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复考虑之后,还是决定把这一篇写下来。之所以发在这里,是希望能给一些搜索四六级的人士一个顺道的机会了解一下英语国家最伟大的流行天王--迈克尔.
言归正传.前几天查了查06年12月的六级成绩,640分。应该算是高分了吧。说真的,自己也有点吃惊,当然这吃惊更多该说是惊喜。仍记得四级考试时我就幸运地拿到了649分,没想到六级竟然又达到了640分这条线。分析一下这两次成绩,我得出了一些结论,看到了进步和不足。
四级:听力133;阅读284;综合162;写作70。
六级:听力142;阅读262;综合141;写作95。
这样一对比,结果就非常明显了。四级时听力出现了问题,阅读却得了满分,综合差强人意,写作极大的影响了总分。而六级听力得到满分,阅读却又出了差错,综合是一如既往的重点灾区,幸而写作有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提高。这些其实都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对应原因的。
先说听力。真是希望大家不会像我当时那样初次考这种试没经验,耳机不调试好就进场。记得当时四级听力时,我的耳机由于天线原因出现了信号不稳,声音若隐若现的现象。我一着急,就开始动手调试,结果一下子调过了,错过了一小段听力内容。我只好发挥自己的推理能力,去揣测一下出题人的用意,排除筛选一下,希望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我幸运的得出了些正确答案。其实,这种方法更好的用法应该是用在刚拿到试卷,填涂完信息后的空余时间上。把听力题按分值或任何自己喜欢的顺序迅速浏览一下,在此过程中推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先用铅笔标注一下,只要别和正式答题混淆了即可。有不少题都能得出结论,至少也能排除一两个绝对不可能的选项。这就给答题时做判断简化了许多工作。我日常答题都采用这种办法。说到这儿,顺便插一句,要是平时考试不象四六级那样时间被明确分配,甚至可以采用简笔画法。我在高中时代就曾用过此法,屡试不爽,效果不错。具体做法就是在选项旁做简明图画标记,三两笔自己看懂就行,千万别太费时间。这样在听题做选择时就可以迅速找到选项,省去了英文换中文再换英文的思维过程,节省不少时间。
现在说阅读。好像大家都说阅读难做,看来我比较幸运,一向不太为这方面忧心。特别是近几年基本克服了曾经让我困扰的一个大问题--错误常常出在最后时刻,也就是排除到只剩一对一错两个答案时常会选择错者。经过许久的思考,我才明白是自己的思路偏差了,向着脑筋急转弯那种非常规方向驶去了。后来我反复总结,揣测题目的正确思路,终于克服了上述问题。可惜这过程却是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除了这个难题,其他的常规题都相对简单很多了。我觉得除了平时积累,关键还在于心态。很多人考试会紧张,我则告诉自己要放松。就像平时浏览报纸那样去看试题文章,这样才不会被一个单词或一个句子绊住,反而更容易得到有效的信息。
再说综合。这是让我最头疼的。因为我对语法几乎一窍不通。尽管我能流利地讲出比较地道的英文,也不大出语法错误,但我就是听不懂也讲不出语法来。因此,在这个相对看重语法考察的部分我就比较吃亏了。只能靠平时多下工夫,注重相似词的比较和典型例句的理解来活学活用了。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感觉地道的口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给人一种感觉,一种英语的思维方式。很多题闭上眼睛在脑海里默念一遍,答案就“脱口而出”了。
最后说写作。这次六级作文,我写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缩写UNESCO,但当时由于紧张漏了一个字母S。但结果出来它似乎对成绩没什么影响。所以事情又回到一个点上:阅卷者或许也是对此一知半解也说不定。这给了我一些启示:要在在众多同类作文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一些独特的亮点。一句恰到好处的俚语,一个专业一点的词汇,还有一个好的结构构思,可能就会化腐朽为神奇,拯救一篇平庸之作。若再能把个人的才气充分融入到短短的作文中,那将会更上一层楼。
写了好多了。仅是希望能有一点点意义,给阅读蔽文者一点启发。仅此而已。
如有任何赐教,欢迎到本文在本人Qzone的原始链接 http://user.qzone.qq.com/408075998详谈.
[ 本帖最后由 stephanie 于 2007-3-7 20:1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