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目前正陷入塑化劑風暴,而據大陸的研究報告顯示,大陸的速食麵等多種食品,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塑化劑污染。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柳春紅副教授在一篇論文指出,市售速食麵、速食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污染。
《信息時報》報導,2010年10月,柳春紅及其同事從廣州市各大型超市隨機採購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速食麵和25份速食米粉食品作為樣品。結果顯示,DBP、DEHP的檢出率均超過一半。
其中,DBP和DEHP在速食麵調味醬料中的最高含量分別為59.38毫克/千克和172.15毫克/千克,速食麵麵餅中的最高含量分別為9.28毫克/千克和1.08毫克/千克,速食米線調味醬料中的最高含量分別為16.52毫克/千克和44.75毫克/千克。
論文中說,一般認為,食品中的鄰苯二甲酸酯類污染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塑膠包裝材料中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容易從塑膠中溶出,向食品遷移;另一方面是,此類物質擴散到環境中,反過來污染環境。
文章指出,據大陸《食品容器、包轉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DBP和DEHP僅可用於接觸非脂肪性食品的容器,且在塑膠包裝中的特定遷移量分別不超過0.3毫克/千克和1.5毫克/千克。但實驗室採集樣本中的DBP和DEHP含量,已經遠遠超過此標準。
柳春紅受訪時表示,業內均知道塑化劑可以用於塑膠中,「塑膠能使用在各種用途,包括食品包裝,但越是脂肪含量高的食品越是容易受到它的污染。」她說,事實上她和學生們也針對市面銷售的食用油進行抽樣,對其中的塑化劑做檢測,也得到類似速食麵的結果。她稱所用的檢測儀器是國家級實驗室的,因此檢測結果可信。
論文建議,中國速食麵消費量已達每年數百億包,政府應規範速食麵和速食米粉的生產,完善或制定相關標準,制定上述增塑劑在食品中的最大允許含量,加強監測,並開展人群暴露的風險評價。柳春紅並呼籲生產廠家要加強監測,不要使用不符合國標規定的包裝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