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17 11: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当红人物~~来看男模工业
mathias..shaun...hugo...先后在2005年,2006年,2007年代言kenzo.. 他们分别是1984,1985,1986年出生。他们的母公司分别是:scoop models (哥本哈根) rednyc(纽约,shaun 是跟着经纪人走的,原来的母公司vision把男模部分割出去了),success (巴黎)。mathias 第一次成为model of the week 是在2003年9月26日,以NYMODEL AGENCY 旗下model 的身份出现在models.com. shaun 是直接三级跳,在2006年1月15日 以vision agency model 的身份,携顶级品牌jil sander 的06年春夏广告出现在of the minute。hugo 虽然没有任何轰动的媒体宣传,但是burberry 和Salvatore Ferragamo 两个广告back to back 的阵式已经确立了地位。他们三人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地域,三种不同的品位却同样精准的眼光,三个不同的形象却瞄准同样的市场。他们三人同在TOP50之列。排名却没有相近。mathias 现在是全球最高阶的model.他们差不多走同样的fashion show,代言同样的品牌,那么差别到底在哪里?
这个问题,我们先放在后面..因为只有接下来的事情说清楚了,才能真正解释这个问题。
在以女性为绝对主导地位的时装界,职业男模,通常意味着他的工作状态非常的好,工作强度非常的大,否则,很快就会处于半失业状态。
每一天,都有上百名男模接到很好的工作。每一天,全世界各地的每一个模特公司都在推出新鲜的面孔。但在如此狭小的暴光空间中,只有少数的一些男生能被命名为top model.
什么是top model 的定义?除去漂亮的脸蛋,出众的身材这些最基本的条件。top model 一定伴随着大量的暴光。杂志(Arena Homme Plus, L'Uomo Vogue,Vogues Hommes, V, Details, Dazed & Confused, The Face, GQ. ...) ,广告(Calvin Klein, Tommy Hilfiger, DKNY, Gucci, Versace, Hugo Boss, Prada etc.) 至少三次以上担任顶级时装品牌的主角。秀场,成为设计大师诠释理念的合格人选。他们同世界上最有才华,最有力量的时尚人士们一起工作。他们的面孔会出现在世界上所有最繁华地段的落地橱窗中。
但也仅次而已...很少有人真的能记住他们的名字。没有媒体会关心他们中的谁换了哪个女朋友。他们被生硬而笼统的定义为:昙花一现的可爱派对男孩。
从2005年开始,男模工业开始大刀阔斧的改朝换代,曾经的will chalker ,jamie dornan,karl lindman,boyd holbrook... 被冠以super model 的名分,优雅的逐渐退出排行榜的首位。眼光敏锐的经纪人们,以超前的观察力洞悉到了男装走向的脉搏。马不停蹄,投其所好。先以mathias 为头炮,拉开dandy boy 战火的序幕,成功代言 kenzo jil sander,轰动业内,并既而成为CK的新宠和lacoste 的灵感来源。vincent lacorq 则成为lvmh 集团的心头好,一系列超强度的广告暴光,初显未来超模风范。Danny Beauchamp 的burberry,stan的D&G迅速占据所有时尚圣经的广告头页。eddie klint和shaun被prada 亲点走秀,前者为prada 强化了现代时装帝国的品牌风格,后者接过mathias 的“蓝丝带”并在gucci 天桥上大放异彩。
人们惊呼!“男孩们的时代已经来临!!” 可就在这惊呼还萦绕在耳边之时,时装界已经毫不犹豫的开始更换新血!
FIXURE OR FADE AWAY,一直是男模工业挣扎的最终诉求点。称王,或者被淹没。谁会是真正在意的人呢.. 恐怕男模们本身都不会在意自己明天又会出现在哪,经济公司更是永远向“钱”看,向”新“看。运气,从来都是决定很多事情的主轴,在男模工业,运气似乎成了主宰。
强大的压力,变幻莫测的时尚”心情“,实际上非常辛苦的工作。男孩们在后台看似惬意的闲聊,其中蕴涵着一个在所有领域都适用的词汇:”放松“。那么,在这种”不思进取“的心态下,是什么在真正的推动着男模事业的发展?如果,我又说是运气,你一定唏嘘不已,那好吧,我们换一种说法,是品牌。
这也就是mathias ,shaun 和hugo 的差别所在之处。mathias 的母公司scoop ,实际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掘了他而已。后来的NY MODEL 的坚持不懈造就了今天的他。他们采用的点面结合的行销方法,让来自欧洲的mathias 反而降低在本土的暴光率,只走一些非去不可的”金字招牌“秀,集中活力打开美国的品牌市场。lacoste 和mathias 的合作可以称为品牌转型的典范。双赢的效果非常明显。攻占下了ck 和tommy ,hugo boss。再返回本土突袭,因为长时间不动声色的为gucci 专门走秀,培养了非常好的人缘和感情,frida 一上任 ,大举改变风格的同时也造就了mathias。
shaun 的成功除了自身条件非常优越(不然也不会轻松的平步青云)主要归功于他那位非常有眼光的经纪人,他不仅发掘了他,培养了他,引导了他,还把他带到了今天的位置。这种类似于亲情的稳定关系非常有利于合作的牢靠性和迅速性。头三角就踢出了jil sander ,kenzo 和Benetton,这可不是一般的精彩。这相当于完全打开了model 的多元化特质,为未来的转型和灵活性提供了大大的方便。紧接着就是一系列的名牌秀场暴光,这个和ny models 用的一个策略,只不过地域颠倒,来自纽约的shaun 在欧洲显然更特别。《l'uomo vogue》的封面和两个板块的同期暴光,这对于时装界的人们意味着什么人人都很清楚。然后shaun 就安心的待在纽约,扩大商业影响力,因为此时他在欧洲的地位已经完全确立,但是所有的品牌都有自己的喜爱,没有必要在近期不会改变的广告订单上下功夫。反而纽约的环境更加宽松和有效率。但是shaun 相对于mathias 来说缺少了品牌效应的持久性..mathias 可是一口气代言了4季lacoste...而且尽管shaun 在hedi 在位期间出现在dior homme 的秀台上,但是他并没有代言dior , mathias 有,虽然只是一个后身,但区别很大很大!有和没有非常的不一样。
hugo 是法国男生。他的公司success 下面还有大名鼎鼎的vincent 和danny...其他的名模也是数不胜数。在这么大的一个公司里工作的缺点就是,很可能照顾不到你...他们的业绩只要总体上升就行了..所以hugo 缺少了mathias 和shaun 曾得到过的“特殊关照” 所以暴光的缓慢。人人都说这个法国男生有味道,但是却从没见他出现在“时尚圣经”们的杂志封面上。mathias 和shaun 走过的秀,他也走过,拍的广告,他也拍了,但是,就是慢了半拍,这半拍在风起云涌的时尚界大有千步之遥的架势...要知道shaun 可是一出门就代言了kenzo 而hugo 今年才拿到订单。不过在大公司里也有好处,就是他们的客户关系非常紧密,就像burberry 用完了danny 还可以接着用success 旗下的hugo。这个牌子不温不火但是暴光率非常之大,可以从古怪的id杂志一直横贯到美国上流杂志《vanity fair》,在连续两个品牌的攻势下hugo 理所当然名列top 50.
接下来呢?lacoste 已经决定换人,gucci 的合约最多不超过两个季节,接下来mathias 的路怎么走?我又要说到运气了。prada 都可以狠心拿下eddie klint,刚从D&G 走出来的stan 马上就订给了lacoste....后生可畏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也许就像我刚才说的,可能连男模们自己也不会在意...享受当下..接受变化... 在这个换人如流水,永远追求精益求精的苛刻行业,FIXURE or FADE AWAY 还是留给别人去猜测吧... 放松,才是其中的金科玉律。
————————isabel walk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