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 《慢》 《生活在别处》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被背叛的遗嘱》 《告别圆舞曲》。。。。。一个个看上去很美的名字不时冲击着我 ,透过每个故事主人公,不难看出作者是在用其人物的生存与思考,来彻底揭露这个世界的无足轻重和绝对可笑。对天真进行批判,对任何抒情的方式进行嘲讽,如果这是哲学。那也许昆得拉的作品充满了撒旦主义的手法,其将毁灭之艺术推到了一个很远的距离,以至于让人不解。生存或是活着,用什么方式活着,是人需要思考的。。。对于一个作家或是诗人,也只能向我们传递一种价值。昆德拉给我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于波多莱尔那般的叛逆,也不同于尼采的那么深奥,但我始终不可以把其定义的主流化。每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去蕴涵着智慧。对于这种智慧,个人觉得自己去体会才是种真,所以言罢。简单介绍下米兰 昆德拉的主要作品 喜欢的朋友自己去找吧 以下内容为网络转载。
《玩笑》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超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会变成另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胆战心惊,所以我一直在强烈的失落感中拼命寻求爱情。这种爱情,应该让我能继续生活在往昔与今日一致的爱情憧憬、爱情理想之中,因为我不愿意把我的生活从中间分割,我要它自始至终贯穿如一。
《不朽》歌德谈到的不朽当然和灵魂的不朽毫无关系。这是另外一种世俗的不朽,是指死后仍留在后人记忆中的那些人的不朽。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伟大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不朽,每个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可以有这个向往。童年时代,每星期日我都到一个摩拉维亚村子去闲逛;据说这
个村的村长在他家的客厅里放着一口没有盖盖子的棺材,在他对自己感到特别满意的适当时刻,他便躺进这口棺材,想象着自己的葬礼。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躺在棺材里梦想:就这样,他居住在他的不朽中。
《慢》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捷克有一句谚语用来比喻他们甜蜜的悠闲生活:他们凝望仁慈上帝的窗户。凝望仁慈上帝窗户的人是不会厌倦的;他幸福。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蜕化成无所事事,这则是另一码事了。无所事事的人是失落的人,他厌倦,永远在寻找他所缺少的行动。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依我看来,伟大的作品只能诞生于他们所属艺术的历史中,同时参与这个历史。只有在历史中,人们才能抓住什么是新的,什么是重复的,什么是发明,什么是模仿。换言之,只有在历史中,一部作品才能作为人们得以甄别并珍重的价值而存在。对于艺术来说,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坠落在它的历史之外更可怕的了,因为它必定是坠落在再也发现不了美学价值的混沌之中。
《雅克和他的主人》我自己也有过对过去某一作品进行自由改编的经验。那是在七十年代初期,我仍在布拉格时,我动笔根据狄德罗的《宿命论者雅克》写了一出新编戏剧。狄德罗对于我是自由精神、理性精神、批判精神的化身,那蚖正经历着的对狄德罗的苦恋,是一种对西方的怀念(俄罗斯军队对我国的占领在我眼里代表了一种强行实施的反西方化)。
昆德拉语录
如果世界每个人都有力量在远处进行暗杀,人类在几秒钟内就会灭绝。——《告别圆舞曲》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走一步都会被控制和纪录——《认》
来,让我们真的教他们嫉妒。——《生活在别处》
人从来就是想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自己,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永远不是那么简单。——《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缓慢之于记忆,速度之于遗忘。——《慢》
昆德拉个人简历:
(1929~ )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8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