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6-24 15: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北京观察家指出:“李登辉曾到美国留学,总声称台湾体现了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但实际上,那不过是因为现在只有美国才能做他的保护伞,是对美国实力的一种理智认同与利用罢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归宿是日本,而不是美国。”
在海外早就流传着李登辉是日本人后代的说法。近些时间,这一说法在更大范围流传开来,北京《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一位学者谈李登辉身世的文章中,提到了这种说法。而美国著名的《花花公子》则干脆在李登辉背上插上两面日本国旗,将他用作封面人物。
满门日本“忠烈”
当李登辉主政台湾之后,便有人查考李氏族谱,认定他是祖籍福建永定的客家人。李登辉本人1923年1月出生于台湾台北县三芝乡。
当时,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李登辉之父李金龙,毕业于警察官练习所,在日本殖民者手下充当刑警10余年,李登辉至今为此感到骄傲,说他是当时的“精英人物”。其兄李登钦曾在日军中服役,二战期间在菲律宾战场战死,其灵位至今仍摆在日本靖国神社。
李登辉小时并不聪明,并三易学校。成绩与环境使李登辉常独立于群体之外,导致了他后来外表沉默、内向的一面。小学毕业后,李登辉连续考了三年都没有考上一所好学校,最后不得插班进入教会学校——淡江中学。这所学校在当时也属贵族学校。在校期间,他大多独来独往,唯一参加的团体活动是剑道训练,并学会了忍、准、狠的要诀。这一日本式处世之道,李登辉在后来的岛内暗潮汹涌的政治斗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1942年,李登辉进入台北高等学校,当时,班上只有四位中国学生,这与其父当日本刑警是分不开的。次年,李登辉还未毕业,便到日本东京都帝国大学求学,就读农业经济。日本的文科大学生必须从军,李登辉也因此当过一名日本陆军的炮兵中尉。日本战败投降后,李登辉回到台湾。由于李登辉长期接受日式教育,不仅有“李登次郎”、“岩里政男”这类日本名字,而且在他日后的说话及文字中常常出现近似日本语法的名词,如“一代建国”“一个牺牲、两个灵魂、三个能力”等等,并且日语比中国话流利得多。
也许,李登辉的这些经历与做派,并不算太特殊,因为有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文化自然会影响台湾人。就是今天中国大陆那些留美学生回国后,在与人交谈时,也动不动就冒出几个英文词以显学问与身份。
但是,李登辉并不仅仅是有亲日情结,他对日本的亲近,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感。
天然的日本情结
李登辉将日本视为“祖父之国”。上台伊始,他就迫不及待地要将台日实质关系全面扩展、深化和升级,处心极虑地同日本政界要人拉关系。每当和日本人在一起的时候,他的神经就立刻兴奋起来,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这是一种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别人又无法体会的心理状态,他总是极力向他们表白,他会说日本话,从年轻时就偏爱日本,时时处处都与日本国民“抱有共感”,在亚洲,在全世界都找不到像他那样的“忠诚的朋友”,以至日本人认为,李登辉不仅22岁以前是日本人,就是现在说他是日本人,也没有人会不相信。同时,李登辉对待中国的态度,也跟日本人没有一点不同。
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对台湾在二战后回归中国始终耿耿于怀,至今也没放弃“台湾归属未定论”。他们认为统一的中国,将是对日本的“威胁”。日本右翼势力公开鼓吹肢解、分裂中国。如中岛岭雄曾狂妄地提出把中国分成十二块;司马辽太郎说,国家有适当的尺寸大小,……只靠北京一个政府,要控制比全欧洲还要大的地方是不可能的。宫崎正弘也津津乐道“中国的大分裂”,称中国90年代后将分裂成16个小国,演变为一个联邦。而中西辉政最近则公开叫嚣,“自秦始皇以降延续两千年的中华帝国气数已尽”,“中华帝国必将灭亡。”
李登辉曾在1999年的着作《台湾的主张》一书中提出了分裂祖国的“七块论”,该书由日本PHP研究所江口克彦代为捉刀。同年7月,李登辉又抛出了分裂祖国的“两国论”,“两国论”与《台湾的主张》中的“七块论”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其根源也来自日本。日本东京《时报》便明确指出“李登辉的两国论源自日本。”
在这之前,李登辉在1999年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谈话时,大讲“生为台湾人的悲哀”,“中国”、“中华”、“中国人”这些词含混不清;“国民党也是外来政权”;台湾是“无主之国”;台湾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毫无用处。两岸统一是“奇怪的梦”。李登辉大肆美化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血腥统治的“武功”,殖民时代日本人留下的事物很多”,要“用科学的观点来评价”。他还说:“在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日本曾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说日本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启蒙者,也不为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