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Vinces 于 2009-4-30 18:20 编辑
文/Vinces
很早就看过这部片,今天突然想把脑袋里的浆糊倒出来。至于把此文归为观后感还是影评,就只有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爱情,是电影永恒的题材,这部电影就选取了这个看似简单却难以驾驭的题材。其实拍爱情电影的人挺不容易,抛开内容不说,仅一个结局就能让你上天堂或下地狱——大团圆吧,人家说你俗,没深度;有情人未成眷属吧,有些影迷又不乐意了,说你不够温情。拍爱情电影的人真的够不容易。拍好了万众瞩目,拍坏了又恶评如潮。所以无论这部影片怎么样,先对人家导演说:咱理解你。然而,大忌就是别让人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局,万一结局再不尽如人意,这是传说中的失败中的失败了。
然而,《本》犯了这个忌。男女主角一登场,鄙人马上就猜到了他们后来会在一起幸福一段时间,之后不是你先死就是我后亡。这样看来,要不然就是剧情简单俗套了,要不然就是鄙人太聪明了,私人角度上想(也给导演点面子),估计是后者吧。
所谓影评,就是对着一个电影开始批评。那咱也得走走这形式啊是不。先批,批评完后再给个安慰奖。
一直有个感觉,看一部电影开头时总是不知道它在讲什么,后来看着看着明白了,开头也忘得差不多了。然后看完后回头看看开头,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安排的啊。这部电影也不例外。故事的一条叙事线就是那倒走的钟,一开始看了,意识到肯定和后面有关系,结果看着看着就忘了。后来钟出现时鄙人大惑——哪来的钟?后来又看了开头,才想起这不就是以前那个大钟嘛。不只这一部电影,其他的几乎都是这样,一开始完全不懂在讲什么。或许是鄙人智商问题。
接着呢,小本杰明出生了,我边看边想,他妈妈该不会要死了吧?不会这么俗吧?(看之前没看过任何此片的介绍)没想到,他果然成了棺材子。真的这么俗啊。接着孩子他爸凑上前去看孩子,我又想,如果俗套的剧情,他会把他扔掉。没想到,我的预言又实现了。之后小本杰明被扔到了一户人家那里,出来了一对卿卿我我的人。直到男的踩到了孩子,他们才发现了这里原来还有一个小生命。我就疑惑了,有好几次我都看到他们有侧脸的动作,难道就没有发现吗?不合逻辑啊。也许是两个人太投入了,再要不然就是导演不想设置一个很俗的桥段:转脸,看到小孩,大惊。如果真的是这样,依我的浅见,弄巧成拙了。然后我的心就一揪哟,那只皮鞋刚好踩到孩子,孩子“哇”地一声哭了,二人大惊失色。反应还算正常。不过我又产生了一个疑惑:一个那么壮的男人,踩到一个新生婴儿,难道就不留一点后遗症?况且他是背着下楼梯,毫无防备之下重心当然在脚上,结果孩子除了哭了一会居然一点事都没有。我还真是挺惊奇的,果然异人也。
之后剧情就波澜不惊地发展了,小本杰明变成了一个小老头。遇到了他的真命天女黛西。女孩子挺漂亮的,很有气质。二人开始只是朋友。后来本杰明出海了,答应每到一个地方就给黛西寄明信片。当他说道找到所爱时,黛西的表情很复杂。如果按常理想,本杰明离开时还是老人模样,一个花季少女怎么会爱上一个老人?不过电影就是电影嘛,娱乐一下就好了。如果她不爱他,剧情要怎么发展呢?一切按照预期,两人分分合合。
最后,按照爱情电影经典恶俗桥段,有一方要为了另一方的幸福离开了,本杰明走了。我庆幸黛西没有上前不要他走,如果真这样,那这部电影就完全俗套了。幸好没有,不过可能有些年轻的观众会不满意,爱要争取的啊。但他们不知道争取也是要分情况的。过了很久,本杰明又回来了一次,发现黛西已经和另一个男人成婚。丈夫出来时,黛西明显有点慌乱,当女儿问他是谁时,她回答说是一个朋友。按我的揣测,本杰明现在心里是又悲伤又幸福的。
后来的后来,本杰明成为了一个儿童,他忘记了一切,可他是怎么忘掉的,影片中并没有描写,也许这就是导演追求的效果。作为补充,在另一条穿插的线路里,本杰明和黛西的女儿给年迈的黛西读了他最后的日记。这位老妪的表情看不出她的心。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已经变成幼童的本杰明说,我感觉自己已经走过了一生。抛开失忆的俗套设置,这句话的确很打动我。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很仓促,缺乏细节描写,不知是不是片长的原因。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多情节拼凑在一起,结果哪个情节都没有细腻地刻画。总感觉导演急匆匆地讲完了这个故事,缺乏回想的后劲,因为实在对哪个情节都没有太深的印象。
总地来说,这不是一部让我惊喜的电影,剧情比较平淡,用个很老的比喻,就象一杯白开水。念在还是有一些闪光点,就象是在白开水里加了点糖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