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钱学森》导演阐述
张建亚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被誉为民族之魂是当之无愧的,无论才华学养、为人品德皆为世人楷模,在他100诞辰之年,将他的故事搬上银幕,无疑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感谢西影和总装的领导信任,使我有了这次亲近这位伟大灵魂的机会,在半年多的筹备中,每天都被他和两弹一星功臣们的事迹所震撼,感动,我希望能够将这种感悟实现在创作之中,有些话要与摄制组的各位创作人员交流。
1、人物传记片的核心,是要让观众看完影片后明确了解主人公做了什么和怎么做的,通过他的行为进而感佩他的情怀,感动他的精神,引为自己的人生榜样,钱学森的一生是丰富多彩起伏跌宕的,给我们的创作提供了精彩的素材,如何取舍裁剪才能最全面、最准确地传达好这位伟人的精神风貌,是这次创作最大最难的题目。《钱学森》这部影片最重要的的是要刻画展现钱学森崇高的爱国情操,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根究底的工作风格。他的爱国情操不仅表现在他的气节和尊严上:顶着被美国当局怀疑、监视居住的压力,除了不懈地找寻归国的途径,依然另辟门径,写出《工程控制论》,向世人证明他的才华和不低头;他的爱国情操更表现在归国后,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领导造出中国的导弹、发射卫星、全面创立中国的航天事业,真正实现了以他的智慧学识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这些就是我们要告诉观众的——他做了什么,而怎么做的,就是表现他的科学态度与工作风格,他对宏观全局的远见和对具体现实的把握,对成功失败的清醒冷静,对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的细节的严谨。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表达好了,人物的大体轮廓就立住了。
2、主旋律是作品的主旨倾向,而非作品的艺术品性,并非因为是主旋律题材,就有了成功的保险单,误会了必败,这就是无数平庸伪劣的所谓主旋律作品被忽视抛弃的原因。其实,对于导演而言,只有好电影和坏电影,我以为的好电影,不仅要主旨积极向上,对主题的诠释明确达意,故事的叙述张弛有度,人物的性格准确而富有感染力,整体艺术风格浑然一体,更需要趣味感足以让人饶有兴味地品评,而在现下的市场化前提下,还需要对受众尽可能的理解,与他们的欣赏习惯与趣味找到契合点。对本片的整体风格,建新、毅安和我都期望这是一部富有现代感的电影,就是在艺术风格上敢于求新,情节叙述简洁明快,节奏的动态幅度大,影像音响的品质高超,演员的表演不落俗套,总之,戒四平八稳,戒陈陈相因,戒模式化,除了优秀演员的魅力,剧情亦要澎湃有力,且有对机密历史、尖端武器的认知,成为非常好看的现代电影,让年轻观众喜欢,通过影片让观众欣赏钱学森这位伟人,引为偶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3、我一再讲,钱学森的伟大跟电影电视作品无关,不会因为一部电影更伟大,更不会因为一部电影而黯然,拍摄影片的目的,无非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爱戴他、崇拜他,所以,首先是要刻画精准,特别是精神层面的精确,不容含糊,甚至要追求纪录片式的逼真描摹,同样在剧情呈现时,也要达到惟妙惟肖,由于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48年到98年,帕萨迪纳到北京到酒泉),这对美术部门是很高的要求,重要场景、主要道具要考据严格,不容出笑话。尤其两弹结合的高潮戏,绝不要象以往同类题材绕开不表现,玩虚处理,要啃硬骨头,让观众彻底相信并且了解到在当年发射出东二这颗核导弹的艰难和了不起。美国生活部分是钱学森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段,虽然我们不去美国外景,但必须制作出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真实效果,剧本重点选取了他结婚生子事业有成,步入精英阶层时,突遭诬陷,事业受阻跌下低谷,他坚毅不屈,一面时刻准备归国,一面在不能接触机密领域时,另辟新的学问,所涉场景、道具都要细详逼真,包括信件、报纸、笔记、文案之类,切勿忽视,服装也要符合年代,同时符合钱学森、蒋英在美期间的身份,贵而不奢,华而不靡。一部影片的品质是由化、服、道的细节构成的,我们的要求就是都要经得起拍特写,细微的疏漏就会摧毁辛苦构建的大楼,这点拜托各位主创人员了。
4 、钱学森是一位骄傲的中国人,他是最有资格骄傲的中国人,然而几乎每张照片上他的笑容都是谦逊平易的,我和陈坤数次讨论他的精神层面,这是一个睿智的学者,拥有前瞻的视野,掌握未来方向的思维,无论在他熟知的领域还是初涉的范畴他都能在系统的顶端审时度势,做出智慧敏捷的判断,他既是抽象思维又是形象思维,又不时涌现灵感思维,我期待陈坤能传神地传达出来,要完全不同于以往中国电影中出现的拼命演思想状的“科学家”,陈坤也许年轻,也许成就无法与钱老比肩,但是我们都认同他们在精神层面的类似点,相信他们锲而不舍追求完美的共通处,我毫不怀疑陈坤将给世人一个惊喜。蒋英在影片里是钱夫人,但她无疑是中国女性的精英,她本身的精彩故事足以拍摄几部电影,虽不能简单地说是她成就了钱学森,但如果没有她的爱情和全心辅佐,钱学森的故事定会失色几分,不流于表面浪漫,这种爱情是日常的恒久的,也是伟大的,足以令所有人钦羡的,张雨绮要在日常行为中表达出她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她的爱表现在当美国人怀疑钱学森时,她怒斥来者维护丈夫的尊严,也表现在钱学森一头扎进导弹研制,无暇顾家时,识大体知小节支撑整个家庭,这一段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情感生活,或许会对现代人有所启示。同时也不要忽略了蒋英自己的艺术成就与魅力,她在影片中的几次独唱不仅要承启剧情,歌声本身也要极富感染力。
必须要说一下群像,剧本里涉及两弹一星的许多科学家,虽然都用了化名,但都是有原型的,这些都是功勋卓绝的英雄,没有他们,中国就没有今日立足世界之林的强势话语权,我希望每位演员都要认真下功夫做功课,我们这次追求的是真实再现的风格,所以在台词中涉及的术语、专业名词较多,绝对不能背书,而要脱口而出,他们有的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毅然归国,甚至在饭都吃不饱的条件下忘我奋斗,有的从战场转业,文化不济却发奋学习成为专家,有的冒死进行危险试验,有的遇难临终还保存试验记录……每一位都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他们组成了两弹一星的宏伟画卷,希望演员能够激情澎湃地诠释好每一个角色。
几位领袖人物的处理,也要力求新意,要富有实质性的内容,除了我们熟悉的风采,也要表现鲜为人知的一面,就是在冷战时期,中国处于反华包围圈时,统帅们的高瞻远瞩和战略思维。要让每个观众明白这个事实,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我们没有原子弹和导弹,没有核导弹,没有卫星,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地位。
5、影片后期的包装将是一个工程。钱学森与蒋英的音乐修养造诣一流,欣赏品味高乘,他几乎一生与音乐为伴,他曾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弦乐四重奏111号作品,勃拉姆斯四首庄严歌曲……这类最高台阶文艺作品给人的冲击是深刻的,持久的,所以我想,应该把它们放在顶峰位置。”因此本片的音乐除了要渲染推进情绪,在剧情中作为背景的音乐选取也必须是精心的,符合他的品味的,进一步会融汇到剪接中,剪接风格必然是富有音乐感的,这要花费时间反复找寻,一定要给人以冲击感。电脑特效也是一个难关,这次的要求是做到浑然天成,不能露一丝马脚,歌剧院、美国风洞实验室、克利夫兰总统号、帕萨迪纳家和北京寓所、酒泉地貌等的三维延伸,绝不能让人看出接景的破绽,光源光效是关键,导弹在天空飞翔,太空漫步都要符合物理特性,紧贴影片的纪实影像风格,时间很紧,但是还是要拜托抓紧完成。DI中间片的重点请摄影师严格把握,这是再创造,要有油画般的浑厚感,千万不能流于轻飘。一定要把本片做的让人耳目一新,不同凡响。
最后依然要以两句话表达决心并与大家共勉——
一定要象拍处女作那样充满激情锐意创新;
一定要象拍封箱戏那样竭尽全力不留遗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