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致“拜蛤蟆教”众教徒。
本次地震前是江苏泰州的蛤蟆,关四川鸟事,而且蛤蟆事件历史上多次发生。
重庆,2006-04,重庆万只蟾蜍“压马路”
http://tech.tom.com/2006-04-29/04BF/13303089.html
河北唐山,2007-05,成千上万只蟾蜍迁徙 队伍绵延约400米
http://www.ts800.net/html/tongchengxinxi/20070525/21.html
山东临沂,2007-09,山东上万蟾蜍大搬家
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07-09/20/content_11204223.htm
吉林长春,2005-07,长春万只蟾蜍四处逃窜场面壮观
http://www.nen.com.cn/72343471356116992/20050707/1716188.shtml
江苏泰州,2008-05,数万只小蟾蜍排队过马路
http://it.sohu.com/20080512/n256805713.shtml
四川成都,2007-04,百万蟾蜍进村
http://www.cctv.com/program/zoujinkexue/20070918/106664.shtml
假设在本次地震前有人通知你:蛤蟆行动了!全国停工停学,全民防震!
你会相信么?我们不可能为了这未知的可能性停止正常生活。
二。致“拜云教”众教徒
5月9日,百度贴吧有网友发帖:19:15,我在临沂看见大片地震云,不知今明两天哪里要发生6级以上强震。
地震云的形成原因至今还是个谜,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地震云并非一种准确的预报方法。 而且临沂出现地震云,四川地震。有何关联?难道以后只要看到地震云就要全国防震?
三。致“拜论文教”众教徒
一篇2006年的论文准确预测了本次地震。这算是一篇比较科学的预测了.但是得到的结论也仅仅是:2008年左右,川滇地区,有可能,发生〉=6.7级地震。
首先假设我们当时完全相信本文的正确性
根据作者的建议,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完善预防措施
(对减少伤亡会有帮助,但是面对7.8级远超预计的高震级,7.8级的能量约为6.7级的30多倍,普通预防措施效果有限。)
2。加强抗震能力建设
(影响抗震能力的因素主要是房屋结构和地形地貌等,短期内难有大的改善,对本次地震帮助很有限)
3。健全紧急救援系统建设
(对减少伤亡会有帮助)
4。广泛宣传动员
(预测的时间跨度大约为一年,区域涉及川滇2省,很难让这么多人在1年持续保持警惕,预计效果不大。)
5。加强地震检测网络建设
(限于世界科技水平,短期内难有大的提升)
而实际上,事前没人能保证本文的准确性,在经济实力有限的前提下投入力度上也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即使地震前本文受到重视,对减少本次震灾损失也不会有大的影响。
地震确实是有前兆的,但是并不代表有了前兆就一定发生地震,而且就算有地震根据前兆也很难提前预测时间地点和震级。
1。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准确预测所有地震,凭什么要求中国必须做到?
海城地震之所以可以预测,主要是因为当时在震级最高的主震发生前已发生多次轻微地震,且震间间隔时间较长。而这一次,首次地震就是7.8级,其后才是低震级余震,2次地震并不能相提并论。
2。地震局的职责并非只有地震预测。还包括制定监督建筑物防震标准,防震知识普及,灾情通报,灾后救援等多项任务。举例说,没有地震局监督建筑物的防震标准,上海的房子可能连这次的2级波及都撑不住。
3。问题不在于预测不准谁要负责,而是预测不准停工停学就会造成其他经济损失。也许你会说这点损失和地震损失比根本不算什么,但是你有没有想到,预测的准确性是很低的,也难以确定时间和范围,这样算起来,每次出现有预兆而没地震造成的损失总和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还要考虑经常预测失败造成的民心影响,甚至造成“狼来了”效应。当然你可以说,提高预测准确率不就完了,问题是现今科技水平任何国家都达不到这个程度。
4。不知道你们从哪里的报道看到动物园的动物全部反常,至少我看到的报道是,大部分动物园的动物和网友养的宠物都没有明显异常。
成都动物园:动物在大地震后出现异常表现
http://tech.china.com/zh_cn/scie ... 80514/14839920.html
记者询问了很多值班的饲养员,均称在地震发生前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征兆。
5.关于有人成功预测的问题。
先不考虑其中作假的因素。地震局每天都会得到数以千计的预测信息,假设365人每人预测一天,事后回过头来看其中必然有些是正确的,但是在事前却根本不可能把这千分之一的准确信息挑出来发布出去。就好比中彩票,开奖后肯定有人中奖,在开奖前你能知道哪个号码会中吗?
6.如果人们批评的是地震局平时宣传教育不到位,事后通报不准,救灾不利,我举双手赞成,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哪怕是资金有限也必须做好。但是批评瞄准“预测不利”这点我坚决反对,世界范围内的地震预测都是如此:测准有功,测不准无过。举例说,大家可以批评一个运动员没有拿到冠军,但是运动员没有打破世界纪录也要被批评就有些过分了。
前兆是地震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地震后去回忆必然有前兆,但是有疑似前兆却未必肯定地震。根据疑似前兆来预测地震成功率太低。注意这些云和动物,还不如多观测些地壳运动更为有效,虽然目前技术上水平有限。
当然也必须承认,我们肯定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灾难的应急处理,防震知识的普及等等,但是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体制显然是不公平的,日本的阪神地震之前也没有任何预报,美国的台风同样如此。温总理至少冒着余震的危险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美国的小布什同志则在得知灾情后坚持度假一天才返回工作。
还有要说明的是,预测的难易程度与地震的级数并没有直接关系,并非震级越大预兆越明显。日本阪神地震就是例子,平时三四级的地震可能预测准确,阪神的7.2级反而没有消息。事实上,世界上对7级以上严重地震的提前预警屈指可数。
反思是必须的,但时机不对,那应该是救灾后的事情.
现在,作为中华儿女,与其置疑这个,批评那个,捐款捐物捐血才是我们更应该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