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00|回复: 6

《阿拉伯的劳伦斯》:沙漠英雄史诗

 关闭 [复制链接]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7-12-2 06: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图宾根木匠 1935年5月19日,一位年仅47岁的英军上校驾驶着一辆当时还算是新潮玩意儿的摩托车疾驰在英格兰多塞特郡的宁静山路上,这位上校显然有着与普通英国绅士截然不同的个性——他酷爱追求速度,沉醉于风驰电掣的感觉中。突然,一位男孩出现在上校行进的道路上,为了避让男孩,上校毫不犹豫的转动了方向手柄,摩托车在尖利的呼啸声中翻滚于路旁。 6天以后,这位上校逝世于英国陆军医院。【以上说法来自劳伦斯逝世后的英国官方公报,时至今日,有越来越多的历史研究者认为劳伦斯是死于英国情报部门有意制造的车祸。】 他,就是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上世纪最具传奇性的英雄人物,全世界最有名的英国陆军军官。劳伦斯上校死后,其传奇事迹被改编为各种文艺作品广泛传播,1962年,一位名叫大卫·里恩的英国导演也决定拍摄一部反映劳伦斯上校生平的电影,谁也没想到,这两位英国人隔着银幕的碰撞竟给我们带来了如此激动人心的经典巨作——《阿拉伯的劳伦斯》。 《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一部基本忠实于史实的作品,采用的是“整体真实、细节虚构”的编剧方法,所以,要全面理解这部电影,必须从真实的历史出发。 1888年8月16日,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出生在英国威尔士,是大地主托马斯与女管家劳伦斯的私生子。劳伦斯很小就知道了身世,生性敏感的他觉得自己是个异类,卑贱的出身意味着他只有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18岁时,劳伦斯考入牛津大学学习历史,虽然身高只有1.65米,他却勇于向自己的潜能发出挑战:他经常两三天不吃东西,在寒冬进行越野训练,训练骑车直至累倒在路旁。通过这种自虐式锻炼,劳伦斯不仅练就了强健的体魄,而且培养了吃苦的耐劳精神,为日后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毕业后,劳伦斯参加了不列颠博物馆幼发拉底河卡赫美士考古队,前往阿拉伯游历,在此期间他学会了阿拉伯语,并无可救药的迷上了阿拉伯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劳伦斯报名参军,被派到英军设在开罗的军事情报部任职。但天性好动的他对坐办公室毫无兴趣,一直渴望着参加第一线的军事斗争。很快,机会降临到劳伦斯头上——1916年沙特阿拉伯西部哈桑王族的酋长谢里夫发动革命,反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奥斯曼帝国当时是英国的敌国,劳伦斯建议英国抓住机会与那些希望取得独立的阿拉伯部落联盟共同对付奥斯曼帝国。他的建议得到了英国军方的支持,同年12月,劳伦斯被派往吉达,出任阿拉伯军队首领费萨尔的联络官。 在劳伦斯的策划下,阿拉伯起义军多次深入敌军后方,炸毁铁路与桥梁,使土军的运输濒于瘫痪,阿拉伯人因此称他为“爆破先生”。而攻占红海沿岸重要港口亚喀巴港一役,使劳伦斯成为英国军界的知名人物,也让英法等殖民主义大国第一次真正重视阿拉伯起义军的力量。(劳伦斯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攻克亚喀巴之后,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了,而是成为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劳伦斯负伤32次,多次死里逃生,但从不居功自傲。他严格遵守阿拉伯人的风俗习惯,与他们同吃同住,并肩作战,胜利后总是把功劳归于各位酋长或部落领袖。战友们评价他说:“劳伦斯话不多,但他注意研究周围的人。当争论结束,他提出行动计划时,往往能使每个人都满意。”在回忆录中劳伦斯写道:“我将散落在阿拉伯人中间的火花聚成一团熊熊大火。” 当同盟国与协约国在欧洲战场陷入僵局时,劳伦斯率领的非正规军却在阿拉伯半岛书写了传奇而浪漫的胜利诗篇,让敌军闻风丧胆。1918年劳伦斯与费萨尔率军攻入大马士革,使他的军事成就达到顶点。 一战结束后,劳伦斯作为英国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但他却身穿阿拉伯长袍,竭力为阿拉伯国家争取利益。不过英法等国只顾瓜分中东,根本无意履行给中东国家自由的承诺,劳伦斯愤而离席。由于他战功卓著,英国政府决定授予其“特殊贡献”勋章,但劳伦斯不满英政府背信弃义而拒绝接受,就连颁奖的英王乔治五世也只得自我解嘲:“我捧着奖盒,他却拂袖而去。” 1919年,一位名叫劳维尔的记者开始用幻灯片的形式介绍阿拉伯独立战争,并把劳伦斯称为“未加冕的阿拉伯之王”,“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个称呼从此流传开来。此后劳伦斯曾在政府部门担任中东顾问,但终因不满政府对阿拉伯国家的背叛而辞职,并从此拒绝担任一切公职。 1922年,劳伦斯用假名“罗斯”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成了一名普通的空军士兵,但不久身份就暴露,他又改名为“肖”加入皇家坦克部队,后又于1925年转回皇家空军,直到1935年退役。 劳伦斯除了是一个军人和阿拉伯语专家以外,还是一个作家,1926年他出版了《七根智慧之柱》一书,记录了他在中东地区的作战经历,被称为“描写阿拉伯起义的史诗性作品”。他还将《奥德赛》重新翻译出版,受到文学界的赞誉。在他意外离世之后,没有来得及给这个世界留下只言片语,但在《七根智慧之柱》中他却早已说明:“我已把遗嘱写在满天星斗之间”。 [ 本帖最后由 雪狼 于 2007-12-2 06:38 编辑 ]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06: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一次又一次的,宽银幕的巨大的长方形画框就像一个极大的熔炉的门那样敞开着,观众全神贯注盯住纯净的金子般的沙子熔化的闪光,盯住空旷、灿烂的无垠苍茫,就好像盯住上帝的眼睛一样。 ——美国《时代》周刊 当你提起史诗片,《阿拉伯的劳伦斯》总是首当其冲。不仅仅因为它吸引人的战争场面和精良的制作,更是因为它表现了崇高的主题——英雄主义、友情、雄心和荣耀。 ——英国《Total Film》杂志 所有1960年代的电影都比不上它,我不敢拿我的片子跟它比,尽管我的片子跟它性质一样,但我还是觉得它无与伦比。我很奇怪,为什么那时的导演——我指1960年代——会有那么高的造诣。我也是搞电影出身的,但我很惭愧,该片中那些动人的场景和迷人的声响,是几十年都不能比的。 ——斯蒂芬·斯皮尔博格 我在拍摄《现代启示录》时,一直试图做一个大卫·里恩,我想创作出一部属于自己的《阿拉伯的劳伦斯》。 ——弗朗西斯·科波拉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06: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影片拍摄手法: 作者:图宾根木匠 (数字为影碟放映时间) 图1-000742:几根枯枝,一副挡风镜,这就是劳伦斯上校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个印记。导演大卫·里恩从这里开始就已经赋予片中影像深邃、多喻的特质。对一个英雄而言,以交通意外的方式离开人世其实是有些狼狈的,而天才的大卫·里恩用这种借物咏人的方式保留了劳伦斯上校在银幕上的高大形象。 图2-000920:在劳伦斯的葬礼上,一位退伍老兵义正词严的驳斥了美国记者本特利对劳伦斯的污蔑。这场葬礼的戏亦并非是赘笔,通过不同的人对待劳伦斯截然不同的态度,导演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已经让所有观众对主角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浓厚兴趣——即使把本片当成纯粹的商业片来看,同样是令人称道。 图3-001813:不是我非要拿中国电影说事,只是看到这个镜头我不得不说:当我们在惊叹于《黄土地》中横亘整个画面的地平线时,殊不知22年前的大卫·里恩已经比我们这些后辈走得更彻底、更纯粹了。这种大气磅礴、充满自然魅力的画面也构成了本片基本的美学特征之一,它甚至只是个空镜头,就足够震慑你的灵魂了。 图4-001813:看见镜头中的那两个小点了么?那就是朝我们走来的男主角和他的向导,这种超远距离的景深镜头也是本片的标志之一——尽管在电影学院里教授们说这种拍摄技法违反规则。 图5-002758:干旱、贫瘠、尘土飞扬,但进入沙漠的劳伦斯依然是悠然自得,他甚至惬意的靠在了土堆上舒展舒展身体,丝毫不顾那些刻板的英国军规。导演是在向我们暗示:劳伦斯天生就是属于沙漠的,跟青山翠谷的威尔士乡间比起来,或许漫天黄沙才符合真正劳伦斯的真性情。 图6-003226:劳伦斯和沙里夫·阿里的初次见面,阿里日后将成为劳伦斯最坚定的盟友和矢志不渝的助手,但现在他刚刚枪杀了劳伦斯的向导,抢走了劳伦斯的水杯,并告诉劳伦斯:在沙漠里,水井是分属于不同部落的财产,如果有人胆敢越界偷喝井水,那只会是死路一条,不过,对英国人暂时没有这个限制。 图7-003958:由于科技的落后,面对土耳其人的空军费萨尔王子的部落惊惶失措,人们四散逃窜,尽管费萨尔勇敢的骑在马背上挥舞着马刀试图稳定人们的情绪,但尚处在封建时代的阿拉伯人民还没有任何能力对已完成近代化转型的奥斯曼帝国给予有效的还击——如此大的场面铺垫,正是为了迎接劳伦斯的出场。 图8-004535:在费萨尔王子的大帐里,英军军官布莱顿力劝费萨尔撤军,他根本不相信费萨尔的部落能对土耳其人发起有效的进攻。但这遭到了血气方刚的阿里和运筹帷幄的劳伦斯的一致反对。阿里的态度应当说只是出自他朴素的民族意识,而劳伦斯的反应则来源于他精准的战略眼光,以及他多年对阿拉伯人的了解:应当完全相信费萨尔的潜力,他们只是缺少一个出色的指挥官,而劳伦斯自己正是来填补这个空缺的。 图9-005433:这个镜头颇似印度的智者苦修图,后景呼啸的风沙正是隐喻着劳伦斯激烈的思想斗争。劳伦斯身边坐着的是两个阿拉伯流民法拉吉和杜德,他们目睹劳伦斯在风沙中呆坐了一整夜,甚至对他们投掷的石子也毫无反映,这才来到劳伦斯的身边,想看看劳伦斯究竟想干什么。对坐良久,劳伦斯坚定的喊出一个地名:亚喀巴。这正是他制定的第一个军事战略目标。 图10-005754:进攻亚喀巴必须穿越被称为“地狱之海”的尼法德沙漠,对这个疯狂的想法阿里理所当然进行了批驳。但劳伦斯告诉他,土耳其人在亚喀巴的武器都是对着大海的,如果穿越尼法德沙漠从背后对其发动攻击,那将是致命一击。连这个蓝眼睛金头发的外来者都不害怕,阿里显然更不能示弱,于是,阿里挑选了部落中的精兵强将,随同劳伦斯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图11-010050:队伍来到一个绿洲稍做修整,尾随而来的法拉吉和杜德在偷喝水时被发现,并被带到了阿里面前,阿里像对待畜生一样抽打他们,但一旁的劳伦斯无法忍受这种践踏人性尊严的事在眼前发生,他收下二人作为自己的随从,法拉吉和杜德高兴得拼命亲吻劳伦斯的脚背。 图12-010228: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尼法德沙漠,由于条件的恶劣,人和骆驼都无法在途中得到补给,队伍必须尽快通过这一地带。导演大卫·里恩再次使用了超大宽幅的镜头,整个画面的色彩都是一片贫瘠,而远方的山脉就像一个个虎视眈眈的恶魔,随时都要把这群渺小的人们吞噬掉。 图13-010614: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劳伦斯还要用宝贵的淡水刮胡子,这一点使得阿里极为不解,但此举却充分显示出劳伦斯作为英国军官的行为特点:执拗得有一点可笑。而劳伦斯在此时显然还没有完全融入阿拉伯人的生活中,所以他刮胡子的动作在阿拉伯人的保卫中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 图14-012058:当他们走出尼法德沙漠后,却发现贾希姆丢失骆驼后掉队了,这意味着贾希姆几乎必死无疑。劳伦斯决定远路返回去救贾希姆,阿里觉得劳伦斯完全是疯了,这样只不过是白白去送死。然而,劳伦斯却奇迹般的带回了奄奄一息的贾希姆,面对眼前的景象,阿拉伯人毫不吝啬他们的赞美和激动,就连阿里也簇拥在一旁用崇敬的眼光注视着高高在上的劳伦斯。 图15-012542:入夜,阿里烧掉了劳伦斯的英国军服,给他换上了一袭阿拉伯长袍。穿上阿拉伯长袍的劳伦斯兴致勃勃的骑上了骆驼,请注意他的腿部姿势,劳伦斯在此时已经是很娴熟的骆驼骑手了。毫无疑问,换装意味着阿拉伯人对劳伦斯的彻底接纳。从这一刻起,劳伦斯就已经可以被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了。 图16-012959:劳伦斯一行人进入了哈威塔特部落的领地,他们饮用了不属于自己部落的井水,这自然引来了哈威塔特首领奥达的不满。阿里所属的哈利斯部落与哈威塔特部落素来交恶——几乎所有的阿拉伯部落都是交恶的——根据阿拉伯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规矩,虽然只是带着自己尚未成年的儿子,但奥达还是毫不犹豫的闯入了劳伦斯他们的营地,并倒光他们水壶中的水以示威胁。 图17-014526:能言善辩的劳伦斯很快博取了奥达的好感,来自哈利斯部落的人和哈威塔特的人们首次一同围着篝火言欢。在劳伦斯的激将法和利益引诱双管齐下的政策下,奥达很快同意了一同攻打亚喀巴的计划,入夜,两个部落的人马却起了争执——哈利斯部落有人偷了哈威塔特的东西,这在阿拉伯可是重罪,劳伦斯决定亲手行刑,没想到打死的却是他从尼法德沙漠中救出来的贾希姆。劳伦斯眼含泪水,用颤抖的手扣动了扳机。 图18-015354:攻下亚喀巴后,奥达由于找不到劳伦斯许诺的黄金而勃然大怒,疯抢财物的士兵们甚至砸坏了发报机,这使得战局的消息无法及时传达到开罗。由此,劳伦斯决定带着两个随从穿越西奈半岛,亲自向英军总部报告这个消息。由于西奈半岛的广阔,这甚至是比穿越尼法德沙漠更艰苦的行程。 图19-015839:西奈半岛的流沙吞噬了随从杜德的生命,劳伦斯眼看着杜德一点点的沉入沙中,痛不欲生。这是劳伦斯进入沙漠后第一次感到束手无策:他可以征服自然、创造奇迹,但在肆虐的自然力量面前,却无法拯救这条弱小的生命。在他处决贾希姆之后,这是第二次让劳伦斯感到生命的无常易逝。 图20-020448:历经千辛万苦,劳伦斯带着法拉吉终于成功的穿越了西奈半岛,来到开罗。劳伦斯穿着阿拉伯长袍径直步入英军总部,自然受到了值班军官的盘问。在弄清楚劳伦斯的情况后,劳伦斯立刻成为同僚们心目中的大英雄。他享受着冰块、欢呼和军衔的提升——不过,显然第一种东西才是他最需要的。 图21-001144下:在劳伦斯的指挥下,阿拉伯部落兵开始大搞炸桥梁、毁铁路的伏击战,沙漠自此成为德国人最恐怖的梦魇。一袭白袍的劳伦斯在满眼的黄色映衬下就像是个圣人,他从不弯腰隐蔽,从不匍匐前进,总是傲然挺立在阵地最前沿,大手一挥,指引士兵们的前进——虽然谁都知道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劳伦斯上校决不会这么做,但在电影里,大卫·里恩让这一切都顺理成章。 图22-002648下:在一次破袭行动中,法拉吉不幸受了伤,眼看着敌人就要逼近,劳伦斯已经来不及带走他。如果落入敌手,法拉吉肯定会遭受难以想象的残酷对待。痛苦的劳伦斯毅然拿起枪对准了法拉吉的脑袋——这位曾跟随劳伦斯出生入死、穿越尼法德沙漠和西奈半岛的忠实随从,最终死在了自己主人的抢下。 图23-004123下:劳伦斯决定化妆潜入迪拉城来刺探军情,阿里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由于劳伦斯总是能创造奇迹,还是习惯性的相信了他。只是这一次劳伦斯不幸被土耳其人抓住并遭受了残忍的虐待,出来后的劳伦斯性情大变,他开始否定自己的信念,决定返回开罗,而且他告诉阿里,自己的肤色是不能改变的,自己始终是个白种人。 图24-004345下:回到自己人身边的劳伦斯重新变得神清气爽,然而身边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军官们的聒噪令劳伦斯感到厌烦。在表面上他并不会驳斥他们,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但在私底下,漫漫黄沙早已是劳伦斯的魂牵梦绕,他已经开始计划自己重返沙漠的旅程,而且不惜与上司撕破脸。 图25-004959下:司令官墨菲提升了劳伦斯的军衔,同时还大赞劳伦斯是个伟大的人物。对此劳伦斯极为反感,他甚至有些歇斯底里,但在潜意识里,劳伦斯始终是自视甚高的。劳伦斯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墨菲正是利用这一点想把劳伦斯打发回去,来为英国政府争取更多的利益。 图26-005329下:重返沙漠的劳伦斯在一大帮保镖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接受阿拉伯人的欢呼,在普通阿拉伯民众的心里,劳伦斯还是那个战无不胜的英雄,而在好友阿里眼里,劳伦斯已经彻彻底底的变了。劳伦斯雇来的这群保镖,都是杀人不眨眼的职业杀手,以劳伦斯先前的性格,他是决不会与这群人为伍的——但现在,他被他们围在正中间。 图27-010007下:看着眼前的土耳其残兵败将,复仇的火焰在劳伦斯心中熊熊燃烧。从他的眼神里已经看不到当年那个温文尔雅、充满悲悯之心的英国历史学家,劳伦斯完全成了复仇的野兽,他甚至开始从杀戮中体会快感,这也是他第一次在战斗中下令:不留活口。在这一刻,那张原本英俊的脸显得如此的狰狞可怕。 图28-010242下:面对举手投降、手无寸铁的土耳其兵,劳伦斯毫不犹豫的举起了手中的枪。第一次枪杀贾希姆时,劳伦斯泪流满面;第二次枪杀法拉吉时,劳伦斯痛苦万分;但在这一次,劳伦斯没有丝毫的负疚。事实上,这场战斗也成为了劳伦斯日后被人诟病的最主要污点之一。不过大卫·里恩在之前加了一场一个阿拉伯村庄惨遭土耳其军队屠戮的戏,也算是为我们的英雄找一点铺垫吧。 图29-010925下:劳伦斯带领阿拉伯士兵攻下了大马士革,这也成为劳伦斯军事生涯的顶点。然而在入城之后,由各部落组成的议会争吵不休,所有人都只在乎自己的蝇头小利。在会场上一再爆发激烈的争吵,劳伦斯死死按住怒火中烧的阿里,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图30-011813下: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大马士革城一片混乱,就连医院里也是断水断电。赶来的英国军官看到此种惨象,怒不可遏的打了劳伦斯一耳光,劳伦斯跌坐在地,已是完全的心力憔悴。 图31-012000下:战争结束了,费萨尔王子和墨菲在会议桌上瓜分了全部的胜利果实。看着劳伦斯离去的背影,费萨尔自言自语道:“我欠这个人太多了”。然而,肮脏的政治最终葬送了劳伦斯的努力——阿拉伯民族没有获得丝毫的自由。 图32-012054下:还记得在葬礼上为劳伦斯仗义执言的老兵么?他自诩曾在大马士革与劳伦斯握过手。看到这里,我们知道他的确没吹牛——虽然劳伦斯并不认识他。 图33-012328下:劳伦斯走了,这是他在阿拉伯世界中最后的影像。在看到那些骆驼时,坐在吉普车里的劳伦斯站起身来,无限留恋的看了最后一眼。但是,命中注定他再也无法回到这个他曾经创下赫赫功业的地方了。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06: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一位影迷而言,如果你在观赏《阿拉伯的劳伦斯》时只注重情节发展而忽略了片中的精彩对白,那几乎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实片中的对白并不多,大卫·里恩更喜欢用震撼人心的动作场面来塑造人物,但就是在宏大的动作场面之间,许多精彩的对白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不敢说是字字珠玑,但起码是句句精彩、不说废话,有些对白乍一听平淡无味,但放在片中特定的背景里,实在是令人拍案叫绝。 劳伦斯,在沙漠里只有两种人可以享乐,就是贝都因人跟神,而你两者都不是,所以请记住我的话。【在劳伦斯被派往沙漠执行任务前,英国政府驻开罗的行政长官戴丹如此告诫他。】 我不能为地点做主,但我能为自己做主。【当阿里得知劳伦斯打算穿越尼法德沙漠时,他告诉劳伦斯尼法德沙漠是“真主创造出来的最可怕的地方”,但劳伦斯如此回答了阿里。】 没有什么是注定好的。【劳伦斯成功的营救回贾希姆后,接过阿里递过来的水壶,在喝水之前,他用坚定的语气对阿里说道。】 那是上天注定好的。【劳伦斯亲手处决了犯下偷盗罪的贾希姆,在得知劳伦斯对贾希姆的救命之恩后,哈威塔特部落的首领奥达·阿布塔耶评价道。】 英国皇室答应要付给奥达·阿布塔耶五千个金币——以国王殿下的名义。【奥达在亚喀巴没有找到劳伦斯所说的黄金,前来质问劳伦斯,劳伦斯随手拿过一张羊皮纸在上面写下了这句话,并当场念给奥达听。】 为什么不行?先知摩西曾经那么做过。【奥达告诉劳伦斯他不可能穿越西奈半岛,劳伦斯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我们并不介意。【衣衫褴褛的劳伦斯带着衣衫更加褴褛的随从法拉吉走进位于开罗的英军军官俱乐部,劳伦斯要侍者端上冰冻的柠檬汁,侍者告诉眼前这两个“阿拉伯难民”这里是军官俱乐部,劳伦斯给了他这个回答。】 我不觉得那是个好主意。【英军司令墨菲宣布要把劳伦斯的军衔由上尉提升为少校,劳伦斯面无表情的回答道。】 一千个阿拉伯人就是一千把锐利的阿拉伯弯刀。【开罗的英国军官不相信劳伦斯只率领着一千名阿拉伯部落士兵就牵制住了庞大的土耳其沙漠军队,劳伦斯立即纠正了他们的错误认识。】 我不知道。【前来采访劳伦斯的《芝加哥快报》记者本特利问费萨尔王子在哪里可以找到劳伦斯,费萨尔告诉他劳伦斯在自己的军队里;本特利又问费萨尔他的军队在哪里,费萨尔如此回答道——因为在劳伦斯的指挥下,他的军队推进速度快到连他自己也无法准确掌握。】 它很干净。【本特利问劳伦斯沙漠为什么这么吸引他,劳伦斯给了他这个答案。】 那里面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半疯了,还有一个完全的寡廉鲜耻。【劳伦斯和墨菲在办公室里爆发了激烈的争吵,门外的本特利问戴丹发生了什么,戴丹用手杖指了指办公室,语带双关的答道。】 来吧,让我给你这个混蛋拍张照,给那个该死的报纸。【看到劳伦斯率部血洗了土耳其败兵队伍之后,美国记者本特利在拍照之前嘴里骂骂咧咧的说道。】 哈哈,它们还没熟呢!【攻下大马士革后,兴奋的阿拉伯哨兵拿着一串从大马士革采摘来的葡萄请劳伦斯品尝,当劳伦斯摘下一颗放进嘴里后,哨兵像个孩子似的开怀大笑。】 劳伦斯就像是一把双刃利剑,我们都很高兴除掉他了,对吧?【英国政府要把劳伦斯打发回国,前来谈判的费萨尔王子得知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的对英军司令墨菲说道。】 对世界电影而言,《阿拉伯的劳伦斯》留下了众多经典的段落场景,大卫·里恩用天才的场面调度和剪辑设计让无数后来者从中获益匪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 场景一:攻占亚喀巴 图34-014643:场景的起始镜头 图35-014655:为数不多的反打 图36-014747:大部分镜头是这种侧面跟拍的平移 图37-014856:最后的收尾镜头与起始镜头遥相呼应,暗示了战斗的结局 这是电影史上最天才的表现战争场面的段落之一,大卫·里恩仅仅用了2分17秒就把一场战斗以精美绝伦的方式呈现在了大银幕上。总共21个镜头,包含了大远景、中景、近景以及特写,其中没有一句台词,贯穿始终的是骆驼声、骑兵嚣叫声、枪声和惨叫声,除了3个从土耳其士兵方向拍摄阿拉伯士兵的反打镜头外,其余有17个镜头运动都与剧中阿拉伯士兵的进攻方向一致。大部分镜头是摄影机侧面平移,有的是定点平摇,还有几个虽然是定镜头,但镜头中的人物运动仍然是动感十足。此外,大卫·里恩还使用了一个从阿拉伯骑兵背后短暂跟拍的镜头,以此来表现骑兵战斗的运动感。整个场景起始镜头在土耳其哨兵敲响警钟,最后结束在空荡的土耳其阵地上,首尾呼应,言简意赅,意犹未尽。背景声最初全是自然声响,随着胜利的慢慢响起慷慨激昂的音乐,情绪与场面配合得恰到好处,一气呵成。 场景二:袭击德国军车 图38-001402下:面对敌兵的冷枪,劳伦斯连眼睛都不眨 图39-001530下:这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影子 图40-001543下:大神劳伦斯诞生了 图41-001556下:众生皆臣服于劳伦斯脚下 在赢得阿拉伯民众的信任后,劳伦斯带领他们打起了破袭战。在这场表现劳伦斯英名神武的指挥能力的戏中,大卫·里恩巧妙的构筑了一个油画般的场景,而且充满令人着迷的象征意义。当劳伦斯领着美国记者从冒着滚滚浓烟的火车残骸旁走过时,劳伦斯身上的白衣让人觉得他仿佛天使般洁净。当阿拉伯人在哄抢财物时,劳伦斯却兀自爬上了车顶——请注意,大卫·里恩对人物的这个动作设计为我们开启出了电影史上最成功的造神运动——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劳伦斯接受人们的欢呼,遭冷枪暗算却岿然不动;当他跌倒后再次爬上车顶,引领着自己脚下欢呼的人群,最后在逆光中站定,在此刻,太阳就像是劳伦斯脑后的光圈——劳伦斯俨然一位神明,在接受着崇拜者的顶礼膜拜。 场景三:被敌人拷打 图42-003210下:这张阴骘的脸一看就是个变态 图43-003454下:这个撕开劳伦斯衣服的动作充分表明了土耳其将军的某种倾向 图44-003620下:劳伦斯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 图45-003745下:这就是著名的“性爱的咳嗽” 劳伦斯在迪拉被捕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一直是个悬案,传言劳伦斯遭到了拷打和鸡*,经过这段遭遇后,劳伦斯性情大变,甚至开始喜欢杀人的快感。对这段隐晦的遭遇,大卫·里恩也是处理得匠心独运。首先他让土耳其人一出场的装束就让人有变态倾向的联想,而士兵们淫荡的笑容和舔嘴唇的动作也充满了暧昧的含义。当劳伦斯被拷打时,他白皙的皮肤跟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显然也是性的暗示。而当土耳其将军拉开一条门缝,刻意的发出几声咳嗽时(这几声咳嗽就是电影史上著名的“性爱的咳嗽”),我们不得不为大卫·里恩的天才所折服——用这种方法,我们谁都明白背后的意思,但谁都不用亲眼目睹我们的英雄劳伦斯被蹂躏的惨痛经历。 我几乎总要写分镜头脚本,边写边想电影拍完后银幕上出现的画面。我总是这样设想:这个可能适用于远镜头,这个可能适用于近镜头,另一个最好用摇镜头。我记下在假想银幕上看到的各种画面,我去电影院看的是画面,我认为,在电影中对话几乎总是放在第二位的。 ——大卫·里恩 大卫·里恩在《阿拉伯的劳伦斯》中一以贯之的执行着他的上述主张,《阿拉伯的劳伦斯》中的每一个镜头画面都是一幅精美的美术作品,你甚至可以像欣赏一幅油画般欣赏这些镜头。 图46:在西奈半岛上,劳伦斯途经一个被战火蹂躏过的小村庄,破败无人的村庄里只有黄沙的呼啸。这个镜头从小屋中向外拍摄,残垣断壁一览无余,而光秃秃的窗棂又恰似一个画框,劳伦斯在其中就像一个受难的圣徒。 图47-010319下:被劳伦斯率部血洗后的土耳其士兵尸体,镜头正中那具尸体半坐着,赤裸的上身布满了血迹,一旁栓着的两个羊羔无助的叫喊着。还用解释什么?无论是基督徒还是穆斯林对这样的典故都应该是耳熟能详。 图48-005221下:这更像是一幅现代派作品。美国记者高高在上,神情不屑,一旁的阿里却是眉头紧锁。美国人趾高气扬的高高在上,阿拉伯人只能居于下位。但是,美国人夸夸其谈,阿拉伯人却是脚踏实地。 本片的导演大卫·里恩1908年出生于英格兰,1928年开始从影,早期以拍文学戏剧电影著称。1942年,他导演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浪漫之作《相见恨晚》。1946~1948年,他将狄更斯的《孤星血泪》和《雾都孤儿》搬上银幕,制作的影片有浓郁的英国民族特色。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里恩的风格为之一变,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专拍“跨洋电影”(即兼顾大西洋两岸英美观众双方口味的电影),《桂河大桥》即是五十年代英国最著名的“跨洋电影”。里恩以雄厚的美国资本为后盾,将影片拍得壮观宏伟。由此,他获得了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历史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并获得了第二尊奥斯卡金像。接着,里恩又在1965年执导《日瓦戈医生》,1984年执导《印度之行》。从影四十多年,大卫·里恩只拍摄了16部影片,但获得奥斯卡提名竟达56次之多,共获得27项金奖,他本人七次得到最佳导演奖提名,两次获奖,是英国电影当之无愧的泰斗。1991年,大卫·里恩逝世。 本片的主演彼得·奥图尔是一位优秀的舞台剧演员,他17岁开始登台表演,后来进入英国皇家学院戏剧艺术系进修。1959年,他首次接拍电影《无知的心》。此后,《阿拉伯的劳伦斯》令奥图尔一炮而红。我们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他的影片,是1987年由贝尔托卢奇执导的《末代皇帝》,奥图尔在其中扮演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而在近年来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特洛伊》中,奥图尔出演的老国王一角令人印象深刻,据说布拉德·皮特在拍摄过程中向他学习了不少表演技巧。 以上内容刊载于《看电影·午夜场》2006年6月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06: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电影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时间的消磨反而是对它最好的锤炼。 磨得越久,越香浓;放置得越久,就越能绽放光彩。 翻开尘封已久的记忆,醇美的气息徘徊于脑海, 这时才发觉已有多久没有停下脚步回头望向曾经的风景, 转瞬间,才真切体味到,原来我是这般的爱“他”! ——我爱“老”电影,“老”电影并不老,相比“年轻”的电影,更具一份成熟,一份自信!永远无法忘却的“老”电影! ——雪狼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50

主题

1261

帖子

3万

积分

至尊天神

迈迈的手套

Rank: 8Rank: 8

积分
32518

特别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7-12-2 12: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片子!雪狼真是费心血哦~~支持!我去买来看看。
在我最黑暗的时刻,在我陷入最深的绝望,你还会在意我吗?你还会再坚持着吗?

465

主题

6644

帖子

2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妖道大变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209540

特别贡献奖

发表于 2007-12-3 09: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片子好久以前看了,差点睡过去,现在记得的就是他们一群人骑着骆驼在沙漠窜来窜去,其他都米印象了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7-21 18: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