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版权问题很快浮出水面,并成为热点话题。影视网络盗版、音乐盗版这些问题,名导冯小刚记在心头,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他说出“政府部门要对影视网络盗版问题进行惩治,否则电影业就毁了”! 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基,如何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怎样走出去,这成为中国发展文化创意经济的又一热门话题。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女士等文化界精英,作为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为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
校园开设戏曲课 以京剧为主地方戏为辅 京剧进小学校园,一石激起千层浪。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认为,京剧进校园是件大好事, 但传统戏和现代戏的比重错了。为此,他联名40多名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减少样板戏数量,并亲自推荐了《穆桂英挂帅》、《赤桑镇》、《将相和》、《抗金兵》、《生死恨》、《空城计》、《秦香莲》、《霸王别姬》等经典传统剧目。梅葆玖认为,在时下流行文化泛滥的关头,向全国中小学课堂推行这门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他建议以“京剧为主,地方戏为辅”的方式开设戏曲课。京剧与一些激昂的样板戏对比,京剧传统剧目更多的讲求“中正平和”,蕴含精髓。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剧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上应从娃娃抓起,为将来京剧等传统艺术的观众群打下基础。现在的孩子只知道四大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和哈利·波特,要把传统文化通过教育途径深入到下一代人的心中。 对于目前教育部开列的15首必修京剧曲目,梅葆玖认为京剧的精华还在于那些传统剧目。
“中小学推行京剧课,应当是按一门学问课的方式上,梅葆玖认为,《穆桂英挂帅》表现的忠贞爱国,《抗金兵》表现的反侵略,《将相和》表现的团结、和谐治国都应是孩子们很好的教材。梅葆玖认为,京剧进校园并没有错。京剧在文学上集词史赋、小说、散文等于一体,音乐上融化徵汉昆梆及胡汉夷狄众乐于一炉,表演上集唱、念、作、打、舞于一身,具有文化上的开放性、包容性特点。“但现行15段曲目中,现代戏占了9段,比重错了。 我认为应该是70%是传统戏,20%是现代戏。”
影视网络盗版 惩罚要重 本届新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名导冯小刚,他的提案也成为会议期间人们集中谈论的话题。 “我主要提出关于影视作品在网络上非法下载的问题,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导演以及片方都深受其害。《集结号》去年12月21日上映,12月23日在网络上就可以下载了,这对影片的票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期上映的《投名状》、《长江7号》都没能逃脱。我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明确的相关法律对这种行为进行惩治,否则电影业就被毁了。”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影视产业饱受侵权盗版的困扰。最近几年,不仅有形的盗版光盘仍然猖獗,在互联网上乃至网吧中出现了对影视作品的大量侵权使用。 这种侵权更为严重,侵权者连侵权的成本都不需要支付,随意将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影视产品上传至网络中或在网吧中使用,而受众也可以几乎没有成本地免费观看影视节目,影视作品的权利人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和经济的收益;这种情况肆意蔓延,将对民族影视产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我们希望通过严格执法,对侵权者重罚,同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加大对权利人的赔偿力度,共同创造网络时代尽可能净化的、能充分体现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责任。” “我建议制定相应法规,执法要严格,惩罚要重,不能太轻,太轻了,他盗完了,点击率上来了,广告也来了,他根本不在乎。”至于要重到什么程度,冯小刚认为:“应该罚到让他面临破产的危险吧。就好比交通惩罚一样,因为违章了就会罚得很重,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好习惯。”
加强创意产业 建设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吴江认为,前些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法国巴黎、埃及开罗、韩国首尔等地设立的文化中心,先后组织和开展了文艺演出、艺术展览、学术研讨会、文化讲座等文化活动,普及和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以文化方式和各国人民进行情感沟通,包括办一些汉语、茶道的学习班等,效果和影响非常好,这些文化中心已成为我国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阵地和国外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希望以后政府有尽可能多的投资,有计划地根据各国的情况,有选择地布局,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扩大我们的影响。进一步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推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与驻在国文化机构、友好组织和民间团体开展合作办学、合作举办演展活动、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创立中国文化中心品牌。中国资源最丰厚的就是文化,中国文化应成为“无烟”产业,中国完全可以把自己不同于欧美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推广到全世界,而且文化中心的建设是对中国文化在海外规模化营销的市场预热。 “以梅兰芳为源头也可以挖掘出自己的创意产业,比如梅兰芳当年到美国、日本的演出记录,包括他的头饰、服装、化妆、音乐、纪念品等,都可以成为时尚元素,我们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完全可以开掘出不同于别人的东西来。梅兰芳大剧院的命名就是我的创意,一提到梅兰芳,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等很多国家,都知道这位中国京剧的代表人物,都会联想起东方文化人的那种风度、气质、韵味,很多外国人见了他都惊叹中国文化人的美。梅兰芳是世界文化名人,这几个字就代表着中国京剧。”
加强国人 传统文化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陈丽华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上递交的提案,提到《关于加强国人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这位中国紫檀博物馆建造者以及香港富华集团董事长在提案中特别提道:“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是什么?是文化,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根本。所以,今年我呼吁:加强我们国人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陈丽华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从非物质性遗产申报和保护的普及,到今年政府类博物馆及纪念馆的免费开放,到中小学开设京剧课程等措施的实施,都是政府为百姓提供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有利途径。 “然而,在我们身边,对传统文化的陌生和忽视仍然是一种普遍现象。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曾经在闽东的一所小学做过调查,发现96%的孩子没听说过“四书”、“五经”,仅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17%的孩子看过《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我不知别人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会有什么想法,我确实是有点担心。”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有着非常切身的体会。我的工作大部分也是跟文化有关的。我给法国香波堡捐赠‘紫檀天坛’时,当时还是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放,从他眼里,我是可以感受到西方人对我们东方传统文化的尊敬和喜爱的。”陈丽华说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所在。因此,我们亟待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这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