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7-8 13: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沁 于 2007-7-8 12:02 发表
ps,那个巨像只是尺寸大了点,没什么技术含量!猜错了还赖外星人,切~!:chichuan
【雕像的传说】
一种说法是这些石像是岛上人雕刻的,他们是岛上土著人崇拜的神或是已死去的各个酋长、被岛民神化了的祖先,同意这种说法的人比较多。但是有一部分专家认为,石像的高鼻、薄嘴唇,那是白种人的典型生相,而岛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他们的长相没有这个特征。耳朵长,哪种人也不像。雕塑是一种艺术,总会蕴含着那个民族的特征,而这些石像的造型,并无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那么,它们就不会是现在岛上居民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这些雕像也就不可能是他们制作的。此外,人们在从另一个角度细细地分析,岛上的人很难用那时的原始石器工具,来完成这么大的雕刻工程。有人测算过,在2000年前,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在生产力非常低的石器时代,他们必须每天勤奋地去寻觅食物,才能勉强养活自己,他们哪里有时间去做这些雕刻呢? 况且,这种石雕像艺术性很高,专家们都对这些“巧夺天工的技艺”赞叹不已。即使是现代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干得了的,谁又能相信,石器时代的波利尼西亚人,个个都是擅于雕刻的艺术家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石像不是岛上人雕刻的,而是比地球上更文明的外星人来制作的。他们为了某种目的和要求,选择这个太平洋上的孤岛,建了这些石像。这种说法更离奇。为雕刻这些石像,岛上丢弃了许多用钝了的石器工具,谁会相信,比地球人更文明的外星人,会用这些原始的石器工具来完成这批雕像作品呢。
关于山上还有几百个未完工的石像,为什么没有把它们雕刻完毕,放弃在那里,专家们分析后说,这可能在雕凿中遇到了坚硬的岩石,无法继续雕凿下去而放弃的。因为当时用石制工具雕刻石头,在制造石器工具时,尽可能选用最硬的石块,但可能在雕凿中,也遇到很硬的岩石,雕凿不动,不得不放弃。因此,这些未刻完的石像,不是遇到什么灾变性事件突然停下的,而是在雕制过程中逐步被放弃的。其中一个最大的石像,高20多米,是复活节岛所见石像中最大的一个,因为末完工,现仍躺在山上的岩石上。可是岩石学家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解释说,也可能雕刻石像的人花费了很大的劳力和时间,把石像雕成并竖立了起来,却又被地震震倒了,再竖起新雕的,又被震倒了。雕刻的人认为这是上天或神的惩罚,不让他们再干下去,因此都停了下来。
总之,有关复活节岛的石人像,种种说法很多。近200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们,一代代地对复活节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出一个使大家信服的、科学而又圆满的解释。
复活节岛上的重重谜团
复活节岛本身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其中又包含了难以计数的更小的谜,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这些:
(1 )复活节岛上的巨石像来自何处?考古学家发现,在该岛拉库的山脉上有几个采石场。那里的岩石好像切蛋糕一样被人随意切开了。采石场上躺着好多还没有被加工的石料和只加工了一半的石像,当中一个石像的脸部已经雕凿完了,后脑勺还跟山连着,只要再凿几下就行了。可是,雕凿它的石匠却没有这样做。看样子,石匠好像忽然发现了什么或者突然出了什么事情,急急忙忙地跑走了。为何这些人会突然不做活了呢?
有人说,复活节岛当时可能发生了火山爆发,要不就是发生了狂风海啸,石匠们为了活命,就扔下手里的工作,四处逃跑了。
复活节岛上确实有三座火山,一座在岛的中央,叫特雷瓦卡;一座在岛的西头,叫拉诺卡奥;一座在岛的东边,叫波利克。地质学家们仔细地考察了那些火山,发现复活节岛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不过,那些火山自从有了人类在这里生活以后,就停止活动,早就成了死火山。这也就是说,复活节岛上当时根本就没有发生火山爆发。复活节岛的居民们经常会碰到狂风海啸这样的灾害,可用不着那样惊慌呀。再说,灾害过去以后,他们为什么没有回去再接着干活呢?
(2 )复活节岛上的居民们管那些巨石人像叫“毛阿依”。有一些石像的头上还戴着圆柱形的红帽子,当地的居民管它们叫“普卡奥”。那些巨石人像有一部分立在岛的四周,都站在用石头搭成的祭坛和坟墓的平台上。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石像却大都被翻倒在地上了。还有一些巨石人像分布在东边的洛拉科火山口和火山口外的山坡上。另外,有一些巨石人像在洛拉科火山口的下边,好像在守卫着这个地方一样。
那么,这些巨石人像代表着什么呢?复活节岛上的居民们为什么要雕刻这些巨石人像呢?
考古学家们去请教复活节岛的居民,奇怪的是,他们也不知道这些巨石人像的来历,他们没有一个人亲自参加过雕刻石像的活动。
当年,荷兰海军上将罗格文离开复活节岛以后,曾经写过一部回忆录,他说这些巨石人像是复活节岛人崇拜的偶像。英国航海家却认为,这些巨石人像是复活节岛人为了纪念去世的酋长而雕刻的,因为复活节岛人管这些石像叫做“阿利基”,“阿利基”是酋长或者首领的意思。而有些人提出一种大胆的说法,说那些巨石人像是天外来客建造的。
(3 )复活节岛上的这些巨石人像都特别重,光一顶石头帽子最小的也有2.5吨,那最大的石头帽子有十几吨重。科学家们经过测量,从火山口斜坡上安放巨石人像的地方,它们之间的距离最近的有6 米、最远的有100 多米。那么,当时人们是用什么办法把那些沉重的巨石人像放到了现在的位置上的呢?
如果把这些石头帽子放到石像的头顶上,或者把石像一个个运送到斜坡上、平地上,最起码得有吊装设备才行。假如利用最原始的滚木搬运和架桩起吊的办法,也要有木头呀。可是,考古学家们考察以后说,岛上的土壤根本不可能生长出粗大的树木。那岛上有的只是一点点稀稀拉拉的小灌木。难道说,当时人们用的是草藤编成绳网把它们运去的?科学家们一做试验,藤网套在那些几十吨重的石像上用力一拉就断了。
(4 )考古学家们在考察的时候还发现复活节岛上有一些巨石人像的后颈上竟然刻着文字。荷兰海军上将罗格文的回忆录里曾经记载着:他们登上复活节岛上以后,在巨石人像附近发现过好多刻满奇异文字图案的木板。
公元1863年的时候,法国一个叫埃仁·埃德洛的传教士来到复活节岛,说这些文字是“魔鬼的可怕咒语”,就把岛上所有带奇异文字的木板烧毁了。不过有的人觉得太可惜,偷偷地藏起了一些。所以,如今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的这种带有奇异文字的木板总共只有26块。
复活节岛上的这种奇异文字图案,除了刻在木板上的外,另外还有。在岛上一个叫奥朗哥小村前边一大堆圆石头上,就刻着许多鸟头人身的奇异图案。所以,有人也管复活节岛叫做“鸟人之岛”。
那么,复活节岛上的这种奇异的文字是什么意思呢?鸟头人身的奇异图案又代表着什么呢?这又是一个难解之谜。
(5 )复活节岛上的人们管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做“吉比托奥吉·赫努阿”,意思是“地球的肚脐”,听起来觉得这种叫法显得非常奇怪。可是,当人们从高空往下观看复活节岛的时候,就会发现,复活节岛人对小岛的称呼一点儿也不奇怪了。原来,复活节岛正好是太平洋的中部,这里正好是世界的中心,不就是“世界肚脐”吗?
难道说复活节岛上的人们曾经从高空俯视过自己居住的地方,这好像不怎么可能。那么,是谁把这些告诉了他们呢?这又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
(6 )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是个谜,岛上刻有奇异文字的木板和鸟头人身的奇异图案是个谜,其实就连居住在复活节岛上的人也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经过考察研究后说,复活节岛早在公元4 世纪的时候,也就是说在公元398 年就有人居住了。当初,荷兰海军上将罗格文在他的回忆录里说,那些冲着石像做祈祷的人们当中,“他们有的皮肤为褐色,就颜色深浅而言,他们与西班牙人相似,但也有肤色较深的人,而另一些人则完全是白皮肤,也有皮肤带红色的人”。看起来,复活节岛上的居民不仅仅是一个民族,而是好多个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那么,这么一个小岛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民族呢?他们又是怎么来到这个小岛的呢?
古时候,人们没有先进的航海工具,也没有什么导航的航海图,要想漂过浩瀚的大海大洋来到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简直是不可能的。也许有人会说,当初哥伦布和麦哲伦他们不就是在没有海图的情况下,穿过茫茫大诲,发现了新大陆吗?可是我们别忘了,他们虽说没有什么海图,却有着庞大的船队呀,也有着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水手呀。这么说,难道复活节岛上的居民是飞到这里来的吗?
有人说复活节岛上最早的居民是从太平洋岛屿来的,是玻利尼西亚人。不过,挪威著名的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复活节岛上有着奇异的文字,可是玻利尼西亚人从来就没有过书写文字的表达形式。这就是说,复活节岛最早的人一定是来自有过文字历史的民族。后来,海尔达尔在秘鲁考察了一些日子,接着又在复活节岛上进行考察,他发现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跟秘鲁的蒂亚瓦纳科的石雕人像有很多一样的地方,它们的脸上都有着明显的白人特征。
复活节岛是迷人的!
复活节岛的众多神秘之谜更为迷人!
神秘诱人,不可思议,这就是复活节岛给人的深刻印象。
让我们用一位考古学者的话结束上面的内容吧:“复活节岛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和天宇,寂静和安谧笼罩着一切。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总是在谛听着什么,虽然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倾听什么,并且总是不由自主地感到,似乎门庭之外有什么超乎我们感觉之外的神圣之物存在着。”
被诅咒的南马特尔遗迹
在南太平洋波纳佩岛的东南侧,复活节岛的西侧有一个名字叫做“泰蒙”的小海岛,人们也管它叫做“墓岛”。那么,它为什么又叫做“墓岛”呢?
泰蒙岛有一处往大海里伸出去的珊瑚浅滩,浅滩上面耸立着89座高大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全都是用巨大的玄武岩石柱纵横交错搭起来的,大约有4 米那么高。人们如果站在远处望去,它们就好像是一座座怪石磷峋的山峰。人们要是走近了再一看,它们又好像是一座座神庙。有人说这些建筑物是远古时代人们的坟墓,它们之间环水相隔,形成了一个个的小礁岛。所以,人们就管泰蒙岛也叫做了“墓岛”。
泰蒙岛是一个非常小的小海岛,岛上没有玄武岩石头,人们建造那些建筑物用的玄武岩石头都是从波纳佩岛运送过来的。当地人把这些建筑物叫做“南马特尔”,我们就管这些建筑物叫做“南马特尔遗迹”吧。在波纳佩岛人的语言当中,“南马特尔”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众多集中的家”,另一个是“环绕群岛的宇宙”。
泰蒙岛上的南马特尔遗迹有一半都是漫没在海水里边。所以,人们只有在海水涨潮的时候,划着小船进去。海水退潮的时候,这些建筑物的周围就会露出一大片特别泥泞的沼泽地,小船根本进不去,人要是走上去特别容易发生危险。
泰蒙岛上的南马特尔遗迹和复活节岛的石像都处在太平洋当中,可前者却没有复活节岛那么有名。不过,南马特尔遗迹充满了离奇的传说,使它蒙上了一层特别的色彩,使得它的神秘并不亚于复活节岛的神秘。还有,南马特尔遗迹到底是怎么建造起来的,更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要想解开南马特尔遗迹的这个谜团的难度也并不亚于解开复活节岛之谜的难度。
南马特尔遗迹的那些古代坟墓,从来就没有一点儿文字记载。据当地的人们说,关于那些古代坟墓的来历,都是靠当地酋长一代一代地口头传授下来的。酋长们之间到底传授的是什么内容,只有酋长自己和可继承酋长宝座的人才知道。另外,酋长们在口头传授那些古代坟墓来历的时候,还有一条特别严格的规矩,就是绝对不能向外人、哪怕是自己的亲属泄露出去,不然的话,就会遭到诅咒,死神就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当地的人们说,别以为这是在吓唬人,因为这种可怕的事情确确实实地发生过呀!
1907年,德国军队占领了波纳佩岛。后来,有一个名叫伯格的德国人担任了波纳佩岛第二任总督。据说,这个伯格总督对南马特尔遗迹特别感兴趣,尤其对埋葬着一个叫伊索克莱酋长的那座坟墓充满了好奇,总想把坟墓挖开看一看。
有一天,伯格想尽一切办法,终于从当时酋长的嘴里了解到了一些关于那座坟墓的情况。于是,他立刻下令挖掘伊索克莱的坟墓。没想到,诅咒应验了,死神降临到了伯格的头上。在他下令挖掘伊索克莱酋长坟墓还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他就突然暴死了。
19世纪的时候,有一个名叫伯纳的德国考古学家听说了南马特尔遗迹的事情以后,也前来发掘文物。结果,死神很快就降临到了这个伯纳的头上,他也同样莫名其妙地暴死了。
神秘的南马特尔遗迹,可怕的诅咒,可怕的死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波纳佩岛。有一个名叫杉浦健一的日本学者,他表面上是个所谓的“学者”,可内心里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侵略者。杉浦健一心想:南马特尔遗迹里面一定有大量的文物,这要是把它们弄到手,不仅可以写出令人惊叹的学术论文,还可以得到数不清的财宝呀!可是,不了解那些古代坟墓的秘密,就没办法把它们挖掘开呀?那么,怎样才能得到那些古代坟墓的秘密呢?杉浦健一立刻命令几个士兵去抓酋长。
酋长被日本侵略军抓来了。杉浦健一命令几个士兵把刺刀对准了这个酋长,然后慢条斯理地说道:“你快点儿把那些古代坟墓的秘密说出来吧。你要是不说实话,这些士兵的刺刀可不是好惹的呀!”说完,他冲着酋长发出了一阵“嘿嘿嘿”的冷笑。酋长面对侵略军的刺刀,想了想,只好把古代坟墓的秘密说了出来。
没想到,几天以后,晴朗的天空突然亮起一道道闪电,随着又响起了一阵阵霹雳。这个酋长正在房屋里呆着,突然一道闪电闯进屋里,一下子就把他击死了。
那个杉浦健一正在屋子里,打算把记录的古代坟墓的秘密整理一下,将来好出版成书。他刚把记录整理好了,也突然暴死了。
后来,杉浦健一的一个学生拿着他的那些古代坟墓的记录,找到了一个名字叫泉靖的教授,请他继续整理出版。奇怪的是,那个泉靖教授不久也突然暴死了。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去干这件事情了。
就这样,除了泰蒙岛的酋长,不管任何人只要想得到南马特尔遗迹的秘密,最后都得到了突然暴死的下场。那些泄露了南马特尔遗迹的酋长,不管他是怎样泄露的,同样也得到了突然暴死的下场。
南马特尔遗迹是神秘的,那些诅咒显得更加神秘!
南马特尔遗迹究竟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陆陆续续到了波纳佩岛,对泰蒙岛南马特尔遗迹进行了考察。 他们都认为,南马特尔遗迹这项工程简直是太宏伟了,整个工程用了大约100万根玄武岩石柱。这些石柱是从波纳佩岛北岸的采石场开凿下来的,经过加工以后再用木筏子运送到泰蒙岛上。冒险考古学家丹尼肯曾对“南马特尔遗迹”作过考古报告,他在他的著作中写道:
我乘坐波音727 来到了“南马特尔”,在两个土著人的陪同下,我们经过了许多袖珍岛屿,然后南马特尔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一个和众多岛屿相似的岛屿。这个小岛与其他小岛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拥有奇特的东西。万神庙,小玄武岩城,史前居民的难以置信的静谧去处,就在这个并不比一个足球场大的热带小岛之上。突然之间人们就站在了这些史前史的佐证前面,而人们并没有做好这种“相遇”的准备。
如果人们极目四周,就会发现遗址地区虽是处在杂乱无章之中,但设施的平面围仍然清晰可辨。就如同在做棍棒游戏一样,无数大小棍棒极重叠码放,分层排列,井然有序。而这决不可能是随便在这儿做的游戏,因为这些棍棒都是些有数吨之重的玄武岩圆柱和玄武岩石块。迄今为止的所有研究都认为,这些玄武岩棍柱是冷却了的火山熔岩。但是,当我不得不一米一米来确定,火山熔岩完全依据标准,在大致相同的长度下凝结成六角或八角柱时,我疑窦顿生。
鉴于在波纳佩岛北岸堆满了柱状玄武岩的事实,我准备不理会这些符合一定尺寸进行凝固的火山熔岩柱的愚蠢解释并做出这样的假定:这种第一流的和做了精密加工的建筑材料,是在该岛的北岸被切割开和进行加工的。波纳佩岛和南马特尔岛相距很远,运送它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平均3-9米长,往往超过10吨重的玄武岩块,可以说肯定要从波纳佩岛的北岸穿过迷宫似的丛林水道,经过几十个同样适合修建那些建筑物的岛屿被运往南马特尔岛。之所以排除在陆地上运送它们的可能,基因为自太古以来的倾盆大雨,白天会反复淹没茂密的丛林,此外波纳佩岛是个多山的岛屿。如果人们甚至还接受这样的看法,即丛林中的道路是随意可以开辟的,并已拥有能翻山越岭、钻掘开挖沼泽泥潭的手段,那么如此重物最终就能到达该岛的东南角,然后人们再把它们装到船上。
当地人们对我解释说,水上运输大概是通过木筏子进行的。这是一种看法,不过这种看法与一位学者的另一种看法又相矛盾。他的看法是:原始土著人把这些玄武岩块挂在他们的独木舟下面,用这种方式减轻重量,然后再逐块运往南马特尔岛。
我自找麻烦,去数了数主体建筑一边的玄武岩块。在60米长的一个地段上,共有1082个大柱子。该建筑呈正方形,这四面外墙表明有4782个部分。我让一个数学家帮我根据宽和高计算了一下,连同用于充填建筑物的必要的玄武岩柱子的房间体积:主体建筑“吞掉”了约3.2万块柱石。但是主体建筑只是这个大建筑的一部分。
在这个岛上有多条水道,多座坟墓,多处隧道和一面860 米长的大墙,大墙最高点为14.2 米。呈直角大墙的主要地段建在丰台上,也是用第一流的玄武岩细方石修建, 并呈阶梯形。我自己大量的主要殿堂有80多个附属建筑物。如果人们把3.2万这个数作为根据, 来估计一下仅这80个建筑物所使用的玄武岩柱的数量大概是4 0 万块的话,与其说是太多,不如说是太少。如果人们刨根究底地计算一下,就会发现那些解释是极其荒谬的。其荒谬处如:
在时间上,当南马特尔的建筑物出现之时,所有研究者都证实,在波纳佩岛上与如伞状况比较而言只有少量居民。在岛的北岸的取石工作是困难繁重、费事艰辛和旷日持久的。穿越丛林运送加工好的石块需要一大群身强力壮的男子汉。把这些大石块捆绑到独木舟下面,装卸工的数量也是可观的。一定数量的岛上居民,最终也还得收获椰子、捕鱼和操心一日三餐。如果每日把4 吨或更多吨位的沉重的玄武岩大柱运抵南马特尔的南岸,那么即使以现有的“技术”能力,它大概也是一项巨大的值得钦佩的成就。鉴于那时无论如何还没有工会,请让我们设想一下:365 天日日都干活,天天卖苦力,那么每年要把1460块玄武岩大石块运到南马特尔岛,需要296 年,也仅仅是把材料运至建筑现场。
不,有人性的生物任何时候都不会愚蠢到这种地步:他们要毫无道理地去经受这样的折磨。如果在波纳佩岛北岸已经有玄武岩采石场,那么为什么人们不就在主岛上修建起这一建筑物呢?人们为什么要在一个远离采石场的小岛上修建它呢?
难道就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
南马特尔并非是座“漂亮”的城市,以前肯定也不是。那里没有浮雕,没有雕塑,没有塑像或者压根儿就没有原材料。那是一个使人战栗、叫人难以接受的建筑风格。把玄武岩块僵硬、原始、让人感到害怕地层叠堆积起来。这种建筑很令人惊奇,因为南太平洋的海岛居民始终以夸张方式用花纹图案装饰他们的宫殿或要塞。宫殿和要塞据说是国王朝贺或天神决定和解的场所。而南马特尔的斯巴达克式的大墙工程排除了这自种可能。难道它是一个防御工事?那些平台(它使登上建筑物变得容易)证明用于这个目的是荒谬的:到底什么时候把这样一种机会提供给敌人使用呢?
为了给“南马特尔遗迹”之谜做出合理的解释,我们再回到复活节岛上,以复活节岛的情况去推测南马特尔的情况。
几乎全球各地自古就有大洪水的传说,岛屿土著都普遍世代相传着大洪水的故事。以复活节岛为例,岛上土著世代口述相传,指出当地以前本来是块名叫希瓦的大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沉没的太平洲)后来被大洪水淹没,大部分地区都淹没在太平洋海底,只有复活节岛、波纳佩岛、夏威夷岛等诸岛——这些当年的高山险峰尚突出于海平面。而夏威夷的正确发音和希瓦极为相似。太平洋岛国斐济的首都就叫苏瓦。
与复活节岛遥隔万里的新西兰士著也把他们祖先的土地称作希瓦,据他们的传说,他们的祖先来自新西兰东方的希瓦土地,后来因为陆地淹没,才逃到现在的新西兰。
从全球地质化石等许多资料来看,在地球的旱季里,海水大踏步地退缩,太平洋诸岛都成了希瓦大陆的高山,富饶美丽的希瓦大陆孕育出了高度的文明——今天被称之为太平洲的文明。这样要建成南马特尔巨石城、海底巨石城、复活节岛巨石人像群和诸岛巨石建筑的人力、物力、技术力量都是具备的。
后来洪水淹没了希瓦大陆,幸存者不得不逃往大洋洲和太平洋的孤岛——昔日的山峰上。
从南马特尔古城可以看出,它建有一道巨大的防洪墙,它与复活节岛上的巨大石墙(后来被巨大的海洪摧毁了许多)是大洪水季节开始时,希瓦大陆的统治者们作为防洪用的。他们建造巨大的石像群,作为复活节岛淹没时在海洋上的标志,还可立足其上作为暂时求援之用,这种海洪时退时淹的现象在复活节岛上持续了若干年。
由于后来洪水飞涨,许多地方都成孤岛,人力分散、剧减,许多物质被淹没,太平洲人不得不停下他们的巨大建设工程,所以复活节岛还静躺着300 多个规模更大的未完工的巨石像和波纳佩岛采石场留下很多刚开采准备使用的石块。
在山顶建城要比在山下费力得多,所以希瓦大陆最豪华的宫殿城市是在山下,即被淹没在现在的太平洋海底,如南马特尔的水下城,波纳佩岛上的土著世代相传,距南马特尔古城不远的海底有一处淹没的古城。1939年,潜水人员在附近海底发现保存得相当完整的街道、石柱、石像和住处。他们还从当地海底捞出十分珍贵的黄金与珠宝饰物,可见史前希瓦(太平洲)大陆人的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