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hana 于 2010-10-8 20:21 编辑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但因其反应现实的力度致使当时的意大利政府采取了全面封杀的态度,结果使这部片子的知名度大幅度降低,但本片无论从表现手法,还是演员表演,到对社会,人性的刻画揭露,无不表现出深厚的功力和艺术水准,其成就足以使它超越《偷自行车的人》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这部新现实主义作品根据发生在罗马的真实事件改编。二战后的罗马,上百名女子应征一个打字员的职位。在等待面谈时,她们蜂拥挤进一座老房子,在挤楼梯时造成楼梯倒塌,很多人被掩埋在砖头瓦砾中,其中有一个贫困艺术家的妻子、一个试图从良的妓女、一个不喜欢本职工作的女佣、一个失业工人的妻子。她们的生活因此彻底改变。
每个姑娘的故事都独立成篇,但又彼此交织,令人对她们的遭遇既表同情,但又对当时时政的混乱不公提出质疑和抨击。影片借一群落难的妇女,在最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了战后意大利经济复苏时期的社会现状,揭露出当时严重的失业和贫困问题,是具有社会批判力度的一部杰作。
导演:Giuseppe De Santis 吉斯帕·德·桑蒂斯,意大利人。1917年2月11日生于丰迪。毕业于罗马大学。在希特勒占领意大利期间,他参加反法西斯的斗争。1942年担任拍摄影片《沉沦》的助理导演,并与导演L.维斯康蒂合作编写该片剧本。1946年,参加反法西斯影片《太阳还将升起》的拍摄工作,做助理导演(导演A.维加诺)。
1947年,德·桑蒂斯第一次独立执导了影片《悲惨的追逐》(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奖)。这部反映意大利当时社会问题的影片获得成功,使德·桑蒂斯跻身于意大利第一流电影导演之列,成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始人之一。1949年他拍摄了描述农业临时雇工艰苦劳动的情节紧张的故事片《艰辛的米》,1950年拍摄了描写意大利农村残酷阶级矛盾的影片《橄榄树下无和平》。这些影片的风格并不统一,往往出现自然主义成分,但影片的社会作用、主题的现实意义、演员高水平的演技,使之成为意大利进步电影的重要作品,在国际上也获得很高评价。
1952年德·桑蒂斯拍摄了影片《罗马11时》,深刻地揭示了失业者的悲惨遭遇,最广泛地展现了罗马各阶层之间生活状况的悬殊等复杂的社会问题。导演在这部作品里最充分地显露了自己的才华,成为世界瞩目的第一流电影导演。
此后,他在意大利执导的主要影片有《安娜·柴契奥找不到丈夫》(1953)、《在恋爱的日子里》(1954)、《人和狼》(1957)和《前程似锦的宝贵专家们》(1972)等。1958年德·桑蒂斯在南斯拉夫拍摄了故事片《一年长的道路》(上下集),描写农民为了获得新生活建设一条连接城乡的道路的经过。1960年,他在法国拍摄了心理描写片《单身男子汉的住宅》。1962~1964年,德·桑蒂斯在苏联执导了故事片《他们走向东方》(苏、意合拍),这部影片描述的是被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派往前线的意大利士兵们悲惨的遭遇。
德·桑蒂斯创作的优秀影片都充满激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对人民生活的描述生动准确、细腻入微。他几乎所有的影片都是反映人民的命运和与社会的不公正现象作斗争,这一主题成为他影片创作的基础,也确定了他的作品的主人公的性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