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2-25 05: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别处的影评:
《让子弹飞》上映以来,舆论众口一词地叫好,似乎影片集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身,成了代表中国电影商业化水准的大师级作品。从介绍上看,影片终于走出了宫廷戏、武侠 戏和冯氏幽默的八股题材,有点新意了;从尺度上看,似乎又血腥、又脏话,又爷们儿,有点中国式的少儿不宜的味道了…… 带着被舆论忽悠的虔诚,抑制住下载高清晰盗版的冲动,我走进了影院,却强忍着呕意,看完了这部粗制滥造、以愚昧粗俗为荣的烂片,毫不客气地讲,影片的质量连一张盗版碟的价 值都不如。
剧本是一剧之本,影片的编剧水平却基本上处于央视《过节七天乐》的层次,聚集一群明星,热闹一下,胡搞一番,刷刷嘴皮子,格叽格叽观众。从思想性上看,看得出有借古讽 今的意图,让老百姓能间接地过过嘴瘾,发泄点不满情绪。不过风格太荒诞,让主题也有些不靠谱。姜文的《鬼子来了》探讨了些人性的东西,以更普世的人性刻画取胜,这也是姜文 的长处。可是这部电影,可以说几个主角根本不是人,是些带着面具的模型,或者说,为了完成一个故事而设置的棋子。除了外露的些许特性外,比如说粗话,喊口号,耍小聪明骗钱 ,等等,没有任何人性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浅薄让整个影片沦为肤浅的胡闹。同样是在群戏里表现个体人性,建议导演好好看看经典《七武士》,也可以看看新片《无耻混蛋》。
另外,影片故事的逻辑性之差令人发指。最明显的桥段,就是老六剖腹,以我这个正常人的智商,凭那场戏的来龙去脉,无论如何解释不了老六为什么会剖腹,去证明自己吃了一 碗凉粉儿。只有两个解释:第一,老六对医学无知,认为打开肚子还能缝上,死不了;或者第二,老六吃的不是凉粉儿,是嗑药,摇头丸之类的。无论是张麻子对付黄四郎的动机还是 策略,以及黄恶霸对付新县长的招数,都显得缺乏基本的逻辑——变来变去、又战又和、忽冷忽热、乱七八糟。
从导演来讲,姜文号称大师,虽然只有三部导演作品问世。影片的节奏控制问题不小,关键桥段给人非常唐突的感觉,比如开始抓住假县长,到去冒充做县长的段落,显得太心血 来潮。整个影片的对白除了扯脖子喊,就是像说绕口令一样的快速抢白,再就是对那几句自以为经典的台词,翻来覆去的捣鼓。从手法创新来讲,影片后面,撒金子,收金子,撒枪,
收枪的段落堪称独创,但是处理得像闹剧——对比《V字仇杀队》,没有显出一场革命或者暴动的气魄,也许姜文想刻意表现出普通穷人起义的怯懦、自私和无序,但是整个场面的掌 控有些失度,缺少大场面里的细节,也缺少震撼的群体画面,简直像80年代初期,国产娱乐电影小打小闹的样子。
从演员来看,除了倚老卖老,看不出几位大牌有任何演技上的突破。实在懒得敲入这些落寞的老年港台明星的名字,他们的演技已经退步到了完全的本色演出,只有靠脸熟占据着 应该属于青年演员的市场空间。
从摄影音乐等技术环节来讲,没有拍出想象中的中国西部片的画面,甚至不及早期的《双旗镇刀客》。音乐方面,开头结尾的"长亭外,古道边"显得俗不可耐,而且与故事主题 扯不上任何关系,看得出导演的鉴赏水平。
应该说,姜文的《鬼子来了》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再者,姜文不像另外几个大导演,成天到晚在电视媒体上蹦达,一脸奸商像。这些都让我破例买票看了一次国产电影,结 果还是失望。感觉中国电影的品质甚至不值一张盗版碟的价钱。
个人认为,以姜文的能力,能拍出《鬼子来了》,应该可以拍一部很好的《让子弹飞》,但是商业电影的浮躁导致了一个优秀电影导演的粗制滥造,导致了又一部烂片的诞生。
不客气地讲,影片粗制滥造得令我震撼,而影片宣传言过其实、夸张忽悠的功力同样令人震惊。中国电影如果继续这样挂羊头卖狗肉,靠宣传炒作、自吹自擂,欺骗观众为生,恐 怕前景堪忧。目前中国大片就是把电影当成明星窜连,结果故事缺乏逻辑、拍摄粗制滥造,只知道把宣传搞得天花乱坠,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透支观众对电影的喜爱,只会透支中国电影 市场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