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65|回复: 4

《颍州的孩子》,今年的奥斯卡获奖作品哦

 关闭 [复制链接]

148

主题

4188

帖子

251万

积分

圣殿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16329

终生成就奖普里策新闻奖MJJCN之星热心助人奖特别贡献奖

发表于 2007-7-19 00: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mkgenie.com/lajiforums/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www.mkgenie.com/lajiforums/index.php 《颍州的孩子》折射中国对艾滋病的态度变化 视频下载(迅雷): http://artvine.org/images/down/yin/11.mpg 2007年03月09日11:10 中国新闻周刊   颍州是安徽省阜阳市的一个区。   车行不远,在一块块平坦的麦田中间,大大小小馒头般的土堆时隐时现——在平原上,坟地总是极为显眼的。   一路上,张颖一直在说话,所有的话题都和艾滋孤儿有关。当出租车绕过泥泞的乡间小道在一间砖瓦房前停下来,“张妈妈、张妈妈”的叫声突然出现时,她的话顿时少了起来,脸上露出了舒坦与放松。两个精灵古怪的小男孩站在了面前,一个是高俊,一个是米化龙。   这是两个寄养于此的艾滋病孤儿。米化龙是2006年在阜阳市清河广场门口被发现的。6岁的他操一口河南口音,还能够说出父亲的名字,但是家在何处,则完全说不上来。他是被父母丢弃的,后经检测是艾滋病毒携带者,于是被送到了张颖任会长的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简称阜爱协会)。高俊的形象则已经广为人知,他曾和彭丽媛、濮存昕一起出现在众多预防艾滋病的宣传画里。   而在此时的视野中,已经看不出任何与艾滋病相关的痕迹了,小孩的天性在张颖到来之后越发显露。一边一个,簇拥着张颖的腿进屋,全然不理旁边的陌生人和紧紧跟着的摄像机。   这是新年后张颖第二次来看望高俊和米化龙,也是2月26日《颍州的孩子》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之后第一次见高俊。   颍州的孩子们   摄于2004年的《颍州的孩子》,记录了阜阳艾滋病孤儿的生存状况,高俊即是其中的一个主角。   在这部纪录片里,4岁的高俊踯躅在猪圈里,头发枯黄、疱疹满身,肚子隆起,与瘦小的身体全然不成比例。那个时候,他的父母因艾滋病刚刚去世,惟一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叔叔因怕别人的歧视而不愿收养。《颍州的孩子》主创之一米子回忆说,“我们之所以赶过去拍,就是因为有人告诉我们,那个小男孩就要死了,晚一天恐怕就没了。”   那个时候,高俊两年间从不说话,总是斜着眼睛看人。因为就生活在猪圈旁边,他总是时不时举手打着身边的一头猪。米子回忆说,给他东西他不要,趁你不备的时候他突然跑过来夺了就走。   高俊成了张颖救助的第二个孩子。   2004年,在张颖的帮助下,夫妇均患有艾滋的丁家收养了小高俊。2006年年初,张颖又为他找了一家监护人,也就是现在的张家。张家大儿子、大儿媳、二儿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因艾滋病去世,老两口也有病,现在单过。协会现在每个月给小高俊400元,交给张大爷管理,这也使得张家的日子变得好过一些。   这给《颍州的孩子》结尾添下了许多的亮色。在被收养之后,高俊开口说话,身体日渐好起来,也日渐变得活泼开朗。   “他们是我的孩子。”张颖说。而类似于高俊和米化龙这样受到张颖等照顾的孩子,在阜阳,还有500多个。他们都是艾滋孤儿,其中20多人本身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其他的则是父母感染艾滋病。   被改变的村庄   张颖第一个救助的艾滋孤儿是楠楠。“那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张颖说。当时在阜阳商界已经相当知名的她因为生了孩子而比较空闲。一次,应阜阳市分管副市长之约陪美国汉普郡大学的社会学家肯·约翰逊教授前去一所孤儿院了解阜阳孤儿情况。看了之后,肯·约翰逊突然提出要去看看在家的孤儿。在楠楠的叔叔家,张颖第一次见到她,“我一下子惊呆了,头发乱乱的,满脸都是疮,耳朵流脓,一声不吭地站在那儿,说话她根本听不见。”   当时,副市长和她闲聊,说可以成立一个协会来关注这些孤儿。张颖一口答应了,“那时我也正闲,办协会的初衷倒是想以后朋友们聚会好有个由头。”   于是,在几个朋友的支持下,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注册了一个民间组织。原来定的名字是“阜阳市阜爱协会”,但是民政局办事人员告诉她,这个名字前面是重复的,“我想一想,就叫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吧。”   张颖很快发现自己揽上了一个丢不掉的活儿。肯·约翰逊回国后给楠楠寄来了治疗艾滋药物,但是要人带她去北京做检查。“那是2003年的腊月二十六,别人都忙着,而我又是个会长,没有办法,只好带着楠楠登上了往北京的火车。”   但是,这个时候的张颖对艾滋病几乎一无所知。“我也害怕得很,当时我不懂啊,出发之前还在想,万一把我也染上了怎么办?我的孩子怎么办?”当楠楠进了医院,张颖跑到洗手间,拼命洗手。   然而,当从北京回来,张颖变了。“那时我刚刚做了母亲,和楠楠在一起那么些天,真的生出感情来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因采血而感染上艾滋病的村民们开始进入发病期。统计数据表明,至2004年,安徽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557例,发病人数1314人,死亡430例。而在阜阳市,就有感染者1068例,发病人数500余人,死亡227人。据阜爱协会的调查,由此造成这个地区感染艾滋病的儿童有20多名,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有800多名。   一幕幕痛彻人心的惨剧正在发生。11岁的黄新雷回忆,父亲临死前躺在当厅(堂屋)里,对三个年幼的孩子们说,“我只剩一百块钱了,除了一百块钱我什么也没能给你们留下,你们一人从我身上咬一块肉走吧!”   阜爱协会为此制定了救助方案,本身受感染的艾滋病儿童,每人每个月救助400元,未感染但是受得艾滋病的父母影响的儿童,每人每月救助100元。黄家三姐弟很快得到救助。   消息传开,更多的艾滋孤儿也被送来。“那些原本隐瞒自己得艾滋病的家长,也开始向我打听情况。”向张颖“托孤”的一幕在那一年不断出现。   开始,张颖只是怀着尽自己的力量救一个算一个的想法,除了朋友们支持的两万块钱,以及青岛圣元公司支持的奶粉,别的都是自己在掏腰包。但很快,她发现单靠一己之力无力支撑。“于是我就开始申请各种项目来筹钱,我原本是在外交学院学英文的,10多年后终于派上了用场。”   张颖说,2004年协会花去40万,2005年花去80万,基本处于艰难运转阶段。但是2006年,协会的运作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我们从未搞过一次募捐,目前资金来源除了社会上的少量捐赠,主要是靠向国际国内的机构组织申请合作。”   但此时,她开始遭受一些非议。米子说,那个时候因为艾滋病协会,丈夫一度对张颖非常不满。   但是另一些责难来自社会。在一位著名的民间防艾人士眼里,张颖是“一个做生意赔了的外省中年女人,后来自称大学毕业的成功女性”。更有媒体称之为“双面”艾滋妈妈,认为她在吃艾滋病饭。但是,当地卫生和民政部门查账后却未发现张颖在财务上的问题。   民间机构的介入,在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救助艾滋孤儿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之前,尽管政府已经介入,然而在发钱发药之余,村委会对艾滋病更多采用了不管不问的态度。村干部早就不去艾滋病人聚居的地方了。以前有事宣布就在村子没病的这头对着有艾滋病的那头喊话,有喇叭了,就改用广播。   但是,张颖的努力日见成效,“一个城里人,还是大老板,都和艾滋病孩子那么好,又拥又抱的,看来艾滋病确实不像想的那么可怕。”当地村民说。   也就在同时,中国政府开始增加对艾滋病的关注。2003年9月22日,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高强在联合国艾滋病会议上向世界做出了“四免一关怀”的政策承诺;2003年12月1日,温家宝总理前往北京地坛医院看望艾滋病患者; 2004年11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前往北京佑安医院看望艾滋病患者,主动与艾滋病患者握手。   而阜阳也逐渐在4个县建立了“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为病人提供免费治疗。并给予一定的补助。全球艾滋病防治项目也把目光投向了阜阳,经费达到9780万美元。   阜阳市卫生局副局长严伟告诉本刊记者,目前整个阜阳市已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配合的综合治理局面。据悉,在阜阳参与艾滋病人、艾滋孤儿救助这一工作的有两方面机构:官方的和民间的。官方的为政府相关部门(卫生防疫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等)和村委会、村级党支部两层,民间组织除了阜爱协会,还有英国儿童救助会、克林顿基金会、香港智行基金会等。   一部纪录片的诞生   2004年8月,就在张颖带着艾滋孤儿在北京参加活动期间,经清华大学一位教授结识了美籍华裔导演杨紫烨。   杨紫烨在美国筹到一笔钱,组织了拍摄班子到中国拍摄关于艾滋病的公益片,当时请了米子作主创,曲戈做摄影师。   随后,杨紫烨跟着一起到了阜阳。而米子和曲戈更是经常往阜阳跑。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颍州的孩子》终于拍成。曲戈告诉记者,整个内容他拍了80多小时的资料,经剪辑后只剩下39分钟。   这并不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艾滋病的片子。曲戈说,在到阜阳的两三个月前,他还曾被中新社请去拍另一部关于艾滋病的片子,当时的目标是河南省上蔡县。“但是我们还没到站,非常奇怪那边就已经有官员打电话过来了,说在站台等我们。”其后的拍摄由于当地政府的介入无功而返。   而到了阜阳,曲戈和米子都告诉记者,未曾受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干扰。“这非常难得,不干涉就已经是最大的支持了。”   政府的态度直接影响当地艾滋病的救助工作。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法律政策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木盾认为,当前中国艾滋病比较严重的两个省是河南和云南,他认为云南的控制好于河南。“云南艾滋病主因是吸毒,河南则是因为卖血,云南的地方政府在治理时往往没有负担,河南一些地方政府则因为过去对艾滋病的扩散有管理责任,往往自己遮着,结果是自己没治好也不许别人参与。”他认为,安徽的治理也是相当好的,虽然艾滋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卖血,但是地方政府相对来说要开明。   国务院扶贫办外资管理中心副处长侯永健告诉记者,由乐施会支持的艾滋病扶贫项目试点,资金有180万,计划在两个村子试点,其中乐施会出资80万,地方政府配套100万。扶贫办开始申请时考虑的是河南和安徽,但是河南方面拒绝了,官员们担心“那些资金一些村子有,一些村子没有而造成矛盾”。于是整个项目只在安徽利辛县进行。   而现在,阜爱协会已将自己的救助延伸到河南。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来自河南新乡的几位艾滋孤儿获得阜爱协会的资助,来阜阳工贸学校就读。送孩子们前来的新乡市爱心协会会长张利敏说,她们希望能够成为阜爱协会的二级机构而在新乡活动。同样以志愿者身份前来的,还有当地的卫生局官员。   一个地方的形象   但是,阜阳这次反而因为受到关注而有些不自在。   这个因为假奶粉、王怀忠案、欣弗药品等一系列事件而变得灰溜溜的城市,也曾因卖血导致艾滋病传播而引人瞩目。而此次阜阳借奥斯卡的舞台进入世界视野,那些曾经隐秘而难堪的事实更广为人知。   在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之前,《颍州的孩子》作为一部公益片,还曾获得2006年美国华盛顿电影节Silverdocs全球公共卫生类最佳纪录片奖。奥斯卡奖,则使杨紫烨成为继虞琳敏1997年《呼吸的代价》之后,又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华裔纪录片工作者。   这部长仅39分钟的纪录片,以真实的力量,将已经在大众话语中稍显沉寂的艾滋病话题再次掀起。   实际上,就在之前的两个多月,阜阳艾滋孤儿就已经进入中国最高层的视野。2006年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邀请15名艾滋病致孤儿童和患者到中南海参观并座谈。其中,8名来自阜阳。   当时,温总理还曾专门把楠楠揽在怀里,让摄影师照了张像,安慰她说:“你要树立信心。只要坚持服药,一定会起作用的。”他还在楠楠的笔记本上写上这样的题词:“坚强、努力、奋斗、向上!”   而9位孩子更是用合唱《感恩的心》来表述自己的心愿。听完后,温总理说,“我听出你们是在用心唱歌,一是感谢帮助过你们的人,二是表示在命运面前不低头,对人生充满信心,就像你们唱的:花儿总会开的!”   但是,张颖也告诉记者,她本身并不希望《颍州的孩子》公映,因为有政府官员告诉她,那会对地方形象不好,“我是阜阳人,当然也希望阜阳能够有更好的形象。”不过一会儿她又很踌躇,“我想可能是他们并没有看过这部片子,这实际上是一部非常正面的片子。” 本刊记者/何忠洲(发自安徽阜阳) 朱小雯 [ 本帖最后由 Tara 于 2007-7-19 13:5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4188

帖子

251万

积分

圣殿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16329

终生成就奖普里策新闻奖MJJCN之星热心助人奖特别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01: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也是刚刚看完,开头很悲,觉得世界和人生真不公平,有些人一生花天酒地;有的人的人生却因为贫穷,歧视……如此的麻木不仁,冷漠而没有感情和希望 以前看关于非洲贫穷的东东基本都是照片,这个是记录片,而且是发生在自己的国家,觉得自己很lucky 记录片的结尾还是很positive的,MJ说的没错,童年对人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童年里我们得到了爱,长大后也就学会了去爱别人,去奉献 而那些依旧很不幸没受到关注的艾滋孤儿,等他们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毒瘤;这是我们今天的社会没有尽到的责任,未来他们会回馈我们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叫GAOJUN的小男孩,在他的新家,当他得到新的养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爱的时候,他跑到角落去哭了…… 有空下载看看啦:dj

148

主题

4188

帖子

251万

积分

圣殿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16329

终生成就奖普里策新闻奖MJJCN之星热心助人奖特别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01: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想到的

大家知道吗?发明鸡尾酒疗法治疗AIDS延长了千万人寿命的人是华人哦 何大一 何大一(David Ho,1952年11月3日生),美籍华裔科学家,是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发明人。 何大一祖籍江西新余市,出生于台湾台中市。在何大一9岁的时候,其父亲何步基(Paul Ho)赴美国工作。12岁时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与其父亲团聚。何大一的母亲为Sonia Ho,并有两个弟弟:何弘一(Phillip Ho)和何纯一(Sidney Ho)。 1974年何大一以第一名的成绩(summa cum laude)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学士学位。之后,在1978年获得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78年到1982年期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1982-1985年期间在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分别进行进行内科和传染病学的临床实践。1981年,何大一在洛杉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当见习医生时接触到了最早发现的一批艾滋病病例。 何大一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学家之一,也是首先阐明艾滋病病毒复制多样性的科学家之一。正是基于这种理解,使得何大一和他的同事们致力于研究联合抗病毒疗法,即鸡尾酒疗法。这种疗法将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组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治疗艾滋病。1996年在发达国家使用以来,有效降低了艾滋病人死亡率。 1999年,何大一及其同事又发现人体免疫系统T细胞中的CD8可以有效对抗艾滋病毒。2000年,又研制出C型艾滋病疫苗,目前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何大一目前是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同时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因为发明鸡尾酒疗法,1996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148

主题

4188

帖子

251万

积分

圣殿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16329

终生成就奖普里策新闻奖MJJCN之星热心助人奖特别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01: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5-05/24/content_2994306.htm 国际防治艾滋病权威何大一,天生一张娃娃脸,使年过半百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尤其他穿西装不打领带,肩挎着背包,更像一个腼腆的大学生。近5年来,何大一在中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往来奔波,对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发起“中国艾滋病防治行动” 今年4月中旬,何大一带领几位美国专家亲临武汉大学授课,培训中国艾滋病基层医务人员。会议期间,何大一请笔者到他下榻的酒店喝茶。悠扬的钢琴声响起,我们一边品龙井,一边聊天。 何大一说话语调舒缓、温和,带着浓浓的书卷气。原来,何大一此次专为启动湖北省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项目而来,他领导的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在湖北省建立5个项目点,力争艾滋病母婴传染率从30%降至2%。这也是何大一发起的“中国艾滋病防治行动”的内容之一。 这位在艾滋病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家,为什么要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到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何大一质朴地回答:“只要目睹艾滋病在中国肆虐的情况,你就不会只待在实验室做研究。作为一名科学家,我有这样的责任;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何大一坦言,现有艾滋病感染者近100万,如不采取防治措施,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他认为,“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光靠一家研究机构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许多合作伙伴形成强大团队,以遏制艾滋病在中国蔓延的势头。” 目前,中国每10位艾滋病感染者中有9位不知道自己的感染情况;近半数中国人对艾滋病知之甚少。何大一对此忧心忡忡:“防治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是教育公众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2003年10月,何大一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程从美国飞抵清华,与“中国防治艾滋病公益大使”濮存昕一起联袂出演防治艾滋病公益广告,这位世界知名艾滋病专家当起了义务宣传员。 何大一不仅自己参加拍摄,还牵线搭桥,积极与美国盖茨·美琳达基金会联系,请他们赞助篮球明星姚明、约翰逊拍摄艾滋病公益广告,该片去年底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出。“片中提倡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何大一备感欣慰。 “我绝不会放弃努力” “人类战胜艾滋病任重而道远,除了教育,还要在科学研究方面努力,才能找到根治病毒的办法。”1996年何大一提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即“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使患者死亡率大幅度降低,至今被公认为治疗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他也因此当选美国《时代》杂志1996年度风云人物,并于2001年获得美国总统勋章。 “‘鸡尾酒’疗法还不能百分之百地把病毒从体内清除出去。少量病毒仍然藏在一种特殊细胞之内,现在的药物无法抑制这些病毒的复制。”何大一以严谨、理性的态度指出“鸡尾酒”疗法的不足。 有效的疫苗是控制疾病大规模流行的重要手段。5年前,何大一将研究重点转移到疫苗研制。“您失败过几次?”笔者问。“还没成功。”何大一坦率回答,随后又感叹道:“不简单哪。” 何大一不讳言有过挫折和失败。经过5年努力,他领导的团队研制出两种疫苗,以核苷酸为主体的DNA疫苗在美国已完成人体一期试验,以痘苗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疫苗进入一期安全性评估。DNA疫苗人体三期试验计划在中国云南、广西进行。 “我绝不会放弃努力。”他坚定地说,“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成就,但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我这辈子可能看不到,我的孩子也不一定能看到,也许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把这一疾病彻底解决。” 不支持“台独” 何大一1952年11月生于台湾台中市,12岁随家人移居美国。1978年他与父亲回到祖籍地江西新余,那里也是传说中“七仙女下凡”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到大陆,印象很深啊。我们坐火车从香港到深圳,再坐火车到江西,坐了很久,早上6点钟到了,几千人出来欢迎我们。”何大一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小地方有那么多人,那么早跑出来看我们,好像我们是从另一个星球上来的!” “那时候我奶奶还健在。”“是第一次见?”“是啊。我觉得,她与我父亲长得很像。”何大一又笑起来,“我记得,一进门她就要拿东西给我吃,你知道是什么?就是那个鸡蛋,这样一打,生的,再加一点糖,也是甜的,我真的喝不下!”我们笑作一团。 如今,何大一已回乡探亲5次。2003年10月,他在父母陪伴下,第三次踏上故土,参加“大一中学”挂牌庆典仪式。谈起家乡,何大一兴奋不已:“变化太大了!本来真的一个乡村,现在是蛮大的一个地方了,人口有100万了。” 虽然移居美国已有40年,何大一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我不支持‘台独’。我虽然认识陈水扁,但并不赞同陈水扁的‘台独’政策。在我看来,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   何大一小传 1952年11月3日出生于台湾台中市,12岁时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1981年,在洛杉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当见习医生时接触到了最早发现的一批艾滋病病例,1994年开始研究“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1999年,何大一及其同事又发现人体免疫系统T细胞中的CD8可以有效对抗艾滋病毒。2000年,又研制出C型艾滋病疫苗,目前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目前是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何雁) :oye ps, 我一直觉得台湾的外省人是很精英的群体,出了李敖,琼瑶,三毛,刘墉,何大一……,太多的名人了,凤凰台很多台湾的主持都是外省人哦

167

主题

3135

帖子

6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Rank: 8Rank: 8

积分
65340
发表于 2007-7-19 13: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有空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7-21 00: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