视。 小说描写了莫瑞斯成长的三个阶段:首先,认同TXL性别身份;第二阶段,莫瑞斯认识到情^欲是实现理想之爱不可缺少的;最后,莫瑞斯冲破了阶级隔阂,走上了对中产阶级伪善道德和建立在异^性^恋基础之上的西方文明的反叛之路,携手情人自我放逐到大自然之中。福斯特通过莫瑞斯的成长表明:TXL是美好的,这种爱可以使人变得高尚,并非导致人堕落。卡彭特为此写信给福斯特:“你结束了一场大的纷争,我感到很高兴。我担心你最后让斯卡德走了……但是你挽救了他,也挽救了故事,因为结局不是不可能的,有些浪漫……只有那些理解的人才懂得欣赏。” 四、结 语 福斯特在《莫瑞斯》中刻画了男TXL者在身份认同过程中所遭受的身心痛苦,作者试图为男TXL正名,塑造了具有阳刚之气、敢于向传统意识挑战的男TXL者形象,表达了建立一种自由的、超越阶级的、性^爱合一的理想的同^性之爱的思想。父权制主导下的主流社会向来认为男人是阳刚的,女人是阴柔的。福斯特在为TXL正名,瓦解主流社会把TXL视为异^性^恋的对立的时候,却又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狭隘的二元对立的思想。尽管这部小说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缺陷,但它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作品。《莫瑞斯》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关于TXL的,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其实也是现代社会中一些人的困境:我是谁?人类在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使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灵与肉,爱与欲望和谐?人类的道德价值观究竟该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才算进步?小说充满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 [ 本帖最后由 sunzuzu 于 2009-1-29 20:32 编辑 ]

0

主题

106

帖子

7808

积分

侠之大者

Rank: 4

积分
7808
发表于 2009-1-29 20: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占个位再慢慢看,太多了

14

主题

775

帖子

28万

积分

圣殿骑士

桔梗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5836
发表于 2009-1-29 21: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前发过啦,真的很好看,开始我觉得克里夫非常帅(原小说也描述他是非常漂亮的人),可越往后我越喜欢莫里斯. 引用4楼的 还有他们的胡子.一方面给你时间纵深的感觉,一方面表达他们的步调不再相同----他们永远不会再回到剑桥年代,都那样美好可爱.先是墨象一个心满意足稳坐在自己人生饭桌旁的家伙,充满俗气,而克是那样的美,然后是克留了小胡子,古板得让人开始讨厌,而墨突然开始惊艳,而且比过去美得成熟温和-----他们永远不是同一节拍了. ----------------- 就是这样. [ 本帖最后由 熊猫 于 2009-1-29 22:16 编辑 ]
我很伤心,无法相信。我和你在一起

83

主题

5267

帖子

1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不求甚解班头

Rank: 8Rank: 8

积分
199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21: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是吗,那不好意思了,我发之前没有搜索老帖 嗯,哪个斑竹帮忙合并一下也行的 当然,结局是美满的,但是由于个人欣赏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所以更喜欢克里夫和莫瑞斯之间的“友情”。 其实,我很怀疑莫瑞斯和斯卡德之间,除了情^欲的原始吸引、相互关爱之外,尚有什么精神层面的吸引?应当是欲大过爱吧?反正应当达不到灵^肉合一的境界 而对于克里夫,我喜欢前半部分的,后面结婚了就感觉完全变了个人,一个世俗的贵族 PS. 我就是想下载小说来看(萧乾夫人翻译滴,英文的就算了),找了一圈没见到,后来在当当上买了书,应当过几天会收到 这层楼预备放图片,等我截好屏了来贴,看看能不能吸引几个色鬼 [ 本帖最后由 sunzuzu 于 2009-1-29 22:3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MJJCN

x

14

主题

775

帖子

28万

积分

圣殿骑士

桔梗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5836
发表于 2009-1-29 22: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心LZ,好好截屏,你肯定能吸引几个象我一样的色鬼. 因为这部片子画面非常美,不要忘记截2只在克家花园接吻的画面哟.
我很伤心,无法相信。我和你在一起

83

主题

5267

帖子

1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不求甚解班头

Rank: 8Rank: 8

积分
199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22: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Kiss的图就不截了,还是含蓄一点吧,含蓄点比较荡气回肠 留胡子的图也不截了,太俗了

22

主题

2523

帖子

3万

积分

至尊天神

Rank: 8Rank: 8

积分
36076
发表于 2009-1-30 22: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貼好多字哈!! 樓主辛苦了,,我得坐下來慢慢看~ :love:

83

主题

5267

帖子

1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不求甚解班头

Rank: 8Rank: 8

积分
199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12: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莫瑞斯推开门,克莱夫坐在地上,坐在满地的乐谱中寻找柴可夫斯基的《第三运动》,神情专注却又不显得严肃,反而散发出随意不拘的潇洒、闲适,以及纯真。那一刻,仿佛春日里阳光明媚,孩童们在柔软的草地上欢快的嬉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我相信,莫瑞斯或者就是在那一刻对克莱夫一见钟情——虽然,当时他自己可能尚未意识到。 克莱夫抱着直垒到下巴的一大摞乐谱,自宿舍中走出来,走入夜色中。莫瑞斯主动帮他拿一部分乐谱。克莱夫的神态和语气也是非常可爱,礼貌的拒绝,但是并不刻板的坚持,让人觉得优雅有礼,并且不由自主的想要亲近他。 非常重要的一点:自始至终,克莱夫追求的都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在他与莫瑞斯的交往中,绝少有身体的接触,即使偶尔有例如抚摸之类的,也基本是莫瑞斯主动的。他拒绝接吻。他认为那样的身体接触会毁了他们俩。他只认同精神,不认同情^欲。 当卫斯理因为同^性恋而失去爵位、名誉、财产......此事对克莱夫的触动应当非常大(至少电影中是这样的),以至于病倒。那一刻,克莱夫显得如此的脆弱,就像一个美丽的瓷器。看他倒在地上不由自主的痛哭,那是一种古典的病态的美,吸引人之至,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保护他安慰他。不过,那之后,他不再需要谁保护,他变了,放弃了,屈服了。他放弃了与莫瑞斯的“友情”,他结婚了,按照当时上流社会的道德要求生活起来。自此之后,克莱夫不再可爱,不再青春洋溢,不再迷人。 当然,这些只是电影中看到的,原著小说中如何,我还不知道,要看过后才能评述。 [ 本帖最后由 sunzuzu 于 2009-1-31 12:08 编辑 ]

2

主题

212

帖子

8846

积分

侠之大者

Rank: 4

积分
8846
QQ
发表于 2009-2-1 13: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复杂的说。。。。同居然志,白长那么帅了555
“我长这么帅,女孩子看一眼都会怀孕————”O(∩_∩)O哈哈~

33

主题

789

帖子

1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3232
发表于 2009-2-1 13: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這電影我國小看過, 非常的喜歡 整部電影除了各方面的掌控都不錯之外 最好的福利就是裡面都是俊男.................. 風光明媚 加上美男子多多, 算是不錯的愛情小品 雖然講的是同志愛
http://e.imagehost.org/0357/GetAttachment.jpg
人生的意義在於尋找心靈的愉悅

83

主题

5267

帖子

1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不求甚解班头

Rank: 8Rank: 8

积分
1992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6: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Kaori小学就看过这片子了 今日特地网上了大致解了一下古希腊的爱情观、柏拉图的《会饮篇》以及柴科夫斯基的个人生活 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确实孤陋寡闻得紧。 不过现在对于同^性^恋,我有了更普通的态度,认为那确实是很平常的事情 ——虽然我本人是坚定不移的异^性^恋,我只喜欢帅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8-4 11: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