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不霁何虹 于 2010-5-6 21:37 编辑
引:人没有理想是可怕的,没有梦想是可悲的,没有偶像是可怜的,他是我的偶像曾经承载着我的梦想与理想,但是几何时我把他们都遗失了,现在刚想重新找回,却突然发现永远失去了一个,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歌当哭,不只为他,也是为了我那份年少情怀,纵然情已逝,我会更珍惜现在,与未来。
--去年6.25惊悉mj驾鹤仙去,情感决堤,泪飞顿作倾盆雨。作为一名非圈内人士,我虽然认识mj较早(上世纪80年代末),直到大学时都是他的忠实拥趸,但是客观而言,比较全面,相对深刻了解、理解他,却是在斯人仙去之后,因为电脑和网络在中国的真正普及应该是本世纪的事,资讯的发达,较之我的学生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很多我不太理解的作品都是在fans和mjjcn的帮助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mj刚离去的那段日子,真正痛并快乐着,痛哉天妒英才,快乐于在他的影像作品中,梦里寻他,与fans分享他的每一美丽瞬间,共叹唏嘘,读了他的不少作品(包括他的自传),复习了他的很多影音作品后发现他真的是一个离上帝最近的人,他的博爱,对整个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众多社会问题的关注,极完美地融入了他的流行文化作品中了,绝对是寓教于乐的极致!可惜由于在语言的障碍,许多喜欢他的中国人,仅肤浅地知道他mtv超棒,舞跳得出神入化,歌唱的还行吧。(甚至有人问mj是谁,麻将?)
实际上他绝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流行文化弄潮儿,他的那些作品原本在形式上已经达到极致,而且有很大的娱乐效果,然而其内容却更甚于此,他总在传递这样的信息:Ilove you all,may god bless you,“当爱已成习惯”,成为信仰,这就不只是对他的fans才说的,他是一人支持最多的慈善机构的吉尼斯纪录持有者,他的爱无处不在,他可以成为成年人的忠实信仰,年轻人的理想偶像。
知之越深,痛之越深,每想到他超凡脱俗的某一点,痛就更深一层。
然而让人欣慰的是,去年6.25之后,渝州大地很多fans走到了一起,除了加深了对mj的了解,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其中以80后为主,90后也不少,绝无不良少年,在mj的感染下,都是爱心人士,除了悼念mj外,还主动自发参与了不少公益活动,此外至今一直有相当人群每周在一起坚持学跳mj的舞步(有fans一直义务在教,超赞),还有不少fans因为听mj的歌,英语听说能力大大提升。
若干年前mj曾被拒绝在中国巡演,怕影响不良。这当然有当时社会、意识限制等复杂因素,现在看来真是大可不必,mj深入骨髓的爱在中华大地的播种,只会对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还可以提高国人英语应用水平,没准还能拯救不少网瘾少年,兴许还能提高点下一代的身体素质。
mj在天国会乐于看到这些的,我们也是。
我们永远爱你,mj,惟愿更多的人也是,因为当爱已成习惯,世界无疑充满着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