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TAS已经是第二次来成都,出场费从80万涨到了300万元,是四川出场费涨得最快的歌手,但可以放心地说,1月30日的演出票房没问题!”1月1日,“VITAS成都演唱会”门票结束预订,主办方透露300元的最低票价提前三天便被预订一空,其他几个档次的门票也很“紧缺”。
半年内,VITAS数破“四川纪录”
在2007年6月20日,容纳1400人的四川锦城艺术宫挤进了近2000人,为的是欣赏VITAS天籁般的声音。这场音乐会创下两大纪录:国际歌手首次成功地在四川举办个人演唱会;演出门票第一次高达1880元。
谁也没想到,时隔半年,VITAS“卷土重来”继续刷新他在四川演出市场的纪录———半年内身价翻两番,高达300万元。
“去年的身价在80万元左右。”四川锦城艺术宫剧目部主任张建刚告诉记者,当北京演出公司向他报价300万元时,他都吃了一惊。“怎么涨这么快哦?”张建刚说,他做了10多年“演出生意”,这还是头一回。
扬言4年内不在中国举办演唱会的VITAS经不住国内几家演出公司的游说,终于点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各唱一场。锦城艺术宫无意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决定:“成都要争取一场!”去年12月初,张建刚马不停蹄地赶往北京。VITAS去年对成都的印象很深,觉得观众热情,城市风光不错,就答应增加一场,“但300万元的出场费一分不少,而且,时间安排在1月30日。”
演唱挪地方,尽量让百姓看得起
第二次到成都,VITAS待遇明显提高,酬劳300万元,宾馆从四星级住到五星级,乐队从6人增至30人。张建刚透露:“舞台设计要比第一次华美,伴奏乐队从6人的电声增加到30多人的现场演奏。”
身价翻番、待遇提高、人数增加,意味着成本增加,如此“提价”使一个问题成为焦点:高质演出老百姓如何看得起?
张建刚的手在出汗。“1880元的门票已经是成都演出市场的极限了,把300万元平摊到剧场1000多个座位上,一张门票可能没几人能消费。”“挪地方!”锦城艺术宫副总经理彭家攀说得斩钉截铁,并迅速拿到了四川省体育馆的场租,这里能容纳的观众一下子增加了几千个,把所有费用平摊下来,最贵的门票也就1500元。从昨日反馈的信息看,300元的低价票最抢手。成都温江的林小姐此前已在锦城艺术宫听过一场VITAS的演唱会,但这次还是毫不犹豫地订了票。“订了3张300元的。”林小姐说,很多消费者都会订300元的票,这是一个大众价位。但在订票现场,记者也看见某外企的李先生,一手攥了五六张订票单,所订之票价位都在千元以上。他告诉记者,他和几个朋友在网上下载VITAS的歌听了,很喜欢,就想办法预订了这次演唱会的票,不仅订了自己的,也帮朋友订了。毕竟,这样高水平、高质量的演唱会一年难得有几次,出点“血”值得!
业内认为,VITAS此次来蓉,拷问了四川演出市场的承受能力,也说明“观众接受高端文化的需求在增大”。
飙升的不只是身价
从80万元到300万元,仅用半年时间四川演艺市场就轻松站上了新的高点。220万元的差价,虽不及一场百老汇演出价高,但新年伊始,它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容量已经超出数字本身:四川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需求刺激了市场活跃,老百姓对于高质量演艺的需求量正逐步增大。
VITAS二度来蓉,飙升的身价增大了演出成本,半年内的重复演出加大了市场开发的难度,如果没有旺盛的文化需求,如果没有弹性的市场容量,这个演出还真让人捏把汗。
其实此汗不必捏。百姓不断增大的文化需求就是市场“扩容”的基础。仅2007年,张学友、刘德华、蔡琴等系列演唱会所呈现的成都市民乃至川渝两地观众的文化消费能力就让人瞠目结舌:一年内“消化”10余台大型演唱会,全省观众“吃掉”近1500场演出。2008年,市场的大门刚刚打开,VITAS又给出强烈的信号:一次飙升的身价,一个更多人参与的演出背后,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还在攀高。VITAS不能抗拒四川的魅力,百老汇那只最出名的《猫》也不能抗拒,元宵之后的8场《猫》已无处可买门票了。如今,成都已成为国际品牌演出进军西部的“桥头堡”,四川演出市场以百姓需求为市场出发点的运营机制已经成型。因此,我们眺望到了欣欣向荣的市场景观:在VITAS身后,百老汇的 《音乐之声》 、加拿大巨星席琳·迪翁成都演唱会、刘德华二度来蓉等都已经排上日程,川人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见识世界级艺术家的风采。
http://ent.163.com/08/0102/14/4177VQC4000327RG.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