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两年,五年,十年,时光荏苒,转瞬即逝。
迈克尔杰克逊走了。似乎还在昨天,历历在目;似乎又已十分久远,该散的人都散了。
我们不知道他是去了天堂,还是回到了另外一颗星球。但总归我们是失去他了。
这个天才,给我们打开了许许多多扇窗,立下了许许多多的标准和模板,我们和当下的明星们至今仍践行不怠。
他的歌声舞影,他作词写曲,他的舞台风采,他的短篇录影,他的掌控和幻想……奇才,天才。就如传说一样。
但是很少人知道,流行音乐之王醉心的是古典音乐,他甚至在死前曾在谱写乐章。
也很少人知道,流行音乐之王迷恋于银幕光影,他曾计划在50场劳顿的伦敦演唱会/世界巡回后,从乐坛退休,进军影坛。
很少人还记得,2002年,迈克尔杰克逊投资了1500万-2000万美元,和独立电影发行公司MDP成立了一个Neverland电影公司,计划拍摄《狼人》、《塑料人》和《阿拉伯之夜》等电影。
很少人还记得,1999年左右,迈克尔杰克逊计划筹拍《埃德加爱伦坡的噩梦》,并打算亲自作曲写歌,请伊丽莎白泰勒参演。
很少人还记得,迈克尔杰克逊曾想和Bryan Michael Stoller执导一部名为《他们晚上把动物关进笼子》的艺术片。
很少人知道,迈克尔杰克逊答应AEG五十场伦敦演唱会,还有一个重要理由是AEG的老板名下拥有全美最大的帝王院线,将支持他的电影,并计划将他的《颤栗》重新拍摄成一个3D电影。
……
很多事情都遗忘在风中。雄心勃勃过,艰难推进过,不了了之过。
最后,迈克尔杰克逊的电影遗产剩下了什么?
一大堆经典的音乐短篇电影,一部音乐剧(《新绿野仙踪》),一部音乐科幻片(《月球漫步》),和若干客串的影片。
他曾经最知心的挚友,都是来自电影圈的巨擘,从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格里高利派克、凯瑟琳赫本、到马龙白兰度、伊丽莎白泰勒。
他的音乐录影,也找来了许多大导和影星,从约翰兰迪斯、弗朗西斯科波拉、马丁西科塞斯、大卫芬奇到艾迪墨菲、克里斯塔克。
他曾经因为斯皮尔伯格没有让他出演“彼得潘”,遗憾了好久。
他曾经因为认为梦工厂的标志来自Neverland庄园的标志,而愤愤不已。
他不惜花100万美元,请马龙白兰度到他的音乐录影中客串几个镜头。
他为《ET外星人》哭成了泪人。他在朗读故事书的卡带里,深情唱了《黑暗中的某人》。
他为《本》唱过主题歌,拿到了奥斯卡提名。他接着给《威鲸闯天关1、2》献上了主题曲。
他和恐怖大师史蒂芬金合作,拍出内涵的《鬼怪》并走上了戛纳的红地毯。
哦,那个《绿野仙踪》里的稻草人。
哦,那个世界首部4D电影里的EO船长。
哦,他用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154万美元买下了1940年《乱世佳人》的一座奥斯卡奖杯,只为证明他也曾拥有了一座奥斯卡。
为了圆他的电影梦,他把音乐录影当成电影来拍,并永远改变了这个行业。
由此,《颤栗》成为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收入美国国会图书馆电影档案馆的音乐录影。
为了电影梦,他出演了恶评如潮的《黑衣人2》和《漂流女孩》。你可以说他在玩票。但这是他真心求来的角色。
嘲笑声不断,但他从未放弃这个梦想。
他在采访中说,“只有银幕上的影像,才会成为永恒。”
他懂电影艺术。
我们无从知道,如果迈克尔杰克逊开完演唱会,开始做电影后,他会给世界呈现一个什么样的视角。
我们只知道,他用他的生命演出了最后一部电影《就是这样》。
他终于成为了主角。“演”得那么真实。高山仰止。
我们多么希望那只是一场戏而已。
但他,转身,绝尘而去。
这才是世间最牛逼的戏。
有意思的是,十年前的戏,《黑衣人2》,明天却要在北京上映了。
一周内,总共只放三场,放完就完。
一些觉得自己理智的歌迷表示不屑。
我们知道,重温《泰坦尼克》并不是为了那几秒的裸画镜头。同理。
但如果看到时,总会觉得圆满。
失去后,我们才知道我们应该珍惜我们与他的每一次重聚。
可机会却越来越少。
在银幕上,短短几秒。但他在那里。
我们不是刻意专门去看那几秒的镜头,
但我们想在他出现的时候,给他鼓励的微笑,哪怕他已经看不到。
就如同那些客串电影的群众演员,也会拉着亲朋好友去电影院里看他演的一个替身,一个背景,并在片尾字幕里傻傻寻找他的名字。
我们甚至可以悄声告诉电影院里窃窃私语的年轻一代,那个人是谁。
当你会为某部电影里,某个影星模仿了一段他的舞蹈而兴高采烈,侃侃而谈时,为什么不去银幕上看看真正的他呢?
知道他又来了,但时间不多。
我们去看看老电影,顺便看看他,回忆那段傻傻的岁月,回忆我们竟然至今的成长。
仅此而已。
在他告别世界后的那个奥斯卡颁奖礼上,他的影像出现在了颁奖礼的大银幕上,奥斯卡组委会没有像纪念过世的其他演员、编剧、导演那样,给他注解任何头衔。只有简简单单的:
迈克尔杰克逊。
就是这样。
若干年后,会有那么一部电影上映,由别的人演他,我们也会去看,去笑,去骂,去哭,去比较。或许XX还能因为演他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但失去的,终归不会再回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