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41|回复: 14

CCTV-10正在播金沙遗址

 关闭 [复制链接]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0
发表于 2007-6-9 10: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CTV-10正在直播金沙遗址 文化遗产博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0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10: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CCTV-6 爱情呼叫转移 正在

58

主题

3049

帖子

6万

积分

圣殿骑士

逊尔摩斯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8763
发表于 2007-6-9 10: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迷~~~~我一碰电视就不想动了,所以好长时间没看电视了~~~~`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0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10: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BTV-6 NBA 同时看三个台真累。。。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0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11: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面具要揭晓了!!

55

主题

748

帖子

3万

积分

至尊天神

Big Smoking barrel

Rank: 8Rank: 8

积分
30636
发表于 2007-6-9 11: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看爱情呼叫转移,其实昨天晚上已经看一遍了,现在播广告,上来看贴:loveliness5: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0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11: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沙遗址 成都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概述   金沙遗址“一醒惊天下” 可能改写成都古代史   专家认为四川“金沙文化”是多种文化作用的产物   金沙遗址首次被权威定性为商周时期蜀文化中心   金沙遗址概述   成都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首先发现的。金沙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金沙遗址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而且,随着发掘的进展,不排除还有重大发现的可能。 在出土的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与广汉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其他各类金饰则为金沙特有。玉器种类繁多,且十分精美,其中最大的一件是高约22厘米的玉琮,颜色为翡翠绿,雕工极其精细,表面有细若发丝的微刻花纹和一人形图案,堪称国宝,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出土的400多件青铜器主要以小型器物为主,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铜铃等,其中铜立人像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相差无几。石器有170件,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龟等,是四川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石器。其中的跪坐人像造型栩栩如生,专家认为,极可能是当时贵族的奴隶或战俘,这表明当时的蜀国已比较强大。石器中的石虎造型古朴生动。 金沙村遗址的发现,引起各界关注。专家们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金沙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金沙遗址所提示的是以往文献中完全没有的珍贵材料,将改写成都历史和四川古代史。   分析金沙遗址的出土文物,很多都是有特殊用途的礼器,应为当时成都平原最高统治阶层的遗物。这些遗物在风格上既与三星堆文物相似,也存在某种差异,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金沙遗址的性质,目前推测有可能属于祭祀遗迹,但由于出土了大量玉、石器半成品和原料,不排除存在作坊遗迹的可能。不过,从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和周围的大型建筑、重要遗存来看,蜀风花园所在区域很可能是商末至西周时期成都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遗址出土的玉戈、玉瑗表明,金沙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与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再次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金沙遗址“一醒惊天下” 可能改写成都古代史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苏坡乡金沙村的“金沙遗址”,在沉睡了3000年之后的今天被发掘出来,“一醒惊天下”。今天,成都市文化局一位负责人怀着十分激动的告诉记者,这件事即将轰动世界。四川考古界,专家学者喜不自胜。发掘工作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专家们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通过对金沙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文献记载,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商业街大型船棺葬的发现属于开明蜀国统治者的遗存,成为开明蜀国在成都城区的重要标志,金沙遗址的发现所揭示的是过去文献完全没有记载的新的珍贵材料。专家分析说,已出土的1000多件文物折射的信息告诉我们,古蜀统治者的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开始了。金沙遗址将改写成都历史和四川古代史,从遗址所出土文物分析,很多都是有特殊用途的礼器,应为当时蜀地最高统治阶层的遗物,这些遗物在风格上既与三星堆出土物相似,也存在某种差异,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而存在的差异是否在年代或遗存性质上有不同则需进一步工作才能确定,玉琮的发现进一步证明长江下游文化对蜀地古文化的某种影响。铜器以小型器物为主,目前尚未出土与三星堆一致的大型青铜面具、神树等青铜器。   从目前发掘金沙遗址情况来看,金沙遗址的性质尚不能最后确定,目前推测有可能属于祭祀遗迹,但是由于出土大量的玉、石器半成品和原料,不排除存在作坊遗迹的可能。 金沙遗址出土千余件精美文物到4月12为止,金沙遗址已清理出了10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金器、玉器、铜器、石器、象牙器和数量众多的象牙、陶器等。   记者看到,已经出土的这1000多件文物的精美程度极高。请看这张凤凰金箔,它的造型与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及其相似。金箔上,凤凰的嘴角线细如发丝,清晰可辨,足见3000多年前,古人雕刻工艺的精湛。一件件玉器,色泽如初,表层温润,细腻如肤。更令人惊叹的是,玉器上的刻纹细致,几何图形规整。象牙器刻纹工艺绝妙,正像古人所言的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金器30余件,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其中金面具与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其它各类金饰为金沙所特有。   玉器400余件,有玉琮、玉壁、玉璋、玉戈、玉矛、玉斧、玉凿、玉斤、玉镯、玉环、玉牌形饰、玉挂饰、玉珠及玉料等。出土的玉器十分精美,其中出土的最大一件高约22厘米的玉琮颜色为翡翠绿,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该玉琮雕刻极其精细,琮表面有细若发丝的微刻花纹和一人形图案,堪称一绝;数量极多的圭形玉凿和玉牌形饰颇具特色;大量玉璋雕刻细腻,纹饰丰富,有的纹饰上饰有朱砂。   铜器400余件,基本上为小型铜器,主要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戚形方孔铜壁、铜铃、铜挂饰、铜牌饰及铜礼器残片等,其中铜立人像的造型风格与三星堆的青铜立人像几乎完全一致。   石器170件,有石壁、石璋、石矛、石斧、石跪坐人像、石虎、石龟、石蛇等;石跪坐人像头顶方形冠饰,两侧上翘,长辫及腰,口部涂砂,双手背后交叉作捆绑状,其造型与成都市方池街遗址出土的石跪人像基本相同;石虎作卧伏状,造型生动,耳部和嘴部涂砂;石蛇的造型更是多样。   象牙器40余件,仅有柱状形器一类,柱状形器的一端正中有一圆点,周围有六个圆点,出土的象牙不计其数,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有陶尖底盏、尖底杯、高柄豆、圈足罐等,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当殷墟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                                          专家认为四川“金沙文化”是多种文化作用的产物   数量众多的象牙、精美的玉琮等外来文化的用品,在金沙遗址已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占有相当比例。由此,考古专家认为金沙文化既有其独特魅力,又是深受中原、长江下游等文化深刻作用的产物。   金沙遗址出土的30多件金器是该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具独特风格和鲜明自身特色的。这些金器包括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除了金面具与三星堆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以外,其它各类金饰均为金沙遗址所独有,都是用金片、金箔锤打而成,种类非常丰富。   与金器一起出土的玉器则更多留下了中原和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痕迹。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称,出土的玉戈、玉钺等礼器明显与中原同时代文物一致,这说明金沙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同时,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璋并不是此地“土生土长”的,它们是通过长江这条自古以来的黄金水道自下而上运输至此的。金沙文化与中原及长江下游的频繁交流充分说明了此时的古蜀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再次证明了中华古文明的多元一体论,各区域的文化都是彼此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王毅说,良渚文化的器物通过长江传到蜀地,证明成都当时对外交往和贸易已非常频繁,也说明古蜀国并非古人所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同时也证明,当时蜀地也不是如文献记载的“不晓文字,不知礼乐”的蛮荒之地,已具有非常发达的青铜文化。    能够证明金沙遗址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还不仅于此。已清理出土的一吨左右的象牙一部分产于古蜀国的南部,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相邻的云南、贵州等地。这部分象牙很可能是西南少数民族进贡给这里的王公贵族的,这也说明了金沙当时已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金沙遗址首次被权威定性为商周时期蜀文化中心   中新社成都一月十六日电《成都晚报》报道说,经过近十个月的考古发掘,金沙遗址第一次作出权威性的定性:该遗址为商周时期蜀文化中心遗址,分布面积在三平方公里以上,同时很有可能是古蜀国的又一都邑所在。   据成都市考古队王毅队长介绍:考古队在一期考古阶段重点对梅苑东北区域、兰苑文化堆积分布区、体育公园两处文化堆积区进行了集中发掘。位于遗址东部的梅苑,出土了陶器、玉器、铜器、金器、卜甲共七百余件和大量的象牙,大量的象牙堆积坑和成片的野猪獠牙、鹿角分布区都与宗教仪式活动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区域是宗教仪式活动区;兰苑遗址位于遗址的中南部,该区的文化堆积分布面积约二万平方米,目前发掘面积已达一万零四百二十五平方米,发现有大量的房屋建筑遗迹和红烧土、三百余个灰坑、三十余座墓葬、一座陶窑等遗迹现象,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器、陶片和少量的玉石器、铜器、金器等,时代约为商代晚期。各种迹象表明,“兰苑”文化堆积分布区可能是居住、生活区;体育公园位于遗址中部,发掘面积一百六十二平方米,发现十五座墓葬,其中三座墓葬有随葬品,出土少量玉石器和陶器。   从墓葬的文化层和房址分析,该区域可能是居住、生活区,废弃后成为墓地。而在此次集体大发掘中没有涉及的第四大区域———黄忠遗址,根据前两次的发掘,专家认为可能是金沙遗址宫殿区的一部分。据此,专家普遍认为,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衰亡后,在成都地区兴起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0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11: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鸟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即“四鸟绕日金饰”它极具动感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外层的4只飞 鸟,还是内层旋转的太阳。特别是在红色背景衬托下,里面的旋涡就如同一轮旋转的火球,周围飞鸟图案分明就是红色的火鸟。外层飞行的神鸟和内层旋转着的太阳,表现的正是古蜀人对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和讴歌。太阳神鸟”图案已经被中国国家文物局用作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并被“神舟6号”载入太空。 象牙 在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遗物中,有数以吨计的象牙,还有大片的野猪獠牙、鹿角等等,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这些象牙很快成为考古界关注的焦点,因为直到今天,象牙仍然是极为珍贵的艺术品,三千年之前金沙,富庶的程度可想而知。一个问题随之产生,这么多象牙 ,是从哪里来的?

44

主题

795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268
发表于 2007-6-9 11: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我要看看 老大 可有奖励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0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11: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直击掘宝现场 展示从未公布的“国家宝藏” 2007年06月09日 11:09:48   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遍地先进探测器是为那般?   这里就是距西安240公里的陕西韩城,这里是众所周知的史圣司马迁的故乡,又是传说鲤鱼跳龙门的龙门福地所在。但今天,我们将要为您展示的,是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考古遗迹,一个刚刚震惊了世界的考古发掘现场。 两年之前,这里发现了一个大型古墓群,也就是现在我身后的正在进行精心发掘的现场,这里究竟能发现什么?这一切不管对于我们还是坐在电视机前的您,都将是未知的。   央视全程直击掘宝现场,展示从未公布的"国家宝藏"   自从2001年发现金沙遗址以后,金沙文物的发掘保护和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5年的发掘整理中,金沙共出土了**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成了研究古蜀文化最珍贵的资料。对,咱们所在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就位于成都市市区西北部,今年4月就开始正式对外开放了。现在我们在遗迹馆里可以看到不少的游客,游人都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古蜀文化的气息。这和去年发掘现场的对比非常强烈。经专家分析,金沙遗址很可能就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古代蜀国的第二个都城遗址,它很可能就是在三星堆神秘文明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此时此地,就有一种神秘的文化气息,毫无保留的流淌在我们身旁的每一寸土地上……三件修复完好的稀世珍宝将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并在严密的保护下运送到陈列馆正式上架展出,其中就包括去年发掘的那件国宝级文物。据说到现在为止除了少数几位专家外,还从未有人见过那件国宝。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去年的遗憾,也就少了我们今天这份特别的期待。今天,一个惊世至宝即将第一次见到天日,等待是绝对值得的……   广州市大型商场工地竟发现南越国时期罕有水利设施   2000年初,在广州市闹市区北京路西侧的一个建筑工地的施工中,发现了一组奇特的木制构件,这些排列有序的巨木深埋在地下4米的泥沙之中。闻讯赶来的考古人员随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当一个宽5米,长21米,呈"八"字形敞开的"木阵"出现在人们眼前时,考古人员陷入了迷惑:这到底是一个什么建筑?又有什么功能?经过考古、建筑、水利等众多专家的论证推理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结论:这是公元前二、三世纪南越国时期的一座水利设施: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第一个木构水闸!这个古老的水闸具有泻洪、防潮双重功能:当外部珠江口潮水上涨时放下闸板防止潮水倒灌入城,而洪水季节则打开水闸排水。更让大家惊异的是:这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以当代科技的标准检验,居然符合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闸设计规范》!   中央电视台带您聆听3000年前的声音   在2006年文物发掘过程中,象牙、石磬的出土,在文物考古界引起很大的轰动,尤其是石磬的出土,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当天的直播中已做了详细的报道,此后专家对石磬进行了细致的测音、研究,今天,我们将首次向大家进行这两块石磬的发布。大家注意看,这是一大一小的两块石磬。表面看起来,它和普通的石片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这两片石罄的音色相当优美,应该是当年的金沙人在经过精挑细选之后制作出来的。作为几千年前的祭祀乐器,古蜀王国举行祭祀等重大活动时,都会敲击石磬,这也说明那个时候,金沙的礼乐制度已经比较发达。现在就请大家安静,让我们来聆听来自3000年前的天籁之音。   "两厘米"发现古蜀黄金面具   中国文物中的黄金制品本来就寥寥无几,黄金制品多是西方历史中相当重要的考苦凭证,因为对金属器物的制作和运用上,我们的历史上还是以青铜等见长,中国金沙出现的黄金面具本来就是一个特别神秘的事情,它能够帮我们追述和佐证当时古蜀文化的奇异特征,也能从中探出古蜀这一历史地域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神秘性。黄金制品大量集中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尤其是金面具目前只在西南出土,包括三星堆和现在的金沙。而中原等地几乎只有很小的饰品类的东西。这确实是引人入胜之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过去发掘出来的小金面具,它只有掌心大小,已经相当精致,今天我们将要见到的金面具据说有小孩脸那么大,至今只有几位文物专家见过它的容颜,回忆去年的金沙发掘,很多画面至今我们都还历历在目,在我们的注视下,现场出土了很多宝贵的文物,我们借此机会可以简单回顾一下,记得在那天……去年出土文物往下两厘米的距离,竟藏着最大的至宝--今天的这个金面具!国宝级别的黄金面具今天即将面世,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成都文物界可谓煞费苦心,金沙金面具在出土后随即就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和处理措施,这一宝物究竟是如何修复、如何保护的呢?我们可以看一下,这牵动无数人心的珍贵宝物得以重见天日的来龙去脉!从这些器物和地域上看,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应该有着紧密的承袭关系。辉煌的金沙文明延续了约600年的时间,金沙先民是三星堆王国中的一支重要族群,也是一支力量较为强大的族群,但还处于三星堆王国统治之下。后来金沙遗址取代三星堆遗址而成为古蜀王国的统治中心。但最让人感兴趣的是金沙文明在约公元前七世纪就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战国青铜文明。这很可能结束于秦伐蜀。在史实上可能跟司马错和吕不韦是有关系的……讲述史记故事……   "芮国"在哪?   可我们对芮国可以说几乎没有概念,芮国?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提到这样一个诸侯国。刚刚我们看到之前发掘完的M26墓葬中也发现了"桓公"铭文,那么这指的是"芮"国的桓公吗?桓公又是谁?这就是他的墓葬吗?那这个诸侯国其他国君的谥号如何?芮国完整的世系如何? 芮国的始封年代,文献几乎无载。它几乎是历史上一个谜一般的诸侯国。" 芮国确实是一个不常提及的商周诸侯国,但从仅有的典籍描述中我们还是可以确认这个国家是存在的,它在我国的中原文化历史体系中的确还是占有一席之地。古时候,黄河流经山西西南部时,因渭河从西向东注入,黄河也由此折东,形成一大弯曲,上古时,人们就把河湾内的大片地方称为"芮"。这个芮国,在历史上出现了好几次,最早在商代就有芮国,它起源于甘肃,因为那里古代有一条芮河而得名。   后来还出现过姜姓的芮国,是现在我们说的芮国其中一支旁系分支跑出去建的小国家。而我们现在说的芮国,是大家现在可以在屏幕上中国历史地图册西周分图上看到的诸侯国"芮"--公元前661年,晋国灭掉魏国,并占领了西邻的芮国地盘,封晋大夫毕万于魏。黄河西岸的今大荔县这一带应该是芮国领土,它是姬姓的。公元前641年芮被秦国吞并,芮国遂亡。周初的姬姓芮国在周王室所受到的重视与巨大政治地位非但不像它的名声和地盘这么小,相反权利地位甚至很大很高,这与西周芮伯长期扮演的重要辅臣角色相一致。这与文王时诉争田地的姜姓小国芮呈现出很不同的面貌。   秦始皇不仅统一中国,还建立了"桂林"   从秦汉历史地图上看,我们确实要回到版图的西北,也就是长安,从西北到东南,这是一条绵延**多公里的艰难路途,公元前206年秦始皇赢政收复六国登基称帝,统一了中国,但广大东南地区的山间水岭实际上还并不受其控制,于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一位大将赵佗率50万军民大军从长安由北向南一路南下岭南,遇山开山遇水渡水,粮马兵草分批从水陆、陆路一直南下,到达了现在的岭南地区,经过激战,收复了当地土著,建立桂林、南海、象郡三个县级直辖市。   据《史记》记载,赵佗是河北正定(今石家庄)人,他为什么会不远千里来到岭南,并且在这里创建南越国的呢?   原来,赵佗是秦军中的一员大将,公元前214年,他率领秦兵攻占岭南,实现了真正的华夏一统。赵佗作为平定南越的功臣担任越北重镇龙川县的县令。   但是,经过短暂的大一统后,陈胜、吴广的起义点燃了使秦末战争的大火,各路豪杰再度逐鹿中原。为了避免战火波及岭南。赵佗派兵封闭通往北方的关卡,公元前203年,他宣布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即今天的广州。   汉朝建立之初,南越国与汉朝友好往来,南下岭南的汉族人也和当地的越族人民和平共处,并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推广到岭南,使岭南大地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实现了文明的跨越。   南越国后期,一场蓄谋已久的宫廷政变改变了岭南的历史,主张归顺汉朝的第四代南越王赵兴被主张独立的越族宰相吕嘉杀害,拥戴有一半越族血统的王子赵建德登基。   南越事变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汉武帝立即发兵10万从沿着一个世纪前赵佗南下的道路,直扑岭南。公元前111年汉军攻入番禺,南越国宣告灭亡。南越国先后传位五代,共93年。   "南越国"与"广州" 有什么关系   据《史记》记载,赵佗是河北正定(今石家庄)人,他为什么会不远千里来到岭南,并且在这里创建南越国的呢?原来,赵佗是秦军中的一员大将,公元前214年,他率领秦兵攻占岭南,实现了真正的华夏一统。赵佗作为平定南越的功臣担任越北重镇龙川县的县令。但是,经过短暂的大一统后,陈胜、吴广的起义点燃了使秦末战争的大火,各路豪杰再度逐鹿中原。为了避免战火波及岭南。赵佗派兵封闭通往北方的关卡,公元前203年,他宣布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即今天的广州。   10米高空摔不坏绝世国宝   在我的身后,马上将举行金面具的启运仪式。刚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说,这个神秘的金面具已经被装到了这个锦盒里。别小看了这个锦盒,它是根据金面具的尺寸和安全要求专门定制的,经过了严格的安全设计,具有很强的防摔防震和防潮能力,打个比方吧,即使它从10米的高空掉下来,里面的金面具也会毫发无损。为了保证金面具的安全运送,从遗迹馆到陈列馆的这几百米路程,也将严格按照文物运送的专业程序,由武警、文保人员组成的运送队伍进行安全护送。   2000前珍贵帝王古墓在工地被发现   1983年6月9日上午,广东省政府基建处在削低了17.7米的象岗顶部开挖公寓楼的墙基时,发现一处地下建筑。专家惊喜地认定这是一座岭南首次发现的汉代彩绘石室墓。但是,墓主人到底是谁呢?从大墓的规格形制来看,这决非是普通的公侯贵族墓。在随后的发掘中,一件件制作精美的玉器、铜器、铁器以及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具出现在大家的面前。难道,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苦苦寻觅的赵佗墓?   进入主棺室的发掘者一时还难解墓主之谜,便耐心地用小平头铲和竹签细细地清理,发现墓主身着丝缕玉衣。直到在玉衣中发现"赵眜" 和"文帝行玺"金印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墓主赵眜即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佗的孙子、自称文帝的赵眜。今天,这座保存完好的石室墓原址上建成了"南越王博物馆",这些恢复了2000年前夺目光泽的珍贵文物,向人们叙述着南越王国遥远的故事。   "用玉制度"体现主人身份   古代的这个玉器制度是相当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它甚至可以说是两周文化的核心之一!因为玉器这种东西……两周时期玉器作为重要的材质,与青铜器一起一直受到贵族们的青睐,也是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具体反映。以功能区分,一般分为礼玉、佩玉、武器、工具等,尤其以礼玉和佩玉中的组玉佩最为重要。梁带村已经发掘的27号大墓出土的多礼玉璧、琮、圭以及组佩七璜联珠多为质地上乘的软玉制成,而璜的多寡则与墓主生前身份有关。   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27号"墓主人揭密   庆幸的是,26号大墓出土的铜鼎、簋、壶均铸有"中姜作为桓工公尊鼎(簋、壶),文字信息直接而准确,这段铭文的意思是,中姜为她的夫君桓公,也就是27号墓主所做的器物,即27号大墓为桓公,26号墓主是桓公夫人"中姜"。再进一步说,19、26、27号大墓均出有带"芮"字铭文,所以说27号墓主就是芮桓公。   历史悬谜:"梁芮之争"是什么意思?   梁芮关系,据〈史记〉注释和〈中国历史地图集〉,梁,赢姓,在今陕西韩城一带;芮,姬姓,在今陕西韩城之南100公里的大荔县一带。梁带村发现的诸侯等级的三座大墓,皆出"芮"铭铜器,却未发现"梁"国铜器;再者,关中地区发现的秦人赢姓)大墓,墓道皆向东,而姬姓周人的大墓墓道皆向南,比如,近年影响广大的周公庙大墓,山西晋侯墓皆如此。从时空两方面都说明梁带村墓地为两周之际的芮国墓地,这就与〈史记〉注释中关于梁芮地望产生矛盾。〈史记 秦本纪〉记载:'(秦)德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说明两国关系密切,相距不远。我们确认,陕西韩城梁带村一带确实为芮国所在,而梁国此时在哪反而成了未解之迷(本来梁国的地界,学界早有数种不同的说法),因此,要真正解决梁芮关系和地界,在其周边地区找寻梁国遗存就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   千年水井水质竟达到今天饮用水标准!   在没有现代供水设施的时候,水井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可谓是一个水井博物馆,从南越国到民国时期,各朝各代,各种各样。   在已发掘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内,先后发现有3个南越王宫的食水砖井,这些水最深的达14米,全部用专门烧制的弧扇形砖砌成。其中,在一号宫殿的东侧发现的越王井最为精巧。该井是先挖一个宽3米、深9米的井坑,然后用弧扇形砖结砌成一个1.1米宽的井圈,井圈外用纯净的山岗土夯打结实,以阻隔井外的表层地下污水渗入井内。井底用五块大石板铺砌,井底石板之下还铺有一层厚约8厘米的细沙,对井水进行过滤,石板中间凿有五个小孔,井水就是靠这5个小孔从井底下慢慢渗上来的。这样独特的滤水结构形式实属罕见,当考古人员将井里的水拿去化验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这个已有2000多年的井里的水居然符合现代饮用水标准!   古人用什么办法使河水"隐身"?   我现在正沿着南越王宫署遗址中的一条水渠行进,这条水渠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曲流石渠"。顾名思义,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石砌水渠,我们刚才介绍了饮用水井、排水系统,那这个又是什么水系呢?这个区域是南越王宫署的御花园,这是一条花园里用于观赏的水景系统,长约150米,渠体由渠底、渠壁和挡墙三部分构成,(蹲下讲解)呈倒"凸"字形,渠底用石板作密缝冰裂纹铺砌,上面再铺一层密密的灰黑色河卵石,当中用黄白色的大卵石呈"之"字形疏落点布。这种用鹅卵石铺池底的做法,在现在的公园、私家花园的流水设计中还在沿用,可以想像,清澈的溪水在黑色的卵石上流过,充满大自然的野趣。我有点看不明白的就是,这条150米的溪流,看不到水的来源,也不知道水流向哪里去了?这个水系构思非常巧妙,在曲流石渠的北边,有一条木制暗渠通往上面的一个约4000平方米的大水池,这个水池在1975年曾经发掘出了东南角的一部分。在那边的石渠尽头有一个隐蔽的去水口,再通过暗渠排出宫外。可以说这里的水是"来无踪,去无影"。   小墓的骨骸比大墓保存完整是为什么?   刚才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事情--28号贵族墓中的骨骸已经化成粉末,之前我们发掘的19,26,27等贵族墓地中的状况也是如此,而同时发掘出来的简单下葬的15座小墓的骨骸却都保存完整,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在人类学鉴定专家正在对现场的骨骸进行鉴定,一会儿就能推测出他们大概的年份和身份了。现在我们暂时把镜头交回北京演播室,也请演播室专家为我们解释刚才关于骨骸的疑问。陕西现场交给我们一个有趣的现象和问题:奢华的贵族墓中采取了一系列防腐措施,但是墓主人的骨骸已经化成粉末,而同时发掘出来的简单下葬的15座小墓的骨骸却都保存完整,这是为什么呢?土壤、空气、水份是人体保存最要紧的三个要素……周代大墓多在棺内施撒朱砂,就是我们见到的红色粉末,是希望遗体防腐,实际上并未起到作用这对于当时那些希望永生的古代君王们真可谓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大自然经常跟主观意志强烈的人开一些神奇的玩笑,非常有意思。

62

主题

5202

帖子

10万

积分

圣殿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400
发表于 2007-6-9 11: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很美~~~~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0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11: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遗产日:寻找我们心中的太阳神鸟 李 舫 2007年06月09日03:44   6月9日,是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如果要说说今天的中国,我们又怎能绕得开“文化遗产”这项“与时间赛跑”的浩大工程?   这是紧锣密鼓的一年,一个又一个文化传承形态变成纸面上翔实的文字,一支又一支朴拙的乡歌野调成为民间传承的重要环节,一段又一段遥远模糊的故乡场景变得日渐清晰,一座又一座文化名城延续着古老的中国记忆。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中国为维护传统的文化生态所作的努力令全世界瞩目。   中华文明是人类几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甲骨文、青铜器、长城、故宫……以及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2001年以来,昆曲、古琴、木卡姆、蒙古长调等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由此成为拥有代表作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丰富的文化形态是中华记忆传承的载体,是日新月异的中国发展的依托,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嬗变,文化遗产饱受冲击,渐渐失却生存的土壤,甚至濒临灭绝。   西藏的扎巴老人能演唱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在他的记忆里保存着25部这样的口传巨著。随着他的逝世,8部《格萨尔》亡佚,被“抢救”出来的17部也只能存在于影像之中。现在能够完整地将史诗唱下来的人已不到10人,且大多年过花甲。   面临人亡歌歇境地的岂止是“三大史诗”?我国曾有两千多个剧种,现存活于舞台的仅有几十个。作为唐代音乐再现的《唐和曲》,随着传人的离世,因无人记录而难以再听其“环佩之声”。满语在清朝时是官方语言,今天能讲满语的仅剩100人。纳西族懂东巴经的歌手,在几年前有6位,2001年剩下3位,今年只有1位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每年都要出台一份报告,为文化遗产保护敲响警钟。“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基绍尔·劳说:“如果有关部门不及时采取恰当措施予以补救的话,名单上的景点将会消失。”   这不是危言耸听!正是基于这种警醒,在这过去的365天里,我们紧锣密鼓地努力,努力使我们的记忆不随风飘逝。   去年此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四鸟绕日”金饰图案。这个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美丽金饰,形象地描述了古人原始的太阳崇拜,专家因此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中华民族悠长的岁月长河里,无数个“太阳神鸟”般的记忆碎片,无数个对于这些碎片的执著追问,拼凑着我们明天回家的“识路地图”。   (作者为本报主任编辑) 《人民日报海外版》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0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11: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ne 于 2007-6-9 11:32 发表 这个很美~~~~
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自8月3日至13日向社会公示后,经国家文物局2005年8月15日第15次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正式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8月16日,国家文物局发出了正式启用公告。 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为四鸟绕日图,遗产标志上方采用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采用汉语拼音“ZHONG GUO WEN HUA YI CHAN”,民族自治地方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可使用英文“CHINA CULTURAL HERITAGE”或其他国家文字。此外,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色彩为金色,也可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颜色。而其核心的金饰文物图案,除了配合文字使用外还可以单独使用。 据有关人士透露,国家文物局之所以考虑采取太阳神鸟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首先是认为太阳神鸟图案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太阳神鸟图案的造型精练简洁,具有较好的徽识特征”,这位人士说。 有关人士表示,太阳神鸟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外,太阳神鸟金饰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是21世纪我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果。太阳神鸟图案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 该人士最后指出,神鸟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2

主题

90

帖子

27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40
发表于 2007-6-9 12: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kGenie 于 2007-6-9 10:32 发表 CCTV-10正在直播金沙遗址 文化遗产博览
四川那个邪门地方,连挖出来的坟都个别!:funk2:

51

主题

2679

帖子

6万

积分

圣殿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7156
QQ
发表于 2007-6-9 12: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了新闻 一个金面具挺好看~~~~~:loveliness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7-19 07: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