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Ratatouille”?上图就是。法语词,意指“蔬菜杂烩”,好象还有专门的做法?我不太懂。迪斯尼/Pixar用它作片名,自然是故意的,有双关的修辞在里头,因为可以看作是“Rat-atouille”。
这个别有意味的片名,一到中国,就给翻译俗了。由于有众多前例可以中央一套,于是某些人根本不动脑子就直接套成了《美食总动员》。品牌嘛。“总动员”系列就是跳跳灯3D动画的代名词。OK,我倒宁愿是《小鼠大厨》。至于另外一个通用的翻译“料理鼠王”,我则不太赞同:首先主角不是鼠王;其次,加诸“料理”二字,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而不是法国巴黎。
《Ratatouille》毫无疑问是今年最棒的动画片,都计算不出把那个什么大烂片《史莱克3》甩出了有多远。真讽刺的是,烂片赚得比好片多。这个时代确实挺有意思的。当然,我以前也是多么支持《史莱克》系列恶搞迪斯尼恶搞正统呵,因为我希望3D动画界能独立起一杆旗……结果,我现在却主动重归迪斯尼/Pixar的怀抱,因为已没得选择。跟随,还是要跟随心仪的。没落的,就要抛弃。
坦白讲,《Ratatouille》给我的震撼并没有去年《Cars》那么强。大约心境不同,体验不同,想法不同,经历不同,感觉也不同。但是《Ratatouille》也真的不容错过。无论是下水道的激流还是老鼠身上的根根毛发,都做得那么栩栩如生;这次还有“镜镜到肉”的“贴身跟拍”,感觉如同是有手提摄影机在跟着老鼠穿越迷宫和险象,更添临场感,令观众不时为主人翁的命运担忧或雀跃。Pixar总是在默默地有意无意地炫耀着它最顶尖的制作工艺。
然而,炫技只是一方面。和3D效果同样重要的则是:一个温馨有趣的故事,辅以循循善诱的说教和放之四海皆准的感动元素。这给了电影灵魂。迪斯尼/Pixar屡试不爽的把戏,依然能让最严苛的评论家都哑口无言。《Ratatouille》更像一出浪漫的都市小品,讲的是老生常谈的诚实友谊信任宽容和跨种族的和解与公平正义,讲的是小人物的奋斗历程和心灵成长,顺便,展示着一个特定城市的风情和人情。Rémy只是披着一层皮,来质问或升华我们的内心。遗憾的是,我们谁都知道,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当我们看到耗子出现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本能地向它们扔去板砖和苍蝇拍,不管它们是不是Rémy、或Mickey、或Jerry、或舒克贝塔。
不一定每个人都是大师,大师却可能来自任何领域和阶层,哪怕卑微哪怕不起眼哪怕是我们害怕的不敢正视的。《Ratatouille》和《阿甘正传》之流的片子,总是在变着法子给弱势群体打气,灌输敢想敢为就能成功的美式精神和梦想,一次又一次注解着“成功”和“幸福”的定义。可是当一个类型的片子做到了极致之时,也就是走进了死胡同之时,我们还能继续有多少的期待,多高的期待呢?《Ratatouille》票房不高大约也在于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吧。
明年迪斯尼/Pixar的新作将是机器人题材的3D——《WALL.E》。小机器人远望星空和小老鼠远望铁塔的气质颇为相似,那股精神气儿永远一脉相承。《Ratatouille》实际上就是Pixar的缩影,不断能做出好菜,哪怕因循守旧没有创新,或者只偶尔变点调料汤汁,大家也会慕名而来,并吃得开心,但还是借用片中美食评论家Ego一句话:“Surprise 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