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61|回复: 17

孙悟空在《西游记》里和观音的隐秘感情

 关闭 [复制链接]
mkgeni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7-28 16: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悟空在《西游记》里和观音的隐秘感情 --------------------------------------------------------------------------------   初看《西游记》,那年我正好十岁。那时候的我,对父母是即依赖又害怕,就像孙悟空对观音即依赖又害怕一样,就认为观音是孙悟空他妈,当然并不是非得她生的不可,观音制造的也成——想那观音神通广大,找块石头,吹口仙气,那石头就变成孙悟空了。这些小孩子的想法,拿出来以博一笑。后来长大了,又觉得孙悟空如此英雄,又怎么会没有美女来爱他,即使是好色的妖精女王之类的,只都只会找上唐僧那个脓包,这也不可理解。《大话西游》硬扯了一个叫紫霞的陌生人进来,因不忠于原著,未免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翻遍原书,才发现观音对孙悟空很有情谊,虽不甚明显,但以她菩萨正果的身份,对孙悟空如此偏爱,却怎么也说不过去了。反观孙悟空,从无法无天到循规蹈距,虽有诸多因素,但观音的“领路人”的作用,可谓大矣,以“英雄难过美人关推之”,倒也合情合理。      《西游记》中,完全是把观音当做美女来描写的。什么“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翔”,“眉似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另按民间习俗,观音负有“送子”之责,有点类似于西方的“爱神”,清初大美人陈圆圆就有“四面观音”的称谓。而西天诸佛中,道性高,佛性强的人不少,为何却偏要观音这个美女来引渡真经,作者吴承恩看来有那么一点意淫成份,只不过格于礼教,下笔就打了折扣,然笔之所书,情之所寄,难免就留下点蛛丝马迹,让我揣摸测不已。   话说观音与孙悟空初会,是在孙悟空大闹蟋桃会之后,正得意忘形与天庭对抗之时。观音初不以为意,遗座下弟子木叉出战,败回,在众神面前很失面子。女人嘛,若是对男人有了同情之心,怜悯之意,绝不可能产生什么爱情,须是佩服方可。观音有此一败,正是爱的起点。观音所保举的二郎神,却是一位风流种子,同样也是一位个性青年。这二郎神是玉帝妹子思凡下嫁人间一杨姓男子爱情结晶,斧劈桃山救母的那位仁兄,(原著所述,与〈宝莲灯〉有出入)对皇帝老儿也是不买帐的。观音说他:“听调不听宣”,意思就是:“看在好歹是亲戚的份上,我可以帮玉帝老儿的忙,可要我在他手下当差,门都没有。”想到天宫诸神,连玉帝老儿自已,均一筹莫展,不记得有这么一个神通广大的亲戚,偏要由方外人士观音提出,岂非咄咄怪事?由此观之,观音对悟空由败生情,进而想到天宫的一断风流逸事,再进而想到风流逸事的结果二郎神,倒也符合一般人的思路。   却说这孙悟空与二郎神苦斗,不分胜负。这事关系天庭安危,直接当事人玉帝,王母等都还沉得住去,反倒是观音却稳不住了。无他,心系悟空尔。于是,坐立不安之下,就借了个由头,要一睹美猴王的风采了。   果不其然,那观音道:“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大圣围困,只是尚未擒拿……”。例位看官,此话明夸二郎,实赞悟空。为何?当时事:众天丁布罗网围住四角,李天王与那吒,擎照妖镜立在空中,直接做战人员有二郎,梅山六兄弟和一只狗,如此以众凌寡,也只是打个平手,就算二郎有神通,又能比孙悟空如何?观音口中也称悟空也由“猴精”变为“大圣”,而二郎号称“小圣”,岂不是就把二郎比下去了?这时又有人要问:“即然观音如此看得起悟空,为何却要抛扬柳净瓶去打悟空呢。盖观音与悟空初会,只是略有心意,尚未明朗。那观音突然间心生情愫,违反佛规佛纪,脑中恍惚,往往自欺以求心安,还要硬着心肠做出点事情出来让大家看看,此所谓野蛮女友的心态。观音想抛杨柳净瓶之时,未尝不在心里念叨“这死猴子该死”之类的狠话。只是那太上老君,不甚识趣,硬要抢功,让观音姐姐空费了一番心思。   这考验男女爱情,其事莫过于生死。待孙悟空被擒,生死系于一线,后又逃出丹炉,及至如来至,压孙悟空于五形山下,其间连观音的影子也见不到。观音到底是何心理,虽不能直接得之,但从以后观音对孙悟空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就可知其自责心理过重。等有机会救出孙悟空的时候,那是肯定不能放过的。于是主动请缨担任取经团领导一职,好开后门门孙悟空得正果也。好在这趟差事无甚油水,倒没有人跟她抢。如来所谓:“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只能骗骗那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去边缰锻炼,哪能入这些佛门老油条的法眼。   观音收沙悟净,猪八戒,小白龙,都是巧遇,唯独对孙悟空,却是特地留的编制空额。五百年后,两人再相会,这一段写得精采万分。首先木叉问及,山下压的是谁,观音说是“齐天大圣”,并没有把他当妖精看,比对沙,猪,白三人客气多了。观音随后赋诗一首,可见观音对悟空的关爱。诗曰:        堪叹妖猴不奉公    当年狂妄逞英雄    欺心搅乱蟋桃会    大胆行私兜率宫    十万军中无敌手    九重天上有威风    自遭我佛如来困    何日舒展再显功       待观音见了孙悟空,劈头一句就是:“姓孙的,你记得我么?”大妙!看似很不礼貌,其幽冤之情,溢于言表。大凡男女相思,常由此及彼,以已推人,问:“你认得我么?”,言下之意无外乎是“我可记得你,姓孙的”。这五百年来念念不忘一个人,其心昭然若揭。大圣高叫道:“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眼,你从哪里来也?”这几句话真是字字泣血。孙悟空虽与从天宫诸神有点交情,但自犯事以来,人人惟恐扯上同谋造反的嫌疑,纷纷与妖猴划清界限。虽说人情冷暧,世态炎凉原本也不足道哉,但要落实到自已身上,也就不那么好过了。“相知”一词,更是精典。相知的都不来看他,而来看他的,那又绝对是在相知以上。观音马上就不打自招道:“我奉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好一个“特留残步”,要说此时菩萨不偏心,那可就睁眼说瞎话了。   随后两人商量取经事宜,孙悟空满口答应,菩萨居然连“喜”了两次,可算是破了大例。出家人讲究四大皆空,“喜,怒,哀,乐”,喜是排在第一位的。观音收沙,猪,龙三人,不曾见她一个喜,可收了孙悟空,这定力可就把持不住了,到底是何原因,还是一目了然吗?   至于取名一节,巧合得未免过分,都以“悟”字排名,显然是将就孙悟空(也许是作者吴承恩想将就)。观音头一句就是“姓孙的”,还有岂不知道这猴头是叫孙悟空的?是不是看木叉在旁,恐有流言,于是履行一下录用手续,以掩木叉之口耳?只不过前言已漏,后语补救,木叉又不是傻子,当然看得出来。等后来两人有机会,悟空和观音两人朝夕相处四天之久之后,孙悟空就再也不去找观音了,是不是也怕瓜田李下,人言可畏呢?   从此以后,悟空和观音,就借了取经的由头,频频约会,偷偷的谈起恋爱来了。      首先,观音给悟空带了一顶金箍。      这倒也不难理解。男女之爱,一方行为不简,另一方严加管束,让其重归正途,此爱之深,绝非小丫头片子般卿卿我我可比——这也甚是符合封建道德传统,如《烈女传》中的乐羊子妻,《红楼梦》中的薜宝钗是也。那观音神通广大,地位尊荣,决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个大扫帚也得找在肩膀上走”的一等丫头花袭人可比。      随后,又送了两件礼物,一件一领锦布直辍,一件是三根救命毫毛。      这里就要说一说观音的个性了。观音生性吝啬,贪得无厌,如来传给她的三个金箍,本来是拿给唐僧驯服徒弟用的,观音就雁中拔毛,给唐僧找了两上脓包待弟,另外两个就自已笑纳了,为自已招了两个不花钱的奴隶。她送礼的目的,不外乎是向孙悟空表示:“你看我对你这么好,你以后要听我的话才行。”——此谈恋爱的不二法门也。再说了,孙悟空不想去取经,去扯住观音,这男女授授不亲,大违常规,如何扯得?可观音却一点也不生气,依旧是循循善诱,苦口婆心,这关系岂非寻常?      以后的事情就是顺水推舟,渐入佳境了。      这孙悟空为何讨观音喜欢,有本事是一桩,有个性是一桩。盖有本事,有个性是一脉要承的。要是孙悟空对观音唯唯称是,如小厮仆役一般,那可就没趣得很。男女相爱,平等为先,孙悟空虽然时常向观音磕头,但是精神上可跟她是平等的,再说大男人给心爱的女人下跪也是很平常的事。那观音也懂平等的重要性,从来就不像唐僧一般,对孙悟空呼来喝去的。这猴子还有一样好处,那就是幽默。各位看官,不要小看了这幽默,十个女人,有九个是喜欢男人幽默的,而这幽默无他,唯嘴熟尔,这可是孙悟空的拿手好戏。在第一次单独约会,去收黑熊怪讨袈裟的时候,孙悟空施展嘴巴功夫,把观音逗得笑了又笑,一路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哪里像是赶着去厮杀的。      等五人会齐,观世音又请了黎山老母,文殊普贤,导演了一出诱之以利,惑之以色的好戏,明摆着是试四人取经的真心,而实际上只试孙悟空一人。这是为何,等在下一一道来。那唐僧是如来的亲传弟子,取经团的法定代表人,要是拉他下水,岂不是弄巧成拙?盖观音知道唐僧的道性,知道他不肯,才放心做戏的。八戒,沙僧,武艺低微,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况八戒没有经受住考验,还不是一样没有把他开除公职,就像组织部考察干部一样。有个屁用。要说试,只能试孙悟空一人,不是试他有无禅心,而是试他有无花心。男人虽说油嘴滑舌讨女人喜欢,可是也容易留下轻浮好色的印象,观音自然要防他一手。在旧社会,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普遍的现象,所谓的专一男人是说不起什么话的。清朝人张船山在苏州搞了一个小情人,还让她与她的夫人相会在可中亭中,会谈良久,他夫人却被蒙在鼓里。这个姓张的,很得意他的手段,就赋诗曰:“天孙冷被牵牛笑,一解银河露小星。”意思是说,织女还在银河那头苦等,牛郎却有了小情人了。后来“小星”就是成了小妾的代名词,这还牵涉到有关国旗的一段典故。我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方案上说什么“大星代表什么,小星代表什么”之类的话,就有人提出意见(好像是柳亚子),说“小星”指的是小妾,这怎么行了?于是就改成了“大五星,小五星”以示庄重。不过实情是,欲不做小妾,诚不可得也。       孙悟空自然经受住了考验,而且还颇符合封建道德。那黎山老母娇声问道:“是什么人,擅入我寡妇之门。”这寡妇的门,是不能乱进的。《说岳全传》里说岳飞七岁时出门打柴,义词正言的吩咐寡居的母亲紧闭大门,引来一片叫好声,由此可见观音一伙的封建道德水准。孙悟空马上知错就改,喏喏连声,守礼谨严如处子也,当然甚合观音心意。所以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推倒人参果树,惹下大祸,到处求方,最后才找到观音,观音就有些恼他,说:“你怎么不早来见我,却在岛上寻找?”嫌孙悟空没把她当自已人,反倒去求外人,岂不是以疏间亲了。      这份情谊,孙悟空当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孙悟空生性高傲,如何容得下唐僧这个脓包在一旁指手划脚,三番五次想不干了,还不是看在观音的面子才勉为其难的。这是有事实依据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逐出取经团,猪八戒去请他回来,先动师徒之情,被孙悟空一口回绝,但猪八戒一提起观音,孙悟空就马上回心转意了。(吴承恩写的三分,但从行文来看,只怕是十分都不止。)至于途中孙悟空下海洗澡一节,更是显出个十足。有谁见过两个大男人相会,专门去洗澡的。倒是男女相会之前,都要好好的拾缀一番,此去不是为观音,还是为谁?      这男女之情,若是有外来干扰,只会更加坚固,由唐僧引起的这么一场贬徒风波,使观音和悟空的联系小小的中断了一下,于是乎,就弥显珍贵。在孙悟空去请观音收伏红孩儿之际,两人打情骂俏,占用了作者大量的笔墨,全然不管唐僧正在受苦,看来观音是想让唐僧多吃点苦头的。其中有几句话值得注意:      “即他的三昧火,神通广大,怎么去请龙王,不来请我?”       ——同医人参果树的话语如出一辙。如果说人参果树只有观音才能医的话,这还说得过去,但三昧火有什么了不起的,太上老君炼丹用的是三昧火,孙悟空在天宫也受过三昧火刑,能放三昧火的多着呢,能放即能来,又何必非请你观音不可。还不是怪悟空不去请他,以疏间亲了。      “悟能不曾来呀。”   ——什么时候菩萨也学小姑娘般的“呀”起来了?   “那泼怪敢变我的模样!”(菩萨大怒道)   ——还记得收黑熊怪观音之语否?“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这可是你观音自已说的。就准你菩萨变妖精,就不准我妖精变菩萨,这是哪门子佛法?想必是看心上人被烧了,该有此一怒。善哉善哉,出家人四在皆空,观音为何老是在孙悟空面前犯戒呢?      “你这猴头,只会说嘴,瓶儿你也拿不动,怎么去降妖伏怪。”   ——先大圣,再悟空,而后猴头,越发的不庄重了。还记得两界山做诗否,怎么变成“只会说嘴”了。      “不瞒菩萨说,平时拿得动,今日拿不动了……”(悟空语)   ——吴承恩看来把孙悟空替观音拿过净瓶的事给忘了,现在又补起。这瓶儿可是宝贝啊,可见观音对孙悟空的信任。      “悟空,我这瓶里的甘露琼浆,比那龙王的私雨不同,能灭妖怪的三昧火。待要你拿去了,你又拿不动;待要善财龙女与你去,你却又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贝,你假若骗了去,却哪有功夫才寻你。(观音语)   ——孙悟空干的坏事,一是闹,二是偷,那来的骗?恐怕只有观音才认为,孙悟空会骗。骗啥,骗女人的芳心也。龙女貌美,又关悟空屁事,难道她也怕龙女爱上孙悟空,两人私奔?菩萨吃醋了?龙女是如何得知孙悟空的,又不见她跟随观音出来公干过,看来在普陀山,孙悟空是聊天的话题之一啊,多半还是观音自已提的。又大显根本没有必要的神通,把孙悟空呼来喝去,不费半点功夫,莫非在警告某人,不要跟我抢凯子?   “弟子不敢在菩萨面前施展。若驾筋斗云,掀露身体,对菩萨不敬。   ——悟空你怕露体,人家菩萨可不怕啊,不信,观音就脱给你看。       紧接着,在收通天河灵感大王的时候,观音就迫不及待的脱了一回,原文如下:        噫!这个美猴王,性急能鹊薄。诸天留不住,要往里边驿。    拽步入深森,睁眼偷觑着。远观救苦尊,盘坐衬残箸。    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赤了一双脚。    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    批肩绣带无,精光两赤臂。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       到了真假美猴王一回,就更了不得了。唐僧又故技重施,贬孙悟空出门,孙悟空就直接了当去找观音了。观音也怪,全然不顾唐僧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将孙悟空留在身边达四天四夜之久。这四天到底两人的关系有何进展,吴承恩没有写,但在此后整整四十回的书中,观音只在取经大功告成时露脸一次,与在此之前颇颇露脸相比,简直就是不合常理,因为她是取经团的分管领导。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两个可能:一是观音有意,悟空无情,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二是两人过于亲密,而普陀山上人多嘴杂,黑熊怪,善财童子与孙悟空本是仇人,善财龙女又貌美多情,木叉是世家子弟,看不起孙悟空这等平民英雄,这都是不利的局面。于是两人约定,待大功告成,再继前情。最后一回,取经五人皆加入佛门帮派,排定座位,孙悟空与观音挨在一起,是不是吴承恩在打哑迷呢?况孙悟空新近,地位反倒在观音之上,是不是吴承恩又在维护男尊女卑的传统呢?呜呼,吴之心思,可谓慎矣,而统观整个《西游记》与吴承恩生平,此书是为民间知识分子鸣不平,然一心所托的,仍是封建道统,人格分裂,行文之际,难免在抗争与道统之间绯回,故文多纰漏,结构松散,明清小说,大都如此,犹以夏敬渠《野叟曝言》为最。唯《三国》、《红楼》(前八十回)、《金瓶》得以例外。所不同的是,三国是一腔浩然道统,金瓶为一腔市民孤愤,红楼为一腔女儿疾情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日暖暖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7-28 17: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同学浑身披毛,长得的确应当大概是很难看的,观音为何看上他呢?
mkgenie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17: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道道 at 2005-7-28 05:37 PM: 孙同学浑身披毛,长得的确应当大概是很难看的,观音为何看上他呢?
你应该不知道观音的本像是什么 跟外星人差不多 菩萨佛祖的原形都很恐怖 写的拍的这么亮丽,纯粹是艺术上的美化

25

主题

1024

帖子

4万

积分

MJJCN参议员

雲飛湘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829
QQ
发表于 2005-7-28 17: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穿凿附会之嫌。
文多纰漏,结构松散,明清小说,大都如此,犹以夏敬渠《野叟曝言》为最。唯《三国》、《红楼》(前八十回)、《金瓶》得以例外。所不同的是,三国是一腔浩然道统,金瓶为一腔市民孤愤,红楼为一腔女儿疾情也
这段话说得很对。就像《封神演义》当中,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天而定,不能违反天意,而且周文王、姜子牙、闻太师等人都能占卜,预知未来的,那遇到什么事情都事先占卜一下不就行了么。那为什么闻太师又要违上天之意而镇压武王呢?
东日暖暖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7-28 17: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Sir MkGenie at 2005-7-28 05:48 PM: 你应该不知道观音的本像是什么 跟外星人差不多 菩萨佛祖的原形都很恐怖 写的拍的这么亮丽,纯粹是艺术上的美化
哦,这样说那也是很登对的嘛,我还以为武大郎和金莲那样的呢,孙同学肯定个子矮,长不高,缺铠,铁,锌,硒
mkgenie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17: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石頭記 at 2005-7-28 05:49 PM: 有穿凿附会之嫌。 这段话说得很对。就像《封神演义》当中,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天而定,不能违反天意,而且周文王、姜子牙、闻太师等人都能占卜,预知未来的,那遇到什么事情都事先占卜一下不就行了么。那为什 ...
笑一笑就是。
mkgenie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17: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音的中国女性形象 时间:2004-2-23 10:14:03 于君方   观音女性形象的产生有几个来源,虽然有些可以在佛经找到根据,但她们却是中国人对佛教理念的改造,更重要的是,它们含有孝道及女性贞洁等中国传统的中心思想。观音的这些形象产生于民间撰造的「传记」,且与特殊的地缘有紧密的关系,经由灵验及信徒的报导,并透过文学及艺术的推广变得众所周知,直到遍及全中国。 妙善公主   妙善公主是目前所有观音女性形象中最著名的,她的故事很可能是用于解说印度密宗千手千眼观音的图像。对一般中国信徒而言,千手千眼的形象可能是奇异而不易理解的。妙善的传说及她与河南汝州香山寺的关系已深受学者的注意,香山寺内大悲塔原来置有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像。   唐朝时随着密教的观音像传入,千手千眼的造像非常流行。然而,香山的观音像却是独一无二的,因人们相信观音不仅在此创造这种造像,而且也在此过了一段显圣的生活。杜德桥认为香山之所以成为进香圣地,是于一一○○年开始由当地的官员及寺庙住持联合提倡的结果。蒋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在汝州当过短期的知府,曾与香山寺的住持怀昼见面交谈过。怀昼送他一本《香山大悲菩萨传》,这本书由一位到香山朝圣的神秘僧人带给怀昼。内容据说是一位神明针对道宣(五九六─六六七)所提问题的答复。此书叙述观音如何化身为妙庄王的三女儿,她修习佛法并拒绝婚嫁,当父王生病时,她牺牲双臂及双眼救治他。她在双亲面前显现千手千眼的形象,再恢复原样,然后谢世。她的舍利子与「自造」的像很快成为每年二月十九日朝圣的目标。   蒋之奇依怀昼所述撰写妙善观音的故事,并由蔡京写成碑文。蒋在转任汝州不到三年后调任杭州,这故事可能由蒋从河南带到杭州。杭州的上天竺寺曾有一石碑,上面可能是「重刻大悲传」,碑文的前半部已毁损,所以保存下来的拓本缺前段。这碑立于一一○四年,重述妙善公主的故事。在当时,上天竺寺已是个有一世纪历史的观音朝圣中心,在蒋到任前,这故事在杭州可能尚未为人所知,可是传到杭州,就变得与上天竺有紧密的关联。它被详细地记载在《香山宝卷》里,传说这宝卷是该寺的普明写的,而该寺所供奉的就是白衣观音。   《香山宝卷》现存最早版本的年代是一七七三年,序文中叙说一一○三年九月十七日有位和尚造访普明,指示他写下这个观音故事以救世。他依造访者所述,同时看到观音手持净水及柳枝显身而撰写此文。后来有位女大士又把此文交给庐山的宝丰,并要他传给根机浅无法修习禅的人。   《香山宝卷》提供许多有关妙善观音的生平细节。该书说妙善出生于二月十九日(一般庆祝的观音圣诞日以此为据),她从小吃素,长大时拒绝婚嫁而触怒父王。于是被监禁在御花园,后送到白雀寺做苦工,但她仍没有屈服,她的父王便焚烧该寺,烧死了五百名僧尼。由于未能把妙善烧死,她的父王将她判刑绞死,她的身体被山神带到「尸林」,地藏菩萨现身引她的灵魂游历地府,她为地狱众生讲道并让他们解脱。閰罗王怕地狱内的人被度空,只好请她回到阳间。然后妙善到香山修道九年,当时她的父王罹患一种群医束手无策的怪病,妙善化装成和尚去见他。她宣称只有由终身心中无恨者的眼及手做成的药才能救他,然后指示他去寻找香山「大仙」,当使者来时,她将双臂、双眼给他们带回去。国王吃下药后,身体果真痊愈了,决定前往感谢救命恩人。当皇后、国王认出这无眼无臂的仙人正是自己的女儿时,他们深受感动并皈依佛教,他发愿祈求妙善能回复到「全手全眼」,当下仙人宣称她其实是真正的观音。然后现出她的真身:头带真珠冠,璎珞绕身,手持杨柳枝及净瓶,立在一座金光闪闪的千瓣莲花台上。(这与早期所描述千眼千手大悲观音的形象不同)。《香山宝卷》也提到紫竹林及鹦鹉,这是从造像特征以显示与观音的普陀山有。 南海观音   十六世纪的《南海观音全传》是《香山宝卷》的改写,明显地把香山及普陀岩确认为同一地方,而普陀在当时已变成国内外的主要朝圣中心。此书也为观音及善财、龙女提供一个民间传说而非正统经典的解释,此三人组于十二世纪开始出现于图像中。在佛经内,观音仅与善财或龙女有关,但并不是同时与两者有关。善财在《华严经》里是年轻的朝圣者,他为了学习佛法拜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龙女则可在密教经典内找到出处,经文叙述观音往龙宫传授陀罗尼,龙女因感恩而赠送价值无比的摩尼珠。《法华经》也提到她,但未直接与观音有任何关联。我相信这两位随从在佛教的身份相当于道教的金童、玉女,自唐朝以来,金童、玉女即是玉皇大帝的随侍。   《南海观音全传》的作者在处理其他资料时,也同样不被传统所拘束,整个皇室被神化了玉皇大帝赐给三位公主头衔,她们并全部化为菩萨。妙善被赐名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并被指派为南海普陀岩的主人。两位姊姊是文殊及普贤菩萨,并被命统理五台山。玉皇大帝更赠予她们二位绿狮及白象作为坐骑,它们从释迦牟尼宫的守护岗位上逃出,并企图凌辱两个姊姊,最后妙善观音出现相救,后来观音也有了称为「孔」的坐骑。这些增添的资料可能是用来解释宋朝以后流行的三大士的新组合。晚唐四川大足石窟似乎提供了最早的式样,千手千眼观音站在中间,文殊及普贤分立两侧。   妙善是观音女身的显现,但并没有任何图画或造像起源于此,妙善的故事主要是解释千手观音的由来。然而,当普陀被认为是妙善的故乡时,南海观音开始被描绘成一位女神。她通常坐在竹林中或满月环绕的岩石上,她或携带着净瓶,手握杨柳枝或将净瓶置于身旁,杨柳枝也常被置于净瓶内,善财及龙女随侍在旁。她也被画成乘着波浪或立在鳌头上,白鹦鹉嘴衔念珠翱翔在她的右上方。国剧「天女散花」也有描述这观音像:「普陀宫殿,观音满月脸,善财龙女站两边,白鹦净瓶,杨枝甘露水,广度众生离苦渊。」在《西游记》里观音被称为「南海观音」,有人认为吴承恩可能到过普陀,因《西游记》中约有九处对这个岛作详细的描述。   十六世纪时,普陀山经长时为人忽视之后,于明万历皇帝及其母李太后的支持下,再现为一个主要的朝圣中心。这个岛在十七及十八世纪于康熙、雍正及干隆朝内继续秉承皇恩,因此南海观音在那几个世纪能超越其他形象实非偶然。在这段期间,可能为增加普陀的声望而出现了宝卷,《善财龙女宝卷》是描写善财与龙女,而白鹦鹉则是《鹦哥宝卷》的主角。   《善财龙女宝卷》叙述观音如何收了两个侍从及白鹦鹉。善财是九世纪时陈宰相之子,他年过五十而无子,因此前往普陀向南海大士求子。由于他命中注定无子,观音赐给他一个在赐福天官座下的侍童──招财童子做儿子。这孩子很早就显露出非凡的能力,拜在黄龙真人的门下学习,此人是妙善观音的挚友,也是《观音济度本愿真经》的主角。   黄龙真人为这男孩取法名「善财」。过了三年,善财表现很好,甚至从未回家,为了考验他,师父告诫善财当他出外访友时好好看守洞府。由于当时是善财父亲六十岁生日前夕,他决定回家探望。但尚未离山便听到一个女孩哭着求助,在获救后,她回复成大蟒蛇要吃他,因她已饿了十八年。观音随后救了善财,并施法使蛇魔爬回当初监禁她的瓶子内,然后把瓶子放在普陀山的潮音洞中,要她涤净心中之毒。她修炼了七年转化为龙女,毒心转化为夜明珠,也就是她献给观音的那颗珍珠。   鹦鹉的出处应是《阿弥陀经》,其中描述鹦鹉、频迦鸟等鸟在极乐世界中歌诵赞叹净土的功德,使往生净土的人得到利益。如善财的来历一样,鹦鹉的出处也受到民俗式的处理。这只鹦鹉是《鹦哥宝卷》的主角,它父亲死了而母亲也罹患重病,她想吃仅生长于东土的樱桃。虽然她警告东土的人都很邪恶,这只孝顺的鹦鹉仍不顾一切地飞去取樱桃。它不幸被猎人逮捕,他们发现它会说人话,就把它卖给一位富有的地主。它便开始讲道,结果使那些猎人放弃打猎皈依佛教,但这富人拒绝释放它。有天达摩降临提示它以装死来逃脱,当这富人看到它濒临死亡,就把它丢到地上。它飞回家去看母亲,但母亲已经去世,它悲伤得昏了过去。观音为它的孝心所感动,以净水洒在它身上,它苏醒了过来,观音也帮助它的双亲投生善处,它请求终身跟随观音以报恩。《善财龙女宝卷》结语中说:「菩萨站在鳌头之上,善财脚踏莲花,冉冉竟望紫竹林而来,又见,白鹦鹉口衔念珠从空飞来迎接菩萨。至今留此一幅画图在世。」作者在写此卷时,可能正看着这样的图画,因这样的造像现存最早的是十二世纪。十六世纪后,普陀的声名愈盛,南海观音流传更广。 鱼篮观音   如果妙善公主是处女童贞的象征,鱼篮观音则是较复杂的女性形象。。唐朝佛教盛行,但在陕西东部一带的人因性喜打猎,对佛教缺乏兴趣。约八○九或八一七年时,有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来此扬言谁能于一个晚上熟记《法华经》中的〈普门品〉,她便愿委身相嫁。第二天早上,有二十人通过测试,女子称言无法嫁给这么多人,她要他们熟记《金刚经》,又有十多人通过测试,她再要他们于三日之内熟记《法华经》,这次只有马郎通过测试,所以他准备婚礼并邀请女子到家中。一进门,女子便道身体不适需要休息,就在婚礼之前,女子突然去世,尸体很快就腐坏了,于是立即下葬。几天后,一位身着紫袍的老和尚来到此地,要求马郎带他去看这坟墓,当和尚打开坟墓,尸体的血肉早巳腐蚀,只剩下一身骨头串着一条金链子,就像舍利子。和尚告诉围观的群众,这是圣人显灵的征兆,祂来此就是为了要解救他们脱离罪业果报,和尚用水将骨头洗净后系在杖上腾空而去。之后,许多居民就此改信佛教。   在最早的传述中,女子还未被指为观音的化身,且也未提到鱼篮一物,甚至连出现圣迹的地方也不知名,这些故事细节是后世补加的,并在崇拜风气下发展成为普通常识而常被人引用。如汝州禅师被一位和尚问起:「何为法身?」他即回答:「金沙滩马郎妇」。黄庭坚于一○八八年所写的诗中也曾引用此句「锁骨金沙滩」。这女子后来被认为是观音的化身,人称她为「马郎妇」或「鱼篮观音」,因当她到金沙滩时妆扮宛如一位卖鱼妇,手中还提着鱼篮。? 多题名为马郎妇或鱼篮观音的画被保留下来,宋濂曾写一「赞」于鱼篮观音的肖像上,这可作为鱼篮观音完整的傅记。   无论在中国的诗词或绘画中,鱼篮观音总是年轻貌美且有魅力,她答应婚事,不像妙善拒绝婚姻,但与妙善同样地保持着处女之身,她是利用性欲为手段去帮助人们向善。另外还有个传说,在大历年间,住在陕西东部延州的一位女子,她比马氏略早几十年,这女子与任何有求于她的男子都发生性关系,大家都当她是淫妇,但奇怪的是,只要与她发生性关系的人,据说从此都不再有性欲,这名女子廿四岁就死了,被随便埋在路边。不久,一位从西方来的外地和尚到这女子的坟前诵念经文。那些憎恶这名女子的村民们纷纷问和尚为何要理会这个人尽可夫、寡廉鲜耻的女人?和尚说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慈悲,并预言她的骨头连成一串,当坟被打开,只见她的骨头果真串成一条链子。   这二个故事清楚地说明了同一个主题──性,不论是直接地有性关系或开始答应尔后又拒绝,都可以成为有利的工具,成就精神上的更高境界,这在? 多大乘显密经典中,都有同样的例子。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有位善知识就告诉善财,她满足所有带着欲望来见她的男人,并藉此使他们消念弃欲。有些人一见到她就立刻灭除热情,有些人则需要与她说话,或握她的手,或待在她身边,或凝视着她,或拥抱她,或亲吻她才能消灭他们的情欲。   鱼篮观音及延州女子的傅奇,其实可以在佛教中找到根据。然而一般人主要是经由民间故事及宝卷得知。如《鱼篮宝卷》、《提篮宝卷》、《卖鱼宝卷》、《西瓜宝卷》和《观音妙善宝卷》。有关这个女主角的生平细节﹙如生日、年岁及身份等﹚,都是根据妙善的故事写成,而它的发展却是从陕西移到江苏、浙江,这说明佛教信仰已在沿海地带生根发展。在这些宝卷中,观音首次以卖鱼老妇的面貌出现,观音又老又穷的形象是始于宋朝之后,从明朝开始,她便被称为「观音老母」,这可能是受到当时民间教派奉「无生老母」为主神的影响。很少画家将观音画成老相,除了丁云鹏「观音五相」的最后一相,在这幅画中,观音是位苍老严肃、身着白衣的妇人,坐在靠海的山岩中。   其他几种宝卷都保留着这故事的主要情节,但也有配合当地习俗而做的适当改变。所有故事的共通点就是对鱼篮观音的造像给予合理的解释,且记载鱼篮观音在当地盛行的景况。事实上,有关鱼篮的主题,并没有在所有形容观音为一富有诱惑力女子的宝卷中出现,如在《观音妙善宝卷》以及《西瓜宝卷》中,观音并不是个卖鱼妇,反而强调她是个身着白衣的年轻寡妇。也就是在十世纪后,广受膜拜的白衣观音形象加诸于马氏及鱼篮观音之上,这是个很好的例子,可看到晚近宝卷的综合性,作者自由地把来自不同传统的故事凑和在一起。 白衣观音   观音的另一个主要形象是白衣观音。依笔者之见,送子观音应是白衣观音的变体。白衣观音一直是学者争辩的主题,如马斯培罗及陈观胜视祂为密宗女神潘达拉娃西尼(白衣女神),且是白多罗女神的中国化(白多罗是观音的首要女性配偶,西藏佛教的女神)。陈观胜说唐朝时祂被引入中国,进一步转变成保护生殖的女神,因祂属胎藏界曼荼罗,中国民间宗教从佛教中移用了祂,将「胎」一词望文生义,使祂变成送子观音。   罗夫.史坦不同意上述的解释,他认为潘达拉娃西尼不应和白多罗混淆在一起。他有两个主要的论点,首先他认为白衣观音第一次出现是在六世纪时译出的《陀罗尼集》中,而非马斯培罗所说的八世纪经典,此神的外貌在六世纪的经典中也有清楚的记载。祂没有特定的性别,穿著白衣坐在莲花上,一手握莲花(不是杨柳枝),一手持瓶,头发往上梳,这大概是观音造像的经典基准。白衣观音画像的文献记载自唐至宋均有,但他们从未精确地描写造型,所以无从知晓此经的描述是否一直被遵守。   史坦第二个比较重要的论点是,在唐朝译入的有关「佛母」或佛陀女性化身的密教经典中,同时提到白衣(潘达拉娃西尼)和白多罗,白衣是以观音为首的莲花部的母亲,祂又称为「白居」,因祂住在一朵白色纯净的莲花里。有些经典形容白衣坐在莲花上,垂下的左手拿着套索,举起的右手拿着般若波罗密多经,这和早先着白衣拿着莲花和瓶子沉思的形象大不相同。白衣也与白身不同,白身与其他神环绕在不空绢索观音四周,坐在普陀洛迦山上。让事情更复杂的是在胎藏界曼荼罗中,位于观音宫中的三个女神──白居、白身和大明白身,全都身着白衣,所以全都能称作「白衣」。白色是开悟心灵的表征,而诸佛菩萨狴挬撮z而生,居住在观音宫中的莲花部女神之所以都是白色,因为她们是诸佛菩萨的「母亲」。   从十世纪以来,白衣观音在雕刻、绘画、诗歌等受到广大的欢迎,祂常被描写成戴着白色长而飘逸的披风,帽子有时盖住头。中国人于十世纪开始信奉祂,固然观音崇拜和密教经典中潘达拉娃西尼很可能有关联,但我们没有明确的证据,因中国的白衣观音和密教仪轨并没有直接关系。除了陀罗尼以外,赞颂祂的经文没有任何密教的成分。祂似乎是在多罗、准提和其他密教神祇之外独立发展而成,我确信祂的崇拜是由于一些中国撰造的经文将祂描述成灵验的送子女神或生殖女神,祂本身虽不具性别,也从未作母亲,但祂将小孩送给别人。这个区别可以心理学家凯伦.佼尼说的话为准则:「祂是代表母性慈爱心的表征,但不是代表母性。」   这些本地撰造的经文一般都称为《白衣观音经》或咒,它们都很短,一律附有咒语。人们坚信念或背诵这些经文一定有灵验,其中最著名的是「白衣观音(大士)神咒」。在十一世纪它就已流行,直到今日仍广泛地由信徒印制赠送。另外,《观音十句经》时常和前者合并在一起而有数种不同的名字,如《观音梦授经》、《观音保生经》、《观音救生经》。这经文也可追溯到十一世纪,据说是由白衣观音传授给她的虔诚弟子,人们相信持诵这些经会自各种痛苦中解脱,但经文并不特别和生育有关。   允赠小孩(特别是男孩)的能力,记载在另一部经文,这部经也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最普遍的是《白衣大士(观音)五印心陀罗尼经》。若长久期待男婴而未得,持诵此经就可得男,且这男孩会以特别的方式降生,最早的例证可追溯到唐朝,这或? 可以解释经文的起源。   唐朝有位住在衡阳的仕绅,他年岁已高但膝下无子,为求子而到处祈求。有天他突然遇见一位老僧送他《白衣观音经》。僧人告诉他任何人只要持诵此经,所有愿望将会满足,假如想要有子,就会得到聪慧的儿子,此子出生时将会「白衣重包」。此后他和妻子虔诚诵经,数年之内有了三个儿子,全都以「白衣重包」的方式出生。当衡阳县令闻知此事后,也捐钱印制发行此经而获得子嗣。   很多附于这部经的奇迹的特性值得注意。第一,虽然有些事发生在十一至十三世纪,但大部分集中在明朝,尤其是明末,所以,将白衣观音当作送子观音崇拜的信仰,坚固地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时间,应在一四○○至一六○○年间。第二,作为画卷封面插画的木刻观音通常是坐着,腿上抱着婴儿。十七、十八世纪福建出产的白磁制品与象牙雕像可见典型的送子观音像,送子观音和圣母玛丽亚、圣婴之间的相似点引起广泛的注意,而这种圣母像也在这两世纪于欧洲部分地区流行。早在十三世纪基督教传教士就曾来过褔建、广东,而在十六至十八世纪间,大量的西班牙商人和传教士携带西班牙和北欧的雕像到中国,他们也请中国工匠雕刻基督教的造像,其中大都是圣母玛丽亚与圣婴,这些工匠以漳州、褔州和广州占最多数,而这些也是塑造送子观音的地方,因都是相同的工匠来制作宗教方面的图像,所以圣母长得像中国人,观音看起来有点「哥德式」,一点也不令人惊讶。〈普门品〉中谈到观音会送子,然而在明朝以前,即使描绘观音是女性,也很少有手抱男婴或将男婴放于腿上的图像,这图像的基础来自佛经的典故,但艺术的表现可能受到圣毌玛丽亚造像的影响。   这些奇迹的第三个特性是提供了捐赠者的姓名和出生地,他们大多来自安徽的歙县和徽州,徽州商人素以富有闻名,并不是只有此地崇拜观音,但信仰似乎最普遍,因当地的人印得起经文。有趣的是捐赠者太太的名字中,有十七个人有个「妙」字,「妙」字是女性佛教徒很喜欢的法名,或? 因为「妙善」的关系,中国佛教家庭的女儿被取名为妙善或相似的名字,就好象基督教的女孩名字被取为玛丽或玛丽亚一样普遍。   《妙音宝卷》是白衣观音的自传,女主角名叫妙音,最早的版本是一八六○年,又名《白衣观音宝卷》、《白衣观音证道宝卷》,这故事显然受《香山宝卷》的影响,这是其他宝卷所有共同的特性。   这故事发生于宋太宗(九七六─九九六)时的洛阳,徐先生四十岁时,夫人生下独生女妙音,她七岁时开始吃素,长大后大部分时间都在诵《法华经》,她拒绝结婚,但父母偷偷将她许配给王承祖,且和王家秘密计划举行婚礼,父毌骗她去看花灯,出门后就被王家埋伏等她的两百人绑架,她向上天祈求,感动佛袓派遣天王、雷神、风神、雨神等制造暴风雨,在混乱中抢救妙音并送到白云山,当暴风雨平息时,她竟神秘地失踪了,只留下一本《法华经》。   妙音的父母控告王家谋杀,王承祖被抓入狱,在严刑逼供下只好招认,王因此体认生命的多变,在狱中诵佛名号祈求释放。当皇帝庆祝六十大寿举行特赦时,王放逐边疆从军,两位狱卒押王上路。有天晚上他们听到庙里传来木鱼声,寻声发现妙音,她告诉王事情的经过,使王皈依三宝并受五戒,当狱卒回家把这件事传开来,官吏、双方父毌及其他十八人都决定皈依她,尊她为「大仙」,这也是妙善的称号。最后,在某年第一个月的第三天,她在光天化日下升天。 结论   宝卷提供很多重要线索,帮助我们了解晚期中国艺术中观音女性形象的演变。这些通俗的文献可看到一些佛经的来源,但它们很少忠实于经典,反而大胆地结合不同的内容而创造出本土化的故事,如善财、龙女和白鹦鹉,可以追溯到《华严经》,《法华经》、《阿弥陀经》或千手千眼观音的密教经典。此外,后期的宝卷与较早期的有亲密关系,且把前者的特色加以重复、润色。   各种不同女性观音化身如何来的呢?灵验记和朝圣传统可能提供了最初的导因,而艺术和文学的推广使它们受到欢迎。我认为每种形式的女性观音原先都发展于一特定的地区,并和某一特定人的生命及某种造像有关。如妙善公主原先在河南受到崇拜,马郎妇﹙鱼篮观音﹚在陜西,白衣观音在杭州,南海观音在普陀,由原是外来的男神,就这样转化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女救世者。随着普陀发展成中国的「普陀洛迦」,在明朝时更成为国内外观音的崇拜中心,南海观音也吸收了妙善、鱼篮和白衣观音的形象,当我们研究南海观音的造像时,可同时发现其他观音形象的痕迹,经由「重叠」的过程,南海观音成功地保留祂的特性,也加入了其他观音形象的神奇传说,有时甚至相冲突,但互相确认证实的结果,却加强了信徒眼中观音的「灵验」。   前面我们谈到观音「如何」转化成为女神及祂所变成的形式,我想对观音「为什么」成为中国人「慈悲的女神」提供假设性的答案,首先,尽管大乘佛教反对二元论,但仍有把般若波罗密多人性化、女神化的传统。在《小品般若经》中有首赞美般若波罗密多的长颂:「我们可以从她找到避难处.... ,她带给盲者光明.... ,她把迷路的人引导到正途,她无所不知,.... ,她是菩萨之母。 」既然观音是代表慈悲和智慧的菩萨,且有关般若波罗密多最短的经文──《心经》,是观音在深定中所讲的经,所以观音非常合适作人格化的女神,但这答案并不能解答为什么观音菩萨在中国、韩国和日本以外的佛教国家,没有经历过任何性别转换的情况。   另一方面,女性观音化身主要出现在宋朝,也可能是重要的线索。在十二、十三世纪民间宗教发展出现了新的地方神明,如瓦拉瑞‧韩森在《中世纪中国神明的变化》里提到:如早期的神明一样,男人和女人在死后被封为男神和女神,但不像早期的神明,这些新的神在世时,他们只是个平凡的人,他们由于示现奇迹而被认定为神明。女性观音含有与这些神明相似的特征,她们﹙除妙善公主外﹚在变成观音之前,都过着卑微及平凡的生活,原来是宇宙菩萨的观音要成? 地成为中国人的信仰之前,她必须适应中国神祇的特色与信仰模式。   当观音采用中国神祇的特色时,她成为全国人广泛的信仰,我想观音能受到欢迎应和同时期内女神出现的现象应一并观察,如妈祖、碧霞元君、无生老毌,她们的起源与某些地方有紧密的关系,但最后都变成大地区甚至全国性的信仰,被认为与观音有母女关系或就是观音的化身,为什么这些女神支配中世纪中国人的信仰直至今日呢?这是个复杂的问题,除非能更了解这些女神,否则可能不容易得到解答。无论如何,观音本地化和女性化,对晚期全中国女神崇拜的兴起应当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mkgenie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17: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部 菩萨,又作菩提萨陲,梵文 Bodhisattva,意为「觉有情」,Bodhi(觉,菩提),Sattva(有情,众生)。根据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劝人发菩提心,就是发菩萨心。我国已故太虚法师说:「凡发菩提心学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萨。」所以,「菩萨」原是佛教中一个极普通的称呼,既适用于僧尼,也适用于在家学佛的居士们 。 佛教把全宇宙的灵界与佛界划入「十界」之中,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以上称为「六迷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以上为「四悟界」。即是说,佛是最高,菩萨次之。据说菩萨(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渐次上进。从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称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觉」、「妙觉」位、最后一个便是「佛」位。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萨的思想,以后也逐渐起了变化,予以神化,最后竟产生了许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萨出来了。这些在天上宇宙间菩萨,有男有女,据说能赐人幸福与快乐。但我们从宗教学的立场来看,与其称他(她)们为菩萨,毋宁说这是佛教中的一种变相多神多灵崇拜,与原始佛教的无神论,不知已相距多少个十万八千里了。 菩萨部中较重要的菩萨有: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不空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三十三体观音、叶衣观音、大白衣观音、弥勒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延命菩萨、五大虚空藏菩萨、大随求菩萨。另又有廿五菩萨的说法,自观世音菩萨至无边身菩萨,共廿五尊。据说他们都是保护那些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马鸣、龙树、世亲三人,也都被称为菩萨。以上的许多菩萨都受佛教徒敬拜。 除以上的佛、菩萨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马头明王、大元帅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昆沙门天、广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罗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宝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属部」神将:药师十二神将、般若守护十六善神、普贤十罗剎女、十六罗……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许多鬼神,各有专司,或为佛教的护法,或赐人福乐,或服侍于天界等不一,他(她)们有的广受佛教徒敬拜。单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萨、神、鬼等的数目,便多至两百尊左右。 除此之外,释迦牟尼佛当年的十大弟子,也被塑像,受人敬拜。在台湾有些神佛兼拜的寺庙,还供有关公、妈祖、吕纯阳、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张天师、太上老君……等与道教及民间信仰有关的神明,让人膜拜。这些塑像原与佛教无关,但为了适应一般多神多鬼信仰者的迫切需求,以及增加香火经济收入起见,有些佛教寺庙也竟乐此不疲。 总而言之,佛教教义虽一直标榜无神,诸法因缘生,但它在大乘佛教中,最后所行出来的,却变成了一个最复杂多端的多佛多菩萨、多神多鬼的「多神」信仰崇拜宗教。在世界中虽也有不少多神教,但佛教在多神方面却可以坐上王座,因为佛教徒所敬拜信奉的对象之多,已超过任何多神教的神鬼。对于这方面,无论佛教徒如何辩驳,但绝对摆脱不了「多神教」称号,这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在生前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大剧变与怪现象。佛教居然由无神变成了多神,到底是堕落了呢?抑或进步了呢?这要请读者自己去答复了!
mkgenie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18: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音的故事 释迦佛祖创教以后摊子渐渐越铺越大,信徒们只拜如来佛,时间长了也会厌烦,于是释迦佛决定找几个帮手来,本着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原则,释迦佛挑中了观世音菩萨。观世音长的桃腮柳眉、朱唇杏眼,实在是个很beautiful的MM,她到中国后还管着出海平安、接子送孙,不用多少年她的人气指数就急升至释迦佛之上,成了在中国拥有fans人数最多的一个super star。然而女明星一旦出了名就必会有狗仔队蜂拥而至,大家把观音姐姐的家底一调查,竟抖出了不少猛料。 首先一个问题是,观世音的名字是不是起错了。有关观音菩萨的最早文字记录是由鸠摩罗什来翻译的,他把梵文avalokitesvara译作了观世音。这里的问题是avalokitesvara这个词的中文全译应该是“在观看中的自在者”,鸠摩罗什给观音的起的艺名中省去了“自在者”之意,把它演义成“观看世众心声的人”,即观世音。这如同给个叫陈港生的艺人起艺名叫成龙,名字虽好听,但原名的本意不见了。唐朝的时候比较死脑筯的玄奘说,这不行,应该恢复观音原来的姓氏,他把观音译作“观自在”,这名字倒是贴近原义了,但中国的佛教信徒们觉得不习惯了,说,观音都叫了那么多年了,哪能说改就改回去呢,再说“观自在”听起来象“棺材”,太不吉利了。于是成龙依旧叫成龙,观音也依旧叫观音吧。 第二个问题有关观音的身世。这是笔超级糊涂账,狗仔队从不同地方探听来的结果互为矛盾。 一个说(取自《大唐西域记》):观世音是南印度一个小岛上的海神,管着出海渔民的安全,后来她被释迦佛祖请来帮忙传法,就成了观音菩萨。这个传说被中国的渔民们借鉴,所以观音在中国的道场是在东海上的普陀山岛。另一个说(取自《悲华经》):观世音是阿弥陀佛的一千个儿子中的长子,他与他的弟子后来帮助阿弥陀佛一起营造西方乐土,后来他俩一个成了观世音菩萨,一个成了大势至菩萨,在净土信仰的寺院里往往供着“西方三世佛”,就是阿弥陀佛在中,观世音和大势至分站左右。观音刚传法时还好高骛远,发誓要度尽一切苦难,否则就把自己炸个稀巴烂。结果还真落下了一些人,于是观音履行诺言粉身碎骨,阿弥陀佛急忙出来打圆场,找了很多其它佛的部件来把观音重新接好,不料来帮忙的佛太多,结果就弄出个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出来(佛经说,这是观音的一个变体) 西藏的佛教徒们是这样说的:观世音是藏民族的祖先,她有个弥猴徒弟受魔女引诱,生下了一些混血儿,就成了青藏高原上的先民。后来吐蕃国王和达赖喇嘛们就都自称是观音转世,即相当于中国帝王们说自己是龙子龙孙一样来抬高身价。 最邪门的说法是:观世音是古印度的两匹神马,它们能令不孕者怀胎,令公牛下奶,使枯木开花,后来它就成了菩萨,叫马头观世音,至今这种造型的观音形象在西藏仍可看到。 这身世可真够乱的,观音到底是哪的人呀,正当狗仔队们莫衷一是的时候,一个更大的爆料被揭了出来----观音姐姐可能不是女的,她至少没来中国前是个男的! 前面引用《悲华经》来说观世音的身世时已提到了,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儿子,而非女儿。再看avalokitesvara这个梵文原名,末字母a是古印度男性用名的标志,类似于俄罗人男的叫什么夫,女的叫什么娃一样。在印度考古出来的早期观世音佛像,以及莫高窟壁画上的观音都是男性装扮,还留着两撇潇洒的小胡子。 下面的问题是,到底观音过去是女扮男装在印度传法呢,还是观音为了到中国来临时作了变性手术,狗仔队们由此又挖到了更火爆的桃色猛料---观世音在印度时竟作过三陪女! 印度密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毗那夜迦”的印度国王残忍成性,杀戮佛教徒,释迦牟尼拿他没办法就决定派观世音姐姐去教化他。毗那夜迦一见到观音的美貌就有了非分之想,然而观音却不让他近身,说,除非你皈依了佛教我才能依了你(这都是什么条件呀)。结果毗那夜迦终为拜倒在观音的石榴裙下,并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神。这个“曲线”救国的故事并非小道消息,密宗中的双体观喜佛(在密宗一节中提过)就是由此而来,这种佛像在承德外八庙的普宁寺里有一尊,走过路过可别被这种不可思议的佛像吓到。 观世音(在唐代,为避李世民的名讳,改称观音)的各种故事在中国有很多,它自所以能在中国有如此多的信徒,根本原因在于她有两个极好的卖点:一个是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不论求者的出身贵贱,观音能帮的都会帮。另一个是她在中国民间与送子娘娘的形象合二为一,由此极大迎合了中国求子求孙的传统心理。观音的形象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净土信仰中,所以净土宗中也有口诵观世音菩萨佛号来达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前面说到的藏传密宗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全称是大悲观世音密咒,可见这观世音无论是藏区还是汉区,她的法力都很神奇。 在唐末或是五代时期,有日本僧人在五台山取到了一尊观音像,他想把这个像渡海带回日本去,结果走到东海外一个小岛时船就开不动了,日本僧人认为是观音不肯走,就把佛像安放在岛上,这就是普陀山(普陀是梵文音译,这是南印度的一个海岛名,也就是前面我们说到的观音出身中源于印度海神的那个故事)的由来。后来这里成为观音最著名的道场,历朝历代都有增修,逐渐形成普流、法雨、慧济三大寺,这些现存的寺庙以清初建筑为主,据说在此许愿特别灵,至今香火极盛,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kik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7-28 18: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candy楼主是最不被同学看好的老师人选!

42

主题

1197

帖子

5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大师

积分
57489
发表于 2005-7-28 19: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世音只是在中国,受中国文化影响,是个女儿身。在印度,观音是有胡子的男人!
哭泣的巴黎1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7-28 22: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做过个梦,梦见自己跟着唐僧师徒去取经aucauc30
mkgenie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23: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哭泣的巴黎 at 2005-7-28 10:42 PM: 以前我做过个梦,梦见自己跟着唐僧师徒去取经aucauc30
原来你就是传说中的紫霞…… 出国去巴黎啦?

71

主题

2758

帖子

7万

积分

圣殿骑士

米帅是我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256
QQ
发表于 2005-7-29 07: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 = 观音长得像外星人 还真有点儿想象不出来
wentworth miller — 梦想角斗士~我是真的敬佩你~!>。<
저는 지금 북경외국어대학교에서 한국어를 배웁니다
Supernanna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7-29 08: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菩萨是雌雄同体~~ 难道孙悟空的潜意识里是双性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7-19 08: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