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邦德片热了45年,拍了20部,换了6个演员,赚了38.18亿美元,可算是世界上拍得最长又最成功的一套系列片了。有时集数长了的电影,不如看成一部长篇电视剧。英国间谍邦德是男人的模范,代号007,智慧、帅气、勇敢、风流倜傥、雷厉风行,转战全球大小国家,有香车美女相伴,有高科技武器作陪。能当上这样的间谍,实在是爽。那句自我介绍的“The name's Bond, James Bond”,实在是拉风得要命,不知道有多少男人希望是自己说出这几个单词。
伊恩·弗莱明是在1952年就创作好了第一本《007》小说,那就是《皇家赌场》。众所周知,1962年10月5日公映并赢得巨大成功的《诺博士》是第一部007电影,而在1954年,电视剧版的《皇家赌场》就已经拍出来了。1967年,5个导演加10个编剧(不算弗莱明的话)还捣鼓出来一个不怎么样的喜剧版《皇家赌场》(伍迪·艾伦是幕后之一)。当然,这个版本的《皇家赌场》从来就不算真正意义的007系列,所以也没人把它归类。
前20部007
结果我们等到2006年才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皇家赌场》,这个007的首部曲。以前还没注意,现在倒是越来越明显,看来好莱坞续集玩腻了,现在开始纷纷玩前传。英雄成名前的故事是挺有吸引力的,无论是奋斗、挫折还是情感,都可以大做文章。《蝙蝠侠》的前传是玩得最棒的。《霍比特人》(指环前传),《无间道风云》等,不是据说也在考虑前传?另外还有什么市场是没开发的?可能是外传。《蝎子王》算是试探性的先行者,《X战警》系列听说将步后尘?
话不说远了。詹姆斯·邦德到06年来重新归零,回到起点。这也是我们国家第一部审查通过并引进的007电影,——40多年以来——,多不容易啊,好在它没有什么政治背景。要是像Tomorrow Never Dies那样,像Die Another Day中007对付朝鲜那样,鬼才进得来。中国影迷还应该高兴地听到,这回的《皇家赌场》一刀未剪!当然,也没什么好剪的……暴力?习惯了。色情?基本上没有(不过说实话,觉得还是有被剪的痕迹,比如他和邦女在赌场酒店里搏斗杀死一个黑人恐怖分子的那段……倒是反派毒打其下体那段,在一些西方国家都剪了,在中国却没剪……)。我现在倒是担心广电会对《巴别塔》下手,审查倒是通过了,可菊地凛子那段能过关吗?
《皇家赌场》是新的开始,所以演员都换成了丹尼尔·克雷格。这人长得可真像普京啊,恰好以前普京还是干KGB的,怎能不让我联想?这一集被某些人诟病最多的就是丹尼尔不如前任帅气潇洒,有人甚至侮辱地把他称做“最丑的邦德”,“最笨的邦德”,“民工”(这原来也是侮辱性词汇??)等等。丹尼尔不争辩,他用影片说话。
是吧,跟普京就是挺像的……看神态,看发型,看五官…… 当时为挑好邦德的人选,制片人曾让试镜的演员表演一段《来自俄罗斯的爱情》中邦德初遇塔迪娜·罗曼诺娃的戏,那个场景充分显示了邦德的特征:戏剧化、浪漫、动作型。丹尼尔通过了试镜。制片人认为丹尼尔充满魅力、多变、性感;说这个角色很具挑战性,克雷格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他就是邦德。
接到即将扮演007的消息时,丹尼尔正在外拍片。他回忆接到这个消息时兴奋的心情时,说:“我一个人决定出门喝一杯庆祝一下。”他还恨不得在酒吧里抓住人家就说“我是詹姆斯·邦德”。
然而,在上映前,影迷可不这么认为。这一集被某些人诟病最多的首先就是克雷格不如前任帅气潇洒,有人甚至侮辱地把他称做“民工”,还建立了反丹尼尔·克雷格演007的网站——这跟我们那个反GOOGLE叫“谷歌”的网站有得一拼,但结果都是一样,该干嘛干嘛。
而另外遭人口舌的就是装备不先进,人不幽默,以及太太太……儿女情长了。这可哪儿像曾经的邦德啊!而且打架那么威猛凶悍,简直不像以智慧取胜的人。但须要记得,这是一部前传,其实并不能拿以前的007电影来比较。比如爱情问题,按照时间顺序来说,邦德后来与女人的逢场作戏,根源要在《皇家赌场》里来找。是因为他只爱过一次,也就是这一次。
如果从另外一个相反的角度来看,这事实上正不失为该片的精彩所在。丹尼尔·克雷格演技不错,得益于他在伦敦市政厅音乐学院的修行。他诠释的007扮相走的酷的路线,体形也十分健硕(太壮了,还有全裸戏!——片中邦德被反派毒打睾丸,原声版配的中文字幕上翻译的却是很避讳的,只说“屁股”,简直不忠实原文啦。后来和人笑谈,007的能力就是强啊,打完了依然有能力跟他的女人搞,……是啊,不然怎么叫007……)。而且看着他多次跑步追击的镜头,不由得总回忆起终结者……或许他演终结者更合适?朋友开玩笑说,要是他早点在施瓦辛格里扮演T-1000,那他早就红了。
但在这里最重要的却是,他在007特工职业生涯里早期,会遭遇糗事,会遭遇挫折,会受伤,也会那般深情地去爱一个人——就像我们任何人一样。这,让007这个符号化的神奇间谍人物变得有血有肉起来,十分人性化;这,也让我们理解了往后007式性格和人格形成的最初缘由。
不得不承认《皇家赌场》是去年拍得最好看的电影之一。而它在全球票房已经高达5.6亿,因此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已经是票房最高的007电影了。电影开始的那段对某黑人恐怖份子的徒步追击(莫拉卡极为灵活、敏捷,由“跑酷”,又称自由跑的创始人塞巴斯蒂安·福肯扮演),是全片最精彩的瞬间,一连串弹跳攀越打斗,简直让人凝神屏息。
首映礼
自此之后,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场面层出不穷,从群岛到机场到赌场再到威尼斯,汽车翻滚,楼房塌陷,基本没有冷场,一路下来就像坐过山车一般过瘾。巴哈马群岛和牌桌上还有点难得一见的小幽默,比如007输光了筹码,CIA救急,交换条件是要人,007问:钱怎么办?CIA说:你觉得美国人缺钱吗?——真是意味深长的自嘲,令人忍俊不禁。此外,《皇家赌场》还与时俱进,虽然本是半个世纪前的故事,但年份却改在了现在,讲述后9/11时代打击恐怖主义,契合着新时代的背景。这里回避了当年冷战的背景和争议(因为007系列也本算是一套西方国家的冷战时期的政治宣传片,专门对付苏联/中国/古巴/朝鲜等“邪恶国家”的),只有朱迪·丹奇扮演的“M”提了一句“我真怀念冷战时代啊”来映射,很是有趣。而她另外一句“007是一代不如一代”则是反话。 担任过两部007电影编剧的尼尔·普尔维斯、罗伯特·魏德(《纵横天下》和《择日而亡》),以及目前在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奥斯卡奖得主保罗·哈吉斯(《撞车》《百万美元宝贝》《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来信》),让《皇家赌场》在故事叙述上高人一筹,哪怕是处理本可能比较沉闷的牌桌戏,这三位编剧也在体现扑克魅力的同时,穿插安排进了打斗,全输,中毒等作料来调剂,使得剧情始终饱满紧凑,揪心不已。
只是,有时也恰恰因为太紧凑了,情节进展迅速,某些地方未免交代模糊,可能会让普通观众一下子没能反应过来而摸不着头脑。到底谁是好人坏人,观众还会在看完后讨论——大概这也是该片的魅力之一。另外的遗憾就是临近结尾时那段感情戏过于拖沓了,紧张的节奏在这里突然松懈开来,完全和影片整体不协调。然而如果说是出于还原其人性化一面和为后面结局作铺垫的必要,也尚可以接受,只是这样令邦德片实在不怎么邦德。即便如此,剥离007系列的光华和噱头,纯粹去看的话,《皇家赌场》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动作电影和情节剧,自然远胜于去年同样拿特工故事做题材的《碟中谍3》。
马丁·坎贝尔当年用《黄金眼》捧起来了皮尔斯,复兴了007系列,功力不容忽视。现在再执导筒捧起丹尼尔,又再度复兴007,更叫人佩服。似乎他成了每次在这个系列走向绝路的时候的救命稻草,大功臣,可以妙手回春。两名制片人迈克尔·G·威尔逊和芭芭拉·布鲁克利(来自拥有007版权的家族)也挺厉害,从导演、编剧到演员,看人都很准,——这也是为求该系列片的新鲜和生存嘛。但这次他们在“皇家赌局”上豪赢了一把,却仅仅是一把而已。
在丹尼尔·克雷格颠覆了前任营造的优雅和绅士,赢来一片喝彩后,人们还是得认真思考一下此人带给世界的新鲜感还能保持多久?接下来的路有多长(目前知道的是这人已签下了未来三部007的片约)?是否能最终改变007的经典形象并为所有人接受?一切都须接受时间的考验。至少从《皇家赌场》看,他扮演的007算不上正统。是出色,是精彩,但这不是真邦德,不是最符合的邦德。
邦德该有邦德的样子,可丹尼尔没有邦德的样子,包括他头发的颜色。
《皇家赌场》终于在中国上映了(英文原声的中文字幕翻译得很烂,凑合看吧)。俗话说,晚到总比不来好。而且中国的影迷也早就在录相带、DVD上见识过了邦德数年以来矫健的身手,因此对这个系列片其实并不陌生。丹尼尔、“邦女郎”艾娃、导演马丁、以及制片人威尔逊和布鲁克利等主创人员昨天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酒店参加了据说是在英国本土之外“最盛大”的首映礼,足见电影公司对该片在中国市场的信心。数百家媒体蜂拥而至,上千群众欢呼雀跃,尽管主创人员们都一言不发。
这样才酷嘛。
然而,在我看来,这是主办方安排“最混乱”的首映礼之一,没有采访,只能拍照,记者为争夺位置吵架,之后还起哄,抢食,推搡等等莫名其妙的行为……因为是大片,因为有明星,因为每个记者都有工作,因为人们都很好奇,因为地球人喜爱追星……很多很多理由。
就这样吧,这种体现chaos和人类劣根性,同时又浪费我时间的首映式,我以后是杜绝再参加了。事先不问清楚安排我是绝不会去。如果我从一个信息现场拿不到任何我想知道的信息,那管你是什么明星什么大片,对我来说都没任何意义。但,anyway,电影是好电影,我想我还会抽时间再看一遍。
对了,首映会最大的收获就是喝到了007的“维斯帕”马丁尼鸡尾酒(Vesper Martini),配方:3份Gordon琴酒,1份伏特加,半份Kina Lillet开胃酒,加入冰块,照例还是摇匀,不要搅拌,再搁一片柠檬皮……
四个”邦女郎“扮相的外国人大跳诱惑舞蹈
新世纪影城首映礼的混乱现场
从右到左:CCTV-6的主持人经纬、两大制片、导演、女主演、新007、……以及王文华,这人在记者的起哄下,坚持要把主演导演制片人的CV念完。
发布会现场,左边第2个老头是日本人,SONY的大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