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迈之爱 于 2011-4-21 16:30 编辑
这的确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也可以说是个愚乐至死的年代。
继周杰伦歌曲进入小学课本后,近日,芙蓉姐姐的漫画像也登上了《新概念英语》教材,用于诠释英文单词“spectacular”(引人注目的;惊人之举)。
其实编辑叔叔们的意思或许是想用芙蓉姐姐做例诠释一下what叫“哗众取宠”,然而这一反讽的意义却被网友及芙蓉姐姐自身解读成了“哇靠,姐都火上教科书啦”,立马开始敲锣打鼓、狂欢庆祝。就如同芙蓉姐姐在北大领奖时夸自己“知性”时,被主持人司马南幽默地反问,“知性”难道就是“知道性”吗?其实完全不必大惊小怪,如果上了教科书的都值得歌颂,那么希特勒应该第一个跳出来与大家握手拥抱,后面排着的还有秦桧、潘金莲、西门庆、《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西游记》里的鲤鱼精、熊罴怪等等等等。
看待一种文化现象,其实应一分为二。不过估计从此以后,所有的英语学习者都对 “spectacular”这个单词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没齿难忘,单就这点而言,芙蓉姐姐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在“与时俱进”的精神指引下,越来越多的文体明星踩着《运动员进行曲》的鼓点,大踏步迈入了我们一向严肃沉闷的教科书。2003年,周润发被收入香港中学语文第二册课本;2005年,邓亚萍、刘翔、乔丹、贝克汉姆、桑兰等入选《新目标英语》初中英语教材;姚明、刘德华、宋祖英、林心如、邓亚萍的照片被列入初中版《新理念英语》第一课;今年辽宁省中考英语听力试卷中的“补全对话”部分,赫然是对张含韵的专访。
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在这个时代里,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们乐于见到那些富含正面及积极励志意义的明星走进教材,因为也唯有那样的人物,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让我们的后代放心仿效。然而,若仅为迎合花朵们的追星欲,连那些如云烟过眼、转瞬即逝的“超女”、“快男”还有纯靠包装起家的明星都一股脑硬塞进去的话,不如索性将学校拆了,把课本都改成娱乐周刊,让孩子们上街去叫卖得了。
作者:霍倾城。发表于 2010年0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