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1970)The Beatles十四张录音室正式专辑(不包含任何重复无意义的精选及Live)
绿色下载链接为2008-12-6更新的部分
该资源来源于网络,经过艾米·托尼整理发布。我就不多说了,贴个几首自己喜欢的The Beatles歌曲试听和大家分享吧!
对于任何西方流行音乐的爱好者来说,这四个来自利物浦的大男孩永远都是你无法忽略的传奇。在The Beatles之前,没有人把摇滚乐当作艺术,论影响力,近半个世纪以来也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虽然也曾经唱过诸如Yellow Submarine这样的超级大烂口水歌,但他们仅仅凭借《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Revolver》、《The Beatles (The White Album)》这三张专辑就足以永垂不朽(《滚石》杂志评选的西方流行音乐世纪百佳专辑中,这三张的排位依次为NO.1、NO.3、NO.10)。从最初唱着欢快情爱小曲的文艺男青年到高举迷幻概念大旗的革命战士再到后期无可避免分崩离析的英雄末路,一切都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悄悄地发生着,如今读来无限唏嘘。
以下是The Beatles1963~1970年间的13张正式录音室专辑(外加一张03发行的Let It Be...Naked ),The Beatles的专辑有很多,不过有不少是唱片公司在他们解散后发的一些重复的精选和Live,个人觉得那只是圈钱的行为,实在没有什么意义,The Beatles最好的歌往往都没有收入在内。如果仅仅想从流行音乐的角度了解下他们,建议去听2000出的精选《NO.1》,都是一些排行榜的冠军歌曲,虽然流行上口,但却无法完全体现The Beatles的真正实力。所以想更深入感受他们,最好还是把以下砖按时间顺序慢慢听完。
NO.1
专辑: Please Please Me
发行: 1963
01 - I Saw Her Standing There
02 - Misery
03 - Anna (Go To Him)
04 - Chains
05 - Boys
06 - Ask Me Why
07 - Please Please Me
08 - Love Me Do
09 - P.S I Love You
10 - Baby It's You
11 - Do You Want To Know A Secret
12 - A Taste Of Honey
13 - There's A Place
14 - Twist And Shout
披头士以最终阵容成型后的首张正式专辑,出人意表地取得开门红,从此标志了一个时代的到来,也为当代音乐文化发展定义了全新的方向。
十四首洋溢着青春躁动气息的轻快歌谣,在西方社会阴霾动荡的六十年代,无疑是一剂沸腾的强心针。四个面容尚稚的大男孩,从此开始奔向了谁也无法想到的辉煌之路。
专辑封面很有意思。在他们功成名就之后还特地模仿了这张照片,只是那一次的他们分不清胡子头发,俨然一副王者的随意。回头再看这张出发时的青涩笑容,时光划过的伤感在所难免……
NO.2
专辑: With The Beatles
发行: 1963
01 - It Won't Be Long
02 - All I've Got To Do
03 - All My Loving
04 - Don't Bother Me
05 - Little Child
06 - Till There Was You
07 - Please Mister Postman
08 - Roll Over Beethoven
09 - Hold Me Tight
10 - You Really Got A Hold On Me
11 - I Wanna Be Your Man
12 - Devil In Her Heart
13 - Not A Second Time
14 - Money (That's What I Want)
披头士的第二张正式录音室专辑。发行于1963年。同年推出的处子专辑《Please Please Me》获得空前成功,使这张专辑备受期待。
延续了第一张专辑的风格,摇滚气氛亦有加重。虽然也取得了惊人的销量,但是未诞生任何一首冠军单曲。披头士音乐历程中,这张专辑并不耀眼。但是专辑封面却被后来广泛用作各类披头士书籍封面。
个人认为这张专辑还是很值得一听,非常流畅,能感受到那种玩世不恭的青春气息,仿佛嗅到曾经的中学时光。
NO.3
专辑: A Hard Day's Night
发行: 1964
01 - A Hard Day's Night
02 - I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
03 - If I Fell
04 - I'm Happy Just To Dance With You
05 - And I Love Her
06 - Tell Me Why
07 - Can't Buy Me Love
08 - Ant Time At All
09 - I'll Cry Instead
10 - Things We Said Today
11 - When I Get Home
12 - You Can't Do That
13 - I'll Be Back
披头士的第一部电影《A Hard Day's Night》推出后,随即发行的这张同名专辑收录了电影中出现的歌曲以及与电影无关的几首作品。制作这部电影的最初目的是进一步宣传披头士,而数十年后,这部黑白色调的小制作却成为公认的经典。
在音乐上,这张专辑获得巨大成功,留下数首名作,如《A Hard Day's Night》,《And I Love Her》,《Can't Buy Me Love》等。
专辑的封面设计,后来作为波普艺术风格的典型教案,引用至今。
NO.4
专辑: Beatles For Sale
发行: 1964
01 - No Reply
02 - I'm A Loser
03 - Baby's In Black
04 - Rock & Roll Music
05 - I'll Follow The Sun
06 - Mr. Monnlight
07 - Kansas City Hey-Hey-Hey-Hey
08 - Eight Days A Week
09 - Words Of Love
10 - Honey Don't
11 - Every Little Thing
12 - I Don't Want To Spoil The Party
13 - What You're Doing
14 - Everybody's Trying To Be My Baby
乐队的第四张专辑,《Beatles For Sale》使披头士热再次升温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张专辑风格既是前面三张的总结,又开创了全新的风格融合。最为典型的是以保罗·麦卡特尼为特色的民谣唱风尝试。
如第五首作品《I Follow The Sun》,清新的木吉他拨弦,保罗在高音区婉转自如的唱腔,让人听到了披头士初露端倪的惊人才气,不仅仅是一群顽皮冲动的大男孩。
相比《Please Please Me》那股略显天真的少年心气,这张作品的整体气息日趋成熟,是乐队整个音乐生涯中不算明显的一次转折点。专辑封面是所有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从他们的神色中,看到了急速成名后的一丝疲倦,在悄悄沉淀。
NO.5
专辑: Help!
发行: 1965
01 - Help!
02 - The Night Before
03 - You've Got To Hide Your Love Away
04 - I Need You
05 - Another Girl
06 - You're Going To Lose That Girl
07 - Ticket To Ride
08 - Act Naturally
09 - It's Only Love
10 - You Like Me Too Much
11 - Tell Me What You See
12 - I've Just Seen A Face
13 - Yesterday
14 - Dizzy Miss Lizzie
披头士的第二部电影《Help!》并未产生太大影响,但随后发行的第五张正式专辑,从四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也是披头士早中期的顶峰之作。专辑不仅收录了电影《Help!》中的歌曲,还包括了额外几首作品。
有一种音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响起,总能带来一阵感情效应。如果这种效应还能共振,那就是伟大了。这张专辑中,便诞生了这样一首伟大的传世经典,甚至可以把这首歌与披头士的名字画等号,而无需在意它的前后时代。
这便是,《Yesterday》。时至今日,这首歌被数以万计的知名歌星无名艺人翻唱过。我也很多次在KTV唱过在寝室用口琴吹过在家用键盘弹过。最重要的是,不知多少次,静静地听过。这样一首短小的曲子,何来一种瞬间粉碎时空距离的能量?以听觉带动一种心情归乡,虽然只有那么两分零五秒而已。
那只能是,艺术的神性。从创作到录制,《Yesterday》都由保罗一个人完成,在当时引起一些关于他单飞的流言。
不多说了,听听这首曲子吧,虽然保罗在唱他的昨日姑娘,但就那一个单词,“Yesterday”,不同的我们注定能听到,想到,嗅到不同的事,不同的人,唯一的共同点是,那些的那些,都已过去。
NO.6
专辑: Rubber Soul
发行: 1965
01 - Dirve My Car
02 - Norwegian Wood (This Bird Has Flown)
03 - You Won't See Me
04 - Nowhere Man
05 - Think For Yourself
06 - The World
07 - Michelle
08 - What Goes On
09 - Girl
10 - I'm Looking Through You
11 - In My Life
12 - Wait
13 - If I Needed Someone
14 - Run For Your Life
这张专辑作为乐队发展的分水岭,披头士从此开启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后时代。
正如专辑的封面,其他三位披头士一致看向左边,只有列侬一脸神秘地望着“我们”,似笑非笑,这不是一个宣告的讯号吗?列侬天马行空的音乐才情开始在这张专辑中有所展现,为之后的几张不朽杰作埋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前奏。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近年来在中国大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全集引进,成为“小资革命”的中流砥柱。如果说村上是小资的文学上帝,在他的系列中,那本叫《挪威的森林》的长篇小说就是圣经啦。抛开这本书的文学价值高低,这四个字具有如此大的蛊惑力,我想是因为人们提到它时,都不是出自文学语境,而是粘着诸如“星巴克的摩卡”,“真锅的蓝山”等等小资消费标签。
说来这几个字的源头,正是披头士在此专辑中的第二首作品,《Norwegian Wood》(又名This Bird Has Flown)。
顺便说下,这张专辑也是音乐史上第一张歌手名未出现在封面上的专辑。
NO.7
专辑: Revolver
发行: 1966
01 - Texman
02 - Eleanor Rigby
03 - I'm Only sleeping
04 - Love You To
05 - 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
06 - Yellow Submarine
07 - She Said She Said
08 - Good Day Sunshine
09 - And Your Bird Can Sing
10 - For No One
11 - Doctor Robert
12 - I Want To Tell You
13 - Got To Get You Into My Life
14 - Tomorrow Never Knows
时隔几十年后回顾披头士的音乐历程,毫无疑问,1966年和1967年是乐队的颠峰。在1965年的《Rubber Soul》中“初试啼声”之后,乐队继续革命摇滚音乐形态,也无心插柳柳成荫地定义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名词。
吸食LSD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先锋艺术家都尝试。披头士让药粉与音符产生化学反应,在这张专辑中开创了迷幻摇滚的先河。从此“迷幻”作为摇滚艺术的一个分枝,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以音乐为载体,奋不顾身地绽放出一朵朵恶之花,美得令人心碎。
NO.8
专辑: 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发行: 1967
01 - 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02 -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03 -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04 - Getting Better
05 - Fixing A Hole
06 - She's Leaving Home
07 - 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Kite
08 - Within You Without You
09 - When I'm 64
10 - Lovely Rita
11 -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12 - 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Reprise)
13 - A Day In The Life
这张名字超长的伟大杰作,被普遍公认为披头士最优秀的专辑。以至于它诞生后的数十年,都被各大权威音乐杂志如《Q》,《Rolling Stone》等不厌其烦地评为“史上一百张最佳摇滚专辑”第一名。
无独有偶,也正是这张专辑,点燃了我对披头士的无底迷恋。之前只是对那张2000年发行的精选《1》略有了解。
专辑中有一首非常可爱的作品,《When I'm 64》。不知道如今都已过耳顺之年的披头士们,两个在人间,两个在天堂,会不会聚在同一个梦中,再次回到1967年的录音室,尽情地想象,“64岁的我们,在干些什么呢?”
那时的John Lennon与George Harrison怎会知道,两人无缘人间的第64根蜡烛。而Paul McCartney与Ringo Starr也不敢相信,64岁的他们,仍能用音乐,继续给全世界的耳朵带来没有尖叫的惊喜。
NO.9
专辑: Magical Mystery Tour
发行: 1967
01 - Magical Mystery Tour
02 - The Fool On The Hill
03 - Flying
04 - Blue Jay Way
05 - Your Mother Should Know
06 - I Am The Walrus
07 - Hello Goodbye
08 -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09 - Panny Lane
10 - Baby You're A Rich Man
11 - All You Need Is Love
披头士的第三部电影《Magical Mystery Tour》以纪录片的形式,聚焦了一次乐队的小型巡演。由于加入大量迷幻因素,这个所谓的“巡演”变得光怪陆离。电影只在英伦三岛小规模上映,反响平平。随后顺水推舟地发行了电影原声,以EP的形式收录六首作品。
而在美国,除了六首电影中的作品,还附加五首旧作凑成一张全新的专辑。其中第八首《永远的草莓田园》,后来成为传世经典,更被定义为乐迷心中的“乌托邦之歌”。
我非常偏爱这张专辑。电影《百万大饭店》中那位“疯子列侬”在剧中数度献唱,有一幕是他在夜里醉酒高歌,便是此专辑第六首作品《我是海象》。当时虽不知道原作,但也瞬间爱上了那首变了奏的孤独歌谣。一把神经质的嗓音,以冰凉的钢琴为伴,吞吞吐吐含含糊糊,他用麻醉后的快感逃离现实讽刺,在我看来,比那一刻电影中的任何人都更幸福。遗憾的是,《百万大饭店》原声CD并未将其收录。
这首歌也是列侬在披头士时期的顶级杰作之一,把迷幻的魅力提升到绝境,成为数十年来迷幻摇滚后生所瞻仰的一座丰碑。
NO.10
专辑: The Beatles (The White Album)
发行: 1968
Disc I:
01 - Back To U.S.S.R
02 - Dear Prudence
03 - Glass Onion
04 - Ob-La-Di Ob-La-Da
05 - Wild Honey Pie
06 - The Continuing Story Of Bungalow Bill
07 -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
08 - Happiness Is A Warm Gun
09 - Martha My Dear
10 - I'm So Tired
11 - Black Bird
12 - Piggies
13 - Rocky Raccoon
14 - Don't Pass Me By
15 - Why Don't We Do It In The Road
16 - I Will
17 - Julia
Disc II:
01 - Birthday
02 - Yes Blues
03 - Mother Nature's Son
04 - Everybody's Got Something To Hide Except For Me And My Monkey
05 - Sexy Sadie
06 - Helter Skelter
07 - Long Long Long
08 - Revolution 1
09 - Honey Pie
10 - Savoy Truffle
11 - Cry Baby Cry
12 - Revolution 9
13 - Good Night
永远的经典,与1967年的《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在当代音乐史上齐名。
这张名为《The Beatles》的同名专辑,首次以双碟的形式收录了三十首作品,是乐队的实验主义极至,也是当代摇滚文化史上不朽的灯塔。
由于抛弃了专辑的整体创作理念,这张作品呈现出凌乱无序的特征。在专辑的封面设计上,不再延续繁复的视觉效果,首次采用极简主义,一片混沌的白色中,只有“The Beatles”几个字母。
于是后人皆称此专辑为《The White Album》(白色专辑)。
值得一提的是,小野洋子亦在此“初试啼声”。她那种极富争议性的猫叫式唱腔出现于“Part One”的第六首作品《The Continuing Story Of Bungalow Bill》。虽然短暂到只有一句“Not when him looked so fierce”,但也为这张满溢实验精神的经典专辑,更添另类之风。
据说当年列侬邀请洋子到录音室,遭至保罗的反对。这些看似偶然的陈年旧事,其实也是乐队理念不合的表面征兆,也为两年后披头士的正式解散,预示了宿命的必然。
NO.11
专辑: Yellow Submarine
发行: 1969
01 - Yellow Submarine * 见专辑《Revolver》
02 - Only A Northern Song
03 - All Together Now
04 - Hey Bulldog
05 - It's All Too Much
06 - All You Need Is Love * 见专辑《Magcial Mystery Tour》
07 - Pepperland
08 - Sea Of Time
09 - Sea Of Holes
10 - Sea Of Monsters
11 - March Of The Meanies
12 - Pepperland Laid Waste
13 - Yellow Submarine In Pepperland
披头士的第四部电影《黄色潜水艇》以动画片的形态于1968年问世。时隔几十年后回顾这部光怪陆离的作品,其中无处不在的后现代美学元素在当今都极具先锋意味,令人匪夷所思。影片于1999年数码修复后重新发行,获得当今艺术爱好者的一致肯定。
1969年披头士发行了这张同名电影原声,其中收录6首歌曲和7首配乐。由于电影在当时并未引起强烈反响,而《白色专辑》的大热尚在持续,所以这张作品未显得备受冷落。
在1999年电影重新发行之际,也顺势推出了新版的原声CD。取名为《Songtrack Of Yellow Submarine》,而非“Soundtrack”,是因为该专辑删除了原版专辑中的所有配乐作品,而补加了数首未收录于原版的歌曲作品,亦是一张“从头唱到尾”的电影原声。
热爱披头士的乐迷不难发现,新版中补加的所有歌曲以及原版中的《Yellow Submraine》和《All You Need Is Love》均是旧作,出自1968年以前的数张专辑。而真正为电影所创的新作,在原版中亦全部收录,分别是第2,3,4,5首作品。
以免重复,在此不提供新版下载。
NO.12
专辑: Abbey Road
发行: 1969
01 - Come Together
02 - Something
03 - Maxwell's Silver Hammer
04 - Oh Darling
05 - Octopus's Garden
06 - I Want You (She's So Heavy)
07 - Here Comes The Sun
08 - Because
09 - You Never Give Me Your Money
10 - Sun King
11 - Mean Mr.Mustard
12 - Polythene Pam
13 - She Came In Through The Barthroom Window
14 - Golden Slumbers
15 - Carry That Weight
16 - The End
17 - Her Majesty
披头士最后一张创作专辑,但在发行上,却是倒数第二张。
由列侬率先开始,乐队成员均在60年代末期开始SOLO生涯,披头士作为整体的意义已经日渐式微。因为理念分歧,保罗与列侬的不合在《白色专辑》后愈演愈烈。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不可思议地诞生了披头士最后一张伟大作品,《Abbey Road》历史性地以单碟形式收录了17首作品,是所有专辑之最。同时销量上再创奇迹,仅次于1967年的《Sgt.Pepper's Loney Hearts Club Band》。
专辑中不少曲目采用联录形式,每次听到这些曲与曲之间没有停顿的过渡,会产生特别的听觉快感。由于MP3文件的分轨,所以提示大家欣赏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淡出淡入效果,设置为半秒到一秒之间最佳。否则会出现破坏连贯效果的断点。
这张专辑还贡献出经典的封面设计,之后几十年内无数次登顶“当代最佳专辑封面”,并被大量翻版复制。甚至前些年台湾偶像组合SHE也用卡通形象东施效颦一番,毫不在乎人数的区别。
披头士们排队走过的那条小马路,就是大名鼎鼎的“Abbey Road”,乐队的录音室正是坐落于斯。后来这条马路成了全球乐迷的参拜圣地,也是去伦敦旅游的必经之处。
NO.13
专辑: Let It Be
发行: 1970
01 - Two Of Us
02 - Dig A Pony
03 - Across The Universe
04 - I Me Mine
05 - Dig It
06 - Let It Be
07 - Maggie Mae
08 - I've Got A Feeling
09 - One After 909
10 -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11 - For You Blue
12 - Get Back
成形于《Abbey Road》之前,发行于《Abbey Road》之后的《Let It Be》是乐队最后一张官方录音室作品。
专辑推出半年之后,披头士于1970年12月31日正式解散,一个传奇从此载入史册。
在《Let It Be》发行前一个月,保罗已宣布单飞。而这张备受关注的“终幕”虽无法与乐队鼎盛时期的作品同日而语,但整体质量甚高,更是诞生了伟大的《Let It Be》。这首感人致深的作品与1965年的《Yesterday》并称披头士时代最杰出的两首保罗式经典。
电影《Let It Be》也是披头士最后一部不成功的纪录片,只在美国发行。乐队从推出首张专辑到正式解散的短短七年之内,诞生了五部形态各异的电影,可谓相当高产。相比他们在音乐上的巨大成就,只有《A Hard Day's Night》和“现声不现形”的《Yellow Submarine》能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14.NO
 
Let It Be...Naked :专辑
2003 :发行
Get Back - 01
Dig A Pony - 02
For You Blue - 03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 04
Two Of Us - 05
I've Got A Feeling - 06
One After 909 - 07
Don't Let Me Down - 08
I Me Mine - 09
Across The Universe - 10
Let It Be - 11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披头士解散数十载以后,老而弥坚的保罗·麦卡特尼于2003年重新发行了该专辑,并命名为《Let It Be...Naked》。顾名思义,这才是《Let It Be》的原貌。不少乐迷认为原版《Let It Be》的最大缺憾是“没熟”,而在欣赏完《Let It Be...Naked》之后,才异口同声地恍然大悟,非“火候不足”,而是“熬过了头”。
新版《Let It Be...Naked》退去了浮华的弦乐声场,一首首编排简单的作品如隐士归乡,行云流水,不着痕迹。专辑中的曲目顺序较原版有重大调整,删除了不够扎实的《Dig It》和《Maggie Mae》,添加了未收录于原版的《Don't Let Me Down》。这又是一首披头士的超级经典,当年作为单曲发行,后来被认为披头士最后岁月的顶级杰作。
当年在《Let It Be》之前,有一张保罗命名为《Get Back》的作品在伦敦极小范围地发行过。因为多种因素,唱片公司将其火速绝版,可能全世界不到两百人幸运得到过那张专辑。《Get Back》正是《Let It Be》的雏形。
年逾60高龄的保罗,如今终于一了系了三十多年的心结。虽然无法辨认《Let It Be...Naked》与《Get Back》有多大形似,这种在艺术之路上永不倦怠的雕刻精神,更甚作品本身的伟大。
不知道远在天国的约翰·列侬和乔治·哈里森,听到这首回归清新质朴的《Let It Be》响起时,会不会落泪。反正我的心里,已是一片湿润。那种感动,足已跨越生死之遥。
“Let it be, let it be,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下载地址回复后可见
提供Rayfile和RS两种下载方式,全320K,请放心下载
[ 本帖最后由 月之暗面 于 2008-12-6 12:5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