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大学三年级有课的已经不多了。即便有课的班级,坚持上课的同学也是屈指可数。一般只有几个同学来听课。尽管如此,任课老师的情绪并未受影响,仍然很仔细地准备教案,课也讲得特认真。
我是湖北某高校的一名专科在校大三学生。三年级学生。现在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我和我周围的同学一样,在大学前二年已把课程修满,大三一年基本处于不用上课的状态,所以感觉到浪费了学校资源和宝贵的时间。
说真的,不是我们不愿选课,而是我们大三的课程设置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尴尬。首先是学校考虑到大三学生要找工作、准备专升本考试等实际情况,一般会将专业必修课集中安排在前二年。从大一到大二,每个学期都要开好多课,每天奔波于各个教室。很多时候都来不及消化老师的讲课内容,而在大三却面临着无课可上的情况。
即便在大三开课了,真正去上的同学也不多。我所在的是一个每届学生400多人的大系,现在一个班有50多人而上课的只有20左右。与前几年大家都在教室占位子、抢位子的情况相比,20来个同学稀稀拉拉地占据着一间有五六十座位的教室,都快成小班教育了。
我们大三的课在教学上也呈现出比较混乱的状态。学校一般都会在大二安排实习,课程缺乏连续性。加上一些同学上课带有随意性,有的老师就干脆表示不愿意给我们大三开课。有时还会因为实习冲突和时间安排等原因,经常出现老师来上课而没有学生、或者学生到了而老师没来的状况,于是本该上课的课堂就临时变成了自习教室。
与空旷的教室相对应,我们大三的宿舍也往往门庭冷落。一间七八个人的宿舍,有三四个人在就算不错了,剩下一个人“独守空房”的情况也不鲜见。不少考专升本、找工作的同学都把宿舍当作“旅馆”,有时一个宿舍的同学几个星期都难得见上一面。
像我这样的自考一族,恐怕算是上课出勤率最高的了。而我那些忙着找工作的同学,大都是偶尔才在课堂上出现。
最焦虑的要数那些忙于找工作的同学了。进入10月后,用人单位开始陆续发布招聘信息。找工作的同学每天早出晚归,奔波于形形色色的宣讲会、招聘会,网申、网投,参加一轮又一轮的面试、笔试,在学校里都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更不要说在课堂上了。
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对大三怀着一种很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我们需要一段从学校到社会的缓冲和过渡时期,另一方面我们又不知道怎样在专生本、找工作和大三的课业之间找到平衡点。如果我们二年内修完学校规定的课程,是不是就可以提早毕业呢?如果像我这样大三基本没课,是不是就可以不用交纳与前两年一样多的学费呢?如果要保证学习效果,课程设置是否可以不像现在这样“前紧后松”呢?如果想在大三仍然好好学习,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证这一年的教学质量呢?我们面对这些困惑,盼望得到圆满的解答。
--------------------------------------------------------------------------------------------------------------------------------------------------------------------------------
现在我参加了一个自学考试,,算是把我绑住了,那也不能去了!!!!
[ 本帖最后由 zhanglu 于 2007-12-14 13:5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