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26|回复: 17

Inception 目眩神迷的影像迷宫

[复制链接]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7
发表于 2010-7-17 10: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ORO 发布于: 2010-07-17 08:13
   巴黎雷克斯剧院16日晚8点整,Inception首映场。全场熄灯后掌声雷动欢呼四起,巨大的白幕在交响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伴随下缓缓落下,没错,就是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片头用的那首。全场影迷更是激动亢奋。而在几秒钟之后,我们便完全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了。
  
   诺兰在电影的前半段中近乎疯狂的向观众抛出各种概念和规则,而之中的大多数都只能在影片后半段才能得以通过故事和影像得到解释。因此在影片的第一部分中我感觉像被诺兰拽着,以极快的速度在他构建的迷宫中窜行,几乎迷失方向。为了表现梦境的超强可塑性,在这部分中诺兰使用了大胆却依然内敛的特效,巴黎街道的爆破场景和整个城市像纸壳一样被折叠的场景足以令人咋舌。
   Inception整部电影是关于一次进入别人梦境植入想法的行动,而这个行动的复杂和精彩程度完全超乎我想象。作为全片的重头戏,整个行动一气呵成,诺兰带领观众在现实与梦境,梦境与梦境之间任意穿梭,他就像一个玩偶师操纵着故事的走向,一条时间线会瞬间分裂成数条平行线,配以大量的动作戏和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点,观众就像毫无意识地陷入了一场风暴,感官刺激和情绪亢奋的同时大脑还在飞速转动,稍有差池便会跟不上诺兰的叙事步调迷失在他的迷宫当中。
   而故事也不仅仅是关于一次行动,更是男主角Cobb深入自己内心,与纠缠自己多年的心魔交战并试图解开心结的过程,越是接近行动的目标,Cobb离心魔的距离就越近,而他最终面临的选择也引出那条哲学命题,究竟什么才是梦什么才是现实,如果在梦境中一切感官都是存在的,那与现实又有何区别呢。
   Inception的配乐相当精彩,如同片中不停旋转地金属陀螺给人冰冷晕眩同时钝重震撼的感受。Leo的表演虽没有传说的那样出色但也已经足够精彩;而法国影后Marion Cotillard的戏份比我想象中多且重要,她的每一次出场都抢尽眼球可谓惊艳;Ellen Page和Joseph Gordon-Levitt也奉献了不错的表演,后者依然又酷又萌;个人很喜欢Tom Hardy的角色,也许是因为他是片中唯一一个负责幽默的角色...
  
   在诺兰的所有作品中,Inception更像是《致命魔术》而不是《黑暗骑士》,尽管能明显看出诺兰的野心是想要将两者糅合,打造一部剧本复杂精致同时也内涵饱满震撼人心的巨作,而Inception的故事太过庞大,精雕细琢的剧本却少了情感的冲击力。但如果单独来看,Inception仍然是成功的,尽管影片前半部分略显臃肿甚至有点故弄玄虚,但是后半部分无论是感官还是大脑都如坐过山车般的观影体验实在让我流连忘返。
   电影结束后全场再次掌声雷动,散场时我听到的次数最多的评语是“没有完全看懂但仍然非常好看”,这也是我的感受。也许诺兰的能力就在于此,就算你迷失在了他的影像迷宫当中,也会为之目眩神迷赞叹不止,而这就也是让观众再次走入电影院看第二遍Inception的最好理由。
  
  PS:我已经尽量不剧透...而复述剧情似乎超出我能力范围了...一定还会再看一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0: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诺兰,让你的梦想再大一点吧
2010-07-07 10:36:10   来自: 捏脸大王南方 (One Love)
Inception / 奠基的评论   

  在《奠基》大概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个场景是这样的,汤姆•哈迪扮演的角色,那个魅力无穷的“伪装者”伊默斯,悄悄走近了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后者正手执自动步枪,向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开火。伊默斯一边随手耍着他的榴弹发射器,一边给了他的拍档一点小小的建议:“亲爱的,让你的梦想再大一点吧。
  
  某种程度来说,同样采纳了这个建议的还有本片的导演克里斯托佛•诺兰,并把它用在本片中,以试图重现《黑暗骑士》当年的辉煌。《黑》毫无疑问制造了2008年最广泛的通俗文化热潮,而在这部《奠基》,诺兰再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出一部无与伦比的杰作,足以使观者难以置信,以今时今日的电影技术,竟然能够诞生规模如此壮观的鸿篇巨制。
  
  巨星迪卡普里奥在本片中的表演堪称他演艺生涯最佳。他饰演的当姆•科博是一个高科技窃贼,专精于一种称为“抽离”的技能,这种技能使得他可以潜入别人的梦中,窃取他们隐藏最深的秘密。不过尽管他神通广大,最新的任务“奠基”还是看起来像个不可能的任务,所谓“奠基”,就是把思想植入别人的大脑,同样又要不留任何痕迹。
  
  如此的概念难免使人把本片当做是《黑客帝国》,007系列,《骗中骗》,以及1984年的惊悚片《魔域煞星》的混合体,不过可以放心的是,尽管或多或少会与前作有相似之处,《奠基》绝对具有高度原创性。
  
  作为一部充满智慧但又不晦涩难懂的作品,在影史上能与本片齐肩的先例屈指可数。《奠基》中有大量精彩刺激的动作打斗戏,而且绝不是为打而打,所有动作戏都运用的恰到好处,完美服务于故事,同时那些打斗场面又充满了动人心魄的震撼力,例如大家在预告片中看到过的那个“旋转房间打斗”,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视觉过山车。笔者在看这一段时就被彻底震精,喜不自禁。其他还有好几场大型动作场面,这里就不一一剧透了,不过可以保证,每一场的规模都丝毫不亚于《天龙特攻队》,而且比后者更能让人激情澎湃。
  
  当今活跃在影坛的导演,没有几个能拍出像《奠基》这样野心宏大的作品。诺兰明智的运用了《黑暗骑士》带来的影响力,他并没有出于成功的激情而盲目尝试一些不切实际的项目,而是继续在他擅长的领域——紧张刺激的高智商惊悚片——大展拳脚,同时,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扩大这个领域的规模。
  
  诸位可能注意到,我竭力不在本文提到任何与情节相关的实质性内容,这么做是为了大家好。我建议任何一个有幸比别人提前看到本片的人,都不要做任何形式的剧透,因为本片的乐趣在于观影时的新奇体验
  
  作为长达148分钟的电影,《奠基》却毫无冗长之感,快速的节奏和敏捷的叙事都让你觉得全片“转瞬即逝”。即使电影已经放映结束,它也会留在你思维里好长一段时间,时时跳出来和你对话,讨论,争辩,最后让你禁不住诱惑再重看一次。你肯定会在梦里见到它,不过别担心,这不是什么坏事,我们都应该让自己的梦想再大一点。
  
  
  文/Mike Sampson 译/捏脸大王南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0: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潜意识的力量(无剧透)
2010-07-16 17:05:10   来自: imrains
Inception / 奠基的评论   

  看到网上有人说《奠基》是《碟中谍》版的《骇客帝国》…很有趣的比较,不过依我看不太准确。如果说《骇客帝国》讨论的是唯心主义的哲学问题,那我觉得《奠基》应该是关于“潜意识支配行为”的心理学问题。
  
  1. About Inception
  
  Quote:”What's the most resilient parasite? An Idea.”
  
  人类个体所作的每一件事情,无论是本能的还是主观意识主导的,都源于心中的一个念头的闪现。这种念头源于经验,再加上本能的催化,在大脑里播下了行为的种子,最终产生各种复杂的行为。而所有的经历,无论好的坏的,都会产生种子,但并不是每个种子都会发芽。清醒的时候,我们生活在理智阳光下,主导思维茁壮成长,使大多数的我们成长为符合社会标准的“正常人”。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大脑里没有其他“异类”的种子,所有由经验产生的种子都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留下了痕迹。设想理智的太阳下山后,是一个行为不计后果的暗夜,很难讲哪颗种子先发芽。
  
  于是,梦,给各种潜意识,所有的种子,一个大展拳脚,不计后果的平等的舞台。愿望,恐惧,灵感,欲望,正义,邪恶…各种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尚未发生,已经发生的事,只要是源于我们的经验和本能,就可能以无限混乱和飘渺甚至是创意的形式“实现”(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而最重要的是,在梦发生的那一刻,我们全情投入,即使有时候我们知道那是梦,却也不可理喻的感同身受…大笑,痛苦,尖叫着惊醒…
  
  既然人类的经验和本能赋予潜意识,潜意识赋予梦境,那么,能不能反过来,先赋予梦境,使之产生潜意识,然后由此引导他的行为呢… Inception “奠基”就是这个的意思…电影中的梦境,其实就是各种意识的无限放大版,而这次盗贼要做的,是找出他们需要的潜意识,阅读,引导,歪曲,但是不能篡改…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心理,尤其是潜意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行为。理智直接指导人类的行为,而潜意识的力量也足够强大:心理暗示的正负作用我们都有过体会,各种抑郁症,各种情况下的自杀,各种人格分裂…当某种潜意识可能有一天感染整个大脑时,你就不能忽略它的强大。
  
  2. Nolan 的“老套路”
  
  走出电影院,我第一想到的是,其实Memento (2000)《记忆碎片》叫Inception也挺合适的,虽然那样的话有点剧透。回顾我看过的Nolan非Batman电影,即Memento (2000)《记忆碎片》和The Prestige (2006) 《致命魔术》,Nolan似乎一直着迷于探讨人类意识的复杂性,以及他们相互冲突下对行为的影响。
  
  《记忆碎片》中男主角的短期记忆功能障碍,其实是强迫他把短期的经验,压缩成一条抽象的或简单的提示,或者说模糊的潜意识,来指导他的行为,你会惊讶的发现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巨大反差;《致命魔术》里则有各种的映射。出于对魔术的执迷(Obsession)可以数次自杀,作出巨大的牺牲;一个身份的双重性格;以及最有意思的一个场景:魔术师的笼子一张一合,鸽子消失了,大人们站起来鼓掌,小孩子却说鸽子死了。魔术的奥秘在于,人们相信它是魔术…
  
  3. 潜意识是我们的敌人
  
  记得看过一个“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的故事。据说有个村庄非常穷困,有个云游的僧人见到百姓的惨相很同情,就教了他们一个能让地上自动长出庄稼的咒语,教完之后,僧人说“这个咒语很好用,但是千万记住,念咒语的时候绝对不可以想起“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可是糟糕的是,僧人走后,所有念咒的村民都无一例外的想起“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咒语从来没有成功过,而百姓仍然很穷困。虽然是个很无厘头的联系,最终却形成了挥之不去的心理暗示。那如果是跟个人经历紧密相连的,影响力巨大的潜意识,会不会让我难辨真伪,或难以自拔…
  
  依我的感觉,潜意识绝大多数都是负面的:恐惧,猜忌,愧疚,紧张,欲念,懒惰,怀疑…..可能正面的意识很容易被我们发扬光大,所以负面的念头就被打入潜意识的冷宫,伺机而动…如果前面这句话成立的话,说潜意识是我们的敌人也就不过分,是我们试图隐藏的那部分自我。我们时刻都在与我们的潜意识抗争,施加正面的影响来主导我们的生活。当潜意识难以抑制,开始主导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疾病。而心理医生做的,也不过就是通过理性的分析,帮助患者控制潜意识…
  
  就像影片里不断重复的,What’s the most resilient paradise? An idea. 一旦有了某种念头,他有可能像寄生虫一样感染大脑的每一寸地方,根深蒂固的好像与生俱来一样。
  
  4. 共有经验的认同感和一些漏洞
  
  虽然这不是一部3D电影,确实一部四维电影,主要从时空的意义上讲。进入梦境等同于进入另一个时空。电影里关于时空的两个概念,我是完全有认同感的(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
  
  1. 进入梦境,时间会被放大
  记得高中的时候,我的同桌上课睡觉,趴着几分钟,突然坐起来,问我:“我睡了多久?”我自己在赖床的时候,第一次按停闹钟,又进入迷糊状态的时候,梦境往往混乱而复杂,当经历了一连串事件,突然醒来,发现其实只过了几分钟而已…
  
  影片中给出的解释是,梦中人的潜意识更加活跃,因此实际生活中的时间在梦境中会被放大很多…
  
  不过,这个设定牵扯到影片中很多具体情节,有的似乎讲不太通。我是那种如果故事不严密,就会很混乱的人,所以这些地方让我很纠结。回头剧透贴再讨论…
  
  2. 真实中的感观体验,会以另一种符合梦境的形式表现在梦里…
  
  有一次我在睡梦中翻身,整个脸压在枕头上…于是梦里我不知怎么坐船到了海上,后来掉到海里,不能呼吸…就在我以为自己要淹死的时候,我惊醒了… 大家应该都有类似的体验吧。大脑不可能在我脸压倒枕头之前就开始构思把我运到海上的故事,令我惊讶的是它能够在一瞬间完成所有铺垫(时间被拉长),然后准确的反应我在真是世界里的感官…
  
  PS. 之前看IMDB上9.6/10的高分,MrDark说应该不会太难懂,不然怎么那么高。我同意。不过现在看应该是一部看得时候令人蛮纠结的电影,IMDB上也有一些观众看完了很不爽,要求Nolan退票。所以,真为它的2亿成本捏一把汗,希望票房高一点…
  
  PPS. Leonardo DiCaprio 年初上了Shutter island,现在又这么一部Inception,真担心他人格分裂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0: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杰伊伯特四星][盗梦空间]
2010-07-16 16:47:32   来自: 朱时茂 ("dream is collapsing...")
Inception / 奠基的评论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据说[盗梦空间]的剧本花了克里斯托弗诺兰十年写完. 这一定需要集中惊人的注意力, 如同边走钢索边下盲棋. 影片主角用建造迷宫为题测试一名女建筑师, 而诺兰则用他构建的迷宫测试着观众. 我们必须对他的指引完全信任, 因为大多数时间我们迷失方向, 不知所措. 诺兰一定数次重写了这个故事, 发现任何线索都牵一发动全身.
  
  故事情节也许三言两语就可讲明, 又或者没法说清. 这是一部对剧透免疫的影片: 结尾不会告诉你任何事情, 除非你也知道经过. 但复述经过会让你更为迷惘, 因为经过是这部电影的全部, 展示给我们如何奋力穿越层层迭迭的梦境和现实, 梦境中的现实和不实的梦境. 对这个令人震颤的银幕魔术来说, [记忆碎片](2000)也许是诺兰的一次热身; 那个短期记忆丧失的男人全片倒叙的故事, 显然拍摄于本片的构思之后.
  
  正如那部电影的主角, [盗梦空间]的观众将穿行在不同的时间和维度之中. 人们永远无法度量虚幻时间的长度. 主角说一个人从不记得梦境如何开始, 而一场长梦也许只有一瞬. 没错, 但梦中人对此全然不知. 如果你身处他人之梦? 梦里的时间如何计算? 你又靠什么来确认现实?
  
  考伯(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是最顶尖的企业窃贼. 他侵入目标的潜意识, 窃取他们的想法. 一名神通广大的亿万富翁请他反其道行之: 在他的对头脑里植入一个想法, 让他坚信不移. 这是考伯从未完成的犯罪, 而人的思维对外来观念的抵抗不亚于免疫系统对抗病菌. 这个名叫斋藤的巨富(渡边谦)为考伯开出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报价: 事成之后, 考伯就可以结束流亡, 重归故里.
  
  考伯开始集结人马, 影片再现了经典劫案片的必备桥段, 盗梦专家悉数登场: 长期搭档亚瑟(约瑟夫戈登列维); 骗术大师伊姆斯(汤姆哈迪); 化学专家尤瑟(迪里普劳), 以及新人阿里阿德涅(艾琳佩吉), 建筑神童. 临行之前, 考伯还和对他的工作一清二楚的岳父迈尔斯(迈克凯恩)交了底. 现在只要凯恩一露脸, 观众就自动认定他是最老辣的人物. 这是他的天赋.
  
  等等. 为什么考伯需要一个梦之建筑师? 他为她一一作答. 众所周知, 梦境不是稳定的, 它随我们不断流动. 考伯的任务是在巨商之子亿万富翁小罗伯特费舍脑中[奠基](或植入, 催生)一个念头. 斋藤希望这个念头能让他的竞争对手不战自溃. 考伯需要阿里阿德涅设计一个意识迷宫, 让新思路不被察觉地(我认为)溜进费舍脑中. 阿里阿德涅和帮助忒修斯从迷宫逃脱的希腊女神同名, 难道只是一个巧合?
  
  考伯为阿里阿德涅讲授盗梦世界的原则, 如何操控梦境, 掌握方向. 诺兰也籍此为观众解开疑惑. 同时影片也借此机会展示其令人惊讶的特效, 在预告片里毫无意义的那些景像变得合情合理. 对我来说, 最为惊艳的场景是油毡地板般折叠卷起的巴黎街景.
  
  费舍脑海中的保镖如同抗体一样保护着他潜意识的安全, 然而他们却是真刀真枪的人类, 但不管他们是什么, 都是为了大片必不可少的枪战, 追车和爆炸戏服务. 诺兰的过人之处在于, 他让通常无视动作场景的我也感到紧张, 为追逐者和逃跑者捏一把汗.
  
  假如你看过任何的预告片段, 一定知道影片有许多无视重力的场景. 大楼倾斜, 街道卷曲, 人物漂浮. 这些都在影片中得到了解释. 影片的逻辑迷宫令人费解, 无捷径可走, 势必引发网络上的无穷解析.
  
  诺兰用一条情感线索指引着我们. 考伯以身犯险进行[奠基], 是为了排解对妻子妙儿(玛丽安歌迪雅)的悲恸愧疚之情, 以及他的两个孩子. 我不能(或者, 没法)再说更多. 歌迪雅的人妻有一种臆想之美. 考伯的经历到底是回忆还是梦境令人无从辨别--包括最后一个镜头在内. 但她就像一枚情感的指南针, 将这份爱恋变为了考伯世界的常量, 不然, 他将永远漂浮, 不得安宁.
  
  观者眼中的[盗梦空间]如同[记忆碎片]里莱纳德的世界, 我们只在当下停留. 一路尝试理解, 却始终不知身处何处. 生死和真爱都是影片的议题, 当然, 还有跨国公司. 片中的间谍犯案场面叫人目不暇给, 还包括747头等舱的一场漂亮行动(影片甚至解释了选择747的原因).
  
  最近的影片好象集体回收自废纸篓: 续集, 重制, 系列片. [盗梦空间]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 它无任何承袭, 独一无二, 同时借助动作场面让影片看上去比本身创意更具说服力(也许). 我认为[记忆碎片]存在一个逻辑漏洞: 一个短期记忆丧失的人怎么会记得自己有这种毛病? 也许[盗梦]也有漏洞, 但我没有找到. 克里斯托弗诺兰重新定义了[蝙蝠侠], 现在, 他不用定义别人, 只等别人模仿. 我想, 当他走出这个迷宫的时候, 就已经扔掉了地图.
  
  
  
  
  
  译后: 诺兰新作[位面旅行者的妻子], 个人感觉没有tdk震撼, 大抵和玩命魔术持平. 不过配乐摄影和特效加分至满. 当然还有小希思莱杰和ellen的妙趣一吻.
  
  
  
  
  
  Inception
  BY ROGER EBERT / July 14, 2010
  
  
  It's said that Christopher Nolan spent ten years writing his screenplay for "Inception." That must have involved prodigious concentration, like playing blindfold chess while walking a tight-wire. The film's hero tests a young architect by challenging her to create a maze, and Nolan tests us with his own dazzling maze. We have to trust him that he can lead us through, because much of the time we're lost and disoriented. Nolan must have rewritten this story time and again, finding that every change had a ripple effect down through the whole fabric.
  
  The story can either be told in a few sentences, or not told at all. Here is a movie immune to spoilers: If you knew how it ended, that would tell you nothing unless you knew how it got there. And telling you how it got there would produce bafflement. The movie is all about process, about fighting our way through enveloping sheets of reality and dream, reality within dreams, dreams without reality. It's a breathtaking juggling act, and Nolan may have considered his "Memento" (2000) a warm-up; he apparently started this screenplay while filming that one. It was the story of a man with short-term memory loss, and the story was told backwards.
  
  Like the hero of that film, the viewer of "Inception" is adrift in time and experience. We can never even be quite sure w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eam time and real time is. The hero explains that you can never remember the beginning of a dream, and that dreams that seem to cover hours may only last a short time. Yes, but you don't know that when you’re dreaming. And what if you're inside another man's dream? How does your dream time synch with his? What do you really know?
  
  Cobb (Leonardo DiCaprio) is a corporate raider of the highest order. He infiltrates the minds of other men to steal their ideas. Now he is hired by a powerful billionaire to do the opposite: To introduce an idea into a rival's mind, and do it so well he believes it is his own. This has never been done before; our minds are as alert to foreign ideas as our immune system is to pathogens. The rich man, named Saito (Ken Watanabe), makes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an offer that would end Cobb's forced exile from home and family.
  
  Cobb assembles a team, and here the movie relies on the well-established procedures of all heist movies. We meet the people he will need to work with: Arthur (Joseph Gordon-Levitt), his longtime associate; Eames (Tom Hardy), a master at deception; Yusuf (Dileep Rao), a master chemist. And there is a new recruit, Ariadne (Ellen Page), a brilliant young architect who is a prodigy at creating spaces. Cobb also goes to touch base with his father-in-law Miles (Michael Caine), who knows what he does and how he does it. These days Michael Caine need only appear on a screen and we assume he's wiser than any of the other characters. It's a gift.
  
  But wait. Why does Cobb need an architect to create spaces in dreams? He explains to her. Dreams have a shifting architecture, as we all know; where we seem to be has a way of shifting. Cobb's assignment is the "inception" (or birth, or wellspring) of a new idea in the mind of another young billionaire, Robert Fischer Jr. (Cillian Murphy), heir to his father's empire. Saito wants him to initiate ideas that will lead to the surrender of his rival's corporation. Cobb needs Ariadne
  to create a deceptive maze-space in Fischer's dreams so that (I think) new thoughts can slip in unperceived. Is it a coincidence that Ariadne is named for the woman in Greek mythology who helped Theseus escape from the Minotaur's labyrinth?
  
  Cobb tutors Ariadne on the world of dream infiltration, the art of controlling dreams and navigating them. Nolan uses this as a device for tutoring us as well. And also as the occasion for some of the movie's astonishing special effects, which seemed senseless in the trailer but now fit right in. The most impressive to me takes place (or seems to) in Paris, where the city literally rolls back on itself like a roll of linoleum tile.
  
  Protecting Fischer are any number of gun-wielding bodyguards, who may be working like the mental equivalent of antibodies; they seem alternatively real and figurative, but whichever they are, they lead to a great many gunfights, chase scenes and explosions, which is the way movies depict conflict these days. So skilled is Nolan that he actually got me involved in one of his chases, when I thought I was relatively immune to scenes that have become so standard. That was because I cared about who was chasing and being chased.
  
  If you've seen any advertising at all for the film, you know that its architecture has a way of disregarding gravity. Buildings tilt. Streets coil. Characters float. This is all explained in the narrative. The movie is a perplexing labyrinth without a simple through-line, and is sure to inspire truly endless analysis on the web.
  
  Nolan helps us with an emotional thread. The reason Cobb is motivated to risk the dangers of inception is because of grief and guilt involving his wife Mal (Marion Cotillard), and their two children. More I will not (in a way, cannot) say. Cotillard beautifully embodies the wife in an idealized way. Whether we are seeing Cobb's memories or his dreams is difficult to say--even, literally, in the last shot. But she makes Mal function as an emotional magnet, and the love between the two provides an emotional constant in Cobb's world, which is otherwise ceaselessly shifting.
  
  "Inception" works for the viewer, in a way, like the world itself worked for Leonard, the hero of "Memento." We are always in the Now. We have made some notes while getting Here, but we are not quite sure where Here is. Yet matters of life, death and the heart are involved--oh, and tho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of course. And Nolan doesn't pause before using well-crafted scenes from spycraft or espionage, including a clever scheme on board a 747 (even explaining why it must be a 747).
  
  The movies often seem to come from the recycling bin these days: Sequels, remakes, franchises. "Inception" does a difficult thing. It is wholly original, cut from new cloth, and yet structured with action movie basics so it feels like it makes more sense than (quite possibly) it does. I thought there was a hole in "Memento:" How does a man with short-term memory loss remember he has short-term memory loss? Maybe there's a hole in "Inception" too, but I can't find it. Christopher Nolan reinvented "Batman." This time he isn't reinventing anything. Yet few directors will attempt to recycle "Inception." I think when Nolan left the labyrinth, he threw away the ma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0: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家解读《盗梦空间》:玩向云端的天才巨作
2010-07-14 14:11:53   来自: Dr.Young (.......)
Inception / 奠基的评论   

  [提要] 由《蝙蝠侠前传》导演克里斯托夫-诺兰执导,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领衔主演的《盗梦空间》将于7月16日在北美公映。海外媒体在先期看片后均给出了一面倒的超高评价,该片成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好莱坞大片……
    与希亚马兰早已黔驴技穷的“神秘主义”不同,克里斯托夫-诺兰所秉承的神秘主义,常常可以拿来当作电影宣传手段的经典范本。譬如,当年小丑用口红画出的血盆大口,就让无数观众在掏腰包时犯了贱。如今,超级巨片《盗梦空间》再次用撒面包屑的方法,把一干忠实诺兰粉丝逗得望眼欲穿——不能不说,这是诺兰团队天大的造梦本事使然。按照外媒的口径,《盗梦空间》足够让人在折磨完脑神经后,彻底向故弄玄虚的平庸之作说永别。
  
  
  
    关键词A-神奇:影院的银幕就像脑中的梦境,超越《黑客帝国》
  
  克里斯托夫-诺兰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梦境世界
  
    “影片的出现让那些对好莱坞电影不屑一顾的人们从此闭嘴。《盗梦空间》是一部神奇的电影,它的开头就像詹姆斯-邦德大战《黑客帝国》,随后你还能从中感受到很多大片的影子,如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但《盗梦空间》也绝对拥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克里斯托夫-诺兰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梦境世界,引导着观众带着自己的秘密投身其中。”
  
    ——《滚石》影评人彼得-塔维斯
  
    “《盗梦空间》有时已让人感觉不像是一部电影,它让人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影院的银幕就像是你脑中的梦境一般。在如今的好莱坞,这简直不可思议。我喜欢‘梦’中的每个时刻,电影就是梦,诺兰深知这一点。”
  
    ——CHUD
  
    解读:与《黑暗骑士》这种早已具备故事根基的续集电影不同,《盗梦空间》的别开生面性,决定了它的神奇与神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交错膨胀。对电影公司老板来说,续集可以让他们在创作上少费一点心思,但对普通观众来说,一个横空出世的新故事往往更具诱惑性——这种从票房危险性顺利转化到旱涝保收性的典型案例,早在上世纪末就已发生过——1999年,突然杀入观众视野的《黑客帝国》,伴随着“22世纪杀人网络”这个出挑译名,改写了电影叙事方式和银幕上的视觉概念。尤其是影片提出的“矩阵”概念,一时让关乎生命和科学的哲学命题上升到了难以想象的广阔境界。虽然之后的两部续集电影逐渐滑入逻辑深渊,但这都不重要,因为第一部的足够神奇已经改写了历史。
  
   从这个层面来说,《盗梦空间》在《黑客帝国》诞生11年后高调现世,承载的其实也是一种开创历史的意义——那就是,用尽可能的技术手段,去描画意识的形态,从而让电影的题材更加丰富,或是以“意识电影”的先锋身份,引发“后《盗梦空间》时代”的跟风创作。而观众期待这部电影的原因,也正是它所带来的全新概念和体验——比如关乎梦境与实体之间的逻辑设置,让意识变成了看得见的东西,虽然好莱坞商业片导演都能想得到,但并非所有人都有勇气把它拼接成一部电影。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以目前影迷的疯狂程度来看,多数人已不在乎自己是否能看懂《盗梦空间》,40多年前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的尴尬,也许将一去不返。
  
    关键词B-意识:丰富的细节、错综复杂的叙事,诺兰创造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惊悚世界
  
  《盗梦空间》将虚拟影像技术呈现人脑的意识做到了登峰造极
  
    “我们根本无法知道克里斯托夫-诺兰在拍摄影片之前,究竟是如何构造剧本的,反正,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盗梦空间》中所有极其复杂的戏剧元素,都被一种强大却不可触摸到的逻辑所牢牢掌控,让人陷入思考的迷宫。尤其是渡边谦的角色很有味道。”
  
    ——西班牙《CINE Y LETRAS》影评人古斯曼-乌雷罗
  
    “《盗梦空间》是一部很聪明的电影,丰富的细节、错综复杂的叙事,将观众带入一个潜意识的迷宫。诺兰创造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惊悚世界,有点类似于荣格学说,在真实与非真实的多重层面上对观者构成了挑战。”
  
    ——美国《综艺》
  
    解读:好莱坞虚拟影像技术的大爆发,大致始于1993年的票房巨作《侏罗纪公园》,到中国内地引进大片《真实的谎言》之后,虚拟技术逐渐成为还原现实世界的一大利器。不过,用虚拟影像技术来呈现人脑中的意识流却并不多见,《半梦半醒的人生》、《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都是不俗的“意识”电影,但它们都没有像《盗梦空间》这样登峰造极。
  
   《盗梦空间》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商业情报间谍,通过进入目标的梦境来完成计划,但他的职业最后逐渐演化成了通过为别人植入新记忆,来实现雇佣方的阴谋。但我们可以确信,这条主线在电影中的具体设置,并不会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是李奥纳多扮演的男主角与盗梦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显得扑朔迷离,而渡边谦扮演的雇佣方和斯里安-墨菲之间的关系也是全片的最大谜团。当然,以梦境为依托的“意识”,作为电影的另一大主角,势必会和常规叙事和现实图景产生某种交织,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并不排除它会比诺兰多年以前的《记忆碎片》更加晦涩——假如果真如此,那也只能多看几遍了。
  
    关键词C-超自然:影片结构像一个复杂的迷宫,一不留神就容易迷失
  
  
  影片结构像一个复杂的迷宫,它带领观众到一个连锁的真实梦境里游走
  
    “用特效来解构超自然的电影,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能像诺兰这种把功课做到极致的,却绝无仅有。影片之所以能激发影迷的好奇心,是因为每个人都无法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意识结构究竟有多繁复,难以想象假设自己的意识和记忆被偷窃之后,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头疼?或是患上精神病?种种疑问,让人对被‘换脑’的斯里安-墨菲产生了兴趣。”
  
    ——《collider.com》史蒂文-温塔布
  
    “观赏《盗梦空间》时必须紧跟影片的节奏,一不留神就容易迷失。影片结构像一个复杂的迷宫,它带领观众到一个连锁的‘真实梦境’里游走。不仅探讨了梦境,也有很多关于现实电影制作的隐喻。”
  
    ——Thompson on Hollywood
  
    解读: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拍完《盗梦空间》后曾说,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你所看到的世界未必都是真实的。”这和当年用超自然梦境来完成叙事的《穆赫兰道》颇为相似,但大卫-林奇“一切都是假的”观点,最终只是探讨狭义上的生命意义,而《盗梦空间》的超自然论调显然要更加宽泛。
  
   对于超自然这个命题,诺兰从来都没有丢弃过——1998年,他银幕处女作《跟踪》,就把现实世界击碎,阐述了类似于梦境内外本我与超我的微妙联系;妇孺皆知的《记忆碎片》则是聚焦于男主角对自我身份的落实、再落实,来说明现实的存在性;到了《致命魔术》,几乎是把前两者的深意结合起来,用一桩貌似超自然的换人大魔术(克里斯蒂安-贝尔一人分饰两角,在同一场景中完成魔术),来论证无数个自我的存在。因此,《盗梦空间》对于对超自然的解释,将继续延展下去——从街区的鲜花和书籍漫天横飞,以及艾伦-佩姬用手触摸瞬间碎成片的反射玻璃等场面来看,超自然将是全片的最大亮点。
  
    关键词D-视觉:整个城市被折叠成X轴和Y轴的压抑场面,绝对是开创性的
  
  影片中可以90度折叠的城市地皮
  
    “影片耗资两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相信李奥在内的众多明星,对于和天才诺兰的合作,要价都不会太高,因此大部分美元都流向了特效制作和宣传费用。片中整个城市被折叠成X轴和Y轴的压抑场面,绝对是开创性的,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灾难电影——因为画面所呈现的危险性,与血肉之躯并无太大的关联,神经元的崩溃才是终极悲剧。”
  
    ——《aintitcool.com》梅尔-瓦里特
  
    “虽然这是一部意识结构内的电影,但又是一部精彩的动作片,瓦雷-菲斯特的摄影无以伦比,数字效果设计十分逼真,汉斯-季默的配乐也很棒,动作场面密集,故事具有情感冲击力。这是一部沃卓斯基兄弟在拍完《黑客帝国》第一部后真正想拍的一部电影。”
  
    ——Film School Rejects
  
    解读:暂且不论影片中彻底摆脱地心引力的巨型水柱和人体、可以90度折叠的城市地皮,单是约瑟夫-格登-莱维特在形同仓鼠滑轮里艰难穿梭的镜头,就足够让人眩晕。当然,这些极具想象力的画面,对诺兰来说其实并不算超长发挥,最重要的是,诺兰借《盗梦空间》一片狠狠地向世人昭告了一件事:哗众取宠的3D模式,并非立体数码时代商业巨片的首选,影像的逼真感才是王道。
  
   明眼人都知道,时下的好莱坞已经让3D技术泛滥成灾,但凡一个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的片子,导演是人是鬼都会用3D噱头招揽顾客,所以才出现了诸如《诸神之战》、《死神来了4》之类前后“2D”贴片式的“糙3D”电影,不仅没能提升视觉体验,反而贻笑大方。就算正宗的3D片,目前也面临着眼镜不过关,视野过于昏暗的瓶颈(至少,中国3D影院的“REAL 3D”设备凤毛麟角)。诺兰的视觉技术指标,完全专注于IMAX银幕——早在《黑暗骑士》拍摄时,他就首次把IMAX专业摄象机运用在了商业电影的拍摄中,虽然只有仅仅四场戏,但足够让小丑满脸白粉的特写烙进了观众的脑海中。
  
   在《盗梦空间》中,他虽然选择了传统的35毫米摄影机,个别地方换成65毫米,但最终都转制为了IMAX,这一点,足够让“平面化”的《盗梦空间》避免了鸡肋3D的劣势。说明这点的原因是,假如我们真正热爱诺兰,最好的做法便是选择去IMAX影院捧场。
  
  关键词E-群戏:诺兰像一名出色的教练,让球员发挥出最佳状态
  
  《盗梦空间》群星云集
  
    “明星云集的电影总是很让人担心,特别当导演只是个70后的时候。然而,诺兰不但掌控了要命的剧本、高难的技术,更像一名出色的教练,让多位大牌发挥出最好状态。”
  
    ——《nolanfans.com》乔治-卡萨鲁
  
    解读:明星云集的叫卖作风,在好莱坞已经成了比臭咸鱼还腥的伎俩——比如去年,由一线明星汇总而成的《公众敌人》就落了个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更不要说六大奥斯卡得主打包而成的歌舞臭片《九》,足够让罗伯-马歇尔开始反思人生。在如此恶劣条件下,汇聚众多明星显然是有风险的。
  
   但诺兰并不以为然——和马歇尔这种只知道笼络妮可-基德曼这类票房毒药的导演不同,他的品位完全是“独立”风的:除了李奥纳多之外,多数混成大牌的演员都是凭独立电影起家的——艾伦-佩姬小姐以《硬糖》和《朱诺》奠定地位,斯里安-墨菲以《冥王星早餐》和《风吹麦浪》为事业骄傲,更不用说莱维特这种完全靠《神秘肌肤》、《监守自盗》和《社莎莫的500天》一路挣扎着上位的超级独立片宠儿。选用这些演员的好处在于,一是认知度高,诺兰粉丝中的装淡群体肯定不在少数;二是演技容貌并重,性格卓绝,符合电影整体脱俗气质的需要,第三则是片酬性价比高,节约成本。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帮并不好惹的明星,都坚定地认为诺兰会照顾他们每个人的发挥空间,于是最终爽的了不是诺兰,不是群星,而是花钱物超所值的——观众。
  
    关键词F-大师:诺兰,他是伊恩-弗莱明、沃卓斯基兄弟和弗洛伊德的结合体
  
  《盗梦空间》也造就了新一代好莱坞的银幕大师——克里斯托弗-诺兰
  
    “这是一部国际级的恐怖片,一部失去爱意的疯狂电影,是好莱坞面向世界市场的一次形而上学的抢劫,同时也造就了新一代好莱坞的银幕大师——克里斯托弗-诺兰:他是伊恩-弗莱明、沃卓斯基兄弟和弗洛伊德的结合体。”
  
    ——《纽约时报》影评人杰尔弗-布彻
  
    “《盗梦空间》几乎是一个奇迹:它进行了一次关于潜意识的多层探讨,成为一部从未有过的新式动作经典。在每个可想到的范围内它都做得很出色。诺兰是一个视觉大师,他运用很多电影比喻,对观看者进行知性引导。”
  
    ——AICN
  
    解读:虽然现在就用“大师”来形容金色卷发、总是一脸无辜的诺兰未免有点过分,但“天才”这个词还是足以用在这个70后的金童身上的。从理论上讲,《盗梦空间》能被我们期待到如此捶胸顿足的地步,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绝对信任诺兰的个人能力,而这种无条件“信任”又是诺兰在短短12年内,一步一个脚印地获得的——尤其是前年的《黑暗骑士》,让我们震惊于一个导演,能在《蝙蝠侠4》已经沦落到金酸莓地步之后,让前传杀到IMDB的第一名,他对电影方向的把握,对特效的理解、对人物的走向、对电影气质的掌控,堪称同龄导演之最。因此,对于这个能把高风险电影玩到云端的商业片高手,我们不得不拿他和詹姆斯-卡梅隆比较,因为那种掏心挖肺的支持率,不是普通导演所能企及的——就像人们总是恶狠狠地期盼卡梅隆赶快失败一次一样,对诺兰的相同诅咒中,其实饱含的只有疼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87

主题

2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飘渺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2698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0: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一部商业片(超主观 少量剧透)
2010-07-17 05:53:00   来自: いっぱい脸红红
Inception / 奠基的评论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久很久,自从搏击俱乐部之后,终于又出现一部让我惊喜的片子,不枉我去看了首映啊!!!。
  看了之后,只有一个感觉让《阿凡达》 《黑客帝国》之类的见鬼去吧(虽然我也有去电影院看他们。。。)
  剧情之类不想讨论太多,只有一点,他leo ( cabb) 最后没回来或他本身就在一个自己的dream里!肯定有达人们会有技术贴,甚至像《穆荷兰大道》,可以拿来写一篇博士论文,但是我觉得open ending的片子就不要讨论的太“真理”,相信自己的感觉就好。所以我说说的,我看完之后看懂了大概80%,(当年看memento也是80%),我知道他们最后和Fisher去了3层,leo和小师妹去了第四层,然后自己去了最后的limo之类,但我不认为他有回来,甚至这个fisher的任务都是一个designed dream。理由有:
  1 日本人没有每层都醒来,最后回来却在飞机上了,只有两种可能,要不他从limo(迷失域)里回来了;要不这个结局不是real的。而我更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高
  2 Cabb的搭档arthur,他太理想了,他冷静,高效,帅气,非常完美以至于=dream partner。甚至最后要kick第2层的人(电梯里)时,他都不用看到他们回来了,he just know when,而他确不知道第三层和第一层里发生了什么事。他就像一个外挂。。。
  3 注意那个天才小师妹ariadne 为了确认是否梦境,自己做了个小工具(一个小棋子),如果要确认他们最后下了飞机后是否真实,她可以check她的,但是导演没有给这个机会,却只让leo check那个小陀螺,而如果这是一个leo更深的dream,他就是sub-conscious(潜意识,梦的提供者)甚至那个小陀螺停了也不能相信是回到现实
  
  
  
  另外一点,我觉得不管真相如何,这已经是一个happy ending的电影:当我看到那互相紧握的布满皱纹的双手,并知道躺在铁轨上的是两个厮守一生的老人时,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了一个完美的一生了,我就把跳楼自杀的那个real当成另外一世了
  
  再另外非常另类的感悟:这一部片让我感叹到 白种人(我没有种族歧视,但绝对相信不同文明发展的速度存在差异)的一个优点,他们在20 30多岁的梦想可以坚持得到中年甚至老年,比亚洲人更久,nolan这部片可以明显看到早期《memento》的痕迹,(一个“套中套”的情节),但不同的是他奋斗了十几年,在积累足够多的市场、资本能力后,没有忘记他最初的剧本,终于有了这部特效和演员都超华丽的“memento”。我坚信亚洲人在30岁之前智力和激情都不输白种人,但30岁之后 能坚持激情和梦想就大大不如白种人了,这点在国内的看看自己周围的领导,年轻时谁都有意气风发,独领风骚,但中年呢老年呢:而国外的,看看40多的在pub里表演rock的大叔,国内30岁以上还有玩guitar的么;国内的中年人都发福,菱角全无,只剩城府;而外国公园 绿地里跑步的男人都是中老年人,虽然可能秃顶但依旧6块腹肌!
  
  PS:电影的最后,当小陀螺依旧在转,不知道会不会停时电影噶然而止了,一个姐姐嚷道“You Bastard!”(导演,你这个混蛋!),全场哄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大家亲切的称呼我老谭。。原名Tempo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8593
QQ
发表于 2010-7-17 11: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KEEN大最近对电影市场很关心呢~~
爱之深切则痛之不语。I don't want nobody else to hod you,Unle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MJFL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7-17 11: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太多,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337

帖子

6万

积分

圣殿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667
发表于 2010-7-17 12: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K大辛苦,贴上来好多内容。
俺就连文字都没有完全理解,估计看电影更是云山雾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691

帖子

10万

积分

圣殿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8434

热心助人奖

发表于 2010-7-17 16: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KEEN翻译的外电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1411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786
发表于 2010-7-19 13: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顶贴么?

觉得在观影前先不看这些,免得希望太高或者剧透。哎,在美国还是幸福啊............本来说年内去一趟的,看来圣诞节前是去不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776

帖子

2万

积分

王者传奇

桃花岛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794
QQ
发表于 2010-7-20 03: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么多…偶老想看这部片子啦
珍惜自由、纯真和微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

帖子

8360

积分

侠之大者

Rank: 4

积分
8360
发表于 2010-7-21 22: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诺兰的2部蝙蝠侠,其他的我目前还在补课。
慢慢等吧,现在的期待点就调那么高,到有的看就说不定没兴趣了。
国王永生,国王不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主题

2875

帖子

5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50082
发表于 2010-7-22 06: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ikuraki 于 2010-7-22 06:37 编辑

破盆凉水,1也就这样了,等着看2了,Keen最好还是平常心等待这部电影。。。

剧情和想法都不错,可能是之前片花暴露的太多了的原因,场景没有过多的惊喜,或者说这就是个序曲而已,真正的高潮或许留在2里了,国内上了票房估计不会好,或者说会很惨也不一定。。。

感觉就是黑客模式的变种复刻版,结尾处理方式也有点像。。。

ps:当年看完黑客1也是这个感觉,不过这个远没有黑客1给偶滴冲击大,没事随便说说玩滴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001

帖子

1万

积分

王者传奇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21
QQ
发表于 2010-7-22 12: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是评论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8-16 14: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