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平生不见蜘蛛男,便称英雄也枉然。”
曼哈顿小侠Peter Parker,自号“蜘蛛人”,原号“人类蜘蛛”,飞檐走壁于高楼大厦之间,拯救黎民于水火黄沙之中,虽酸甜苦辣,宠辱若惊,但志存高远,身体力行,实为一代楷模。全城百姓莫不拍手称快,全球人民莫不羡煞纽约,堪称港宝、市宝、国宝、球宝。彰以金匙,并拍三片,以立传也。
--------------------------------------------------------------------------
蜘蛛侠莫非双鱼座的?三集看下来,他所有行为的动力并非真正来自所谓的“能力和责任”,而是他的爱情。
Mary Jane Watson简直就是他的一切,小时候第一眼看到她时,他就拉着梅姨的手问:“梅姨梅姨,那是天使吗?”接下来,那份少年时代就播种下来的爱慕,在他的体内生根发芽,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给她拍照,他被蜘蛛咬,成为了蜘蛛人;为了取悦她,他去参加了搏击赛,想赢奖金买车,结果导致了叔父的死亡;他做大侠,是要尽一切可能在暗中保护她不受伤害;而他拒绝她的爱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告诉她他就是蜘蛛侠的原因,也是不想让这个他最爱的人因为他的身份而受到伤害。第一集的结末,当绿魔让他选择究竟是救MJ还是救那一缆车孩子的时候,他选择了都救,但请不要忘了,他最先扑向的,还是她。
第二集里,Peter继续为了她,去读叶芝,去背诵亨利·沃兹渥斯·朗费罗;而在失去爱情后,蜘蛛侠竟也完全失去了行侠仗义的热情,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身份,甚至开始间歇性地失去超能力,心里只想:“做了那么多好事,最后为什么啥都轮不到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蜘蛛衣,哪怕梦境中他最敬爱的叔父用最经典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谆谆教诲都拉不回来,梅姨的一大堆关于“人人都爱英雄蜘蛛男”的苦口婆心也只是让Peter心中起了点点涟漪而已。
只直到章鱼博士绑架了MJ,逼蜘蛛侠出山,Peter才突然神力恢复,不然,纽约可能永远都不会再有蜘蛛人的存在。而第二集里最美丽最感人的时刻,却并非在蜘蛛网上的对话,而是发生在之前蜘蛛侠为MJ挡住倒塌的巨型钢墙时说的话 [他对她说:“万一我们要死在这里,(我想对你说三个字)……”她帮他说:“你真切的爱我……”(他点头),“哪怕你曾假说你不爱……”] 。每个女人,在此情此景之下,想必心都会融化,无怪乎MJ选择去做“落跑新娘”,站到了Peter的doorway。
蜘蛛侠,跟爱有关。爱是他的最大能量,也是他的最大弱点,一次次让其奋不顾身。他是一个有局限性的英雄,也是一个有人性弱点有青春期烦恼有真情实感的普通人,所以他也是老百姓心中最真实最可爱的一个漫画icon。由于民众的支持,也让该系列片的票房成绩从来就远居所有超级英雄电影之上。这部被业内人士估计为史上最昂贵的影片,已在中国正式上映。周五,它将在美国的4253家戏院里上画,是历史上的最大规模。尽管后有《怪物史莱克3》和《加勒比海盗3》的狙击,其创造首周票房记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何况热热闹闹的“蜘蛛侠纽约周”业已开始。
但无论《蜘蛛侠》系列的内容多么绚烂多彩,从头到尾,它的固定公式却从来没有变化,仔细想来,有时都觉得有些可笑。
譬如,Peter Parker的公式是:开头必念MJ,结尾必救MJ,中间再跟MJ来回几段爱与不爱的情节,跟某个情敌来回几段争风吃醋的斗争,基本上就算圆满完成了任务;而MJ的公式是:没有安全感的她,在独立追求自己事业的同时,老遇挫折,感情在Peter和Harry Osborn之间游走不定(偶尔还延伸到一个宇航员身上),永远不确定自己究竟该更爱谁一点。
其他固定角色的公式更简单明了:Harry尽管富有,却很自卑,在感情上老与MJ暧昧,无论什么方面都竞争不过Peter或蜘蛛侠,想要为父亲报仇却总是输掉。他的父亲,则不断莫名其妙地现身出来,要Harry给他报仇,不知道他怎么就这样阴魂不散呢?梅姨的功用就是翻来覆去为本叔叔的去世哭泣,再用些意味深长的话侧面开导小蜘蛛;而本叔叔的功用则是每集都出来聊聊“能力与责任”,第三集里,毫无疑问他的老片段又出现了,反复出现不说,还换上了黑白颗粒的外衣。至于报社里那些角色,也都有各自搞笑的用法,特质永不改变。然而,最让人无奈的公式就是:路上的行人和看客,尤其是女性,一出事,除了基本上就只会用超越分贝的声音尖叫外,别无他招。
而当一切公式化后,是不是感觉很无趣呢?想想就如《楚门的世界》那样,周围的人,包括蜘蛛侠,都在不断地重复他们的行为,是多么的可怕。反倒那些打破规则和平衡的反派,给影片增加了亮色,似乎他们才活得更真实。
《蜘蛛侠3》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片一开头,蜘蛛少侠就春风得意。是啊,万事皆顺,左右逢源,事业正在上升期。与那个她也名正言顺了,百老汇戏院里,他带着幸福的傻呆坐在第一排欣赏蹩脚的唱腔,却若听仙乐;跟身旁两个胖子介绍说那是他的女友,嘴巴还跟着轻声附和,实在可爱得紧。他还常常半夜和他的小甜甜跑到荒郊野外去织张蛛网当吊床躺着,说说爱谈谈情,看星星数月亮。
然而,危险和邪恶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这时,一颗陨星划过天际,坠落尘埃,给我们带来了那个可怖的黑色共生体。不过这个伏笔,还没有立刻彰显。Peter首先要处理的,是上两集里的留下的伏笔。那就是怎么面对“绿魔”之子兼最好朋友Harry Osborn,怎么平衡行侠仗义和现实生活。
说到现实生活,那自然大部分又是关于爱情,但Spidey风头正劲,全纽约的人都爱戴,少侠的ego也无限膨胀,开始觉得自己靠谱了,有腕儿了,哪里还有时间去细细揣摩女孩的心思,在MJ最孤独又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只能说说不痛不痒的鼓励,还以为可以搞掂,让人觉得其在身边却又遥远,灰心得很;偏巧这时,又半路杀出一个第三者Gwen Stacy,还在众目睽睽之下与蜘蛛侠上演MJ认为“只属于我们”的经典式倒吻,于是情感危机的风暴即将掀起。
但少侠的生命之源是MJ,无论如何,他是爱她的,十足、诚心地爱她的。这点,仅仅从他保护那枚求婚戒指的劲头里,就可以看出来。只是他不懂怎么去最好地表达。因为年轻,所以还在学习,但似乎总没学好。这就是俗话说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这时,另外一条线索又出现了。那就是沙人。Peter没有想到自己都到第三集了,竟还要去处理第一集里的历史遗留问题。
沙人深爱自己的女儿,而为了给生病濒死的女儿弄钱,他不惜prison break,结果狗急跳坑,又在坑里被美国科学家们的莫名实验裂变成了沙尘暴。他对自己的评价很中肯:“不是坏人,只是霉人。”
但蜘蛛少侠可不这么认为,当他听说沙人就是杀害他本叔叔的真凶时,他愤怒了,他爆发了,就如张艺谋的《英雄》里那样,还在脑海里先行自个儿编了一个版本的“行凶现场”真实回放,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沙人,咬牙切齿,恨之入骨。邪恶的共生体嗅到了邪恶的气息,兴奋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附到了少侠的身上,让Spidey猛然体会到了阿纳金前辈、萨鲁曼前辈和伏地魔前辈对dark side的恶趣味,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才是硬道理。穿上黑色战衣,把沙人打成沙浆都不成问题。
没过多久,后院继续起火。MJ孤单的时候,又找上了Harry。Harry从父亲的幽灵那里学来了“攻心术”。在Harry的威胁下,她与Peter分手,桥上那段,完全是戏,全然没了真实感。之后,Parker因为失望,彻底与黑暗联姻。这一切,还是关于爱情。一副邪典希特勒造型的放纵Peter Parker,把Saturday Night Fever搬上了纽约街头和爵士俱乐部,与男人打架,与女人调情,呼风唤雨,酷到不行,哪里还见那曾经愚钝少年的身影?
偏偏这时,又出来个抢饭碗的摄影师,叫Eddie Brock。Eddie同学其实想法最初也很单纯,只是想找个稳定的工作然后泡上Stacy然后“幸福和快乐是结局”。Brock同学有着小市民的市侩和狡诈,虚荣、自以为是、也能言善道,和女生喝杯咖啡可以被他说成是“一个美妙的夜晚”,还能把《号角日报》老板的马屁拍得颇为顺畅,差点就搞到一份摄影师的正差。结果,Peter又哪里是吃素的?何况内穿黑蛛衣的他正嚣张得不行。Eddie走背字了,由于不知道对手的底细,那些他苟活于世的伎俩均被拆穿,不仅弄虚作假被其揭发,还眼见自己的梦中情人被其抢走。他认为自己被帕克当众“羞辱”了,心中满是伤痕,以及恨意歹意杀意,去教堂礼拜,竟求上帝能帮忙搞死Peter Parker才好,结果上帝差一点就满足了他的愿望……
《蜘蛛侠》系列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所有的反派,都不会是彻头彻尾的罪犯大坏蛋,而是先正后邪,心里藏着难言的苦衷,甚至是被逼走上歧途。现在竟包括了Parker自己。
《蜘蛛侠3》就这样把多条故事线索多个正反人物混合一气,想要做出史诗的气魄来,可惜最终功败垂成。这是一出似乎有些铺张浪费的opera,最大的问题还是剧本。诚然,Sam Raimi把这个故事讲得不错,综合编织,左右衔接,让很多悬而未决的issues最终尘埃落定,基本没有大的问题;但正是由于角色和内容的纷繁,所以却只见力度,不见深度,每条线索都没能深刻的拓展开来,十足遗憾。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倘若全拓展开了,这部电影也就不只140分钟了。
比如沙人,就刻画很少。这个悲剧性的人物,对女儿的爱到什么程度?之前曾经做过什么?心路历程如何?书之不多,我们也就鲜能感同身受。本来他就如第二集里的章鱼博士,可以对其大做文章,描出很多有血有肉的细节,列出可爱和可憎之处,丰满这个人物的形象。但是《蜘蛛侠3》只留给了我们一个贴着标签的豪华的外壳而已。而那个Gwen Stacy,更是彻底沦为了花瓶,不过她的清纯和可爱,以及在酒吧里的那段表现,倒有了些卡麦隆·迪亚兹在《变相怪杰》里的韵味。有趣的是,她在原著漫画里,是蜘蛛侠的第一任女友,也是蜘蛛侠的真爱;然而在《蜘蛛侠3》里,她连第三者都算不上,甚至成为了Parker利用起来向MJ报复的工具,不知道斯坦•李爷爷怎么想的?此外,那个房东的女儿究竟又在充当什么角色?
另外,片中还有很多无关痛痒的附加情节,也故意设置了好些笑点(如《号角日报》老板、法国餐厅经理以及怎么都搞不定的烂门),甚至连客串的斯坦·李都破天荒在片中讲了两句台词。有些段落,我虽不主张删除,但若剪辑时能精简一点,大概影片就不至于如此冗长,或许还能更紧凑一些。这一集《蜘蛛侠》里的泪水也很廉价,几乎每个主要人物——从正派到反派——都得要哭上个一两回,可是,让观众跟着动容的部分,却并不多。
Tobey Maguire胖了,但他的演技是有所进步的,尤其是他联姻黑暗的那段,完全焕发了他魅力,是全片的最精彩的亮点之一。可能也是因为长久习惯了他的好好先生小小英雄的形象,这次不同的东西让我特别有新鲜感。若果他还继续那副第一集里的学生呆样,那就真是难见其成熟之感。Kirsten Dunst的演出整体来说还算不错,可她角色的设定,一直以来都让我对她没太大好感。在第三集里,她演的MJ本来很可怜,既到处碰壁,又无法与Parker交心,在失落和嫉妒中迷失,心理落差太大,最后还提前遭遇了家庭暴力。但她做出的每个选择都那么不讨人喜欢,足以把观众刚刚对她培养起的同情完全抵消。但幸运的是,从第一集到第三章,她总能在结局处作出正确的选择。Tobey和她也算是老搭档了,诠释MJ的感觉都尚且在,至少从她的眼里你可以窥见角色内心的失望和郁闷。
其实男主女主都不属帅哥美女范畴,还不及那几个配角,这样的cast可能更符合蜘蛛侠长久以来的平民性和亲民性,哪里像《超人归来》里的那一对儿,精致得若天仙下凡。事实上,如今我更希望Parker和Stacy是一对儿,对Dunst是审美疲劳了,再说她也太显老相。
另外可圈可点的就只有James Franco和Thomas Haden Church,他们把人物的悲剧性还是很好地诠释了出来。尤其是带着忧郁气质和心结的前者,思想斗争和内心挣扎应当不次于蜘蛛侠——尽管结尾部分的转变过快,有些欠缺说服力。而其它的演员,包括“毒液”附身的Eddie Brock(Topher Grace饰),则都表现得不尽人意。大概故事推进全无重点,让他们也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竟不如视觉特效抢眼。
当然,话说回来,在这样一部砸了数亿美金的特效大片里,谁又敢说自己比特效抢眼呢?从Peter和Harry的首度交手开始,接下来的一幕幕热力对决场面,就始终让人凝神屏气。片中的上天入地,陡冲飞腾,搏斗撞击,再加上360度、720度的天地大翻滚,从观感上来说真是犹若乘坐过山车一般过瘾。倘若你碰巧又是坐在IMAX巨幕面前的话,那么眼睛真是会忙不过来。比较前两集,特技水平哪怕没有质的突破,也算有质的提高——而且是大大的提高。简单来讲,光是看《蜘蛛侠3》里的动作场面,就已绝对值回票价。
而且特别要指出的是,沙人的特效是最酷最棒的部分。流沙成人的创意虽早在《木乃伊》里就有用过,但这回的细腻程度却远非同日而语。而最后的二对二的战斗场面,虽有人诟病说不过是在复制第一部的结尾,但还是可以用“精彩刺激”四字来形容——尤其是Peter和Harry的双人合作,那层层叠加的加速抛掷,飞天踏板的呼啸推进,流畅得无法不叫人兴奋。不过遗憾依然存在:影片的几段主要的打戏,都未免有些短小仓促,往往在意犹未尽之处嘎然而止,并没有前两集那样一口气酣畅到底的场面,让人徒生叹息。还要提倒的是,最后决战的场面里,有一段是在搏击了那么久后,Harry最后竟只用两枚飞弹就把几乎如T-1000终结者般无敌的巨型沙人胡乱炸垮,简直就沦为笑柄,让人艰于信服。
严重的是,《蜘蛛侠3》让人艰于信服的地方并不止于此。看完该片,你会发现一堆交代不清的情节和细节,都难以自圆其说,比如:美国实验室为什么要做那个沙子实验?实验过程中,他们认为有“鸟”飞入却并不在乎?竟有这么不严谨的科学实验?实验之后也没人来查看结果或可能的意外?沙人跌进坑里或从坑里走出去,这么先进的实验室,竟然连监控摄像头都没有?
以及:Harry在和Peter的搏斗中头部受伤住院,为什么门口只有Peter在守侯?作为Osborn家族的继承人,肯定还是有点地位。他出事后,管家和佣人是不是该前来照顾,门口是不是该站满了保镖?但是,什么都没有。富家子弟Harry竟像一个无人照管的孤儿!而且生死攸关的时候,难道Peter都不知道要给Osborn家族和集团打电话通知亲属或相关人士过来?他竟然只电话找来了MJ!
又及:沙人的最终去向。沙人无心杀害蜘蛛侠的叔叔如是事实,那么蜘蛛侠原谅他可显出大来。可沙人毕竟是罪犯,到处抢劫民宅和银行,这些罪行算不算,为什么蜘蛛侠要放走他?只是无心恋战吗?甚至都没有说要达成任何协议:比如你沙人答应回去服刑,我蜘蛛侠动用媒体的力量去呼吁,在纽约市甚至全美国全世界为你的女儿募捐善款,这样不是两全齐美的好事?
的确,我也奇怪,依然一个偶像的蜘蛛侠,他的社会影响力足以改变很多事情,只要他在媒体上发个讲话或做个访谈,可能就大不相同?但却为什么不呢?而且,之前一直批判蜘蛛侠的媒体为什么在影片开头突然对蜘蛛侠充满了善意,转变了基调?中间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再及:Harry的管家为什么突然良心发现告诉Harry其父亲死亡的实情?之前他都去哪里了?宁愿看着Harry痛苦,看着Harry去报复?本可避免多少悲剧?
再再及:为什么MJ会帮助Harry的攻心计划?她只是因为在屋子里受到了胁迫吗?Harry当时说的是:“如果不想让Peter死,你得答应我一件事。”她在桥上那样做到底是为了保护Peter还是报复Peter?为什么甘受威胁?或者她难道相信蜘蛛侠性命难保,连她都拯救不了?为什么当时不对Harry和Peter进行劝和,他们三人不是暧昧不清的朋友吗?她面对的可是Harry,而不是其它什么怪物!
谁能给我解释清楚这些问题?
所以总体来说,《蜘蛛侠3》是一部俗套的爱情肥皂剧,是一席令人侧目的视觉盛宴,还是一件很主旋律又高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制品。它有华彩篇章也有严重败笔,它的文化意义甚至超越了电影本身。总体来讲,该片的品质应当超越第一集,较逊于第二集。现在,故事已从“能力”和“责任”,讲到了“理解”、“信任”和“自省”,再讲到了“原谅”、“宽恕”、“救赎”和“牺牲”,从大爱到小爱,又从小爱到大爱,甚至还神神叨叨地学《黑客帝国》谈到了“选择”——这些来自于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又沾带着浓厚的宗教气息。
是的,作为暑假的开场blockbuster,它娱乐,非常娱乐,不带脑子去欣赏最好。但《蜘蛛侠》本不该如此,因为,这个系列与其他超级英雄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稳扎稳打的诚意,而不是此次想要面面俱到的野心。
《蜘蛛侠3》临近结尾时,是送别Harry的美丽朝阳,预示着老的结束和新的开始,让观众心里不禁泛起一阵暖流和希望。结局是开放的,令人遐想,不知道它的下一集将拾掇起什么主题?蜥蜴博士什么时候现身发威?原制作演职班底是否还将留存?……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愿意拭目以待。我唯一确信的只是,好莱坞绝不会放任像《蜘蛛侠》这样有超级市场潜力的题材而不做,只是时间长短资金多少的问题。不是连《X战警》都要拍外传了吗?Bingo! (文/Ke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