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79|回复: 8

阿汤哥的狮入羊口Lions for Lambs

 关闭 [复制链接]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7-12-5 17: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演: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主演: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 20世纪福克斯荷兰分公司 ... 上映日期: 2007年11月9日 美国 ... 官方网站: United Artists [us] ... 转载—— 整部影片由三段独立的故事串插而成,一切都开始于在西海岸念书的大学生阿里乌斯和欧内斯特:意志坚定、聪明有天赋的两个年轻人,却是那种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一直想去做一些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天天坐在课堂上养尊处优地听着马雷的理想主义论调。于是,阿里乌斯和欧内斯特做下了一个让别人特震惊、特没办法理解的决定--去阿富汗参加战争……最优秀的两位学生,竟然做下了如此冲动的选择,马雷教授被感动的同时,也颇觉得有点心烦意乱。   转眼,画面转向硝烟弥漫的阿富汗战场,已经身处在那里的阿里乌斯和欧内斯特终于见识到战争的残酷,这个时候他们心里想的已经不是如何“爱国”、如何“实现美国梦”,而是为了生存做尽了自己所有以前最为不耻的事情。当他们坐着军用飞机路经阿富汗群山的上空时,却被隐蔽好的敌人夹击,中弹的阿里乌斯从飞机上掉了下去,欧内斯特稍稍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跳了下去……身受重任的阿里乌斯和欧内斯特只能静静地等待在阿富汗的丛林当中,也许会被自己人营救,也许会被敌人杀死,当自己的生死得由别人决定的时候,那种滋味,还不如痛快地一命呜呼呢。   阿里乌斯和欧内斯特成了连接两个故事的关键,镜头再次转回到大学校园,失去爱徒的马雷教授虽然心疼,可是他从没放弃过自己一直所遵循的“以教育为本”,在学校中,他发现了另一位智商很高且有才气的学生托雷,可是托雷却只想着用泡妞和频繁的课外活动打发自己的大学生涯,于是马雷教授语重心长地与托雷进行了一次长谈。   同一时间的华盛顿特区,一场更大、会让更多人丧命的阴谋正在酝酿中,拥有超凡魅力的政客,参议员杰斯珀·欧文--下届总统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共和党未来的救世主,正打算对坐在对面的记者吉妮·罗斯透露一个惊人的消息,不但会影响到阿里乌斯和欧内斯特的生死存亡,还在话里话外暗示着他讲的故事很可能会帮吉妮得到美国电视花生人奖……杰斯珀一直自负地认为,吉妮的报道,将会帮助他对阿富汗的新政策在更容易的情况下实行:他打算派遣一小队特种兵,空降到阿富汗,继续挑起更多的战争,丝毫不予理会从四面八方漂过来的责难之声。   当子弹在争吵和记忆中穿梭之时,这三个本来应该毫无干系的故事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也许正像它们暗示的那样,每一个涉及其中的美国人所做下的决定,都会对彼此甚至是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句话评论:影片在表达上缺乏足够的勇气,所以注定没办法成就一个电影史上的传奇。 ——IGN 每一个角色都要坐在那里,装模作样地演讲一番,对话太过冗长,单词太多,容易产生催眠作用。 ——《电影观点》 毫无疑问,罗伯特·雷德福主演的那个部分是最好的,他饰演了一位忧国忧民的教授,他觉得,拯救美国的最好办法,就是先从身边人做起。 ——《西雅图邮报》 如果影片中的对话不是这么无聊而且漫长的话,没准真的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洛杉矶时报》 影片不仅沉闷,而且显然三个故事并没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不出应有的魅力。 ——《费城周刊》 幕后制作:  【一部像演讲稿般冗长的影片】   看过影片之后,你可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花了那么多银子,就为了进电影院看导演罗伯特·雷德福啰啰唆唆了88分钟的时间。相信我,你之所以会认为这部影片在本质上就等同于一个超长的演讲说教,并不是因为缺乏智慧上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当你从影像上看到的却是通篇的对话时,就会体会到这是一个多么愚蠢且让人感到麻木的经历了。至于那些备受期待、星光灼灼的电影明星们,似乎也有点高估自己的判断力和能力了,因为这样一部连发展方向都难以定位、甚至可以称为凌乱的业余作品,实在不是好的选择。雷德福在镜头的运用上显得很自负,标题也没有多大的意义--除了那些曾经参加过一战的人……《狮入羊口》其实是一部反伊拉克的政治题材,如今却因为大段大段的对话而基本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中。   而这样一部以话题为主的影片,却选在已经可以归类为圣诞档的黄金时段上映,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大多数人现在正处在节日的亢奋当中,基本上是不会花心思去深究一部用来娱乐的电影的潜在内容的。影片讲述的是三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故事,画面也不断从洛杉矶切换到华盛顿特区,再到阿富汗的群山中:第一部分,两名士兵身陷大山当中,等待着被救或被杀。不得不遗憾的说,这部分可能是影片中最好的,满是子弹、射击和盘旋的直升飞机……相比较而言,最平庸的那部分就是发生在南加州大学校园中的故事了,里面都是一个大学教授在对一名学生进行的冗长、真挚、不拘泥于形式的谈话,就好像坐在他对面的人,不仅才华横溢,还有可能是改变整个世界的救世主。随后,我们很快就知道,被困在山里的两个士兵,就是教授以前教过的学生。   而美国士兵之所以会在满是积雪的阿富汗寸步难行,都是因为右翼分子参议员杰斯珀·欧文的愚蠢政策,他甚至还不知廉耻地找来曾经写过赞美他文章的记者吉妮·罗斯,想借助她在媒体的影响力,继续贯彻他那已经全然走向错误方向的高压手段。虽然杰斯珀口沫横飞地高谈阔论,可是吉妮仍然从中看到了他的狼子野心……她知道自信过了头的杰斯珀很可能给美国带来新的灾难,因为凭他一个小小的参议员,竟然也想插手军事势力。显然,导演罗伯特·雷德福在这部分安排汤姆·克鲁斯梅丽尔·斯特里普进行唇枪舌剑,就是希望他们之间能够制造一种戏剧张力,好借此引导出对于这场战争最富有激情、最具实效性的分析。可惜的是,雷德福又一次弄砸了,克鲁斯虽然魅力十足,却无法让人信服--这里的争执似乎只为了证明以后发生的事都与自己没有任何干系。相信你和我一样,想看到的是更加有智慧的思想家之间的对话,可以关于战争,也可以关于生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平谈无奇到就像在背一首古英文长诗。   【关于选择】   影片是罗伯特·雷德福执导的第7部电影长片,继《重返荣耀》之后,中间整整间隔了7年之久……《狮入羊口》最初的时候很可能会因为年轻角色的社会意识和觉悟带给你一些想象不到的冲击力,但是雷德福却将他们变成了一批只会出现在恐怖电影中的牵线木偶,有着明显的脱节和不适应,如此看来,这个由马修·迈克尔·卡纳翰(Matthew Michael Carnahan)创作的原创剧本,即使真的充满了感情,却更适合于舞台,绝非大银幕。   以一种冷静、不含情感的风格,罗伯特·雷德福和编剧马修·迈克尔·卡纳翰发起了一场有关反对美国进军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争论,留给观众的是一种深思而非疑惑,雷德福对那个将年轻人送入战争的美国政府表达了愤怒和挫败之情……只可惜编剧卡纳翰的剧本却不具备足够的深度和意义,来回应雷德福那充满了想法的表演和执导方式。剧本本身有着太多的漏洞,包括阿里乌斯和欧内斯特被困的那个部分,对于整个故事来说几乎是毫无意义的。汤姆·克鲁斯的表演太过刻意,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记者则缺乏相应的说服力:她一直在为是否应该报道这个新闻而左右摇摆,更可笑的是,剧本甚至没有交待她是个什么类型的记者,电台?电视台?还是报纸杂志?   如果你还记得那部意味着罗伯特·雷德福导演事业巅峰的《幕后谎言》,是如何以一种非常辉煌的气势反衬出了美国50年代的道德规范和伦理问题的同时,还影射了90年代之所以如此病态的根源所在,可惜从那时候建立起来的机智而且生动的电影语言,如今却被岁月消磨得丝毫不剩。不过《狮入羊口》仍然算得上雷德福最大胆的一部作品,也许你会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只有一个傻瓜才愿意执导这样一部对话过多、却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演讲”作品,但请别忘了,无畏的人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评论界一直批评将美国置身于战争中是件多么愚蠢的事,可是许多媒体和来自于中产阶级的人对此的态度却十分冷漠,雷德福希望能够通过这部影片,让这些态度中庸的群体也正视这个社会问题。雷德福从来都不会刻意隐瞒自己的政治倾向,但是他也不会制作一部公然向政府挑衅的影片,当然,除非你把他之前执导的《豆田战役》当成了一部别有用心的作品。 花絮:·根据《综艺》采访汤姆·克鲁斯时的说法,他是因为对罗伯特·雷德福怀有深深的敬意,才决定给这部影片当制片人的,而这种敬意,从他看过雷德福执导的那部《凡夫俗子》之后就开始了。 ·影片的名字来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位德国军官用同样的话来形容英国士兵的勇敢,以及他们的司令官的无能和愚蠢。而导演罗伯特·雷德福之所以选择它,想必是觉得现在美国的政治领袖也陷入了同样的尴尬之中吧。 精彩对白:Dr. Malley: World War I. German Soldiers wrote poems about the bravery of British Grunts. Admired them. Almost as much as the laughed at the British High Command who just wasted those same Grunts by the hundred-thousand. A German General wrote, "Nowhere else have I seen such Lions led by such Lambs." 马雷博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士兵甚至会写一些诗来歌颂英国步兵的勇敢。同时他们也嘲笑英国的最高指挥官浪费了几万名这样优秀的士兵。一个德国将军写道:"在任何地方,我总是能看到这种被羊领导着的狮子们。" Janine Roth: Says the man in the air-conditioned room. 吉妮·罗斯:这些都是那个坐在有空调的屋子里的男人说的。 [ 本帖最后由 雪狼 于 2007-12-7 11:33 编辑 ]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7: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红袖:《狮入羊口》:打开天窗说亮话 话题电影中,很少有像《狮入羊口》(Lions for Lambs)这么直白的。   像同是在这个季节上映的《染血王国》(The Kingdom)和《反恐疑云》(Rendition),都是话题之作,但或者说得没那么直接,或者加了很多其他调料,没有像本片这样玩得那么纯粹,纯粹到几乎有些极端。   就全片内容而言,想看《染血王国》那样刺激枪战的影迷会极端失望。片中倒也有动作场景,但一则看起来像舞台效果,二则对抗也不激烈。想看《反恐疑云》那样的悬疑和浪漫的观众,也会失落,因为剧本中根本没有啥故事,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与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之间差着辈分,绝不可能发生任何旖旎关系。   那么,影片有什么呢?既然是纯粹的“话题”之作,那自然是“说话”了。实际上,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都分配给了两场“辩论”。一场是在靓佬汤扮演的美国共和党新贵参议员与斯特里普扮演的资深媒体记者之间,主题是反恐新战略的可行性;另一场发生在加州的某大学校园内,主角是罗伯特瑞德福(Robert Redford)扮演的政治学教授与他的得意门生(由Andrew Garfield饰演),主题是“政治无用论”。夹在这两个话题中间的,是有关两个伊拉克驻地士兵的命运,集中凸显着前两者话题的影响。   对第一个话题而言,简而言之,就是参议员同学“想”出了一个克制阿富汗基地组织余孽的新策略,而记者同志对此深表怀疑。对于不太熟悉美国政治的观众来说,这条线的几个段落是个很好的学习材料。它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共和党鹰派的逻辑与思路,又有阿汤哥极富明星魅力的演绎,不要说一般无知爱国的美国观众,就是自命清高的国际人士,也可能犯迷糊,以为人家的策略是在当前形势下结束战争的自然逻辑;不过,等到梅阿姨不动声色反击的时候,你才会觉得所谓“新策略”的空洞和虚幻,不仅不会解决问题,还可能使问题更加恶化。   第二个话题的场景,就比较轻松一些。但其中所涉及的观点,则更为根本。它超出了对现实政治的讨论,而直指“政治学”的“存在性”问题。由于这场辩论是以闲聊的方式进行的,所以观点显得没有参议员那场那么集中。同时,由于是比较学术化的问题,而学术又应该尽可能地不虚张声势,所以这里的双方不是“针锋相对”,而是“迂回论证”。其实,教授自己也不是十分肯定自己的观点,他只是觉得值得去努力。理论上的确是这样,但现实是无情的。战场上的结局,再次让教授的观点、乃至对于学生的鼓励,都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   如果剥离开所有现实设定,片中的几个人物,分别代表了“政治”这个东东的不同折射面。“教授”追求的是“知行合一”,相信政治学可能带来的正义功用,继承的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政治理想派”;“学生”则是以“现实功利”来怀疑政治的“理想价值”,但他开始的“反政治”本身就是年轻人典型的“理想主义”思维,所以当关于政治的理想主义情结被鼓动起来后,也容易回归;“参议员”是典型的“政治工具论”,那是政客们的利器,他们满口为国为民,但骨子里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在本片中,是指阿汤哥角色作为政治新星的独特性,他必须贩卖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观点)作秀;“记者”的角色也是怀疑派,不过是非常现实的怀疑论者,他们是根据过往经验而不是根据纯粹理论来作判断的。有时候过往经验很有效,有时候却因为短视或者不了解内幕而容易被政客利用;真正“知行合一”的,是教授以前的两个学生,可惜他们“行”的规模与等级,与他们的理想相差太远,值得敬佩,但客观上改变不了什么。   影片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这种“打开天窗说亮话”的内容了。在形式与风格上,则比较普通,三条支线、三个场景之间的转换,既没有错位之处,也很难说有什么相互促进、隐约相牵的感觉。实际上,说白了就是三条线之间基本上缺乏互动,各自阐述自己的命题,说完了就了事了。相对于目前流行的“多线交叉叙事”之华丽,本片的叙事和转换技巧可谓朴实到极点了。但这种朴实并没有提升出非常质朴而具有震撼性的根源性思考,尽管再深刻地思考这些也不会有实际答案,但影片这种没有一点留白与韵味的处理手法,总显得有些“隔靴搔痒”。观众仿佛经过了两场精彩的辩论,看的时候还能觉察到细节化的机锋与幽默,过后却由于过分集中堆积的观点,而变得整体印象模糊起来。   片中大段的对白,是非常考验演员功力的。个人觉得几个家伙都很不错,俺也不像老美影评人那样认为阿汤哥比梅阿姨逊色很多。他们角色之间的差距,早在剧本阶段就是限定了的,阿汤哥的角色注定了就是魅力多过细节,这点没办法。而梅阿姨也的确将细节的把握,做到了“电光火石”般的神速;她让人想起武侠小说中的顶级高手,举手投足、眉挑眸移就可传递出多重信息。可是,说实话,梅阿姨的地位和神话已经传得够久的了,除非她能有一次作为主角集中展现不一样的演技的机会,否则大家对她的无与伦比的苛刻要求,会始终成为她再夺奥斯卡的障碍。至于瑞德福和他的学生,个人觉得都表现一般,不值得特别探讨。而战场上的两位士兵,基本上和他们的结局一样,也成为影片过分话题式对白的炮灰了。   从内容来说,俺挺佩服导演瑞德福的勇气和政治使命感;但从效果来看,俺不觉得这部电影能改变什么、甚至不会让人深思什么。感性与理性之间,是辨证统一的:你越想用理性的辩论来促使人们理性地思考,人们就会越陷入理性的泥沼而糊涂;更多时候,促使人理性思考的,恰恰是极为情绪化的震撼。《狮入羊口》刻意与这种“震撼”绝缘,也就注定了它只是好莱坞人政治热情的再次“无用”沸腾而已。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7: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魔法蓝猫 : [Lions for Lambs]为羔羊送命的雄狮 从主题上来说,[Lions for Lambs]跟前面的几部反战类电影都是值得我尊重的,因此如果你只是问我,这是不是一部好电影,我的回答恐怕会带有很多个人偏好,就算是它不完美,作为支持这类电影的人,我也还是会说,至少它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电影。但是作为电影本身来讲,它却有很多缺陷,太过重视口头上的说教,缺少情节只重对白让它几乎沦为一个舞台剧而非电影,大段的对白显示出强硬的灌输效应,让观众多少感觉有些强迫感,而非主动的从心底里接受。 Robert Redford的[Lions for Lambs]是一部典型的“Message”电影,也是典型的让很多人“Feel Bad for himself”的影片,因此它注定很难受到大众欢迎,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愿意去看一部“教育类型”影片,然后检讨自己一番.这个世界上爱看这类型影片的人正是同意这些影片说法的人,他们根本已不需要接受教育,而真正该受教育的人,却会对这些影片越来越反感。 非常有趣的是,在这个秋天,作为一个影迷,有两种声音始终在耳旁围绕:一面是全球华人热烈期待和赞许一部追求高艺术水准的电影,它描述战争时期一个女人的悲惨遭遇和愚蠢行为,大家很enjoy这种剖析人性弱点的影片,因为每个人都有弱点,在银幕上看到一个比自己还“自私”的人,自然是安慰加开心,大家宁愿同情一个没有人爱的女人也不愿意去同情那些被汉*和日本人杀害的中国人,这部电影的成功就在于它为“人性的贪婪,自私和很多弱点”找到借口,可以冠冕堂皇的说“这就是人性”,而且还被升华为艺术,不能苟同者一律是幼稚或不懂艺术的人。这些都很符合大部分观众的心声和目前的社会风气,于是赢得满堂喝彩。另一方面,美国这边跟投炸弹一样,抛开艺术和商业利益,从各种角度猛向老百姓灌输“反战”思想,痛斥战争和不合理政治决定为百姓带来的痛苦,提醒大家要关心国家大事,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但这些影片最后却得到的都是观众的冷落和无视,甚至心生厌烦。从In the Valley of Elah,到The Kingdom再到Rendition,票房都惨得可以。这说明了什么?说教式的影片是绝对缺乏市场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千方百计地要让观众觉得自己很心虚,很自私,很没责任感,而人的本性都是不愿意被“批评”的,[Lions for Lambs]也是今年多个试图教育观众电影的一员,即使明星更大牌,恐怕也难逃坐冷板凳儿的命运。 但是我们是否需要这类影片呢?我觉得是的,我们需要他们就像我们需要NC-17的艺术影片一样。而且它们基本不会因为观众不喜欢就消失,因为被拍出来就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为了传播主创者的意愿和思想,是一种宣传的工具,只要还有愤世嫉俗的电影工作者存在,就永远少不了这类影片。 Robert Redford的[Lions for Lambs]就像那些环保影片一样,希望可以通过“明星”和“电影”的力量,去敲醒很多人,告诉他们究竟世界上都在发生什么,除了关心自己和每天在电视上看到的娱乐节目外,其实还有更多事情值得大家关注。比较有趣的是,本片的编剧Matthew Michael Carnahan正是前几天上映的反恐大片[The Kingdom]的编剧,而两个故事显然是从很不同的角度去说同一件事情:这个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对美国的仇恨存在,而美国政府并没有找到明智的处理方法,只是自以为是的使用“报复”这种只会进一步加深仇恨的方式,而这样做最直接伤害到的是美国自己的士兵们,同时,美国民众和媒体对战场的一切却没有给予正确和足够的关注。 Matthew Michael Carnahan在记者会上说的一句话,准确概括了他的创作初衷:“911过去6年了,本拉登居然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但却有无数无辜的美国青年在战场上牺牲了,这是谁的责任?”为了表现这点,在[Kingtom]中,他描述了战场上发生的一切,向人们展示那些恐怖分子“仇恨”的根源和美国士兵及美国人所面临的危险丝毫没有减少。但是他还希望能从美国政府这个角度去阐述,让民众看看6年来,华盛顿的政府部门里都在发生什么,那些美国士兵的性命为什么白白牺牲了,于是他写了[Kingdom]的姊妹篇[Lions for Lambs],只是前者重点在用血淋淋的画面给观众直观的震撼,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画面而非语言;但后者正好相反,它要揭示这些“表象”背后的故事,那些关在大门里,平日人们看不到的内容,而且主要通过对话表达。于是我们看到[Lions for Lambs]分成三个部分,分别通过两人的对话向观众在阐述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勇气,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国?在国家与人民面临战争的时候,政府、媒体和国家年轻一辈又都分别做了些什么? 这三个部分分别是: 1 美国参议员与电视记者:讨论战争决定是如何做出并影响美国民众的 2 美国大学教授与学生:讨论民众是如何对战争冷眼旁观 3 两位勇敢从军到伊拉克保卫国家的热血青年及他们的结局:讨论美国士兵是如何无辜牺牲 三部分故事中的人物都会陷入困境,且分别向观众提出同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待?最后,这三个故事都没有给出答案,因为编导的意思是要人们自己去思考。 影片标题“Lions for Lambs”来自世界大战时期一个德国军官话中的比喻,“Never have I seen such lions led by such lambs”,这句话在影片中由Robert Redford扮演的角色道出。“Lions”指的是那些勇敢、爱国、前往战场的热血青年,Lambs则对比指出那些无能的领导者,讽刺战争中的无畏牺牲。 Tom Cruise 和Meryl Streep作为年轻气盛的参议员和电视记者,分别代表盲目、自大的政府和扮演政府走狗的媒体,当参议员向记者解释自己的“战争新策略”后,这位记者感觉实在无法接受这种政府方面异想天开的“冒险”,因为其代价可能是许多无辜的美国士兵性命,但她一方面无力改变任何政府决定,另一方面为保住工作必须向领导妥协,作为蒙蔽民众 、全力支持和鼓吹政府举措的工具。这部分也是影片最精彩的三分之一,不仅解释出那些美国士兵牺牲的主要原因,对政府官员和媒体都做出辛辣的讽刺,尽显两个本应代表人民利益的团--领导者和大众媒体--却如何在个人利益和商业利益面前屈服。而且两位主角之间的对话也最为犀利,记者几乎挑战参议员的每句话,两人的气势都咄咄逼人。再配上两位大明星的精彩表演,使办公室内的气氛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给人喘不过气的窒息感,似乎无数生命和国家安慰在这一刻都纂在着两人手里。基本上是影片较为成功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内,Robert Redford扮演的教授用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和人生经验在教育一位具有聪明才智却非常懒惰的学生,抨击现代年轻人的唯物主义和个人主义,希望劝导他改正懒散、以自我为中心、对身边发生一切漠不关心的态度,调动他对生活,对周围人,对国家应有的热情和积极态度,及如何履行一个美国青年人肩上的重任。这部分像是对华盛顿部分的“调和剂”,缓和紧张情绪。两人的对话发生在阳光明媚的加州校园办公室里,老师与学生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争辩作人的道理,两人谈的来劲却忘记也给观众一杯咖啡,在一边旁听的我们仿佛回到中学时代接受校长训话,哈气连连,似乎比受批评的学生还耐不住性子,随着镜头不断照墙上的时钟,心中暗暗期待这次一个小时的师生回面赶快结束。说实话这段内容实在有些抽离于影片之外的感觉,虽然明白编导的意思是借此批评美国民众特别是一些日子过得舒服的年轻人对国家大事的漠不关心,并让教授同时给所有观众上一堂思想品德课,但两人谈话的方式和内容过于平淡无趣,形式单一,说话语调也懒散无力。只从口头上教育远远没有绘声绘色的通过故事表现影响力大,并拖慢了整个影片的节奏。基本上是影片较为失败的一部分。 夹在中间的是两个倒霉的美国士兵,他们曾经也是Robert Redford教授的学生,放弃美好前途前往伊拉克战场,因为他们怀有一种信念,就是“人要活得有意义,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当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愿意奉献自己的勇敢和热情甚至生命。”然而这种奉献到最后却变成了无辜的牺牲,不但没能改变任何事情,白白浪费了一片赤胆忠心。他们的生命没有换来民主和自由,只是成为政府冒险的实验品。两位学生还被故意设计成黑人和墨西哥人,映射那些在战场上为国家而战的大多是少数/“低等”族裔,战场上的部分随有枪林弹雨,但并非为展示战争场面,而是强调士兵所经受的无辜折磨,激起人们的同情。因此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撕杀场面,只有两位士兵在冰天雪地里无力的挣扎。这部分故事的发生地是在战场上,但实际是在加州的山谷中拍摄,雪除了演员周围的以外都是假的,拍摄之画面缺乏真实性,让人一看就是假的。 三部分的情景设计可谓极为简陋,前两个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内,第三部分也只有小规模的外景拍摄,可见本片成本很低。编剧Matthew说他努力地重点是影片的对白部分,但因为他想兼顾的内容太多,在全面的同时就会造成每个角度都展开不够深入,让观众感觉口头说教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他也表示能找到三位大牌参与实在是出人意料,虽然Meryl Streep的角色确实是为她所设计,但也没想到能爽快答应,而Tom Cruise的参与及他公司UA的支持更是另Matthew受宠若惊。只是有一点很有趣的就是,几个大明星当初参与时都热情很高,但到影片上映前却纷纷拒绝谈论本片,三人同时出席的首映只有洛杉矶的那个,但均拒绝接受任何深度采访。特别是Robert Redford,这是他导演的电影,却一点表示和宣传都没有,通常连导演都拒绝谈自己的影片,这片估计是存在一些问题。不过也恐怕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类电影只要出力参与就好,至于结果如何,是否受到好评和关注已非他们所关心。不过作为UA第一部作品,也是阿汤被Paramount踢出后的翻身之作,很难说能给他带来任何积极影响,但至少影片是有重要意义的,他也没有浪费钱财和自己的身价去拍无味的商业片,也算不上退步,我个人倒是比较希望他能走George Clooney的路线,多制作一些小成本,情节复杂有深度的影片。 个人觉得与Robert Redford以前的作品比并没任何超越,跟[马语者]有点像,就是心意到了,本来想打动人,但最后带来更多直接感觉是“boring”。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情节是,参议员阿汤在自己办公室里挂满了很多他与美国总统布什等著名人士的合影,但怎么看都像电脑合成的,笑得更是一个比一个假。他对参议员的诠释个人认为非常成功,一个衣着体面、野心勃勃、具有善辩口才的年轻政客,让人看到他总想有往他脸上仍鸡蛋的冲动,我想这应该是希望达到的效果。Meryl Streep是三人中最出色的,这个女记者可以说是影片中最充满矛盾的人物,内心戏也最多,与参议员的戏展现出她机智、尖锐的一面,与编辑在电台的一段争执则展示出她对所从事工作的虚伪和黑暗感到厌恶,但同时,她又非常无助,内心充满挣扎,估计会让很多媒体工作者深有同感。 另外印象深刻的还有Robert Redford教育的那个学生,实在不是一般的帅啊(本人比银幕上更帅,有英国口音,而且很平易近人),此名为Andrew Garfield的英国年轻人是舞台剧演员,第一次演电影就被选中和Robert Redford对戏实在幸运,他说Robert Redford看中的是他舞台剧背景,因为在舞台上演出,基本上都是台词功力很强,不过我觉得还有可能就是Robert Redford从这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的影子(他一点不排斥跟他年轻时一样帅的年轻演员,相反似乎对此类还有偏爱),因为角色需要就是如此。士兵中的墨西哥裔又是Michael Peña扮演,那个在[World Trade Center]里大半个电影被埋在废墟里的可怜人,这回又悲剧重演,大半个片子他都被埋在雪地里,对于这类深受重伤不能动又要表现出无限痛苦的角色他实在是驾轻就熟了。他表现出“冷”的感觉也异常逼真,据说还受到导演夸奖,但他说那是因为是真被埋在雪里,别处的雪都是假的,只有他身体周围的被导演换成真雪,不冷都不行。。。 我知道,这片即使我不推荐大家还是会看的,但是还是建议买杯Starbucks,不然看时你会很想抢Robert Redford手里那杯。Prepare to be educated! 不过要说最近看的最睏的电影,其实是[I'm not there],也许是因为影片太长的缘故,或者是我早上没睡醒(最讨厌早上看电影了,可是最近电影太多,时间重叠,很多不舍弃就得早上看..)不过布兰切特的表演确实不赖,觉得比Elizabeth获奖可能性大.除她之外,型神与Bob Dylan最像的我觉得是"Batman"Christian Bale.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8: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汤哥——老当益壮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154

主题

5182

帖子

12万

积分

圣殿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231
QQ
发表于 2007-12-5 18: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挖哈哈``

55

主题

748

帖子

3万

积分

至尊天神

Big Smoking barrel

Rank: 8Rank: 8

积分
30636
发表于 2007-12-5 20: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严重期待

9

主题

835

帖子

3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34012
QQ
发表于 2007-12-5 20: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帅啊!相当的帅:lxyll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0
发表于 2007-12-6 21: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片子被骂死了

87

主题

3448

帖子

19万

积分

圣殿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6022
发表于 2007-12-7 10: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白冗长?? 恩``要看一看... 练练英语
I remember meeting u here in the good old day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7-21 18: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