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2-14 17: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喜欢“美少年”,就如同日本人喜欢樱花一样。“美少年”的人生就好像樱花,绚烂而生,绚烂而死。青春之美来自它的短暂,“夭折”是“美少年”注定的命运。看一看三岛由纪夫在《春雪》中对男主角松枝清显的描写:“十三岁的清显实在太美了。同别的侍童相比,即使不偏心眼,清显的美也是超群出众的。他的双颊白里透红,眉宇间荡漾着一抹秀气,那双依然充满稚气的大眼睛,在长睫毛的陪衬下放射出炯炯的黑光,实在艳美极了。”然而,这样“艳美极了”的清显,却在二十岁就忧郁死去了,死的时候依然“显得美艳到极点”。在这部长篇巨著四部曲(三岛的绝笔之作《丰饶之海》,共四部,分别为《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的最后,清显的情人聪子和好友本多都已经老迈,聪子对尘世的一切寥无记忆,本多走向老丑的绝境。作家情不自禁的道出:“人是要死的,肉体是要衰老的,为什么要等到老丑才死呢?”三岛由纪夫日益感到自己肉体的衰老,终于选择了自我了结生命,实践了自己的理念。而前不久张国荣的自杀,在我看来恐怕也含有着同样的意味。
《叶隐》中有一句话:“崇拜美少年的最终意义是崇拜死亡。”唯有死亡,才是保证青春完美无瑕的唯一纯洁而恰当的结局。西鹤的一个同性恋故事是这样开头的:“最美丽的花草、树木因其花朵妖艳而枯萎。人亦如此,许多人长得太美了因而死去。”在这个故事中,年轻的主人公身穿绣有秋天花朵的白丝绸和服,自言自语道:“在这个世界上,美不可能持久。我很高兴趁我年轻、美丽,我的容貌尚未像花一样凋落时死去。”然后他就举刀划开了自己的肚子。要是我们也能凋谢,
如春天的樱花一样,如此纯洁、绚丽。
这是一位22岁的“神风特攻队”队员在出发前写下的俳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日本会出现这种无数年轻的士兵驾驶着战斗机撞击敌舰的疯狂场面。海面上响起的巨大的爆炸声连带着耀人的火花,日本人称其为“樱花”……I
最终,并非是长得美而成为“美少年”,“美少年”一定要有波澜的人生和夭折的命运。岛原熊熊烈火中年仅十六岁的领袖天草四郎时贞,新选组号称剑术第一却身患肺结核辞世的天才少年剑士冲田縂司,都成为“美少年”的典型而被人们广为传颂。即使是今天,在日本的动漫作品和游戏中依然常常见到这些“美少年”的身影。在演艺界最受欢迎的男明星中,也总能看到或秀美、或妖冶的面庞。如同樱花一样,“美少年”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现象之一,反映了日本人对于青春、对于生命以及对于死亡的认识态度。而这也是日本文化中最令我深深为之着迷的地方 |
|