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奖是1943年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创办的,一直弄到今天,渐渐成为了大家都关注的大奖,很长时间以来都被认为是奥斯卡的风向标。当然,搭在奥斯卡身上炒做有好处也有坏处,于是也渐渐的,金球奖想要摆脱奥斯卡的阴影,走出自己的路来。 现在随着颁奖典礼的进行,我来侃侃玩。中国有个叫毕成功的人物,说预测奥斯卡中奖几率高达60-80%,简直是“神人”。周末在研讨会上还跟他见过一面。不过呢,我是向来不爱做也不愿做什么预测(但该怎么做还是知道的,懒嘛,就放放马后炮),所以买彩票也从来没有中过奖,所以也就不学毕者。只写点简评吧。你真正喜欢的电影,不是靠奖项来衡量的,而是靠你的心。 首先要说的是,今天晚上10点,CCTV电影频道要播放颁奖典礼的。当然,是录播,牵涉到翻译问题,估计CCTV舍不得花钱请同传。反正我就从来没见过CCTV直播过什么国外的大型颁奖礼,从葛莱美到奥斯卡……不过,以前是根本没盼头,现在终于有了点盼头了,迟是迟了点,但总比没有好吧。 最佳歌曲: The Song Of The Heart (在线试听) 传奇人物Prince唱的。他做这种类型的音乐是信手拈来。 该曲来自《快乐的大脚》。是不是觉得很想舞蹈一下?对了,就是要这种感觉。《快乐的大脚》里面就是一群会跳踢踏舞的企鹅,它们就像白色世界的精灵。该片的音乐元素非常丰富,因为本来就搞成了个音乐剧类型。至于其中某些跨界来做翻唱的演员是否真有唱好经典歌的嗓子,我说不好,要看了才能说。这个片子现在正在华星UME的IMAX巨幕上献映,可惜一直没抽出时间去。可至少我敢向大家保证,它的视觉效果一定是相当的好。我准备这周末就去看看。 但说到今年动画片里真正打动我的歌曲,恐怕还是《汽车总动员》里的《找到你自己》(Find Yourself)。我记得以前好多奥斯卡金曲,都是那种可以历经岁月洗礼的慢歌。近些年,音乐风格在变,获奖的歌曲也就更加时髦,Hip-hop都能有一席之地,可总觉得带着经典味道的东西却实在不多。总之,我不会在怀旧时去哼唱这种类型的Classics。 最佳动画:《汽车总动员》 它的竞争对手:《欢乐的大脚》,无论多么的温情或欢闹,都不会如《汽车》班底的手法成熟;《怪兽屋》,这个该算个cult片了,实际当算“13岁以下的儿童不宜”。根本就没得奖相嘛。呵呵。 最佳原创音乐: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面纱》) 我估计《面纱》的片方已经在高呼万岁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一个奖。这终究让它有了一定的炫耀资本。虽然并不所有人都爱听朗朗的钢琴,但至少能保证他们在1月19号美国较大范围上映时可以换上新海报。这也算中国片(中美合拍)得奖啦,在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喜马拉雅王子》都在提名时就出局的情况下,《面纱》给咱挣了一点点面子(如果我们非要沽名钓誉的话)。另外一部可以的“沽名钓誉”的是美版《无间道风云》,无论如何,它是根据咱中国香港的某经典电影改的——好莱坞你也闹剧本荒吧! 话说回来,《面纱》的配乐是平稳、美丽的,可以慢慢淌入你的胸怀。于是在我的印象中,绝对没有那种激烈的,宏大,甚至揪心的篇章。反正就很符合上面海报里那样的意境。想必奥斯卡也一定能入围咯,只是不知道男女主角入不入得了,恐怕这才是他们自己和片方最盼望的。在金球上,他们是一无所获,连提名都没——想想也不奇怪,今年表演杰出的男女演员太多,竞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最佳音乐/喜剧片:《追梦女郎》
最佳女配角:珍妮弗·哈德森
最佳男配角:艾迪·墨菲 音乐片《追梦女郎》发财了。两项半大不小的奖+一项重量级大奖,够了!艾迪·墨菲是老戏骨了(当然,之前还是他那些如《肥佬教授》之类的喜剧片最为著名),他的获奖毫无意外;最让人意外的应该是胖妞珍妮弗·哈德森,这人此前是名不见经传,说是今年才首度走上银幕,结果一炮打响,一鸣惊人,在《追梦女郎》的表现超过了一干大牌明星和主演,她扮演角色的悲剧性也给观众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珍妮弗·哈德森马上就要红了,接受吧! 《追梦女郎》改编自一出舞台剧,原型则是曾经的黑人天后戴安娜·罗丝和她的至尊乐队。对Motown唱片公司和美国黑人音乐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会有兴趣来看看她们的辛酸奋斗史。当然从音乐迷的角度来说,能看到Beyonce一堆人等在其中的演出也值了。然而,被其他噱头“骗”进去的影迷很快就会发现,珍妮弗·哈德森才是真正的神仙姐姐啊! 对了,这部片是全黑人明星出演。这,在近些年来也是很罕见的,也是需要勇气的——我是说投资人。 最佳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无间道风云》) 马丁·斯科塞斯在拍这个戏之前,其实并没有看过香港版的《无间道》。他拿到这个本子,就和编剧讨论着按他的想法改,按他的想法拍。结果《无间道风云》就成为了他“穷街陋巷”式的经典,完全抹杀掉了香港《无间道》营造的那种情绪、情怀和氛围(尤其是东方特有的神韵)。原版导演刘伟强、麦兆辉就曾放出话来表示不看好《无间道风云》,认为该片经过改动后已失去了原版的精髓;刘德华则认为粗口太多;还有杜可风,曾被邀请担任《无间道风云》的摄影指导,结果中途与剧组发生矛盾愤而退出,还直言《无间道风云》是为了拿奥斯卡而拍的妥协作品——是一部“如《娱乐大亨》般垃圾”。如今,“垃圾”也拿奖啦。 随便你们怎么扯皮吧,而对于我这种半典型的东方人来说,当然个人来说还是更喜欢香港版一些咯。(题外话:事实上,我喜欢香港《无间道2》胜过《无间道》!)此外,片中关于卖武器给中国人还威胁问“你们想不想收复台湾”那段真是搞笑,有损咱们的“形象”。电影局不放行,理所当然。而且听说斯科塞斯还“很有骨气”地说就不为了引进而照你大陆官方的要求改。不改就不改咯,谁怕谁啊。
马丁·斯科塞斯与斯皮尔伯格后台合影这回,老马总之是二度圆满了。2003年他就曾因《纽约黑帮》获第60届金球奖最佳导演。但他在奥斯卡上却没拿到,所以风向标也不一定准。尤其对他来说。可能是因为这老头子老喜欢拍些黑帮片,于是奥斯卡对他有偏见,一生中六次提名,六次铩羽而归,所以说他“妥协”,也不无道理,这么大把年纪了,还没小金人在手,没面子啊。金球还算给他面子,提名了六次,给了一次奖。这回,加上《无间道风云》,他也在这个盛事上拿到了两次奖了,回去开香槟小庆一下。然而不知道他在奥斯卡上会不会有零的突破呢?我们拭目以待。 最佳电视女演员:海伦·米伦(《伊丽莎白一世》)
最佳电影女主角:海伦·米伦(《女王》) 没有悬念。 但,你见过这种神话吗?! 去年在电视电影里各演了两个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二世),结果现在把两个领域的最佳都收入囊中,的确不枉费她演莎翁剧多年累积下来的纯青技艺和经验!海伦·米伦,你就是影视界的真女王啊!大家快过来拜一拜…… 另外,最佳编剧:皮特·莫尔甘(《女王》)。《女王》是去年获得综合评价最高的影片之一,而且跟戴安娜王妃香消玉陨那事儿有关。本来英国某些人以为这片子会“歪曲”女王形象,结果才发现,拍得真是好啊,非议声转眼就没了……
很想知道英国女王自己看过这片子没有? 最佳电影剧情片: 《通天塔》(或译《巴别塔》) 被《无间道风云》的火热压住的《通天塔》,最后时刻翻身成黑马,简直和去年奥斯卡上《冲撞》掀翻《断背山》如出一辙! 有人是来看布拉德·皮特的,有人是来看凯特·布兰切特的,还有人是来看菊地凛子脱光光的,但当和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相比时,这些噱头都不重要,甚至这些演员的明星光环也都不重要。墨西哥的世界级导演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用多线叙述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一个被恐怖主义、种族、金钱、宗教和语言所分裂的世界。线索繁杂,环环相扣又巧妙互搭,手法类似04年的《冲撞》,然而立意和视角则宽广得多。 遗憾的是,去年的我并没有被它打动,甚至觉得它不如《冲撞》深入我心……是我变麻木了吗?Anyway,我们还是向往着人类的“巴别塔”。 题外话:马丁·斯科塞斯是悲喜两重天啊。 最佳音乐/喜剧片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普(《时尚女魔头》) 同样是老戏骨。她扮演的那本时尚杂志的主编,傲慢,冰冷,苛刻,盛气凌人。但在所有的背后,她只是一个孤独又伤心的老女人。梅丽尔·斯特里普哪怕可以不动声色,都可以把那种气质演绎得栩栩如生,还有什么好说的? 《时尚女魔头》,也译为《穿普拉达的魔鬼》,根据的是一本比电影更没人情味的讽刺小说改编,却是去年我看得最开心的一部电影。是美国的编辑部故事,是媒体圈的职场指南(俺这样的媒体人正好感同身受),也是被时尚弄得时尚得不得了的盛宴。另外,我也很喜欢安妮·海瑟薇,但要不是她在《断背山》里半裸了一回,我还以为她真的很清纯。Whatever啦。 最佳音乐片/喜剧片男主角:沙查·巴龙·科恩(《波拉特》) 他奶奶的,我要向所有自称喜欢这部“爆笑”喜剧的影评人、评奖人和影迷们竖起中指。 这部片子被冠名为“年度喜剧”,被无数溢美之词淹没,综合评分可以高达90%之好,有人甚至叫嚣“《波拉特》开创了新时代”或者“《波拉特》开创了新的喜剧种类”。我已经听过不止一个人说,美国观众在电影院里笑岔了气。 F*cking liars!《波拉特》就是一部粗俗的乡巴佬进城记,只不过这回的调侃规格上升到了国家(哈萨克斯坦),上升到了文化(有多少人难道真的去过哈萨克斯坦?)!我自信我还是一个比较有幽默感的人,可我TMD看了半个小时,还没明白有哪一点好笑,于是最后只得放弃观看,我实在舍不得再浪费我的生命在这种垃圾上。其中,有很多所谓的“笑话”甚至是恶意的,可悲的;同时,观众的笑声也将被我固执地认为是恶意的——他们就喜欢看白痴出丑嘛,像马戏团,还专门有人来扮演这种角色。 我另外还看了看备受美国某些人超级好评的《Jackass》系列(看了10分钟就不看了,哪怕把它定义为cult片我也不浪费这段生命),总算有点明白了。我之前还一直在想好莱坞原创的东西,好的东西越来越少,续集翻拍片满天飞,为什么?以前辉煌的黄金岁月去哪里了?有很多人,他们的格调、他们的品味、他们的趣味,他们的IQ,已经下降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如果想对美国电影和美国快餐文化绝望的话,《波拉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很庆幸我还没有陷入这样的文化。 最佳外语片:《硫磺岛的来信》
还没看过。也没找着(谁有高清晰下载,速速提供,拜谢)。听毕成功说,这是他今年看的最好的电影(他的影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本是个西部片老手,近些年发威拍了一系列的佳片,《百万美元宝贝》还拿到了05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而以前都耍屠龙刀,去年更祭起了倚天剑,不只发威,简直发飙了。
他一口气拍了两部电影,《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的来信》,两者都讲二战里的硫磺岛战役,《父》以美国的视角,《信》以日本的视角,双生花,姐妹篇,相辅相成,又迥然不同,最终两部都成为了杰作(据说《父辈的旗帜》里的登陆战可以媲美甚至超越《拯救大兵瑞恩》;《硫磺岛的来信》则深深震动人心)!我没看过,当然只能道听途说,然而,就冲着这回老克的精神、老克的创意、老克的手笔,这俩片都将是我未来的必然选择,更何况它已经拿到奖了呢!
题外话:去年外语片方面,还强烈推荐《潘神的迷宫》、《回归》、《窃听风暴》。
最佳电影剧情片男主角:弗雷斯特·惠特克(《末代独裁》) 这人以前不怎么著名,这回在金球上发了。除了《早安越南》和《野战排》外,基本上没演过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末代独裁》还没看,不过这哥们长得挺有个性的,一看就眼熟得不行,改天把这部片找来瞅瞅。不过真正值得一说的是,莱昂纳多可真郁闷啦,他因为《血钻》和《无间道风云》被提名了两次,结果一无所获。这种情况一般看似无比荣耀,但实际上却分散了选票,还不如只被提名一部作品。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了老克身上,他因为《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的来信》被提名了“最佳导演”两次,结果,老马得了便宜。 或许老克也不会计较,该让老马出出头了。
至于电视剧方面嘛,我看得少,就把获奖名单贴过来就好。 唯一奇怪的是,为什么那么火的《越狱》连提名都没有?难道因为它太“火”了,起了反效果? (2005年被提了一次,2006年第二季还在播啊,我还在追着看呢……) 剧情类最佳系列剧:《格雷的解剖》
剧情类系列剧最佳女演员:凯拉·塞吉维克(《罪案终结》)
剧情类系列剧最佳男演员:休·劳里(《豪斯医生》)
音乐/喜剧类最佳系列剧:《丑女贝蒂》
音乐/喜剧类最佳系列剧女演员:亚美莉卡·弗伦拉(《丑女贝蒂》)
音乐/喜剧类最佳系列剧男演员:亚历克·鲍德温(《我为喜剧狂》)
最佳电视电影女配角:埃米莉·布伦特(《吉迪昂的女儿》)
最佳电视电影男配角:杰里米·艾伦斯(《伊丽莎白一世》)
最佳电视电影系列短剧:《伊丽莎白一世》
最佳电视电影女演员: 海伦·米伦(《伊丽莎白一世》)
最佳电视电影男演员:比尔·奈伊(《吉迪昂的女儿》)
终身成就奖:沃伦·比蒂 想看晚会的,想看明星的,想看名导的,晚上一定不要错过CCTV-6(CCTV最擅长办晚会,哪怕晚会不是它办的)。不过说实话,我觉得这种电影颁奖典礼远没有音乐颁奖典礼好看。人家至少有歌手们蹦啊跳的,电影晚会上的可看点却寥寥可数。尤其是我们已经知道获奖结果后,连悬念都没了,还看个啥?直接浏览一下文字结果其实已经足够。最重要的,还是赶快去把没看过的电影恶补上吧。 我侃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