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  - 歌迷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MJJCN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19|回复: 8

贝纳多•贝托鲁奇 与 1900——史诗巨作!

 关闭 [复制链接]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8-2-28 15: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片名:《1900 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 Bernardo Bertolucci 演员:巴特·兰卡斯特 Burt Lancaster 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唐纳德·萨瑟兰 Donald Sutherland 斯特林·海登 Sterling Hayden Ferruccio Amendola Carlotta Barilli Francesca Bertini 地区:法国 意大利 西德 ( 拍摄地 ) 类型:剧情 上映:19760815 ( 法国 )更多地区 级别:瑞典:15 英国:18 西德:16 芬兰:K-18 意大利:VM14 澳大利亚:R 美国:R 挪威:18 阿根廷:18 加拿大:R 发行:米高梅 剧情: 农场主的孙子阿尔弗雷德与佃户的孙子奥尔莫在作曲家威尔第死去的第一天出生,两个人从小就开始较量并在较量中结下了友谊。由于他们的出身和经历不同,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奥尔莫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阿尔弗雷德则站到了法西斯的一边。影片最后,1945年墨索里尼被游击队枪决,艾米里农庄迎来了共产主义的春天,奥尔茂带着佃户们在小广场上举起了一面巨大的红旗,举行了公审阿尔弗雷德的大会。影片结尾,奥尔莫和阿尔弗雷德一下子到了老年,他们回到了小时候嬉戏的地方,白发苍苍的阿尔弗雷德看着远方驶来的火车,躺在了铁轨上……导演贝托鲁齐聘用了超豪华的演员阵容,其中包括罗伯特·德尼罗、杰拉德·德帕迪约、唐纳德·萨瑟兰、多米尼克·桑达、伯特·兰开斯特、斯特林·海登、斯坦芬尼·桑德莱里、劳拉·贝蒂。扮演老巴林盖瑞的伯特·兰开斯特甚至没有收取任何片酬,因为他只想看看贝托鲁齐是如何在监视器后工作的。当时,除杰拉德·德帕迪约和罗伯特·德尼罗这两位欧洲和美国最有前途的明星外,唐纳德·萨瑟兰——这位中国影迷熟悉的加拿大演员在影片中有堪称最为优异的表演,他扮演当地一个恶贯满盈的法西斯分子阿提拉(巴林盖瑞家的工头),纳粹倒台后被愤怒的村民打死。 在电影的段落中,印象最深的是麦场跳舞的那段,阿达和阿尔弗雷多来到麦场,美丽的阿达被麦场中舞蹈着的人们深深吸引,于是发挥自己的魅力,装作忽然失明,穿过人群,撞入奥尔毛怀中,不得已之下,奥尔毛只得和阿达跳上一曲,舞罢,阿达似乎又突然复明,推开奥尔毛重又回到阿尔弗雷多身边。奥尔毛的妻子阿丽达发现阿达只是装盲,狠狠训斥了她,阿丽达厌恶这种上流人玩的把戏,阿达目触众人异样的目光,十分尴尬,绕着麦场向大家道歉,此时,舞场角落里冒出一个老头,抱着一个木偶老太,在麦场里跳起舞来,摸样非常有趣,人们都被逗乐了,而这种民族风味很强的东西看来在阿达眼里却是种强烈刺激,神经衰弱的她近趋疯狂……这段可以说是整场电影最好看的一个部分。舞蹈在贝托鲁奇的电影里总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舞蹈是人生的缩影,而支持舞蹈的热情,所以人可以在舞蹈中爆发。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5: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1900》观后感    看贝托鲁奇一定不能缺少了耐性,在这里,你看不到令人眼花缭乱的蒙太奇,也欣赏不到令你兴奋异常的剧情跌宕,你要做的只是带着与电影节奏一样平稳的心态去观赏,去揣摩,去感受。    记得第一次接触贝托鲁奇是那部几乎成为了国内文艺青年入门手册的《巴黎最后的探戈》,当时就是冲着这样的名号才很轻易的买到了碟,看完后一度以为缓慢的节奏加深沉的表演再加上那么一点点色情就构成了“文艺片”的精髓。后来,看的多了,听得多了,才发现当初是多么荒谬。记得前两天在论坛上谈论装 b的问题,当下装的人确实很多,而且依我看,每个人从一开始接触“大师”,“文艺”时不都多少抱着装的心态吗,但只要有 心,看的多了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口味,于是,装着装着也就成了真的,最后才发现,其实所谓“好莱坞”与“欧洲大陆”,“文艺片”与“商业片”本没有什么分别,只要导演用心,自己喜欢就很好,让所谓“文艺片”的死忠迷们都去见鬼吧!    回到贝托鲁奇那里,在《探戈》一片后,我看到的是《戏梦巴黎》。关于年轻人的信仰,关于五月风暴,很多导演都拍过相关的影片,而以性与政治为标志的贝托鲁奇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来表现自己。于是,通过这部影片,我看到了对信仰的怀念,对政治的审视,当然,还有对柯尔蒙的崇拜。从那时起,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这个不太安分的老头子了,他关于信仰,关于政治的思想正是我所迷惑的东西。于是,接下来,我看了那部脍炙人口的《末代皇帝》,作为外国人,贝氏很明智的避开了诸多历史问题,单从戏剧的角度讲述了溥仪傀儡的一生,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叙事能力,这也是我通过此片对贝氏新的认识。后来才在杂志上了解到贝氏年轻时的文学背景,帕索里尼,莱昂内之类的电影巨匠都曾用过他写的剧本,这样,对接下来看到的恢弘巨制《1900》我也就不会太过惊讶了。    很值得庆幸的一点是我看到的《1900》是前些天刚刚买到的五个多小时的完整版,作为一部电影,五个小时的长度确实令人感到头疼,但当你看过贝托鲁奇这部真正的史诗电影之后才能体会什么叫做包罗万象。影片的故事背景设立在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同样出生在1900年的两个孩子在人类思想最活跃,社会最动荡的这五十年间因为出身的不同走上了迥异的人生道路,最终却又无奈的殊途同归,面对眼前的世界一片茫然。   没有炮火的战争背景    二十世纪前五十年是人类社会最为动荡的五十年,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给传统农业及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冲击,接着是共产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思想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广泛传播,随之而来的便是生灵涂炭的两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期间,世界通过经济、政治、精神三维的组合冲击、考验着人类的生活,而本片的两位主人公便没能逃脱社会的左右。    奥姆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没有父亲,最终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共产主义英雄;艾尔弗雷多则出生于与奥姆对立的地主家庭,从小生活富足,最终也自然的继承家产,走上了庇护法西斯主义者为虎作伥的道路。由此看来,关于共产主义,关于法西斯,同时又是五个小时的鸿篇巨制,战争场面似乎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贝托鲁奇却巧妙的没有安排任何一个关于战争、炮火的镜头,他把自己的着力点放在了小镇居民动荡的生活上,换句话说,便是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摧残。所以,乍一看,这便成了一部没有战争场面的战争题材影片。不过,当看完全片时,你会发现这样的安排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战争根本就不是贝托鲁奇想表现的东西。   意大利的早期乡土文化    意大利的统一发生在1861年,这在欧洲大陆算晚的了,于是它的内部文化不可避免的具有了多元化的特征,而多元化又更多的是来源于各地丰富的乡土风俗。贝托鲁奇出生于富裕家庭,小时候的生活很像本片中的艾尔弗雷多,因此有着许多关于乡间景象的美好回忆,于是在谈到本片时,他毫不隐讳自己对于乡间景象的特意描绘,同时,他又认为工业革命的到来,使意大利本土文化原本的多元性逐渐走向单一,人们正在失去原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他的镜头中又不免表达了自己的感伤与愤慨。片中奥姆与艾尔弗雷多小时候那一段中,贝托鲁奇用美的像油画一般的镜头与充满乡间风情的音乐使得农民们的好日子活生生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而在战争爆发之后,这样的镜头就再也没能出现。 [ 本帖最后由 雪狼 于 2008-2-28 15:36 编辑 ]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5: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枚硬币的两个表面-关于本片的主题    贝托鲁奇自己说,他本想把本片拍成三段式,即在原来两段的后面加上一段20世纪后半程的故事,但最终由于资金的问题没能运作成功。然而,仅前面的两段其实足以表现他所要的主题,那便是通过奥姆与艾尔弗雷多的故事映射出美国与苏联的政治,于是,他从大洋彼岸找来了罗伯特德尼罗扮演艾尔弗雷多,而由于剧本的问题没能找来前苏联演员扮演奥姆一角,最终定为法国人杰拉尔德帕蒂约。既是这样,演员的选择还是很成功的,用贝托鲁奇的话说,德尼罗是个深不可测的演员,而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贵族气质又很适合艾尔弗雷多一角,同时,德帕蒂约的粗狂长相加上精湛的演技又使奥姆一角栩栩如生,于是,发生在二人身上的故事演绎的精彩纷呈。 奥姆出生于雇农家庭,是地地道道的无产阶级,而艾尔弗雷多则是发号施令的地主出身,慢慢地随着时代的演进走向了资产阶级的道路。阶级地位的不同构成了本片的第一对,也是最显眼的一对关系,贫穷与富贵。 [ 本帖最后由 雪狼 于 2008-2-28 15:38 编辑 ]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5: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达的出现使他们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转机,表面上促成了艾尔弗雷多对奥姆的仇视,而真正让他们归于自己阶层的催化剂则是艾尔弗雷多父亲的去世,没错,正是权利与财富让艾尔弗雷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剥削者”,也让奥姆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与法西斯抗争的道路。掌权后的艾尔弗雷多不知不觉变成了法西斯的包庇者,而他心中最在意的却是已成为自己妻子的阿达,与此同时,奥姆渐渐显示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的轮廓,这样的形象也让对法西斯深恶痛绝的阿达对他心生爱慕,这样,阿达反而成为了战争期间维系他们友情的唯一纽带。最终,奥姆离开村庄投身革命使阿达下定决心离开了艾尔弗雷多,离开了她曾经心仪的贵族生活,艾尔弗雷多则陷入了迷茫,对身份,对周遭环境。也许正是这种对身份的不能认同令他在结尾处显得众人皆醉我独醒,当奥姆率领众人完成了对他的中国式批判后,他说出了真谛:“主人仍然活着。”贫穷与富贵,奥姆与艾尔弗雷多都像一枚硬币的两个表面那样,是矛盾又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贫穷时想推翻富贵的阶层,以为打倒了富人就变成了众人平等的共产社会,然而,大家都忘了那句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只有当你交出武器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换了个主人罢了。    回到贝托鲁奇的初衷,奥姆代表苏联,艾尔弗雷多代表美国,一个是共产主义的忠实用泵,另一个则是民主主义的吹捧者,他们也像是一枚硬币的两个表面,乍一看,矛盾不可调和,然而本质却出奇的相似。共产、民主无疑是近代社会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关于政治的词汇,最终,前者被戴在了社会主义的头上,而后者则挂在了资本主义的脸上,在二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前者以苏联为典范,而后者则以美国为楷模。不知道为什么,自古以来,嘴上说的像真的的,从来就没有真正靠谱的,于是,很多诚实的人选择了沉默,这点跟政治其实也很像。无论是共产,还是民主,都只是幌子罢了,苏联的高压专制和美国的独霸野心都是有目共睹的,而在这个星球上发言最少的地方-北欧却成为了最接近共产的地方,但可悲的是即使在这样的国度,政府也会因为伯格曼委员会未被列入财政预算而拒绝提供其作品文献数字化的经费,能说什么呢?只能遗憾一句:“what a pity!”我们向往民主,向往共产,但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向往,马克思说的好,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由此看来,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也许比西方的资本主义更显得荒谬呢!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5: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细节    除了以上的东西,我还想说些关于本片的其他看法。首先,本片的画面都非常美丽动人,尤以第一段里的农村景色为甚。光线的运用一直是贝托鲁奇的杀手锏,1900自然不例外,为了表现自己心仪的农村风貌,贝氏对本片光线的要求一点儿都不含糊。以奥姆的家族与艾尔弗雷多的家族吃完饭的那场戏为例,摄影师选择夏日傍晚的最后一道日光从奥姆家窗户射入,一是为了体现农民生活的贫穷,他们必须在天黑前吃完晚饭,因为没钱点灯;另外,也是为了与贵族形成对比,当镜头顺着外墙缓缓转入贵族房屋后,下午的最后一缕阳光已经淡去,仆人点起数个煤油灯,于是,我们看到了贵族的奢侈,同时也隐约的感到了他们的没落,如同太阳落山一样。影片中几乎每个镜头都体现了这样的良苦用心,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个画面如油画一般细腻,动人,精致异常。    在画面之余,片中大量的摇镜头使得故事节奏平稳有力,不禁让我来联想起《美国往事》,事实上,贝托鲁奇一开始确实师从赛尔乔莱昂内,学到了不少电影技法,摇镜头就是他学到的最大的财富。同样的镜头在《末代皇帝》中也是层出不穷,当中对故宫的描绘也显得光彩夺目。    除了画面,片中的配乐也很美妙,撇开大量的交响乐不谈,真正一次次让我动容的是手风琴响起之时,儿时的节日欢庆,青年时的谷仓舞会再到最后的农场批斗,手风琴无疑代表了质朴,同时也代表了狂热的革命理想,用在这样一部红旗招展的电影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本片的时间顺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采用了与四季重叠的手法,童年是夏天,象征着美好、欢乐;青年是秋天、象征着友谊走向陌路;战争是冬天,体现了法西斯魔爪下的阴霾;而最后的春天则体现了革命胜利的欢愉。除此,贝托鲁奇自己还想以此来映射农民与四季息息相关的种地生活,构思可谓非常巧妙!    最后还应该说一下贝托鲁奇的写实风格,在与法国电影前辈让雷诺阿一起工作时,前辈的一句话深深的影响了贝托鲁奇的电影之路:“当你拍电影时,一定要保持门是开着的,因为这样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进来什么人,于是,你的电影就会显得无比真实。”从此,贝托鲁奇每一次都尽量让自己的电影还原真实,1900的农村生活如此,末代皇帝的宫廷生活如此,戏梦巴黎里年轻人的颓废依然如此,我想,这才是他电影的真正魅力!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5: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爷爷的,怎么老说我的帖子里有不良内容,不发了...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29

主题

1226

帖子

4万

积分

至尊天神

★★★★★★★★★★★★

Rank: 8Rank: 8

积分
42132
发表于 2008-3-3 13: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确实,这部电影强烈强烈推荐,很久没能再看到这样看过以后无法释怀的电影了

29

主题

1226

帖子

4万

积分

至尊天神

★★★★★★★★★★★★

Rank: 8Rank: 8

积分
42132
发表于 2008-3-3 13: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推荐一部,也是意大利的长篇史诗《灿烂人生》,我相信楼主会喜欢的 好象这两部电影我老是推荐给别人,可老是没人看:han

132

主题

1846

帖子

5万

积分

圣殿骑士

宇宙中的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16

特别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3-3 13: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我会找来看看的!
Michael,我永远与你同在!
诅咒那些议论是非的人,如果我有死亡笔记,一定写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千刀万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MJJCN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迈克尔杰克逊中文网(Michael Jackson Chinese Fanclub)[官方认证歌迷站] ( 桂ICP备18010620号-7 )

GMT+8, 2025-7-23 0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